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三 (3)

1. 中風第三

《巢氏病源》小兒中風候:小兒血氣未定,肌膚脆弱,若將養乖宜,寒溫失度,腠理虛開,即為風所中也。凡中風皆從背諸臟俞入。若中心風,但得偃臥,不得傾側,汗出唇赤。若汗流者可治,急灸心俞。若唇或青、或白、或黃、或黑,此是心壞為水,面目亭亭時悚動,皆不復可治,五、六日而死。若肝中風,踞坐不得低頭。

白話文:

《巢氏病源》中記載小兒中風的症狀:小兒血氣尚未穩定,肌膚柔嫩,如果沒有好好照顧,寒熱無度,毛孔虛開,就會被風邪侵襲。所有中風都是從背部諸臟俞穴進入。如果是中心風,只要平躺,不能側傾,會出汗嘴脣紅。如果會流汗的,可以治療,趕緊灸心俞穴。如果嘴脣是青色、白色、黃色或黑色,表示心臟已經壞死變成水,臉色蒼白或肌肉抽搐,都無法再治療,五、六天後就會死亡。如果是肝中風,會坐著無法低頭。

若繞兩目連額上色微有青,唇色青而面黃可治,急灸肝俞。若大青黑、面一黃一白者,是肝已傷,不可復治,數日而死。若脾中風,踞而腹滿,身通黃,吐咸汁出者可治,急灸脾俞。若手足青者,不可復治也。若腎中風,踞而腰痛,視脅左右末有黃色如⿱公帀𦻎大者可治,急灸腎俞。

白話文:

如果眼睛周圍、前額的顏色略微泛青,嘴脣發青、臉色發黃,可以治療,需緊急灸肝俞穴。如果大片發青發黑、臉上有一黃一白者,是肝臟已經受傷,不能再治療了,幾天後就會死亡。如果脾臟中風,小腹腫滿,全身泛黃,嘔吐出鹹味的液體,可以治療,需緊急灸脾俞穴。如果手腳發青,不能再治療了。如果腎臟中風,小腹腫脹、腰痛,檢查脅肋兩側,沒有像"公"字右半部分那麼大的黃色區域,可以治療,需緊急灸腎俞穴。

若齒黃赤、鬢髮直,面上土色,不可治也。肺中風,偃臥而胸滿,短氣,冒悶,汗出,視目下,鼻上下兩邊下行至口,色白可治,急灸肺俞。若黃為肺已傷化為血,不可復治也。其人當要掇空,或自拈衣,如此數日而死。此五臟之中風也。其年長成童者,灸皆百壯,若五、六歲以下至於嬰兒,灸者以意消息之。

凡嬰兒若中於風,則的成癲癇也。

白話文:

如果牙齒黃中帶紅、鬢髮直立、臉色發黃,這是無法治療的。肺部中風,病人會平躺,胸悶、呼吸急促、冒汗、眼睛往下看,鼻孔兩側流出白色黏液,這種情況是可以治療的,立即灸肺俞穴。如果牙齒黃代表肺部已經受損,轉化成血,就無法治癒了。病人會因為空虛,或者自己抓衣服,這樣過幾天就會死亡。這是五臟中風。年長成童的人,灸百壯;如果是五、六歲以下到嬰兒,灸的次數要斟酌。

茅先生有小兒中風候:大熱,牙關緊噤,狂躁。此候因熱盛乘虛,被邪風吹著致此。所治者,急用奪命散(方見急慢驚風門中)與吐下風涎;方醒,次用勻氣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見胃氣不和門,一方見慢脾風門中)相夾與服;三日內下鎮心丸(方見一切驚門中)、硃砂膏(方見驚積門中)。第四日下青金丹(方見積聚門中)與通下風涎。

白話文:

茅先生的小孩,有中風的症狀:體溫很高、牙關緊閉、狂躁。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熱邪盛行,趁虛而入,再被邪風一吹,就導致中風了。治療的時候,要趕緊用奪命散(詳細方劑請見急慢驚風的章節)和吐下風涎的藥,讓他清醒過來;之後用勻氣散(詳細方劑請見胃氣不和的章節)、醒脾散(有兩種方劑:一個在胃氣不和的章節,一個在慢脾風的章節)交替服用;三天內服用鎮心丸(詳細方劑請見一切驚的章節)、硃砂膏(詳細方劑請見驚積的章節)。第四天服用青金丹(詳細方劑請見積聚的章節)和通下風涎的藥。

再下勻氣散、回陽散(方見夾驚傷寒門中)。醒脾安樂,常服鎮心丸即愈。

白話文:

接着服用勻氣散、回陽散(方劑見夾驚傷寒門中)。醒脾安樂,經常服用鎮心丸即可痊癒。

張渙謹按:小兒氣血未定,腠理開疏,若將養乖宜,寒溫失度,精神不守,外中風邪。令兒昏困不省,手足抽掣,乃名中風候也,最為緊急。若中風潮發,一向不省,乃名風痙病也。又邪氣多中於心肺間,其狀胸滿短氣、冒悶汗出,尤為大矣;及中風不語,口噤,口眼喎斜、半身不隨。

《嬰童寶鑑》小兒五臟中風歌:

白話文:

張煥謹慎地說:小孩子的氣血尚未穩定,體質腠理疏鬆,如果調養不當,冷暖失調,精神不振,就會受到外來風邪的侵襲。使孩子昏迷不醒,手足抽搐,這就是中風的症狀,非常緊急。如果中風發作,一直昏迷不醒,就叫做風痙病。還有邪氣多侵入心肺之間,症狀是胸悶、氣短、冒汗,情況非常嚴重;以及中風不說話,嘴巴緊閉,嘴巴和眼睛歪斜,身體半身不遂。

小兒心臟中風時,躽臥唇紅汗透衣。但灸心俞三五壯,唇青黃白黑難醫。目瞪此為心已壞,多應性命六朝期。肝風踞坐舉頭難,早灸肝俞病即安。細視眼連唇上色,青黃鬚道易醫看。黑色只應旬日死,命歸泉壞不能還。脾家若也中風邪,腹滿身黃色似瓜。吐沫此時猶可治,手青足冷命還賒。

