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一 (2)
卷第三十一 (2)
1. 蟲動第一
上四味內銅器中,於微火上煎,攪令稠,內粉令凝可丸,下置土上,才溫,及內雞子,攪令相得又煎,令可丸。宿勿食,以飲下小豆許大一百二十丸,小兒五十丸,效驗。
《外臺》:《肘後》療三蟲方。
茱萸根(取東行指大者,長一尺),栝萎(四兩,切)
上二味,細銼茱萸根,以酒一升漬之一宿,旦絞去滓。宿勿食,旦空腹先吃脯,然後頓服之。小兒分再、三服。亦療寸白蟲。
《外臺》範汪療三蟲,白蘞丸方
白蘞,狼牙,雚蘆,桃花,貫眾(各三分),橘皮(二分),蕪荑(一分)
上七味搗、篩,蜜丸如小豆大。宿勿食,旦以漿水服一劑,日中乃食,立下。一男子病大腹,面黃欲食肉,服此藥下赤蟲,如筍莖一尺,已有頭目百餘枚,病愈。又九江謝丘病脅下有積,大如杯,少腹亦堅,伏痛上下移,嘔逆喜唾,心下常痛,欲食肉。服此藥下蟲無頭足,赤身有口尾,二百餘枚,得愈。
又九江陳公病大腹煩滿,常欲食生菜。服此藥下白蟲大如臂,小者百餘枚,立瘥。妊身婦人不得服之。
《圖經》主小兒無辜,癧子,寒熱大腹,殺蟲。
上用苦耽苗子煮汁服。亦生搗絞汁服。亦研,敷小兒閃癖。(生故墟牆塹間,高二、三尺,子作角如撮口袋,中有子如珠,熟則赤色。)
《譚氏殊聖方》:小兒心悶氣頻粗,喘息唇焦四體虛。乳食朝朝饒嘔吐,連脾脹滿甚崎嶇。大都脾胃蟲多擾,頭熱時時面似朱。輕粉大黃寒水石,水銀調吃永消除。
育神散
大黃(末),馬牙硝,水銀(各一分),膩粉(半分),寒水石(二分,研)
上件研令水銀星盡。每服一字,熱水調下。一歲以下半錢。
《譚氏殊聖方》:小兒蟲咬痛攢心,晝夜連聲忍不禁。龍象胡連熊膽汁,當門子入勝《千金》。牛黃生米汁為使,頻服三字蟲不浸。六味若能丸一處,小兒得吃免疴沉。
勝丸子(一名勝金丸)
胡黃連(末,半錢),蘆薈,腦麝(各一字),牛黃(半字。四味並研)
上為末,以熊膽和丸如豆大。每服三、五丸,生米泔汁研下。忌一切毒物。
《譚氏殊聖》小兒九蟲或蟲咬心痛,口吐清水,面色青黃,手足逆冷,或吐利下蟲及蟲蝕下部,生疳䘌瘡,或五痔。勝金散方
黑狗脊(去毛),白蕪荑(去輪皮。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煎淡肉湯調下,食前。如下部生瘡、痔,以生油調塗瘡上甚效。
茅先生小兒取疳蟲,檳榔散方
檳榔,雷丸(湯浸,去皮),使君子(肉),畫粉(各半兩),膩粉(一分)
上件為末,每用一錢匕,炙牛肉摻吃,不久即便取下蟲來。
《嬰孺》治九蟲,貫眾丸方
貫眾(五分,炒),雚蘆(十二分,炒),狼牙子,蕪荑(炒。各四分),石蠶,雷丸,蜀漆,殭蠶,厚朴(炙。各三分)
白話文:
[蟲動第一]
將以上四種藥材放入銅器中,用小火煎煮,邊攪拌邊煮至濃稠,加入藥粉使其凝固,可以搓成藥丸。將藥丸放置在地上,稍微溫熱後,放入雞蛋,攪拌均勻後再次煎煮,使之可以搓成丸狀。前一天晚上不要吃飯,隔天早上用溫水服用小豆大小的藥丸,成人服用一百二十丸,小孩服用五十丸,效果顯著。
《外臺秘要》、《肘後備急方》治療三蟲的藥方:
選取向東生長的茱萸根,像手指粗細,長約一尺,以及栝樓(四兩,切片)。將茱萸根切細,用一升酒浸泡一夜,早上擠去藥渣。前一天晚上不要吃飯,早上空腹先吃些肉乾,然後一次服用此藥。小孩分兩三次服用。此藥也能治療寸白蟲。
