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十三 (7)
卷第十三 (7)
1. 中風不隨第八
(痑拽附)
《巢氏病源》小兒中風不隨候:夫風邪中於肢節,結於筋脈。若風挾寒氣者,即拘急攣痛;若挾於熱,即緩縱不隨。
白話文:
《巢氏病源》中的「小兒中風不隨候」是指兒童因風邪侵襲肢體關節,導致筋脈結絡不通的病症。如果風邪夾帶寒氣,就會出現拘急攣痛的症狀;如果風邪夾帶熱氣,就會出現緩縱不隨的症狀。
《外臺》:《備急》療若身體角弓反張,四肢不隨,煩亂欲死者方。
清酒(五升),雞屎白(一升,熬)
上二味搗篩合和,揚之千遍,乃飲之。大人服一升,小兒服五合,更小者服三合,良。《肘後》同。
《聖惠》治小兒中風,半身不隨,肢節拘急,不能轉動。赤箭丸方
白話文:
《外臺》中提到的方劑,用於治療身體像弓一樣反張、四肢不能隨意活動、心情煩躁幾乎要死的情況。
需要準備清酒五升和雞屎白一升(需先炒過)。
將上述兩種材料搗碎篩選後混合,然後揚起一千次,之後飲用。成人服用一升,小孩服用半升,更小的孩子則服用三合,效果很好。《肘後》中的記載與此相同。
《聖惠》中有一個赤箭丸的方劑,用來治療小孩因中風導致半身無法活動、關節僵硬、不能轉動的情況。
赤箭,白殭蠶(微炒),白附子(炮裂),羌活,桂心(各半兩),牛黃,麝香(並細研,各半分),白花蛇(二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
白話文:
-
赤箭:赤箭,又名紫草,是一種中藥,具有清熱消炎、涼血止血的功效。
-
白殭蠶(微炒):白殭蠶,是一種中藥,具有息風止痙、清熱明目的功效。
-
白附子(炮裂):白附子,是一種中藥,具有溫陽益氣、散寒止痛的功效。
-
羌活:羌活,是一種中藥,具有祛風濕、止疼痛的功效。
-
桂心(各半兩):桂心,是一種中藥,具有溫陽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
-
牛黃:牛黃,是一種中藥,具有清熱化痰、安神定驚的功效。
-
麝香(並細研,各半分):麝香,是一種中藥,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
-
白花蛇(二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白花蛇,一種常見的毒蛇,其肉具有祛風濕、止疼痛的功效。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子藥,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荊芥、薄荷湯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中風,手足不隨,諸藥不效。宜服,蓖麻子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加入其他研磨藥材,一起研磨均勻,加入蜂蜜和丸劑,丸劑的大小如芝麻般大小。每次服用以荊芥、薄荷湯送服五丸,每天服用三到四次。依兒童年齡大小,酌量加減藥量服用。
蓖麻子(二十枚,去皮,別研),雀兒飯甕(十枚),乾蠍(三十枚),石榴(一顆大者)
白話文:
-
蓖麻子(20 顆,去皮,並分別研磨成粉)。
-
雀兒飯甕(10 片)
-
乾蠍子(30 隻)
-
石榴(一顆大的)
以上四味,將石榴取卻子及七分,盛藥三味在內,用泥裹作球,以慢火炙乾,燒令通赤,赤後聞藥氣透出即熟,候冷取出去泥,細研。次入:乾蠍,半夏(湯洗七遍,去滑。各一分),天南星,白附子(各一分半)
白話文:
把以上四味藥,取出石榴子,丟棄七分之一的石榴皮,將三味藥物放入石榴皮中,用泥巴封起來做成一個球,用慢火烘乾。燒到通紅,聞到藥味透出即可,等冷卻後取出藥球,把泥巴清除乾淨,研磨成細末。依次加入:乾蠍子、半夏(用熱水洗七次,去除粘液,各一分),天南星、白附子(各一分半)。
上件藥四味並生用,都搗,細羅為散,入前燒了藥,都研令勻。每服以溫酒調下一字,其重者不過三、兩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中風,四肢不隨,心神迷悶。宜服,牛黃丸方
白話文:
上述四種藥材,全部生用,研磨成細末,加入前面燒過的藥材,一起研磨均勻。每次服用時,以溫酒調和一錢服用,病情嚴重的患者服用不超過三到兩次。依照小兒的年紀大小增減服用次數。
牛黃(以熟絹袋盛於黑豆一升中,炒豆熟為度,別研入),天竺黃(細研),犀角(屑),天南星,白附子(各炮裂),白殭蠶,地龍,乾蠍(並微炒。各半兩),鬱金,蜣螂(去翅足,微炒),天麻,麝香(細研。各一分),硃砂(一兩,研,水飛過),蟬(七枚,去翅足,微炒),烏蛇肉(二兩,酒浸,炙微黃),烏鴉(一枚,去翅足,泥裹燒為灰,用一兩)
白話文:
-
牛黃:以熟絹袋子盛裝於一升黑豆中,炒至黑豆熟透為止,另研磨入藥。
-
天竺黃:細研磨。
-
犀角:研磨成屑。
-
天南星、白附子:各別炮裂。
-
白殭蠶、地龍、乾蠍:並微炒,各半兩。
-
鬱金、蜣螂:蜣螂去除翅膀和腳,微炒,各一分。
-
天麻、麝香:細研磨,各一分。
-
硃砂:研磨,水飛過,一兩。
-