白話文:

小兒患上心臟中風,彎腿俯臥,嘴脣發紅,冷汗浸透了衣服。但只要在心俞穴灸三五壯,嘴脣青黃白黑,就難以醫治了。目光呆滯,說明心臟已經壞了,性命最多隻能延續六天。如果肝風引起坐著舉頭困難,及早灸肝俞穴,病就能好。仔細觀察眼睛與嘴脣的顏色,如果是青黃色,就容易醫治。如果顏色發黑,就只能活十來天,生命將會走到盡頭,無法挽回。脾臟如果也受到風邪侵襲,肚子脹滿,身上黃得像瓜一樣。此時吐沫,還可治癒,手青腳冷,性命還能延長。

腰疼目黑腎家風,兩脅和柔病可攻。急救腎俞方得瘥,面黃痙發必歸空。肺風躽臥胸中滿,短氣心煩汗轉多,鼻口兩邊純色白,早須醫治得安和。

白話文:

腰疼目黑的病因是腎臟風寒,兩脅疼痛的原因是氣血不通暢,這兩種病都可以治療。救治腎俞穴,就能夠治癒腰疼目黑。如果面黃筋攣,痙攣發作,必死無疑。肺風病的人,臥牀不起,胸中脹滿,呼吸急促,心煩,汗多。鼻口兩側顏色純白。應儘早治療,才能恢復正常。

又云:尋縫面黃人豈在,只尺旬中入逝波。惟有肺俞堪救療,後人學者細尋歌。

《本草》治小兒中風,項強背起。

白話文:

又說:尋找接縫處臉色發黃的人還在嗎,短短十天之內就已離世。只有肺俞穴可以救治,後世學習的人要仔細研究這首歌。

《本草》記載治療小兒中風,頸項僵硬背部弓起。

腎俞於項背上摩之。《雞頭》,續命湯,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眜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姚云:與大續命湯同。兼治婦人產後去血者,及老人小兒方。

白話文:

從後項部到後背向上撫摸。 《雞頭穴》,續命湯,治療中風、風痱,身體不由自主,嘴巴說不出話,迷糊不清、不知疼痛的位置,或肢體拘急轉動困難。姚雲:與大續命湯用法相同。另外也用於治療產後出血的婦女,以及老人和兒童。

麻黃(三兩,去節),桂枝(去皮),當歸,人參,石膏(碎),乾薑,甘草(炙。各二兩),芎藭(一兩),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白話文:

麻黃(三兩,去除節巴)、桂枝(去除樹皮)、當歸、人參、石膏(搗碎)、乾薑、甘草(炙製,各二兩)、芎藭(一兩)、杏仁(四十枚,去除皮和尖端)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溫服一升,當小汗。薄覆脊,憑杌坐,汗出則愈。不汗更服,無所禁,勿當風。並治但伏不得臥,咳逆上氣,面目洪腫。兒小量度與之。範汪云:是仲景方,欠兩味。

白話文:

將九味中藥材搗碎,加水一斗,煮至四升,去除雜質。溫服一升,應有微微汗出。身體蓋上薄被,靠在椅子上坐着,汗出即痊癒。如果沒有汗出,繼續服用,沒有禁忌,但不要吹風。用於治療臥牀不起、咳嗽氣喘、臉面浮腫。兒科患兒酌量加減用藥。範汪說:這是仲景的方劑,缺了兩味藥。

《千金》,增損續命湯,治小兒卒中風、惡毒及久風,四肢角弓,反張不隨;並軃𤵺僻不能行步方。

白話文:

《千金方》中的增損續命湯,可以治療小兒突然發生的中風、惡毒以及長期的風疾,導致四肢僵直、彎曲不隨意,並且伸展困難、無法行走的疾病。

麻黃(去根節),甘草(炙),桂心(各一兩),芎藭,葛根,升麻,當歸,獨活(各十八銖),人參,黃芩,石膏(各半兩),杏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

白話文:

麻黃(去除根和莖節),甘草(經過炙烤),桂心(各一兩),芎藭,葛根,升麻,當歸,獨活(各十八銖),人參,黃芩,石膏(各半兩),杏仁(二十顆,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皮和尖端)。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六升煮麻黃,去上沫,乃納諸藥,煮取一升二合。三歲兒分四服,一日令盡,少取汗,得汗以粉粉之。

白話文:

把上文中的十二種藥物研成細末,用六升水煮麻黃,去除表面的浮沫,然後把其他的藥物放進水裡,煮至水量只剩下一升二合。三歲的兒童分四次服用,一天服用完畢,服用後會出汗。如果出汗了,就用滑石粉擦拭身體。

《千金》治少小中風,脈浮、發熱、自汗出、項強、鼻鳴、乾嘔。桂枝方

桂心,甘草(炙),芍藥,生薑(各一兩),大棗(四枚)

上五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三服。此方與傷寒篇中各方相重,然用各異。

《千金》治少小新生中風。二物驢毛散

白話文:

《千金》治療小孩中風,症見脈搏浮、發熱、自汗、頸項僵硬、鼻塞、乾嘔。使用桂枝方:

桂皮心、炙甘草、芍藥、生薑(各一兩),大棗(四枚)。

以上五種藥材切碎,用水三升煎煮至剩一升,分三次服用。此方與傷寒篇中的多個方劑相同,但使用時各有不同。

《千金》治療新生兒中風,使用二物驢毛散。

驢毛(一把,取背前交脊上會中,拽取如子拇指大一把),麝香(二豆大。《聖惠》用一分)

白話文:

驢毛(一把,取背部前方的交脊上會中,強拔取下,像拇指般大的一把),麝香(二個豆子般大。《聖惠方》用一分)

上以乳汁和銅器中,微火煎,令焦熟出,末之。小兒不能飲,以乳汁和之,葦筒貯,瀉著咽中,然後飲乳,令入腹。

《千金》治少小中風,狀如欲絕湯方:

白話文:

使用乳汁和銅器中的銅綠,用小火煎熬,使之完全焦熟,然後把它研磨成細末。小孩如果不能飲用,就用乳汁調和,盛放在葦子做成的筒子中,滴入咽喉後,再飲乳,使之流入腹中。

大黃,牡蠣,龍骨,栝蔞根,甘草(炙),桂心(各十二銖),赤石脂,寒水石(各六銖)

白話文:

  1. 大黃: 一種瀉下藥,可以治療便祕和瀉熱。

  2. 牡蠣: 一種海產品,可以治療虛熱、盜汗和陰虛。

  3. 龍骨:一種礦物質,可以治療驚悸、盜汗和虛熱。

  4. 栝蔞根:一種植物的根,可以治療咳嗽、痰多和氣喘。

  5. 甘草(炙):一種植物的根,經烘烤後使用,可以治療咳嗽、氣喘和胃痛。

  6. 桂心: 一種植物的樹皮,可以治療心悸、盜汗和虛熱。

  7. 赤石脂:一種礦物質,可以治療血虛、崩漏和腹痛。

  8. 寒水石:一種礦物質,可以治療熱病、口渴和煩躁。

上八味㕮咀,以水一升,內藥重半兩,煮再沸,絞去滓。半歲兒服如一雞子殼,大兒盡服。入口中即愈;汗出粉之。藥無毒,可服,日二。熱加大黃,不汗加麻黃。無寒水石,朴硝代之。

白話文:

將上列八味藥材研碎咀嚼,以一升水加熱,藥物重量為半兩,煮沸後再次煮沸,過濾去除渣滓。半歲的小孩服用如雞蛋殼般大小的藥量,大一點的小孩服用所有藥量。藥物入口即可痊癒,出汗後用粉末擦拭。藥物無毒,可以服用,每天兩次。如果症狀有發熱,則增加大黃的劑量;如果沒有出汗,則增加麻黃的劑量。如果沒有寒水石,可以用朴硝代替。

《千金》治少小新生,肌膚幼弱,喜為風邪所中,身體壯熱。或中大風,手足驚掣。五物,甘草生摩膏方

白話文:

《千金方》中記載了治療小兒新生兒的方劑,由於兒童的肌膚嬌嫩,容易受到風邪的侵襲,導致身體發熱。或者由於大風的侵襲,手腳抽搐。此方由甘草製成,具有生肌摩膏的功效。

甘草(炙),防風(各一兩),雷丸(二兩半),白朮(炮),桔梗(各二十銖)

白話文:

甘草(炙)、防風(各一兩)、雷丸(二兩半)、白朮(炮)、桔梗(各二十錢)

上㕮咀,以不中水豬肪一斤煎為膏,以煎藥,微火上煎之。消息視稠濁膏成,去滓,取如彈丸大一枚,炙手以摩兒百過。寒者更熱,熱者更寒。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闢寒風。

白話文:

把上等的豬油(不含水,品質好的),一斤做成豬油膏,用來煎熬藥物,用文火慢慢煎熬,依據藥物而決定煎煮時間,直到藥膏稠度合適、沉澱物消除,取出如彈珠大小的藥膏,雙手搓熱後,再用藥膏按摩孩子周身,反復多次。寒性體質的孩子會感到更暖和,熱性體質的孩子會感到更涼爽。即使是小嬰兒沒有生病,也應每天早上用藥膏按摩頭頂和手足心,能有效預防寒冷。

《千金》治大人、小兒中風發熱。大戟洗湯方

大戟,苦參

白話文:

《千金》治療成人和小孩中風發燒的方子。使用大戟洗湯。主要成分有大戟和苦參。

上二味等分,末之,以藥半升,白酢漿一斗,煮三沸,適寒溫洗之。從上下寒乃止,立瘥。小兒三指撮,漿水四升煮,洗之。

白話文:

將上述兩味藥材等分混合,研磨成粉末。取半升藥粉,加入一斗白酢漿,煮沸三次。待藥液冷卻至溫熱,即可進行全身清洗。清洗時,由上往下清洗,直到全身寒氣消除,即可痊癒。對於小兒,取三指捏取的藥粉,加入四升漿水煮沸,待藥液溫熱後,即可清洗。

《仙人水鑑》:子生七日以後,半月以前,手腳抽動者,庸醫皆云是天瘹風,此即誤兒性命。又云客忤,此是在母胎中,骨節及毛孔中邪風,生後四肢被外風所幹,致有此疾。根源在胎,為骨節風,是陰陽不正之氣所幹。兒子生後,不為天瘹風,治之神妙,莫越此門。又云有孕之後,父母交通,惡氣形胎,所以此疾。

余治之法,曾驗千餘家,一一皆應,非志士勿可妄傳,號曰,水銀膏

白話文:

《仙人的水鑑》:嬰兒出生後七天到十五天內,如果手腳抽動,庸醫都說是天瘹風,這樣診斷會耽誤孩子的性命。又有人說這是客忤,這是因為在母胎中,骨節和毛孔中留有邪風,出生後四肢又被外風侵襲,所以導致這種疾病。這種疾病的根源在胎兒時期,是骨節風,是陰陽不正之氣造成的。嬰兒出生後,不要說成是天瘹風,只要用正確的方法治療,效果就會非常顯著。另外,懷孕後,父母如果發生性行為,就會將邪氣帶入胎兒體內,因此也會導致這種疾病。

水銀(一大兩,以青竹筒子貯之,從十二月臘日下廁中,鉛為蓋,密封閉,勿令穢汙入內;五月五日取出,其銀並飛上鉛蓋上如霜雪,取下,即入諸藥),青黛,黃蜀葵花(各一分),牙硝(三分),胡黃連(末,六分)

白話文:

  • 水銀(一大兩,以青竹筒子盛裝,從十二月臘日放入廁所中,以鉛為蓋,密封,不要讓髒污進入;五月五日取出,水銀會結成類似霜雪的物質黏在鉛蓋上,將其取下,即可入藥)

  • 青黛

  • 黃蜀葵花(各一分)

  • 牙硝(三分)

  • 胡黃連(研磨成粉末,六分)

上研鉛霜令極細,取白羊骨中髓,丸之如綠豆大。以水研一丸灌之,立效。

白話文:

