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鑒

《幼科心法要訣》~ 初生門上 (5)

回本書目錄

初生門上 (5)

1. 天釣

天釣邪熱積心胸,痰涎壅盛氣不通,瘛瘲壯熱同驚證,頭目仰視若釣形。九龍控涎方1),醫搐掣,牛黃,散方2),用善驅風,瘛瘲減參鉤藤飲方3),,爪甲青色蘇合方4),精。

〔附方〕

白話文:

  1. 天釣:積聚於心胸的邪熱,導致痰涎壅盛,氣機不通,產生了瘛瘲、壯熱等證狀,頭目仰視,如同被釣起。

  2. 九龍控涎方:用於治療搐搦痙攣。牛黃散方:用善於驅風的藥物,緩解瘛瘲的症狀。減參鉤藤飲方:用於治療爪甲青色的證狀。蘇合方:用精製的藥材治療。

  3. 瘛瘲:痙攣、抽搐。

  4. 蘇合方:一種中藥方劑,用於治療各種痙攣、抽搐等症狀。

1.九龍控涎散:赤腳蜈蚣(酒塗炙乾,一條),滴乳,天竺黃(各一錢,二味研勻),臘茶,雄黃,炙甘草(各二兩),荊芥穗(炒),白礬(枯,各一錢),綠豆(半生半熟,一百粒)

上為末,每服五分,人參薄荷湯調下。

白話文:

  1. 九龍控涎散:
  • 赤腳蜈蚣(用酒塗抹後烘乾,一條)
  • 滴乳
  • 天竺黃(各一錢,二味研磨均勻)
  • 臘茶
  • 雄黃
  • 炙甘草(各二兩)
  • 荊芥穗(炒)
  • 白礬(枯燥,各一錢)
  • 綠豆(一半生一半熟,一百粒)

2.牛黃散:牛黃(細研,一錢),硃砂(水飛細研,一錢),麝香(五分),天竺黃(二錢),蠍梢(一錢),釣藤鉤(二錢)

研勻,每服一字,新汲水調下。

白話文:

2.牛黃散:牛黃(精細研磨,一錢),硃砂(水製研磨精細,一錢),麝香(五分),天竺黃(二錢),蠍尾(一錢),釣藤鉤(二錢)

3.鉤藤飲:人參,全竭(去毒),羚羊角,天麻,甘草(炙),釣藤鉤

白話文:

  1. 鉤藤飲:人參、全竭 ( 去毒 )、羚羊角、天麻、甘草 ( 炙 )、鉤藤

水煎服。

方歌,天釣須用鉤藤飲,瘛瘲連連無止歇,人參羚羊與鉤藤,炙草天麻共全蠍。

4.蘇合香丸

白話文:

用水煎煮服用。 方歌說,治療抽搐必用鉤藤飲,抽搐不停沒有止歇,用人參、羚羊角和鉤藤,加上炙甘草、天麻和全蠍。 4. 蘇合香丸。

2. 內釣

內釣肝臟病受寒,糞青潮搐似驚癇,傴僂腹痛吐涎沫,紅絲血點目中纏。瘛瘲甚者鉤藤飲方1),,急啼腹,痛木香丸方2),,肢冷甲青唇口黑,養臟方3),溫中或保全。

〔附方〕

1.鉤藤飲

白話文:

  1. 瘛瘲甚者鉤藤飲方,內服外洗,肝臟病受寒,糞便青色,抽搐似驚風,駝背,腹痛,吐口水,眼睛裡有紅絲血點,瘛瘲非常嚴重。

  2. 急啼腹痛,用木香丸方,肚子痛,啼哭不止。

  3. 肢冷甲青脣口黑,養臟方,溫中或保全,四肢冰冷、指甲青色、嘴脣和嘴巴黑色,用養臟方調養臟腑,溫暖中部或保全生命

2.木香丸:沒藥,木香(煨),茴香(炒),釣藤鉤,全蠍,乳香(各等分)

白話文:

  1. 木香丸:沒藥、木香(炒製)、茴香(炒熟)、釣藤鉤、全蠍、乳香(各等份)

先將乳香沒藥研勻,後入諸藥末和畢,取大蒜少許研細,和丸如桐子大,曬乾,每次二丸,鉤藤湯下。

白話文:

將乳香和沒藥研磨成粉末,然後將所有的藥物末混合均勻。再取少許大蒜研磨成細末,與藥物混合,製作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將丸劑曬乾後,每次服用二丸,搭配鉤藤湯服用。

3.養臟散:當歸,沉香,木香(煨),肉桂,川芎(各半兩),丁香(二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淡薑湯調服。

白話文:

3.養臟散:當歸、沉香、木香(煨)、肉桂、川芎(各半兩)、丁香(二錢)

3. 盤腸氣痛

盤腸寒搏腸中痛,曲腰不乳蹙雙眉,定痛溫中豆蔻散方1),,熨臍外治方2),法堪垂。

〔附方〕

白話文:

1、盤腸寒搏腸中痛,曲腰不乳蹙雙眉:

盤腸:形容腸曲折盤繞,是比喻腸道內有氣體積滯,腸曲折。寒搏:是寒邪侵襲腸道,導致腸道絞痛。腸中痛:指腸道疼痛。曲腰:形容腰部彎曲,是疼痛難忍的表現。不乳:指乳頭偏小,是氣血不足的表現。蹙雙眉:指兩眉緊鎖,是疼痛難忍的表現。

2、定痛溫中豆蔻散方 : 豆蔻散:是一種中醫方劑,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盤腸寒搏,腸中痛等病症。

3、熨臍外治方: 熨臍:是一種中醫外治方法,通過溫熱臍部來治療疾病。在盤腸寒搏,腸中痛的治療中,熨臍可以起到溫中散寒,止痛的作用。

4、法堪垂。 堪垂:是值得稱道的,是值得傳承的。這句話的意思是,盤腸寒搏,腸中痛的治療方法是值得稱道的,是值得傳承的

1.白豆蔻散:白豆蔻,砂仁,青皮(醋炒),陳皮,炙甘草,香附米(制),蓬莪朮(各等分)

上為末,各服一錢,紫蘇煎湯調下。

白話文:

  1. 白豆蔻散:白豆蔻、砂仁、青皮(醋炒)、陳皮、炙甘草、香附米(製)、蓬莪朮(各等分)

2.熨臍法:淡豆豉,生薑(切碎,各二錢),蔥白(五莖),食鹽(一兩)

同炒熱,置臍上熨之。

白話文:

  1. 熨臍法:
  • 淡豆豉:3 公克
  • 生薑(切成細絲狀):3 公克
  • 蔥白(五根切成蔥花):10 公克
  • 食鹽:15 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