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一 (5)
卷第三十一 (5)
1. 蟲動第一
白蕪荑(半兩),乾漆(一兩,油炒),雄黃(一分)
上入油一、二點,水調下,入麝香少許。
《孔氏家傳》小兒殺蟲定痛,抵聖散方
苦楝肉(二兩),白蕪荑(半兩)
上為末。水一盞,末一錢,煎服二分,放冷,待發時服之。
《趙氏家傳》,碧散子,治療一切蟲動方。
上用綠礬為末。每服一剜耳子,濃煎豬肉湯下。
《趙氏家傳》醫工李賓治一小兒忽患昏塞,不省人事,叫喚身向上踴。《素問》謂之蟲厥,蓋胃寒則蟲結聚而上搶心方
麝香,木香(各一錢)
上為末,分兩服,暖酒服之。一服稍定,再服遂醒,更兩服平愈。謂麝香安蟲去穢,木香溫胃故也。
《吉氏家傳》取蟲,檳榔散方
檳榔,使君子,膩粉
上件等分為末,肉汁調下,量虛實多少用之。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諸蟲,化蟲者。
蕪荑,鶴蝨(各一分,炒),檳榔(一枚,重二錢)
上件為末,豬膽為丸。每服七粒至十粒,陳米飲下。大小加減。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諸般蟲,蘆薈丸方
蘆薈(二錢),輕粉(五合),硫黃(末,一錢),密陀僧(一兩,金色者),丁香(三錢半)
上用水一碗,同於銀石器內煮乾為度,只取密陀僧碾為末。如惡瘦,先用炙肉少許,後用藥一字或二字,使飯飲湯下。如下黑糞是蟲化也。
白話文:
[蟲動第一]
白蕪荑(約15克),乾漆(約30克,用油炒過),雄黃(約0.3克)
以上藥材加入一到兩滴油,用水調和後服用,再加入少量麝香。
《孔氏家傳》的「抵聖散」方,用於治療小兒蟲積引起的疼痛,效果很好。
苦楝肉(約60克),白蕪荑(約15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一杯,加入藥粉約3克,煎煮後分成兩次服用,放涼後,等到蟲積發作時再服用。
《趙氏家傳》的「碧散子」方,用於治療各種蟲積引起的躁動。
用綠礬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一小撮(約一個耳挖子的大小),用濃煎的豬肉湯送服。
《趙氏家傳》記載,醫生李賓曾治療一位小兒,突然昏迷不醒、人事不省,並向上跳躍。按照《素問》的說法,這是「蟲厥」,是因胃寒導致蟲積聚集上竄到心而引起的。
麝香、木香(各約3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分成兩次,用溫酒送服。服用一次後症狀稍緩,再次服用後便會清醒,再服用兩次就完全痊癒了。原因是麝香可以安撫蟲,去除穢氣,木香可以溫暖腸胃。
《吉氏家傳》的「檳榔散」方,用於驅蟲。
檳榔、使君子、膩粉
將以上藥材等分研磨成粉末,用肉汁調和後服用,用量根據體質虛實調整。
長沙醫生丁時發傳授的治療小兒各種蟲積,使蟲化解的方法。
蕪荑、鶴蝨(各約0.3克,炒過),檳榔(約7.5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豬膽汁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七到十粒,用陳米湯送服。用量根據兒童大小增減。
長沙醫生鄭愈傳授的治療小兒各種蟲積的「蘆薈丸」方。
蘆薈(約6克),輕粉(約15克),硫黃粉末(約3克),密陀僧(約30克,選擇金色的),丁香(約10克)
用水一碗,與以上藥材一同放在銀製或石製容器內煮乾,只取出密陀僧研磨成粉末。如果兒童虛弱消瘦,先用少量烤肉,再用藥粉約1克或2克,配合飯食或湯飲一起服用。如果排出黑色糞便,表示蟲積已經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