《外臺秘要》中范汪治療三蟲的藥方,白蘞丸:
白蘞、狼牙、雚蘆、桃花、貫眾(各三分)、橘皮(二分)、蕪荑(一分)。將以上七種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前一天晚上不要吃飯,早上用米漿水服用一劑,中午才可進食,蟲便會立即排出。有個男子腹部腫大,面色蠟黃,想吃肉,服用此藥後排出像筍子一樣長一尺的紅色蟲,有頭有眼,約百餘隻,病就好了。還有九江的謝丘,脅下有腫塊,像杯子一樣大,少腹也堅硬,疼痛會上下移動,想嘔吐、喜歡吐口水,心口經常疼痛,想吃肉。服用此藥後排出沒有頭和腳的蟲,紅色的身體有口和尾,二百多隻,病就痊癒了。
另外九江的陳公,腹部腫脹難受,總是想吃生菜。服用此藥後排出像手臂粗的白色蟲,小蟲也有一百多隻,病立刻就好了。孕婦不可服用此藥。
《圖經》記載,苦耽苗子可治療小兒不明原因的疾病、瘰癧、寒熱、腹部腫大,並能殺蟲。
將苦耽苗子煮汁服用,或將新鮮的苦耽苗子搗爛榨汁服用,也可以研磨成粉,敷在小孩的閃癖部位。(苦耽生長在舊的廢墟牆邊或壕溝旁,高約二三尺,果實像口袋,裡面有像珠子一樣的種子,成熟時呈紅色。)
《譚氏殊聖方》記載,小兒心煩氣躁、呼吸急促、嘴唇乾燥、身體虛弱,吃奶後經常嘔吐,連帶脾胃脹滿,這是因為脾胃裡有太多蟲在作祟,頭部發熱,面色潮紅。可服用輕粉、大黃、寒水石和水銀調和的藥,便能徹底清除蟲患。
育神散
大黃粉、馬牙硝、水銀(各一分)、膩粉(半分)、寒水石(二分,研磨)。將以上藥材研磨至水銀發亮。每次服用一字,用熱水調服。一歲以下的嬰兒服用半錢。
《譚氏殊聖方》記載,小兒被蟲咬得心痛難忍,日夜不停地哭鬧,可以服用龍膽、胡黃連、熊膽汁等藥材,效果比《千金方》更好。以牛黃和生米汁作為藥引,頻繁服用三字,蟲便無法侵擾。若將六種藥材製成藥丸,小孩服用後便能免除疾病的困擾。
勝丸子(一名勝金丸)
胡黃連粉(半錢)、蘆薈、腦麝(各一字)、牛黃(半字)。將以上四種藥材研磨成粉,用熊膽汁調和做成豆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生米泔水研磨後服用。忌食一切有毒的食物。
《譚氏殊聖》記載,小兒患有九蟲病,或是被蟲咬得心痛,口中吐出清水,面色青黃,手腳冰冷,或嘔吐、腹瀉排出蟲,以及蟲子咬蝕下體,導致生出疳瘡或五痔。可服用勝金散:
黑狗脊(去毛)、白蕪荑(去外皮。各一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清淡肉湯調服,飯前服用。若下體生瘡或痔瘡,用生油調和藥粉塗抹在患處,效果很好。
茅先生治療小兒疳蟲的藥方,檳榔散:
檳榔、雷丸(用熱水浸泡,去皮)、使君子(肉)、畫粉(各半兩)、膩粉(一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用一錢匕,灑在烤熟的牛肉上食用,不久蟲子便會排出。
《嬰孺方》治療九蟲的藥方,貫眾丸:
貫眾(五分,炒過)、雚蘆(十二分,炒過)、狼牙子、蕪荑(炒過。各四分)、石蠶、雷丸、蜀漆、殭蠶、厚朴(炙過。各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