將鉛霜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取出白羊骨髓,將其丸成綠豆般大小。用一小瓶水將一丸藥磨成藥汁,灌下去,即可立竿見影,發揮藥效。

《仙人水鑑》:孩子手腳搐挽,號為骨節風,俗呼為天瘹,已在前說。手與足其理不同,今後重明,以救生命。腳搐手不搐者,宜使此方。

白話文:

《仙人水鑑》:小孩的手腳抽搐,稱為骨節風,俗話叫天吊,前面已經說過了。手與腳的理路不同,往後再重新說明,以挽救生命。腳抽搐而手不抽搐的,應該用這個方法。

竹瀝和黃連,更入一銖鉛(黃丹是)。熬令充作散,塗足不抽牽。

上緣孩子未及百日,骨節未開,宜作此治之。切不得灸也,灸即火氣攻心,其風難得可除,依此萬不失一也。

白話文:

竹瀝和黃連,外加一銖的鉛丹,熬煉至成為散劑,塗抹於足部,可以緩解抽搐痠痛。

《外臺》:《千金》排風湯,主大人小兒諸毒風氣、邪風所中,口噤悶絕、不識人;身體疼煩,面目暴腫、手足腫方。

白話文:

《外臺祕要》記載的《千金方》排風湯,主治成人與小孩的各種毒風之氣、邪風所造成的中毒,包括口臉閉塞、昏迷不醒、神智不清等症狀;同時,身體疼痛煩躁,面部、手腳突然腫脹的情況。

犀角(末),羚羊角(末),貝齒(末),升麻(末)

白話文:

犀牛角(研成細末),羚羊角(研成細末),貝齒(研成細末),升麻(研成細末)。

上四味各一兩,和勻,以藥四方寸匕、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去滓。服五合,煞藥者,以意增之。若腫,和雞子敷上,日三。老小以意,亦可多合用之,深師同。

白話文:

上述四種藥材,各取一兩,均勻混合後,取藥物四方寸大小的一匙,用二升半的水煮取一升的藥汁,去除藥渣。服用五合的藥量,如果藥效不夠,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增加藥量。如果腫脹,可以用雞蛋清敷在患處,每天三次。老弱病患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增加藥物的用量,深師與上述方法相同。

《聖惠》治小兒中風,筋脈拘急、項強、腰背硬、手足搐搦,發歇不定。羚羊角散方

白話文:

《聖惠方》記載治療小兒中風的方劑——羚羊角散方,可用於治療小兒中風引起的筋脈拘急、項部僵硬、腰背僵硬、手足抽搐、發作不定等症狀。

【配方】

羚羊角(去根尖,銼如麻豆大)15克

防風(去蘆頭)10克

獨活(去蘆頭)10克

羌活(去蘆頭)10克

細辛(去蘆頭)10克

藁本(去蘆頭)10克

川芎(去蘆頭)10克

白芷(去蘆頭)10克

當歸(去蘆頭)10克

川牛膝(去蘆頭)10克

茯苓(去皮)10克

白芍(去蘆頭)10克

甘草(炙)6克

木瓜(去皮、核,蒸熟)10克

【用法】

將所有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3克,每日服用3次,溫開水送服。

【功效】

羚羊角散方具有祛風散寒、活血化瘀、鎮驚熄風的功效,可緩解小兒中風引起的筋脈拘急、項強、腰背硬、手足搐搦等症狀。

羚羊角(屑),防風(去蘆頭),麻黃(去根節),黃芩,桂心,細辛,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羌活(三分)

白話文:

羚羊角(磨成粉末),防風(去除蘆頭),麻黃(去除根和節),黃芩,桂心,細辛,甘草(烤至微紅,切成碎末。以上各半兩),羌活(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溫服。量兒大小加減,頻服,汗出效。

《聖惠》治小兒中急風,口眼俱搐,腰背強直,手足拘急。牛黃散方

白話文:

把上述藥物研磨成粗粉狀。每次取一錢藥粉,加少許水煎煮至剩五分之一,去渣,加入半合竹瀝,再煎煮一兩沸。溫熱服用。根據孩子的體型大小增減藥量,頻服,出汗即有效。

牛黃(三分,細研),天南星(一分,生使),麝香(細研),膩粉(研入。各一錢),桑螵蛸(三分,微炒),乾蠍(半生用,半微炒),白花蛇(腰已前者,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各一兩半)

白話文:

  • 牛黃(三分,研磨至細膩)

  • 天南星(一分,生用)

  • 麝香(研磨至細膩)

  • 膩粉(研磨混合。各一錢)

  • 桑螵蛸(三分,微炒)

  • 乾蠍(一半生用,一半微炒)

  • 白花蛇(取腰部以上部分,用酒浸泡,去除皮、骨,烤至微黃。各一兩半)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以溫酒調下一字。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中風,四肢拘急、心神悶亂、腰背強硬。天南星丸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全部混合均勻。每次用溫酒送服一字的量。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聖惠》用於治療小兒中風,症見四肢僵硬、心神煩躁不安、腰背強直。此為天南星丸的方子。

天南星(炮裂),膩粉(研入),牛黃,麝香(並研細。各一分),白附子(炮裂),半夏(湯洗七次,去滑),麻黃(去根節),槐子(炒),防風(去蘆頭),硃砂(細研,水飛過),犀角屑(各半兩),五靈脂,乾蠍(微炒。各一兩),金銀箔(各三十片)

白話文:

天南星(用火炮裂後),膩粉(研製成粉末),牛黃,麝香(都研磨成細末,各取一分),白附子(用火炮裂後),半夏(用沸水洗七次,以除去滑膩),麻黃(去根和節),槐子(炒熟),防風(去掉蘆頭),硃砂(研磨成細末,用清水澄清過),犀角屑(各取半兩),五靈脂,乾蠍(微炒。各取一兩),金箔和銀箔(各取三十片)。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用醋一大盞,入藥末一半,以慢火熬成膏,次入余藥末,和丸如綠豆大。一歲一丸,二歲二丸,三、五歲至三丸。以溫酒下,日三、四服。

《聖惠》治小兒中風,口眼偏斜,筋脈拘急及胎中疾病。硃砂丸方

白話文:

將上藥搗碎,篩成細末,倒入研磨過的藥物之中,一起均勻磨碎;用一大杯醋,倒入一半的藥末,用文火熬成膏狀,然後加入剩下的藥末,混合揉丸,丸子大小如綠豆。一歲小孩吃一丸,二歲吃二丸,三、五歲吃到三丸。用溫酒送服,每天服用三、四次。

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乾蠍(微炒),牛黃,麝香(各細研),天麻,白附子(炮裂),白殭蠶(微炒),乾薑(炮裂,銼,各一分)

白話文:

硃砂(半兩,研成細末,用水飛過),乾蠍子(稍微炒一下),牛黃,麝香(都研成細末),天麻,白附子(炮裂),白殭蠶(稍微炒一下),乾薑(炮裂,銼成小塊,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用軟粳米飯和丸如黍子大。每服以乳汁化下三丸,日三服。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中風,手足搐搦及驚風。牛黃丸方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和入研磨過的藥粉,均勻混合。用軟糯的粳米飯和藥粉搓成米粒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用乳汁送服,每天服用三次。根據兒童年齡、體質等調整用量。

牛黃(細研),乾蠍(微炒),防風(去蘆頭),麝香,鉛霜(各細研),南星(炮裂。各一分),犀角屑,天麻,天竺黃(細研),白附子(炮),烏蛇肉(炙令黃),硃砂(細研,水飛過。各半兩),膩粉(一錢)

白話文:

  • 牛黃(研磨成細粉)

  • 乾蠍子(微炒後使用)

  • 防風(去除蘆頭後使用)

  • 麝香

  • 鉛霜(研磨成細粉)

  • 南星(炮裂後使用,各取一分)

  • 犀角屑

  • 天麻

  • 天竺黃(研磨成細粉)

  • 白附子(炮製後使用)

  • 烏蛇肉(烘烤至黃色)

  • 硃砂(研磨成細粉,並以水飛過。各取半兩)

  • 膩粉(一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用溫薄荷酒研下三丸,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將上列藥物搗碎,研磨成細末,與研磨過的藥品混合均勻,使用蜂蜜煉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時,將藥丸研磨成粉,以溫熱的薄荷酒送服三丸,並依照兒童的年齡大小酌量增減服用量。

《聖惠》治小兒中風,口眼牽急。硃砂丸方

硃砂(細研,水飛過),蛜𧌴(去足,微炒),白殭蠶(微炒),天南星(炮裂。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一歲一丸,以薄荷湯下。

《聖惠》治小兒中破傷風。沒心草散方

沒心草(半兩),白附子(一分,炮裂)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薄荷酒調下一字,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汗出中風,身體拘急,壯熱苦啼。丹參散方

丹參(半兩),鼠糞(三、七枚,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漿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中風,吐涎。鬱金散方

白話文:

《聖惠》治療小兒中風,口眼歪斜緊急。硃砂丸方:

硃砂(細研,用水漂洗),螻蛄(去除腳,微微炒),白僵蠶(微微炒),天南星(炮製裂開。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麵糊混合製作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滿一歲的小兒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

《聖惠》治療小兒破傷風。沒心草散方:

沒心草(半兩),白附子(一分,炮製裂開)

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細粉。每次服用時,用薄荷酒調和一字量,根據小兒年齡大小適量增減。

《聖惠》治療小兒汗出中風,身體僵硬緊張,高燒且哭鬧不止。丹參散方:

丹參(半兩),鼠糞(三到七枚,微微炒)

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細粉。每次服用,用漿水調和半錢量。根據小兒年齡大小適量增減。

《聖惠》治療小兒中風,吐涎。鬱金散方:

鬱金(末,半兩),膩粉(一錢),巴豆(十二顆,以小便浸一宿,去皮出油,研如膏)

白話文:

.鬱金(研成粉末,半兩)

.膩粉(一錢)

.巴豆(十二顆,用小便浸泡一整夜,去掉外皮取出油脂,研磨成膏狀)

上件藥都研令勻。每服,以橘皮湯調下一字,吐涎出即效。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把上述的藥材研磨成粉末,均勻混合。每次服用時,使用橘皮湯來調和,服用一字的份量,吐出涎液後就會見效。可以根據孩子的體型大小增減用量。

太醫局和師,牛黃丸,治大人小兒卒暴中風,眩暈倒僕,精神昏塞,不省人事,牙關緊急,目睛直視,胸膈、喉中痰涎壅塞,及諸癇潮發,手足瘛瘲,口眼相引,項背項直,並皆治之。

白話文:

太醫局的牛黃丸,可以治療大人和小孩突然中風,頭暈目眩,倒地不起,神智昏迷,人事不省,牙關緊閉,眼睛直視,胸膈和喉嚨裡充滿痰液,以及各種癲癇發作,手腳抽搐,口眼歪斜,脖子和背伸直,這些情況都可以治療。

牛黃,麝香,輕粉,粉霜(並細研。各半兩),金箔(為衣),銀箔(研。各一百片),雄黃,辰砂,石碌(並研,水飛),蛇黃,磁石,石燕子(併火燒,醋淬九次,細研。各一兩)

白話文:

牛黃、麝香、輕粉、粉霜(都研磨成細粉。各半兩),金箔(作為外衣),銀箔(研磨成粉。各一百片),雄黃、辰砂、石碌(都研磨成粉,水飛提純),蛇黃、磁石、石燕子(一起火燒,用醋淬火九次,研磨成細粉。各一兩)

上件都研勻細,用酒煮麵糊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煎薄荷酒磨下。老人可服半丸,小兒十歲以下分為四服,蜜水磨下。四歲以下分為五服,未滿一歲可分七服。如牙關緊急,以物斡開灌之。

白話文:

將上述所有藥材研成細末,用酒煮麵糊和成丸,丸子大小如同雞頭。每次服用一丸,用煎過的薄荷酒送服。老人可以服用半丸,十歲以下的小朋友分成四次服用,用蜂蜜水送服。四歲以下的小朋友分成五次服用,一歲以下的小朋友分成七次服用。如果牙關緊閉,可以用東西撬開嘴巴灌服。

