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鑒

《幼科心法要訣》~ 初生門上 (4)

回本書目錄

初生門上 (4)

1. 臍濕臍瘡

浴兒不慎水浸臍,或因繃袍濕漬之,臍間淋漓多痛癢,甚則焮腫作瘡痍,臍濕必用滲臍散方1),,瘡腫金黃散方2),最宜,治療之法須如此,臨證施之不可疑。

〔附方〕

1.滲臍散:枯礬,龍骨(煅,各二錢),麝香(少許)

研細末,干撒臍中。

2.金黃散:川黃連(二錢半),胡粉,龍骨(煅,各一錢)

上為末敷患處。

白話文:

嬰兒洗澡時不小心讓水浸到肚臍,或是因為包布潮濕浸漬的緣故,導致肚臍濕漉漉、流出液體,會感到疼痛和搔癢,嚴重時會紅腫發炎,甚至潰爛成瘡。

肚臍濕爛,必須使用「滲臍散」這個藥方(藥方1);如果已經紅腫潰爛,則最適合使用「金黃散」這個藥方(藥方2)。治療方法就應該這樣,臨床上使用時不要猶豫。

(附錄藥方)

1.滲臍散:枯礬、煅龍骨各二錢,再加上少許麝香。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直接乾撒在肚臍上。

2.金黃散:川黃連二錢半,胡粉、煅龍骨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敷在患處。

2. 臍突

嬰兒蘊熱在腹中,伸引頻頻臥不寧,努脹其氣衝臍本,虛大光浮臍突成。速服犀角消毒飲方1)二豆方2),能消腫赤攻,最忌寒涼敷臍上,冰凝毒熱反成凶。

〔附方〕

1.犀角消毒飲:牛蒡子(炒研),生甘草,荊芥,防風,金銀花

水煎熟,臨服入犀角細末調勻服。

方歌,犀角消毒牛蒡加,甘草荊防金銀花,細研犀角調勻服,臍突能消功最佳。

2.二豆散:赤小豆(不去皮),豆豉,天南星(去皮臍),白蘞(各一錢)

上為細末,用五分芭蕉汁調敷臍四旁,日二次。

白話文:

嬰兒體內有熱,導致他在肚子裡躁動不安,頻頻伸展身體,躺臥時也難以安穩。這股熱氣向上衝擊肚臍,使得肚臍變得虛腫、膨大而光滑,形成了臍突。應該趕快服用犀角消毒飲(方劑1)或二豆散(方劑2),它們能消除紅腫,攻散熱毒。最忌諱用寒涼的藥物敷在肚臍上,因為冰冷的藥物會使熱毒凝結,反而造成嚴重的後果。

[附方]

  1. 犀角消毒飲: 牛蒡子(炒過磨成粉)、生甘草、荊芥、防風、金銀花。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煮好後在服用前加入犀角細末攪拌均勻服用。

方歌: 犀角消毒飲用牛蒡子,加上甘草、荊芥、防風、金銀花,將犀角磨成細粉調勻服用,能有效消除臍突。

  1. 二豆散: 赤小豆(不去皮)、豆豉、天南星(去掉皮臍)、白蘞(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五分芭蕉汁調成糊狀,敷在肚臍周圍,一天敷兩次。

3. 臍風

斷臍不慎起臍風,感受風寒濕水成,將成驅風散方1),最效,已成兼證要分明,腹脹便秘黑白散方,2),,面白肢寒用理中方3),,痰涎壅盛殭蠶散方4),,壯熱面赤龍膽方5),清,嘔吐多啼益脾方6),治,唇青撮口撮風方7),平,臍青口噤為不治,一臘逢之命必傾。

〔附方〕

1.驅風散:蘇葉,防風,陳皮,厚朴(姜炒),枳殼(麩炒),木香(煨),殭蠶(炒),釣藤鉤,生甘草

引用生薑,水煎服。

方歌,臍風將作用驅風,蘇防陳樸枳香從,殭蠶鉤藤與甘草,生薑加入更通靈。

2.黑白散

3.理中湯

4.辰砂殭蠶散

5.龍膽湯

6.益脾散:白茯苓,人參,草果(煨),木香(煨),炙甘草,陳皮,厚朴(姜炒),紫蘇子(炒,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薑棗湯調服。

7.撮風散

白話文:

臍帶剪斷時如果不小心,可能會引起臍風,這是因為感受了風、寒、濕、水等邪氣所造成的。

如果臍風剛開始發作,使用驅風散這個藥方(方1)最有效。如果臍風已經發作一段時間,而且出現其他症狀,就要仔細分辨:如果出現肚子脹、便秘,可以使用黑白散這個藥方(方2);如果臉色蒼白、四肢冰冷,可以使用理中湯這個藥方(方3);如果痰液很多、呼吸困難,可以使用殭蠶散這個藥方(方4);如果高燒、臉色潮紅,可以使用龍膽湯這個藥方(方5)來清熱;如果嘔吐、哭鬧不止,可以使用益脾散這個藥方(方6)來治療;如果嘴唇發青、嘴巴緊閉,可以使用撮風散這個藥方(方7)來平息。如果臍帶周圍發青、嘴巴緊閉,就代表病情已經無法醫治,一旦發病超過一個月,生命就難以挽回。

〔附方〕

  1. 驅風散:使用蘇葉、防風、陳皮、厚朴(用生薑炒過)、枳殼(用麩皮炒過)、木香(煨過)、殭蠶(炒過)、釣藤鉤、生甘草,加上生薑,用水煎服。

方歌:臍風剛發作使用驅風散,蘇葉防風陳皮厚朴枳殼木香要用全,殭蠶釣藤與甘草,再加生薑效果更好更靈。

  1. 黑白散:未說明藥方內容。

  2. 理中湯:未說明藥方內容。

  3. 辰砂殭蠶散:未說明藥方內容。

  4. 龍膽湯:未說明藥方內容。

  5. 益脾散:使用白茯苓、人參、草果(煨過)、木香(煨過)、炙甘草、陳皮、厚朴(用生薑炒過)、紫蘇子(炒過),各藥等分。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生薑、紅棗煮的湯調服。

  6. 撮風散:未說明藥方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