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鑒

《幼科心法要訣》~ 初生門下 (5)

回本書目錄

初生門下 (5)

1. 初生無皮

兒生無皮有二端,父母梅毒遺染傳,或因未足月生早,無皮赤爛痛難堪。梅毒換肌消毒散方1),,胎怯當歸飲方2),能痊,外敷清涼方3),鵝黃方4),粉方5),,毒解形完膚自堅。

〔附方〕

1.換肌消毒散:當歸,生地黃,赤芍藥,川芎,皂刺,土茯苓,金銀花,連翹(去心),甘草(生),白芷,苦參,白蘚皮,防風

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無皮換肌消毒治,四物皂刺土茯苓,銀花連翹草白芷,苦參白蘚共防風。

2.當歸飲:何首烏(制),白蘚皮,白蒺藜,甘草,當歸,生地黃,白芍藥,人參,黃耆,川芎

水煎服。

方歌,當歸飲治兒無皮,面白肢冷服最宜,首烏蘚皮白蒺藜,甘草四物共參耆。

3.清涼膏:石灰(未經水濕成塊者,四兩。)

用水泡之,沒指半許,露一宿,面上有浮起如雲片者,輕輕取之,微帶清水,視其多寡,對小磨香油亦如之,以順攪成膏為度,用雞翎搽之自愈。

4.鵝黃散:黃柏(生),石膏(煅,各等分。)

共研為細末撲之,濕則干撲,干則用豬苦膽調搽。

5.撲粉法:早稻白米作粉,時時撲之,其皮漸生。

白話文:

嬰兒出生時沒有皮膚,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父母患有梅毒,將病菌遺傳給了孩子;二是嬰兒早產,未足月就出生,導致皮膚沒有發育完全,呈現紅腫潰爛的狀況,非常疼痛難忍。

針對梅毒引起的皮膚問題,可以使用「換肌消毒散」(方1)來治療;針對體質虛弱引起的皮膚問題,可以使用「當歸飲」(方2)來治療,這些藥方可以幫助痊癒。此外,還可以搭配外敷的「清涼膏」(方3)、「鵝黃散」(方4)或是使用「撲粉法」(方5)。當體內毒素清除,皮膚組織修復完成後,皮膚自然就會長好並且變得堅固。

【附方】

  1. 換肌消毒散: 藥材:當歸、生地黃、赤芍藥、川芎、皂刺、土茯苓、金銀花、連翹(去心)、甘草(生)、白芷、苦參、白蘚皮、防風。 用法:加入燈心草,用水煎煮後服用。 歌訣:嬰兒無皮用此方,四物湯加皂刺等,銀花連翹草白芷,苦參白蘚防風併。

  2. 當歸飲: 藥材:何首烏(製過)、白蘚皮、白蒺藜、甘草、當歸、生地黃、白芍藥、人參、黃耆、川芎。 用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歌訣:當歸飲治無皮症,面色蒼白肢體冷,何首烏與白蘚皮,甘草四物配參耆。

  3. 清涼膏: 製法:取四兩未經水濕的塊狀石灰,用水浸泡,水面高過石灰約半個指節,靜置一夜。第二天,石灰表面會浮起像雲片一樣的物質,輕輕取下,稍微帶點清水。觀察雲狀物的多寡,取相同份量的小磨香油,將兩者攪拌均勻成膏狀。 用法:用雞毛刷將膏狀物塗抹在患處,可以幫助痊癒。

  4. 鵝黃散: 藥材:生黃柏、煅石膏,各等份。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直接撲灑在患處,如果患處潮濕就直接撲粉,如果患處乾燥,就用豬膽汁調和後塗抹。

  5. 撲粉法: 方法:用早稻白米磨成粉,時常撲灑在患處,皮膚就會逐漸長出來。

2. 變蒸

萬物春生夏熱長,兒生同此變形神,三十二日為一變,六十四日曰一蒸。變長百骸生臟腑,蒸增智慧發聰明,十八五百七十六,變蒸既畢形神成,變蒸之狀身微熱,耳尻骨冷無病情。

白話文:

萬物在春天生長、夏天炎熱茂盛,嬰兒的成長也如同這樣變換形體精神。出生後三十二天會經歷一次「變」,六十四天會經歷一次「蒸」。「變」促使身體各部分骨骼肌肉和內臟生長;「蒸」則增長智慧,使頭腦更加聰明。總共經歷十八次「變」和五百七十六次「蒸」後,嬰兒的形體和精神就發育成熟了。「變」和「蒸」的狀態是身體稍微發熱,但耳朵、尾椎骨是冷的,沒有疾病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