譚氏方,治小兒初中風,癱緩一日內。

膽礬細研如面。每使一字許,用溫醋湯下。立吐出涎,漸輕。

譚氏方,治小兒中風,牙關不開。

白話文:

譚家的藥方,用於治療小兒初發中風,癱瘓在一天之內。

將膽礬研磨得像麵粉一樣細。每次使用約一字大小的份量,用溫熱的醋水送服。立刻會吐出唾液,症狀逐漸減輕。

譚家的藥方,用於治療小兒中風,牙齒緊閉無法張開。

天南星一個煨熟,紙裹封角未要透氣,於細處剪雞頭大一竅子,透氣於鼻孔中,牙關立開。《養生必用》,續命湯,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眜不知痛處,拘急不得轉側,婦人產後去血,老人、小兒並可服。(風痱身無痛處,四肢不收,言不變、智不亂,有知可治。)

白話文:

將一個天南星烤熟,用紙包覆,封好邊角,不要讓空氣透入。用刀剪一個雞頭大小的洞,放在鼻孔中,隔絕空氣,牙齒就會自然打開了。 《養生必用》中記載的續命湯,可以治療中風痱,患者的身體無法自己活動,嘴巴無法說話,對於自己的疼痛狀況並不知道,行動困難無法轉動身體,婦人產後失血,老人、小兒也可以服用。(風痱患者身體不覺得疼痛,四肢不能活動,說話和思維能力正常,有意識可以治癒。)

麻黃(去節,三兩),桂(去盡皮),當歸(切),人參(去蘆),石膏,乾薑,甘草(炙。各二兩),芎,白芍藥(各一兩),杏仁(去皮尖,麩炒黃,半兩)

白話文:

麻黃(去掉節,三兩),桂皮(去掉所有的皮),當歸(切片),人參(去掉蘆頭),石膏,乾薑,甘草(炙甘草,各二兩),川芎,白芍藥(各一兩),杏仁(去掉皮尖,用麩子炒黃,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取七分清汁溫服,日三,忌如常,春中覆取微汗。

《嬰孺》治少小風邪,言語錯亂、不知人。鴟頭酒方

白話文:

上方為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去掉渣滓。取七分清澈的藥汁溫服,一日三次,忌口如常,春季服用時要覆蓋衣被以微微出汗。

《嬰孺》治療小兒受風邪,出現言語錯亂、神志不清的情況。鴟頭酒方。

鴟頭(一個),秦艽,丹參,石南草,獨活,防己,細辛(以上各四分),芍藥(八分)

白話文:

鴟頭一錢,秦艽、丹參、石南草、獨活、防己各四分,芍藥八分。

上切,入絹袋,清酒五升浸之,隨時日數服半合,日三服。

《嬰孺》治小兒卒肩息,上氣不得安,惡風入肺。麻黃方

麻黃(四兩,去節),桂心(五分),瘛瘲(半升),甘草(一兩,炙),半夏(二兩,洗),生薑(四分)

上以水五升,煮三升。百日兒半合,二百日兒一合。以次量大小與之,日進三服。

《嬰孺》,增損續命湯,治小兒卒中風欲絕。長石湯方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放入絹袋中,用五升清酒浸泡,根據天數,每次服用半合,一日三次。

《嬰孺》用於治療小兒突然出現的呼吸急促,上氣不接下氣,感到風邪入侵肺部的症狀。使用麻黃的處方如下:

麻黃(四兩,去除節),桂心(五分),瘛瘲(半升),甘草(一兩,炒過),半夏(二兩,洗淨),生薑(四分)

以上藥材加水五升,煎煮至剩三升。一百天大的嬰兒每次服用半合,二百天大的嬰兒每次服用一合。根據年齡大小酌情調整用量,每日服用三次。

《嬰孺》中還有增減續命湯的方子,用於治療小兒突發中風,情況危急。使用長石的湯方。

大黃,麻黃(去節),滑石,長理石,石膏(綿包,碎。各四分),防風,牡蠣(煅赤),栝蔞,甘草(炙),赤石脂,桂心(各二分),龍骨,白石脂,寒水石(各一分,無寒水石以朴硝代之亦可)

白話文:

  • 大黃

  • 麻黃(去除節瘤)

  • 滑石

  • 長理石

  • 石膏(用棉花包裹,碎成小塊,各四分)

  • 防風

  • 牡蠣(煅燒至赤紅色)

  • 栝蔞

  • 甘草(炙烤)

  • 赤石脂

  • 桂心(各二分)

  • 龍骨

  • 白石脂

  • 寒水石(各一分。如果沒有寒水石,可以用朴硝代替)

上為末,以水一升,用末三錢重,煮二沸,去滓。三歲兒服一雞子許令盡,大兒盡服,入口則愈;汗出粉之,日進三服。熱加大黃,不得汗加麻黃。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一升水,加入三錢重的藥粉,煮沸兩次,然後過濾去除渣滓。三歲兒童服用雞蛋大小的劑量直至服用完畢,年紀較大的兒童服用全部劑量,服用後病情即會好轉。如果出汗,可以用爽身粉止汗,每天服用三次。如果發熱,可以增加大黃的劑量;如果不能出汗,可以增加麻黃的劑量。

《嬰孺》治少小中風,脈浮發熱,汗不出頭,鼻鳴乾嘔。生薑湯方

生薑,甘草(炙),芍藥(各一兩),桂心(三兩),棗(十個,去核)

白話文:

《嬰孺》治療小孩中風,症見脈浮、發熱、汗不出、頭鼻鳴、乾嘔。生薑湯方:

生薑、甘草(炒)、芍藥(各三十克),桂心(九十克),棗(十顆,去核)。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為三服。自汗出者,加附子一個小者;如渴,去桂枝,加栝蔞半兩;痢作去芍藥、加乾薑三分、附子小者一個炮;心下悸去芍藥加茯苓三兩;表虛里實,去桂加膠飴二兩。

白話文:

將三升水煮成一升,分成三劑服用。如果是自汗,再加上一個小小的附子;如果口渴,去掉桂枝,改加半兩的栝蔞;如果是拉肚子,去掉芍藥,加上三分的乾薑和一個炮製小的附子;如果是心悸,去掉芍藥,加上三兩的茯苓。如果有表虛卻裏實,就把桂枝除去,並加入二兩的膠飴。

