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 (11)
卷第三十 (11)
1. 大便不通第六
《嬰孺》又方
上煎蜜,令可索索之,捻如匕柄,內下部中二寸許,立通。
《嬰孺》又方
上取羊膽汁灌下部中,須臾通。
《嬰孺》治小兒大便不通,腹滿。丹參湯方
丹參,硝石,甘草(炙。各等分,並杵為末)
上以水二升,煮棗三個,三沸,去滓,下末三方寸匕,又煮三沸,去滓。五歲兒服五合,不瘥,再服。
《嬰孺》治小兒腹大鳴,及內熱堅不得大便,,更衣大黃丸方
大黃(七分),葶藶(四分,炒),牛黃(三分),人參,厚朴(炙),芫花(炒。各二分),桂心,黃芩(各一分)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飲下三丸,不知加之。
《嬰孺》治小兒胃中熱,更衣起黃赤而難,或四、五日乃大便難乃方。
大黃,甘草(炙),栝蔞(各三分),大棗(三十個)
上以水二升半,煮一升。每服一雞子許,日進三服。
《嬰孺》治小兒調中利大便,牛黃丸方
牛黃,大黃,麝香
上三味,等分為末,蜜丸如小豆大。飲下二丸,日再,以利為度。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小兒大腸秘不通兼血痢,金花散方
皂子仁(一分,炒),檳榔(一個,生),甘草(一錢,炙)
上為末。每服一字半錢,沙糖,熟水調下。
張銳《雞峰方》治大便秘結不通方。
上用麻子以水研汁飲之。
《莊氏家傳》治小兒大腸風熱盛不通方。
大黃(一兩),防風(一兩),朴硝(二兩)
上件為末,用蜜湯或蔥湯調下。
《孔氏家傳》治小兒大便不通,於硝風散中入鷹條一、二寸遂通。蓋庸醫見小兒大便不通,多服涼藥與疏轉藥,積於中涼轉藥一併發,則其人困矣,此方最佳。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大便不通方。
大黃(二分,銼碎,炒),陳皮(一分,去瓤,慢炒)
上二味為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煎至五分,去滓。量大小加減服。
《外臺》灸法:療小兒大便不通,灸口兩吻各一壯。
白話文:
大便不通第六
《嬰孺方》裡記載: 將蜂蜜熬煮,使其濃稠到可以拉出絲,然後搓成類似湯匙柄的形狀,塞入肛門內約兩寸深處,很快就能通便。
《嬰孺方》又記載: 取羊膽汁灌入肛門內,過一會兒就會通便。
《嬰孺方》用丹參湯治療小孩大便不通、腹脹的狀況: 將丹參、芒硝、炙甘草等份磨成粉。用水兩升,加入三顆紅棗煮沸三次,去除藥渣,再加入藥粉三湯匙煮沸三次,去除藥渣。五歲的小孩服用五合(一種容量單位),如果沒效,再服一次。
《嬰孺方》用更衣大黃丸治療小孩腹部脹大有聲音、體內發熱且大便堅硬不通的狀況: 將大黃七分、葶藶子(炒過)四分、牛黃三分、人參、炙厚朴、芫花(炒過)各二分、桂心、黃芩各一分,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服用三顆,如果沒效,可以增加劑量。
《嬰孺方》治療小孩胃裡有熱,解出黃色或紅色的稀便,排便困難,或四、五天都無法順利排便的狀況: 將大黃、炙甘草、栝蔞各三分,加上大棗三十顆,用水兩升半煮成一升。每次服用約一個雞蛋黃的量,一天服用三次。
《嬰孺方》用牛黃丸來調理小孩的腸胃、幫助排便: 將牛黃、大黃、麝香等份磨成粉,用蜂蜜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服用兩顆,一天兩次,以排便順暢為止。
漢東王先生的《家寶方》用金花散治療小孩大腸堵塞不通,兼有血痢的狀況: 將炒過的皂莢仁一分、生檳榔一個、炙甘草一錢,磨成粉。每次服用一字半錢,用砂糖和溫開水調服。
張銳的《雞峰方》治療大便阻塞不通: 將麻子用水磨成汁飲用。
《莊氏家傳》治療小孩大腸風熱過盛導致大便不通的狀況: 將大黃一兩、防風一兩、朴硝二兩磨成粉,用蜂蜜水或蔥湯調服。
《孔氏家傳》治療小孩大便不通,在硝風散中加入老鷹爪一兩寸,就可以通便。一般庸醫看到小孩大便不通,多用寒涼或通便的藥物,但這些藥物積在體內,又與寒涼之氣一起發作,反而會讓病人更難受,這個方法最好。
長沙一位醫生丁時發傳授治療小孩大便不通的處方: 將大黃(切碎炒過)二分、陳皮(去除白瓤,慢炒)一分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水八分煎煮至五分,去除藥渣。依據小孩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外臺》記載的灸法: 治療小孩大便不通,在嘴唇兩端各灸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