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一 (4)
卷第三十一 (4)
1. 蟲動第一
上件搗,羅為細末,煉蜜和於石臼中,搗一、二百下,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化蟲丹方,治五、六歲以上小兒食甘肥過多,蟲動。
鶴蝨(揀淨),檳榔,苦楝根(各一兩)
以上搗,羅為細末。次入:胡粉(細研),白礬(飛過。各半兩)
上件都為細末,拌勻,用白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以溫漿水入生油一兩點同下,不拘時候。太醫局化蟲丸方同。仍云:小兒疾病多有諸蟲,或因腑臟虛弱而動,或因食甘肥而動。其動則腹中疼痛發作,結聚往來上下,痛無休止,亦攻心痛,叫哭閤眼,仰身撲手,心神悶亂,嘔噦涎沫,或吐清水。四肢羸困,面色青黃,飲食雖進,不生肌膚,或寒或熱,沉沉默默,不的知病之去處。
其蟲不療,則子母相生,無有休止,長一尺則能害人。
張渙,香雷散,治蟲動啼叫不止。
雷丸,鶴蝨,苦楝根,淡蕪荑(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字半錢,用生精豬肉淡湯調下,不拘時候。
張渙,奪命丹方,治小兒蟲動不止,攻心危困。
狼牙草,萹竹,苦參(各一兩),雷丸,鶴蝨,薏苡仁(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糯米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取生地黃汁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穀精丹方,治諸病,下蟲如絲髮,或如馬尾,甚者便至夭傷。
穀精草(三兩,入瓶子內,鹽泥固濟,慢火煨、通赤為度,取出為末),瓜蒂,胡黃連,母丁香(各半兩,末),皂莢三寸(燒灰,末),乾蟾(三枚,五月五日取者,用酥炙黃,末),蘆薈(研),粉霜,麝香(各細研一分)
上件都拌勻,用豬膽汁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溫米泔下。量兒大小加減。
《劉氏家傳》治驚風疳蟲方。
蟾酥,杏仁,青黛,胡黃連,蘆薈,坯子胭脂(無油者。各半兩),麝香(一分),瓜蒂(七個),天竺黃(一字)
上末之,獖豬膽丸小豆大。驚風疳蟲一歲一丸,五歲五丸,奶汁下。
《莊氏家傳》治蟲動,叫哭不已,一服見效。七聖散方
筒子乾漆(杵碎,炒煙盡),五靈脂(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半。水八分,連根蔥七莖,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莊氏家傳》小兒腹痛,額上有汗即有蟲方。
上用使君子二十個,並殼搗,水煎作飲子,去滓溫服。
《莊氏家傳》治小兒退黃去塊,殺蟲。斧磓膏方
綠礬(一斤),膽礬(半兩),京三稜(二兩),硇砂(一兩)
上件藥各搗為末,用銅石器內入好醋看多少與上件藥一處熬,令醋盡,後用棗瓤,亦看多少入藥內,以斧於淨石上塗油少許,捶令可丸,得所乃成膏。每服綠豆大,旋圓一丸,溫米飲下。不計時候,日三服。
《孔氏家傳》小兒疳痢久服藥不效或渴者,是蟲證,宜,蕪荑散方。
白話文:
蟲動第一
將上面的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在石臼中混合,搗一百到兩百下,做成小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米湯送服。用量根據兒童的大小增減。
張渙的化蟲丹藥方,治療五、六歲以上的小孩,因為吃太多甜膩食物而導致的蟲子活動。
鶴蝨(挑選乾淨的)、檳榔、苦楝根(各一兩)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接著加入:胡粉(細細研磨)、白礬(燒過,各半兩)
將以上所有藥材都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白麵糊和成丸,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十粒,用溫熱的米漿水加入一兩滴生油一起送服,不論什麼時間都可以服用。太醫院的化蟲丸藥方也相同。還說:小兒疾病多半與蟲有關,有的因為臟腑虛弱而引起,有的因為吃太多甜膩食物而引起。蟲子活動時,會腹痛發作,疼痛時聚時散,往來於腹部上下,疼痛不止,也可能導致心痛,小孩會哭叫、閉眼、仰身揮手,心神煩亂,嘔吐、流口水,甚至吐出清水。四肢無力、面色青黃,即使有進食,也不能長肌肉,或冷或熱,默默不語,不知道病在哪裡。
如果不治療蟲病,蟲就會不斷繁殖,沒有停止的一天,長到一尺長就會危害人體。
張渙的香雷散,治療因蟲子活動而哭鬧不停的情況。
雷丸、鶴蝨、苦楝根、淡蕪荑(各半兩)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半,用生豬肉的清淡湯汁調和送服,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服用。
張渙的奪命丹藥方,治療小孩蟲子活動不止,引起心痛危急的情況。
狼牙草、萹竹、苦參(各一兩),雷丸、鶴蝨、薏苡仁(各半兩)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用糯米飯和成丸,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十粒,用生地黃汁送服。用量根據兒童的大小增減。
張渙的穀精丹藥方,治療各種疾病,排出像頭髮絲或馬尾一樣的蟲子,嚴重的甚至會因此夭折。
穀精草(三兩,放入瓶子內,用鹽泥封固,用慢火煨烤,直到通紅,取出研磨成粉末),瓜蒂、胡黃連、母丁香(各半兩,研磨成粉末),皂莢三寸(燒成灰,研磨成粉末),乾蟾(三枚,在五月五日採集,用酥油炙烤至黃色,研磨成粉末),蘆薈(研磨成粉末)、粉霜、麝香(都細細研磨,各一分)
將以上全部混合均勻,用豬膽汁和成丸,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十粒,用溫熱的米湯送服。用量根據兒童的大小增減。
《劉氏家傳》治療驚風、疳蟲的藥方。
蟾酥、杏仁、青黛、胡黃連、蘆薈、不含油的胭脂(各半兩),麝香(一分),瓜蒂(七個),天竺黃(一字)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公豬膽汁做成小豆大小的丸子。治療驚風、疳蟲,一歲服用一丸,五歲服用五丸,用奶水送服。
《莊氏家傳》治療因蟲子活動而哭鬧不停,服用一次就見效的藥方:七聖散
筒子乾漆(搗碎,炒到沒有煙),五靈脂(等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半。用水八分,加七根連根的蔥,煎到剩六分,去掉藥渣後溫服。用量根據兒童的大小增減。
《莊氏家傳》小兒腹痛,額頭出汗就是有蟲的藥方。
用使君子二十個,連同外殼一起搗碎,用水煎煮成湯藥,去掉藥渣後溫服。
《莊氏家傳》治療小兒退黃、消除腫塊、殺蟲的藥方:斧磓膏
綠礬(一斤),膽礬(半兩),京三稜(二兩),硇砂(一兩)
將以上藥材分別搗碎成粉末,放入銅或石製的器皿中,倒入適量的醋,與上述藥材一起熬煮,直到醋完全蒸發。然後加入適量的棗肉,根據藥材的量加入,用斧頭在乾淨的石頭上塗少許油,捶打藥材,使其能做成藥丸,達到需要的稠度後做成膏狀。每次服用綠豆大小,搓成圓丸,用溫熱的米湯送服。不論什麼時間都可以服用,每天三次。
《孔氏家傳》小兒疳痢久服藥無效或口渴,這是蟲病,適合服用蕪荑散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