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鑒

《幼科心法要訣》~

回本書目錄

1. 黃疸門

2. 黃疸總括

黃疸濕熱鬱蒸成,遍身皆黃及目睛,陽黃色亮身多熱,陰黃色暗冷如冰。

白話文:

黃疸這種病,是因為體內濕熱之氣鬱積蒸騰所造成的,會導致全身皮膚和眼睛都呈現黃色。其中,陽黃的顏色鮮亮,患者身體多半會發熱;而陰黃的顏色則比較黯淡,患者身體則會感覺寒冷,像冰一樣。

3. 陽黃

陽黃無汗宜疏散,茵陳麻黃方1),能發汗,腹滿便秘茵陳方2),攻,表裡無證茵苓方3),善。

〔附方〕

1.茵陳麻黃湯:茵陳蒿,麻黃

水煎,加黃酒少許服之。

方歌,兒發陽黃身無汗,茵陳麻黃湯極便,麻黃茵陳各等分,量兒煎服有奇驗。

2.茵陳蒿湯:茵陳蒿,川大黃,梔子

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裡實須用茵陳湯,梔子茵陳生大黃,燈心為引水煎服,便利黃消體泰康。

3.茵陳五苓散:茵陳蒿,赤苓,豬苓,澤瀉,白朮(土炒)肉桂

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茵陳五苓治黃病,利水除濕有奇功,術苓澤瀉豬苓桂,茵陳加入便自清。

白話文:

陽黃這種病症如果沒有出汗,應該用疏散的方式治療,可以用茵陳麻黃湯,這個方子可以幫助發汗。如果腹部脹滿且便秘,可以用茵陳蒿湯來攻下。如果表裡都沒有明顯的證狀,可以用茵陳五苓散,效果很好。

附方說明:

  1. 茵陳麻黃湯: 使用茵陳蒿和麻黃兩種藥材,加水煎煮,並加入少許黃酒服用。 這個方子的重點是,如果小孩得了陽黃且沒有出汗,茵陳麻黃湯非常適合。麻黃和茵陳的比例相同,根據小孩的用量煎煮服用,效果很好。

  2. 茵陳蒿湯: 使用茵陳蒿、川大黃和梔子三種藥材,並用燈心草引藥,加水煎煮服用。 這個方子的重點是,如果體內有實熱,必須用茵陳蒿湯,其中梔子、茵陳和生大黃是主要藥物,用燈心草引藥,加水煎煮服用,排便順暢,黃疸就能消除,身體就會健康。

  3. 茵陳五苓散: 使用茵陳蒿、赤茯苓、豬苓、澤瀉、白朮(炒過)和肉桂六種藥材,並用燈心草引藥,加水煎煮服用。 這個方子的重點是,茵陳五苓散可以治療黃疸病,它有很好的利水除濕作用。白朮、茯苓、澤瀉、豬苓和肉桂加上茵陳,就可以使排便順暢,黃疸自然消除。

4. 陰黃

陰黃多緣轉屬成,脾濕腎寒兩虧生,溫脾茵陳理中方1),治,溫腎茵陳四逆方2),靈。

〔附方〕

1.茵陳理中湯(方見理中湯加茵陳)

2.茵陳四逆湯:附子(制),乾薑,茵陳蒿,甘草(炙)

水煎服。

方歌,茵陳四逆湯,附子共乾薑,茵陳炙甘草,黃消病漸康。

白話文:

陰黃這種病症,多半是由於其他病症轉變而來,主要原因是脾臟濕氣過重、腎臟虛寒,導致兩者功能都衰弱。治療上,可以選用溫脾的茵陳理中湯,或是溫腎的茵陳四逆湯,效果都很好。

〔附方〕

  1. 茵陳理中湯(藥方內容請參考理中湯,再加入茵陳)

  2. 茵陳四逆湯:使用製附子、乾薑、茵陳蒿、炙甘草,加水煎煮服用。

有個關於此方的歌訣說:「茵陳四逆湯,附子和乾薑,茵陳配甘草,黃疸消退身體漸漸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