《嬰孺》治少小中風,往來寒熱,胸脅滿,嘿嘿煩心,喜嘔,不欲食。黃芩湯

白話文:

《嬰孺》湯方用於治療小兒中風,出現反覆發作的寒熱、胸脅部位脹滿、嘿嘿作響、煩躁不安、喜歡嘔吐、不想吃東西等症狀。湯方以黃芩為君藥,清熱燥濕;配伍柴胡、升麻,疏解表邪;再加入白朮、茯苓,健脾益氣;最後以甘草調和諸藥。此方具有清熱解毒、疏風解表、健脾益氣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小兒中風、往來寒熱等症。

黃芩,人參,甘草(炙),半夏(洗),乾薑(各一兩),柴胡(三兩),棗(十個,去核)

白話文:

黃芩、人參、甘草(炒過的)、半夏(洗過的)、乾薑(每種各一兩),柴胡(三兩),紅棗(十個,去核)

上切,以水三升煮一升,為三服。煩者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子半個、當歸二兩、龍骨二兩、栝蔞根二兩;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一兩、茯苓二兩;表證不解者去人參,加桂心二兩,微發汗;得病七八日不解,結熱在內,往來寒熱者,加黃連二兩、芒硝半兩為常法。大良。

白話文:

上文說,藥材用量參照上文,以三升水煮,煮到一升,分成三份,各作一劑服用。煩躁的症狀未好,去半夏、人參,加上半個栝蔞子,二兩當歸,二兩龍骨,二兩栝蔞根;腹中痛的症狀未好,去黃芩,加上一兩芍藥,二兩茯苓;表證不解的症狀未好,去人參,加上二兩桂心,微發汗;生病七八天後症狀仍未見好轉,熱結在體內,寒熱往來不止,加上二兩黃連,半兩芒硝,是常規用法。藥效很好。

《嬰孺》治小兒汗出中風,一日之時,兒頭頂腰背熱,二日即腹熱,手足不舉。景天散

白話文:

《嬰孺》用來治療小兒汗出中風,患兒在一天之內,頭頂、腰背部發熱,第二天腹部發熱,手足不能擡舉。治療此病的藥方是景天散。

景天,丹砂(各二分),麻黃(去節),白朮(各一分)

上為末。漿水服一刀圭,日進三服,立已。

張渙,麻黃湯,治小兒中風,祛風,爽精神。

白話文:

景天、朱砂(各兩份),麻黃(去除節),白術(各一份)

以上材料磨成粉末。用漿水服用一匕首量,每日三次,立即見效。

張渙的麻黃湯,用於治療小兒中風,袪風,提神醒腦。

麻黃,防風,細辛,黃芩(各一兩),羌活(半兩),甘草(一分,微炙),大川附子(一枚,重半兩,微炮,去皮臍)

白話文:

  1. 麻黃:1 兩

  2. 防風:1 兩

  3. 細辛:1 兩

  4. 黃芩:1 兩

  5. 羌活:半兩

  6. 甘草:1 分(微炒)

  7. 大川附子:1 枚(重半兩,微炒,去皮臍)

上件為粗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入生薑三片、薄荷兩葉,煎五分,去滓,稍熱,時時灌之。

張渙,螵蛸散,治小兒中風痰盛。

白話文:

這些藥材要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大錢,用一碗水,加入三片生薑和兩片薄荷,煮至水量剩下五分之三,濾去渣滓,稍微放溫,隨時給病人服用。

張渙的「螵蛸散」,用於治療小兒中風痰多。

桑螵蛸(微炒),天麻(各一兩),天南星(微炮),白殭蠶,干全蠍(並微炒。各一分)

白話文:

桑螵蛸(稍微炒一下),天麻(各一兩),天南星(稍微炮製一下),白殭蠶,幹全蠍(都稍微炒一下。各一分)

以上搗,羅為末。次用:膩粉,牛黃,麝香(並細研,各一錢)

上件同拌勻,再細研。每服一字至半錢,溫酒調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白花蛇散,治小兒中風,啼聲不出,及心肺中風,尤宜服之。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搗碎,篩成粉末。接著使用:膩粉、牛黃、麝香(全部細研,各一錢)。

將上述材料混合均勻,再次細研。每次服用一字到半錢,用溫酒調服,根據孩童年齡大小適量增減。

張渙的「白花蛇散」,用於治療小兒中風、哭聲不出,以及心肺中風,特別適合服用。

白花蛇(腰以上者,酒浸,去皮骨,炙令黃),桂心,人參(去蘆頭),羚羊角(屑),菖蒲(一寸九節者。各一兩),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

白話文:

白花蛇(腰部以上的部份,用酒浸泡,去除皮和骨頭,烤製至金黃色),桂心,人參(去除根鬚),羚羊角(研磨成粉末),菖蒲(一寸九節的。各一兩),川烏頭(半兩,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字至半錢,點麝香、荊芥湯調下,並服。

張渙,槐子煎,治小兒中風不省。

白話文:

這些藥材要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從一小撮到半錢,用麝香和荊芥湯調服,一同服用。

張渙的槐子煎,用於治療小兒中風不省人事。

防風,白附子,槐子(微炒),殭蠶(微炒。各一兩),麻黃(去根節,秤),乾薑,半夏(湯洗七遍。各半兩)

白話文:

防風、白附子、槐子(稍炒)、殭蠶(稍炒,各一兩)、麻黃(去根節,秤量)、乾薑、半夏(用熱水洗七遍,各半兩)

以上搗,羅為細末,用好醋兩大盞,慢火熬成膏。次用:牛黃,麝香(各一分,研),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金箔(二十片,研)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成細末,加入兩大盞的上好醋,用小火慢慢熬成膏狀。然後再加入:牛黃、麝香(各一錢,研磨成粉)、硃砂(半兩,研磨成細粉,用水飛過)、金箔(二十片,研磨成粉)。