蟬:取七枚蟬,去除翅膀和腳,微炒。
-
烏蛇肉:取二兩烏蛇肉,用酒浸泡,炙烤至微黃。
-
烏鴉:取一隻烏鴉,去除翅膀和腳,用泥巴包裹後燒成灰,取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糯米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溫酒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張渙,漏蘆湯方,治小兒中風,半身不隨。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搗碎,用羅篩過變成細末,混入研磨過的藥材攪拌均勻,再用糯米飯和成像黍米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溫酒送服五粒藥丸。依照兒童的年齡大小,酌量增減服用量。
漏蘆,木通(銼),白茯苓,當歸(洗,焙乾),天麻(炙),羌活(各一兩),甘草(微炙),荊芥(去枝、梗。各半兩)
白話文:
漏蘆、木通(挫碎)、白茯苓、當歸(洗淨,烘乾)、天麻(炙烤)、羌活(各一兩)、甘草(微烤)、荊芥(去除枝梗。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薑二片、薄荷三葉,煎五分,去滓,放溫熱服
張渙又方,半金散
白話文:
首先將藥物搗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加水一盞,放入生薑兩片、薄荷三葉,煎煮到只剩五分之一的量,濾去藥渣,放溫後服用。
白殭蠶(炒黃),全蠍(炒),天麻(炙),烏蛇肉(酒浸,去皮、骨,焙乾。各一兩)
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龍腦(一錢,研)
上件拌勻。每服半錢,溫酒調下。
白話文:
白殭蠶(炒至微黃),全蠍(炒至微黃),天麻(炙乾),烏蛇肉(浸入酒中,去除皮、骨,焙至微乾。各一兩)
《保生信效方》,起死輕骨丹,主大人、小兒中風癱瘓,四肢不隨,風痹等疾。
白話文:
《保生信效方》中的「起死輕骨丹」,是一種針對中風癱瘓、四肢不隨、風痹等疾病的特效藥方。
麻黃(去根節,秤五斤,銼,河水二石熬之,去滓,成膏,桑根白皮須自採土下者,銼),白芷,蒼朮(去皮),甘松(只用腿子,余者不用),川芎(各二兩),苦參(三兩半)
白話文:
麻黃(去除根和節,稱重五斤,切碎,用兩石河水熬煮,去除渣滓,製成膏狀;桑根白皮必須自己採集自土中,切碎)、白芷、蒼朮(去皮)、甘松(只用腿子,其餘部分不要)、川芎(各二兩)、苦參(三兩半)
上六味為末,磙研勻細,以前麻黃膏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一盞研化頓服之,臨臥取汗。五、七日間再服,手足當即輕快。小兒驚風量與之。卒中涎潮,分利涎後用之。余表伯常器之博士,昔時使子弟開藥肆。所售回生輕骨丹,皆一千一粒,售者盈門。
白話文:
將上六種藥材研磨成細末,並用麻黃膏和成像彈珠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以溫熱的酒一杯將藥丸研磨融化,一口喝下,睡前服用,以發汗為宜。五到七天後再次服用,手腳就會立刻感到輕快。小兒驚風時,酌量服用。中風引起涎水不斷,在祛除涎水後服用。餘表伯經常把此方推薦給博士,過去曾經讓自己的子弟開藥店。所出售的回生輕骨丹,每一千粒為一單位,前來購買的人盈門不止。
《莊氏家傳》治小兒風濕,筋脈緩弱,腳膝無力,或手足偏痑拽,語謇。羚羊角散
白話文:
《莊氏家傳》中記載的治療小兒風濕症的方劑:羚羊角散,可以治療小兒風濕,筋脈軟弱無力,腿部和膝蓋無力,或者手腳偏癱抽搐,言語不清的症狀。
羚羊角(屑),白蘚皮,防風(去苗。各三分),酸棗仁(二兩,微炒),五加皮(刮去粗皮),茯神,官桂(去粗皮。各半兩),獨活,黃耆(去蘆頭。各一兩)
白話文:
羚羊角(研成粉末狀),白蘚皮,防風(去掉根鬚,各取三分),酸棗仁(二兩,稍稍炒一下),五加皮(颳去外皮的粗糙部分),茯神,官桂(去掉根鬚,各取半兩),獨活,黃耆(去掉鬚根,各取一兩)
上件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日三服。如有熱,入竹瀝半合同服。兼治語澀舌謇。大人亦可服,加錢數,神驗。
白話文:
上列內容為普通藥方。每次服二錢,加入一杯水同煎至六分之三,取出藥渣,趁溫熱時服用。不論什麼時候,每天服用三次。如果有熱氣,加入半杯竹瀝一同服用。同樣適用於治療言語障礙和舌頭僵硬。成年人也可以服用,只需增加藥量即可,效果很好。
《嬰童寶鑑》灸法:小兒半身不隨,灸百會,(在頭中心。),次灸風池,次灸曲池,(肘橫紋上,曲腕取之。)次灸膝腿並三里各三壯。
白話文:
《嬰童寶鑑》灸法:小孩半身不靈活,灸百會穴(在頭頂正中央),然後灸風池穴(在後腦勺兩側的凹陷處),再灸曲池穴(在肘橫紋上,彎曲手腕時取穴),最後灸膝腿並三里穴各三壯。(膝腿並三里穴位於膝蓋下方三寸,脛骨外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