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一 (1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一 (14)

1. 㿗疝第五

上用茴香葉與苗或根搗取汁,空心服一合許,其滓貼腫處。

《聚寶方》,正氣散,治小兒疝氣及少陰受邪冷氣滯方。

上用荊三稜一個緊小者,猛火內炮,令中心有三分性,一重紙裹,淨土埋一宿,為末。每服一字,煨蔥米飲調下,不拘時候服之。

《聚寶方》,硃砂丸,治小兒疝氣方。

硃砂(半錢,研),硫黃(一錢,研),沒藥,真珠(各末,二錢)

上四味細研,糯米飲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丸,空心煎蓯蓉湯下,與馬牙硝丸相間服。

《聚寶》又方,馬牙硝丸

馬牙硝,龍腦(各一字),禹餘糧石,硃砂(各一分。研)

上四味細研,糯米飲丸如麻子大。每服三粒,空心溫酒下,日三。服後吃炙豬肝三兩片,以助藥力用。

《小方脈》論治小腸疝氣方。

木鱉子,黃柏,吳茱萸(等分)

上件為末,看日數大小用藥。每服二錢,津調塗在囊上。後用吃者。

硃砂,乾漆,續隨子(各一分),棘岡子(三七個),木鱉子(五個),石燕(一個)

上件為末,蒸餅為丸如此○大。每服三丸,煎湯下五丸。七歲以上七丸,隨歲數加多少。不過塗五,上吃二十丸必效。

《玉訣》治胎腫疝氣,勝金丸,方

龍骨,遠志,牡蠣(灰),川大黃

上等分為末,蜜丸麻子大。三、五丸,米飲下,日三服。

《三十六種》治疝氣,川楝散,方

川楝子肉,馬蘭花,舶上茴香(各一分)

上同炒為末。每服半錢,蔥湯調下,三日有效,一日三服。

《四十八候》,抽抱散,方

石燕(一個二錢,火煅醋淬),淡豉(少許),斑蝥(麩炒,去翅足,取半錢),蕓薹子(半合),川楝子(去核,取一錢),通草(少許)

上為末。每服半錢,木通湯下。天明取下毒物如鼻涕,後調氣,未下再進一服。

《惠眼觀證》,金鈴散,治小兒驚疝及五般疝氣、陰腫,先服下涎寬氣。

青橘皮(去白),蓬莪朮(炮),陳皮(去白),茴香,荊三稜,甘草(炙),川楝子(去皮核,用肉)

上各等分為末。每服半錢,水一小盞,煎至半盞,入鹽少許溫服。

《張氏家傳》治小兒疝氣,木香丸,方

木香,硇砂,茴香,金鈴子(各一分),丁香,沉香(各二錢),青橘皮(一錢)

上件藥七味同搗,羅為末,用白沙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空心鹽湯服。

《莊氏家傳》:小兒疝氣連陰莖中痛,沙參散,方

沙參(炒),桂心(各一兩),桃仁(四十九個,去皮尖,炒)

上為末,空心溫酒下二錢。

《王氏手集》治小兒寒疝腫痛方。

牡丹皮(去心),防風,桃仁(去尖,麩炒)

上件三味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食前白湯點服。

《趙氏家傳》治大人、小兒諸疝偏氣方。

金鈴子(一兩,巴豆四十九個同炒,令金鈴子焦色,去巴豆,用金鈴子),丁香,茴香(鹽少許炒),青橘皮(鹽少許炒香。各一兩)

白話文:

將茴香葉、苗或根搗爛取汁,在空腹時服用約一合(約10毫升),剩下的藥渣敷在腫脹的地方。

《聚寶方》的正氣散,可以用來治療小兒疝氣,以及因為少陰受邪而導致的寒氣停滯。

取一個比較小而緊實的荊三稜,用猛火燒烤,使其中心有三分熟,用一層紙包好,埋在淨土中過夜,然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字(約0.3克),用煨過的蔥和米湯調服,不拘時間服用。

