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鑒

《幼科心法要訣》~ 瀉證門 (3)

回本書目錄

瀉證門 (3)

1. 水瀉

脾胃濕盛成水瀉,懶食溏瀉色多黃,清濁不分溺短澀,胃苓方1),升陽除濕湯方2),。

〔附方〕

1.胃苓湯:蒼朮(炒),陳皮,厚朴(姜炒),白朮(土炒),茯苓,炙甘草,肉桂,澤瀉,豬苓

引用生薑紅棗,水煎服。

方歌,濕瀉胃苓湯堪行,蒼朮陳皮厚朴同,白朮茯苓炙甘草,肉桂澤瀉共豬苓。

2.升陽除濕湯:蒼朮(炒),陳皮,防風,神麯(炒),麥芽(炒),澤瀉,升麻,炙甘草,羌活,柴胡,豬苓

引用生薑,水煎服。

方歌,升陽除濕瀉不停,蒼朮陳皮共防風,神麯麥芽澤甘草,升麻羌活柴豬苓。

白話文:

脾胃濕氣過重會導致水瀉,患者會感到食慾不振,大便稀溏且顏色偏黃,小便不清澈且量少,排尿時會感到不順暢。可以使用胃苓湯(方劑一)或升陽除濕湯(方劑二)來治療。

[方劑一] 胃苓湯:

藥材包含炒蒼朮、陳皮、薑炒厚朴、土炒白朮、茯苓、炙甘草、肉桂、澤瀉、豬苓。

使用生薑、紅棗加水煎煮後服用。

此方劑的重點是針對濕瀉,藥材包含蒼朮、陳皮、厚朴、白朮、茯苓、炙甘草、肉桂、澤瀉、豬苓。

[方劑二] 升陽除濕湯:

藥材包含炒蒼朮、陳皮、防風、炒神麯、炒麥芽、澤瀉、升麻、炙甘草、羌活、柴胡、豬苓。

使用生薑加水煎煮後服用。

此方劑的重點是針對止瀉,藥材包含蒼朮、陳皮、防風、神麯、麥芽、澤瀉、炙甘草、升麻、羌活、柴胡、豬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