上件都拌勻,和成膏,丸如綠豆大。每服五粒,溫酒下,量兒大小加減。若牙關緊急,即化破灌之。

張渙,比聖丹,治小兒心、肺中風,並宜服之。

干全蠍(一兩,微炒),天南星(生用),羌活,白附子(各半兩),川附子(一枚,重半兩,炮,去皮臍)

白話文:

將所有材料混合均勻,調成膏狀,做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粒,用溫酒送服,根據孩童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如果牙關緊閉,則將藥丸化開後灌服。

張渙的「比聖丹」,用於治療小兒心、肺中風,皆可服用。

材料包括:乾全蠍(一兩,稍微炒過)、天南星(生用)、羌活、白附子(各半兩)、川附子(一枚,約半兩重,炮製後去皮及臍部)。

上件搗,羅為細末,入膩粉一錢研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粒至七粒,煎荊芥湯下。量兒大小加減服之。《保生信效方》,回生丸,主傷寒八、九日汗不出,及日數多沉重,精神不與人相當,汗欲出不出危殆者;又主傷寒壞病,手足筋攣,筋受寒邪而厥冷,及高年人虛勞煩喘;婦人經水不勻,氣血虛劣;又主破傷風,痰嗽,肺痿,盜汗,寒熱,身痛,小兒郁瞀,昏迷瘛瘲,各宜汗者。

白話文:

先將上等的荊芥搗碎,過篩成為細末,加入一錢的膩粉,研磨均勻,再加入煉過的蜂蜜和丸,製成如綠豆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粒到七粒,以煎煮好的荊芥湯送服。藥丸的用量要根據患者的體重大小增減。

《保生信效方》中的「回生丸」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八、九天卻不出汗,或病情嚴重,精神萎靡,汗水欲出卻又出不來,危在旦夕的患者。此外,本方也適用於治療傷寒後的病變、手足筋攣、筋脈受寒邪侵襲而手腳冰冷,以及老年人虛勞煩喘、婦女經期不調、氣血虛弱等症狀。同時,本方還可治療破傷風、痰嗽、肺痿、盜汗、寒熱、身痛,以及小兒鬱瞀、昏迷瘛瘲等各種需要發汗的疾病。

麻黃(去根節,秤),桑根白皮(一斤,銼,須土下者,自採為佳),續隨子(四兩),白藥子(三兩,為粗末)

白話文:

  • 麻黃(除去根部和節,稱重)

  • 桑根白皮(一斤,切碎,必須是土生土長的桑樹根,自己採摘的最好)

  • 續隨子(四兩)

  • 白藥子(三兩,研磨成粗末)

以上四味,用河水五石先浸一宿,於大釜器中旋旋添浸藥,慢火熬,以麻黃心黑、水只有二三斗為度;取出滓,用來生絹袋瀘過,再入銀、石器或砂器內熬成膏。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物,用河水五石先浸泡一晚,在大鍋中旋轉著添入浸泡的藥物,用文火慢慢熬煮,直到麻黃的內心變黑、水只剩下二三鬥為止;取出藥渣,用生絹袋子過濾,再放入銀、石器或砂器中熬製成膏藥。

沒藥(研),透明乳香(水中坐乳缽研之),桔梗,白芷,鍾乳(研五日,極細入內),當歸(去蘆頭,湯急洗過,切,焙乾。秤各二兩),人參,木香(各半兩),白茯苓(去皮,二兩),沉香(一兩),苦參(六兩)

白話文:

沒藥(研磨成粉末),透明乳香(放在水中坐乳缽研磨),桔梗,白芷,鍾乳(研磨五日,研磨至非常細膩後加入),當歸(去除蘆頭,用熱水快速清洗乾淨,切片,烘乾。各稱重二兩),人參,木香(各半兩),白茯苓(去皮,二兩),沉香(一兩),苦參(六兩)

上十一味為末,磙研勻細,以麻黃膏和丸如彈子大,須臘月合。每服一丸,百沸湯半盞化下,覺怔忪肉瞤汗出是效。小兒量與。常以零陵香、白芷為末養此藥。(百沸湯,乃火上煎百沸也。)

《聚寶方》,狐膽丸,治大人小兒中風,神效。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麻黃膏和成約彈子般大小的藥丸,務必在臘月調配。每次服用一丸藥,以沸騰過一百次的湯水半杯服用,若會感到頭暈目眩、肌肉抽搐、汗流不止,便是藥效發揮的現象。小孩則應酌量減藥。平常可用零陵香、白芷的粉末來保存此藥。(百沸湯,是指火上煮滾沸騰一百次的湯水。)

浮萍草(紫背者,七月十五日採取,不計多少,陰乾),雄狐膽(十二月收,陰乾)

白話文:

浮萍草(背面是紫色的,在七月十五日採集,不限量,曬乾)

雄狐膽(在十二月採集,曬乾)

上將浮萍草一味為末,用膽汁丸芥子大。每服大人、小兒三丸,金銀薄荷湯下,不計時候服。

白話文:

上將浮萍草一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膽汁加入芥末大小丸子中。大人、小孩每次服用三丸,用金銀花薄荷湯送服,不限制服用時間。

《聖惠》灸法:小兒身強,角弓反張,灸鼻上入髮際三分三壯。次灸大椎下節間三壯。壯如小麥大。

白話文:

《聖惠》穴位灸法:小兒身體強壯,像拉滿的弓弦一樣繃緊,在鼻根上入髮際三寸的地方,用艾灸三次。然後在頸椎與肩胛骨之間的下方,灸三次。每「壯」艾灸的灸柱,大小就像小麥粒。

《嬰童寶鑑》灸法:小兒五臟中風,各隨臟灸本俞。心風灸心俞,第五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肺風灸肺俞,第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肝風灸肝俞,第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脾風灸脾俞,第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腎風灸腎俞,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白話文:

《嬰童寶鑑》中的灸法:

如果小兒五臟中風了,就要根據不同的臟器,在相應的俞穴上施灸。

  1. 心風:灸心俞穴,位於第五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2. 肺風:灸肺俞穴,位於第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3. 肝風:灸肝俞穴,位於第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4. 脾風:灸脾俞穴,位於第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5. 腎風:灸腎俞穴,位於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