《聚寶方》的硃砂丸,可以用來治療小兒疝氣。

將硃砂(半錢,磨成粉)、硫黃(一錢,磨成粉)、沒藥和珍珠(各二錢,磨成粉)這四味藥材細磨成粉,用糯米湯做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兩丸,空腹時用煎過的蓯蓉湯送服,與馬牙硝丸交替服用。

《聚寶》另一個方子,馬牙硝丸。

將馬牙硝、龍腦(各一字,約0.3克)、禹餘糧石、硃砂(各一分,約0.6克,磨成粉)這四味藥材細磨成粉,用糯米湯做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粒,空腹時用溫酒送服,每天三次。服藥後吃三兩片烤豬肝,以幫助藥力發揮作用。

《小方脈》論述治療小腸疝氣的方子。

將木鱉子、黃柏、吳茱萸等分研磨成粉,根據患病天數長短來調整用藥量。每次服用二錢(約6克),用唾液調和後塗在陰囊上,之後可以進食。

將硃砂、乾漆、續隨子(各一分,約0.6克)、棘岡子(三七個)、木鱉子(五個)、石燕(一個)研磨成粉,用蒸餅做成如○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用煎過的湯藥送服五丸,七歲以上服用七丸,並根據年齡大小增減藥量。塗抹五次,口服二十丸必定有效。

《玉訣》治療胎兒腫脹引起的疝氣,勝金丸的配方。

將龍骨、遠志、牡蠣(煅燒成灰)、川大黃等分研磨成粉,用蜂蜜做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米湯送服,每天三次。

《三十六種》治療疝氣,川楝散的配方。

將川楝子肉、馬蘭花、舶上茴香(各一分,約0.6克)一起炒過後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半錢(約1.5克),用蔥湯調服,三天內有效,每日三次。

《四十八候》,抽抱散的配方。

將石燕(一個,約12克,火煅後用醋淬)、淡豆豉(少量)、斑蝥(用麩炒過,去除翅膀和足,取半錢,約1.5克)、蕓薹子(半合,約5毫升)、川楝子(去除核,取一錢,約3克)、通草(少量)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半錢(約1.5克),用木通湯送服。第二天早上排出像鼻涕一樣的毒物,然後調理氣息,沒有排出就再服用一次。

《惠眼觀證》,金鈴散,治療小兒驚疝和各種疝氣、陰部腫脹,先服用可以幫助排痰和疏通氣機的藥物。

將青橘皮(去除白色部分)、蓬莪術(炮製過)、陳皮(去除白色部分)、茴香、荊三稜、甘草(炙過)、川楝子(去除皮核,用肉)等分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半錢(約1.5克),用水一小盞煎至半盞,加入少量鹽,溫服。

《張氏家傳》治療小兒疝氣,木香丸的配方。

將木香、硇砂、茴香、金鈴子(各一分,約0.6克)、丁香、沉香(各二錢,約6克)、青橘皮(一錢,約3克)這七味藥材一起搗碎,過篩成為粉末,用白沙蜜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空腹時用鹽湯送服。

《莊氏家傳》:小兒疝氣連陰莖疼痛,沙參散的配方。

將沙參(炒過)、桂心(各一兩,約30克)、桃仁(四十九個,去除皮尖,炒過)研磨成粉。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二錢(約6克)。

《王氏手集》治療小兒寒疝腫痛的配方。

將牡丹皮(去除中心部分)、防風、桃仁(去除尖端,用麩炒過)這三味藥等分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空腹飯前用白湯沖服。

《趙氏家傳》治療成人、小兒各種疝氣和偏墜的配方。

將金鈴子(一兩,約30克,與四十九個巴豆同炒,使金鈴子呈現焦色,去除巴豆,只用金鈴子)、丁香、茴香(加少量鹽炒過)、青橘皮(加少量鹽炒香,各一兩,約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