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鐵鏡》~ 卷二 (2)
卷二 (2)
1. 闡明五臟生克以知補母瀉子
離火也。左腮屬肝。震木也。右腮屬肺。兌金也。唇之上下屬腎。坎水也。五臟。里也。六腑。表也。小腸心之表。小便短黃澀痛。心熱也。清長而利。虛也。胃乃脾之表。唇紅而吐。胃熱也。唇慘白而吐。胃虛也。唇色平常而吐。作傷胃論。大腸。肺之表。閉結。肺有火也。
肺無熱而便閉。必血枯。不可通下。脫肛。肺虛也。膽乃肝之表。口苦。肝旺也。聞聲著嚇。肝虛也。膀胱。腎之表。居臍下氣海之右。有名無形。筋腫筋痛。腎水之寒氣入膀胱也。面有五色。一曰紅。紅病在心。面紅者熱。一曰青。青病在肝。面青者痛。一曰黃。黃病在脾。
面黃者脾傷。一曰白。白病在肺。面白者寒。一曰黑。黑病在腎。面黑而無潤澤。腎氣敗也。望其色若異於平日。而苗竅之色。與面色相符。則臟腑虛實。無有不驗者矣。
五臟各有所司從外治內
心,乃一身之主。通身皆心司之。專主血。專司神(如驚悸不安,屬心虛),淚(無因而淚者,心熱也),汗(身瘦不動而汗者,心虛也),莖(陽物也,腫者心熱。),以上有病,俱從心治。
脾,專司元氣(氣弱者脾虛),氣(又分司汗,氣虛盜汗),肌肉(消瘦者脾虛),痰(實痰動者,脾濕也,虛痰動者,脾虛也),思慮(過則傷脾),以上有病俱從脾治。
肺,專司聲音(弱者肺虛也,有聲不出者痰蔽也,聲撒者肺氣不斂也,無聲者肺絕也),熱(出在肺),皮毛(破癢者肺燥,不潤者肺虛),腠理(肉外皮內,不密則汗出),以上有病,俱從肺治。
肝,專司血(血弱者肝虛),汗(又分司汗,血虛自汗),筋(抽掣者肝風),以上有病俱從肝治。
腎,專司骨、齒、耳,以上有病俱從腎治。
脾肺內有傷,皆從外入,如父母舐犢過愛,則飲食傷脾,護持疏失,則六淫傷肺。至於心、腎、肝無有傷處,到成人後,縱情欲多房事傷腎,守錢虜去財谷傷心,四畏至時忍惱傷肝,乃如之症遠近便多,卓溪雖有良方,惜乎鞭長莫及。
白話文:
闡明五臟生克以知補母瀉子
離卦對應火,左邊的腮幫子屬於肝,對應震卦的木;右邊的腮幫子屬於肺,對應兌卦的金;嘴唇的上下部分屬於腎,對應坎卦的水。五臟是身體的內部,六腑是身體的外部。小腸是心的外在表現,小便如果短少、黃色、排尿時有澀痛感,代表心有熱。如果小便清澈、量多且排泄順暢,代表心虛。胃是脾的外在表現,如果嘴唇發紅並伴有嘔吐,代表胃熱;如果嘴唇慘白且伴有嘔吐,代表胃虛;如果嘴唇顏色正常但有嘔吐,則認為是傷了胃。大腸是肺的外在表現,如果便秘,代表肺有火熱。
肺沒有熱但便秘,一定是血枯竭,不能用通便的方法治療;脫肛,則代表肺氣虛弱。膽是肝的外在表現,口苦代表肝火旺盛;聽到聲音就容易受到驚嚇,代表肝氣虛弱。膀胱是腎的外在表現,位於肚臍下方氣海的右側,有名而無形體。如果筋腫脹疼痛,代表腎的寒氣進入了膀胱。臉部出現五種顏色,第一種是紅色,紅色代表心臟有病,臉紅代表體內有熱;第二種是青色,青色代表肝臟有病,臉色發青代表身體疼痛;第三種是黃色,黃色代表脾臟有病,臉色發黃代表脾臟受損;第四種是白色,白色代表肺臟有病,臉色發白代表身體寒冷;第五種是黑色,黑色代表腎臟有病,臉色發黑且沒有光澤,代表腎氣衰敗。觀察一個人的臉色,如果與平常不同,並且苗竅(五官)的顏色與臉色相符,那麼就能準確判斷臟腑的虛實狀況。
五臟各有其職責,可以從外在表現來治療內在疾病。
心,是一身的主宰,全身都由心臟掌控,主要掌管血液和精神(如驚悸不安,屬於心氣虛弱),眼淚(無緣無故流淚,是心有熱),汗液(身體瘦弱且不活動就出汗,是心氣虛弱),陰莖(陽具,腫脹代表心有熱)。以上這些部位出現疾病,都要從心臟方面來治療。
脾,主要掌管元氣(元氣虛弱是脾虛),氣(又分管汗液,氣虛會導致盜汗),肌肉(消瘦是脾虛),痰(實痰湧動是脾濕,虛痰湧動是脾虛),思慮(思慮過多會損傷脾)。以上這些方面出現疾病,都要從脾臟方面來治療。
肺,主要掌管聲音(聲音微弱是肺虛,有聲音發不出是痰阻礙,聲音散亂是肺氣不固,沒有聲音是肺氣衰竭),熱(熱在肺部表現),皮毛(皮膚乾燥瘙癢是肺燥,皮膚不潤澤是肺虛),腠理(肌肉外皮內,不緊密就會出汗)。以上這些方面出現疾病,都要從肺臟方面來治療。
肝,主要掌管血液(血虛是肝虛),汗液(又分管汗液,血虛會自汗),筋(抽搐是肝風)。以上這些方面出現疾病,都要從肝臟方面來治療。
腎,主要掌管骨骼、牙齒、耳朵。以上這些方面出現疾病,都要從腎臟方面來治療。
脾和肺的內部損傷,都是從外部因素入侵造成的,例如父母過於溺愛孩子,導致飲食損傷脾胃;保護照顧不周,導致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外邪侵犯肺部。至於心、腎、肝等器官,一般沒有外部因素損傷,等到成年之後,如果放縱情慾、房事過度會損傷腎臟;如果守財如命,過度貪戀錢財會損傷心臟;如果經常處於恐懼、憤怒等情緒,會損傷肝臟。這種情況越來越普遍,即使卓溪有良方,也難以觸及所有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