《幼科鐵鏡》~ 卷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

1. 卷五

2. 辨咳嗽

夏禹鑄曰:前書只說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氣侵肺,皆令人嗽;又曰:五臟六腑皆有嗽,非獨在肺。此僅言咳嗽之大綱,卒未透發六淫侵肺之顏色,與臟腑俱嗽之分別。余憶其故,必從大方脈書上採來;惟照脈論症,故不說到六淫侵肺的顏色,亦未分疏臟腑致嗽的根由。

即言一一形症,俱屬模糊。余把「六淫侵肺、臟腑皆嗽」這八個字上,一一體出形色,歷藥不爽。若風寒濕三邪侵肺,其候面白而畏風,燒熱而無汗,或頭疼,或鼻流清涕,唇色晦暗,痰涎白色,或滑而易出,小便清長,便知為風寒與濕氣所侵,宜用疏風順氣湯,或清肺飲,去白朮。

加防風,便愈。

火侵肺嗽,與火炎無制相同,方見後。若燥侵肺嗽,其候頭面汗出,寒熱往來,皮膚乾燥,皮瘡瘙癢,大便閉結,痰涎膠黏,治宜潤肺清金之劑,用麥冬、貝母、冬花、黃芩、防風、麻仁、甘草、赤芍、陳皮。暑氣侵肺而嗽,其候口渴唇淡,治宜香薷、厚朴、扁豆,加冬花、麥冬。

至於六淫皆嗽之說,殊屬大概。余著實窮究,六淫之外,嗽又有五:一順傳,一逆克,一反侮,一隔經傳染,一水火不相交濟。

順傳之嗽在脾。脾不能生金,金無土養,故嗽。漢武帝金鐘自鳴,東方朔曰:「土其母也,母喪則子鳴,出必有崩者。」久之,蜀郡有奏山崩,以此悟之。脾虛肺嗽,乃一定之理。其候唇口慘白,氣弱神疲,小便清短,大便或溏瀉,淡淡白色,便知脾嗽,治用六君子湯自愈。

逆克之嗽在心。心火盛,則金被火傷而嗽。試觀冶人爍金,火烈而金躍,息火則金安。火剋金沸,亦一定之理。其候舌紅唇燥,小便赤澀,口氣蒸手,便知心火剋金,法惟瀉心,用貝母、陳皮、甘草、黃連、木通、杏仁、麥冬、五味等分,燈心引,煎服三四劑,自愈。

弱克之嗽在肝。肝有制伏,肝始不旺。如肺弱木強,侮金,則肺乃被侮而嗽。肝侮肺嗽,又一定之理。其候目勇口苦,宜用白芍、柴胡、冬花、五味、枳殼、半夏、甘草等分,煎服五劑自愈。

水火不相交濟之嗽,由腎水不能上升,則火炎無制,乃上刑肺金而嗽。猶之《易》之未濟:離火居上,坎水居下;水不得火而無功,火不得水而功亦無所施。水火不相交,故不各得其用;若既濟,則為有用矣。況五行惟火最烈,豈止嗽耶?其症涕唾帶血,甚至血溢,治用滋陰降火湯,二三劑自愈。屢治屢效,案難悉載。

隔經傳染之嗽在胃。胃有熱,因染乎肺而嗽。肺胃各經,順傳不到,逆克不及,又不相侮,胡為亦嗽?乃由胃肺逼鄰。胃司食入,肺司氣出;出入雖不同途,卻共呼吸門戶。胃熱熏蒸,波及肺竅,所謂「失火殃魚,亡猿災木」者是也。其候唇紅口紅作渴,氣出大熱,治用石膏、冬花、麻仁、五味、甘草。

白話文:

夏禹鑄說,之前的醫書只說風、寒、暑、濕、燥、火這六種外邪侵犯肺部,都會讓人咳嗽。又說五臟六腑都有可能引起咳嗽,不只是肺。這些說法只是講了咳嗽的大概情況,沒有深入探討。沒有講到六淫邪氣侵犯肺部時會呈現什麼顏色,也沒有區分清楚臟腑引起咳嗽的具體原因。

我認為,那些說法應該是從脈學書籍上抄來的,只注重脈象來診斷病情,所以沒有提到六淫侵肺時的顏色變化,也沒有區分不同臟腑導致咳嗽的根源。

這樣一說,所有咳嗽的症狀都變得模糊不清。我將「六淫侵肺」和「臟腑皆嗽」這八個字,逐一分析其發病時的形態和顏色,用藥都非常有效。如果風、寒、濕這三種邪氣侵犯肺部,患者會面色蒼白且怕風,發燒卻不出汗,或者頭痛、流清鼻涕,嘴唇顏色晦暗,痰是白色的,可能滑膩容易咳出,小便清澈量多。這就可以判斷是風寒或濕氣侵犯。應該用疏風順氣湯或清肺飲,去掉白朮,加入防風,就能痊癒。

火邪侵犯肺部引起的咳嗽,和火氣過盛沒有約束的情況相同,藥方在後面會提到。如果燥邪侵犯肺部引起的咳嗽,患者會頭面出汗,時冷時熱,皮膚乾燥,皮膚長瘡且瘙癢,大便乾結,痰液黏稠。治療應該用潤肺清金的藥劑,如麥冬、貝母、冬花、黃芩、防風、麻仁、甘草、赤芍、陳皮。暑氣侵犯肺部引起的咳嗽,患者會口渴,嘴唇顏色淡。治療應該用香薷、厚朴、扁豆,再加入冬花、麥冬。

至於「六淫皆嗽」的說法,實在太過籠統。我深入研究後發現,除了六淫之外,咳嗽還有五種原因:一是順傳,二是逆克,三是反侮,四是隔經傳染,五是水火不相交濟。

順傳引起的咳嗽與脾有關。脾氣虛弱,無法生養肺金,導致肺金失養而咳嗽。就像漢武帝的金鐘自己鳴響,東方朔說,土是金鐘的母親,母親喪失,兒子就會鳴叫,預示著會有崩塌的事情發生。不久,蜀郡上奏說發生了山崩。由此可見,脾虛導致肺咳嗽是必然的道理。這種咳嗽的症狀是嘴唇和臉色慘白,氣虛神疲,小便清短,大便稀溏或腹瀉,呈現淡淡的白色。就可以判斷是脾虛引起的咳嗽。用六君子湯治療即可痊癒。

逆克引起的咳嗽與心有關。心火過旺,會灼傷肺金,導致咳嗽。就像冶煉工人在熔鍊金屬,火勢猛烈時,金屬會跳動,等火熄滅後,金屬才會安穩。火克金的道理也是如此。這種咳嗽的症狀是舌頭紅、嘴唇乾、小便赤澀、口氣灼熱。可以判斷是心火克制肺金。治療方法應該是瀉心火,用貝母、陳皮、甘草、黃連、木通、杏仁、麥冬、五味子等量,用燈心草引藥。煎服三四劑,就可以痊癒。

反侮引起的咳嗽與肝有關。肝本來受到約束,不會太旺盛。但是,如果肺虛弱,肝木就會強盛,反過來侮辱肺金,導致咳嗽。肝侮肺的咳嗽也是必然的道理。這種咳嗽的症狀是眼睛發紅,口苦。應該用白芍、柴胡、冬花、五味子、枳殼、半夏、甘草等量,煎服五劑就能痊癒。

水火不相交濟引起的咳嗽,是由於腎水不能上行滋潤肺,導致火氣過盛沒有約束,反過來灼傷肺金而引起的咳嗽。就像《易經》的未濟卦,離火在上,坎水在下,水無法得到火的幫助,就沒有作用,火無法得到水的幫助,作用也無法發揮。水火不相交,就無法各司其職。如果像既濟卦一樣,水火交融,才能發揮作用。更何況五行中火性最為猛烈,影響的豈止是咳嗽。這種咳嗽的症狀是鼻涕或痰中帶血,甚至咳血。治療應該用滋陰降火湯,服用兩三劑就能痊癒,屢次治療都有效,案例太多無法一一列舉。

隔經傳染引起的咳嗽與胃有關。胃有熱,會通過某種方式傳染到肺,導致咳嗽。肺和胃的經絡,既不是順傳,也不是逆克,也不是相互侮辱的關係,為何也會引起咳嗽?這是因為胃和肺相鄰,胃負責食物的進入,肺負責氣體的呼出,雖然出入的通道不同,卻共用一個呼吸的門戶。胃熱熏蒸,會波及肺的孔竅,這就如同失火殃及池魚,亡猿禍及樹木一樣。這種咳嗽的症狀是嘴唇發紅,口乾舌燥,呼出的氣很熱。治療應該用石膏、冬花、麻仁、五味子、甘草。

以上各種咳嗽,如果伴有氣喘,可以加入麥冬、天冬。如果咳嗽有聲音但沒有痰,可以加入杏仁、防風。如果咳嗽有聲音也有痰,可以加入半夏、枳殼。

我在講解肺經咳嗽的同時,又從旁引用和比喻,無非是為了說明咳嗽的成因。雖然咳嗽的病位在肺,但也有隔經而來的咳嗽。這個道理其實很明顯,所以我才不惜多方比喻來說明。希望大家不要因為我說的話而責怪我。

江平是世代行醫的醫生,家距離我四十多里路。他的孫子咳嗽,自己用藥卻沒有效果。他看了我之前的有關臉色和症狀的記錄後,帶來了他用過的藥方,都是一些瀉肺的藥。我說:他的臉、舌頭和嘴唇都是紅的,小便也是紅色的。我重新開了方子,給他用瀉心的藥。後來聽說服用了三劑就好了。這就是心火灼傷肺金,用瀉心火的方法來治療咳嗽的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