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九 (2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九 (20)

1. 冷熱痢第五

此藥能取虛中積,不動臟腑,性極平善。老人、小兒及久病積毒,轉取不效,肌膚困弱等。宋學士方。

乳香(研),硇砂(飛),輕粉,黃丹(飛),粉霜(各一兩),巴豆(去皮,不出油,二十一個)

上再研勻細,以黃蠟半兩熬汁,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常服三丸至五丸,乳香湯下。

《張氏家傳》治一切酒食所傷,心腹大痛,嘔逆噁心,全不思飲食,暑月傷生冷果木;兼磨去遠年、近日積塊,並治赤白痢。小丁香丸方

丁香,肉豆蔻,五靈脂(與眾藥同研方可用。各一兩),黑豆(不去皮,磨成極細末,十兩),巴豆(長針穿,燈上燒八、九分熟,存性,罐子內煨,教煙絕,研細,竹紙出盡油,秤一兩)

上件為細末,沸湯調豆末一半和藥,入臼內搗尤佳,丸如黃米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丸,量大人、小兒加減常服,熟水下。伏暑傷冷,用桃枝湯下積滯,臨臥十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各忌熱物少時。

《莊氏家傳》小兒赤白痢,姜橘散方

乾薑(末),青橘皮(末),好蠟茶(末。各等分)

上為細末,勻。每服一錢,米飲下,不計時候。

《莊氏家傳》治小兒、大人感陰冷、伏熱瀉痢。紫金散方

黃連(一兩,銼如茱萸細,用茱萸一兩同炒,令紫黑色,去茱萸不用)

上為末,豬膽為丸,大小任便。未斷乳小兒可粟米大十丸,加至二十丸,米飲下。或大人伏暑沖熱,即茱萸倍之為末,而用米飲調下。或小兒大假瀉,亦倍茱萸。此以意觀冷熱增減茱萸也。常服大消疳積,當為丸服。遇急病散服。

《孔氏家傳》治赤白下痢、骨立者方。

上用地榆一斤,水三升,煮取升半,去滓再煎如稠餳,絞濾,空腹服。

《吉氏家傳》治水瀉、赤白痢。茴香散方

茴香,橘皮(炒),陳紫蘇(各半錢),良薑,甘草,石榴皮(去白。各一分)

上焙末,米飲調下半錢。

《吉氏家傳》赤白痢方。

上用楊梅煅為末,白湯調下。

《吉氏家傳》治赤白痢,香連丸方

黃連,木香,訶子皮(各一兩),豆蔻(二個),子芩(半兩)

上末,蜜丸綠豆大。空心,煎醋漿湯下。大人十丸,小兒五丸。空心,日午再服,煎姜蜜湯下。

《吉氏家傳》治諸般痢及赤白疳痢等疾方。

黃連,黃柏(好者炙。各半兩),桃白皮(一分),胡粉(熬,一兩),母丁香(三個)

上細末。每服二錢,小兒一錢,空心,米飲調下。

《吉氏家傳》,香連丸,治小兒赤白痢,腹中氣痛,羸弱不思食方。

木香,宣連,胡黃連(各一分)

上為細末,水煮稀糊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至十丸,飯飲吞下。

《朱氏家傳》治小兒赤白痢方。

杏仁(去皮尖),巴豆(去油。各七個),百草霜(細研),黃丹,黃蠟(各一錢)

白話文:

這個藥方能夠清除體內虛弱導致的積滯,而且不會刺激腸胃,藥性非常平和溫和。適合老人、小孩,以及久病體虛、體內有毒素積滯的人,但如果病程太長、積毒太深、身體虛弱的人,效果可能不明顯。這是宋朝學士流傳下來的藥方。

**藥材組成:**乳香(研磨)、硇砂(飛過)、輕粉、黃丹(飛過)、粉霜(各一兩)、巴豆(去皮,不出油,二十一個)

**製法與服用方法:**以上藥材再次研磨成細末,用半兩黃蠟熬成汁,將藥末搓揉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再裹上朱砂作為外衣。每次服用三到五顆,用乳香湯送服。

《張氏家傳》的藥方可以治療各種因為酒食引起的疾病,例如心腹劇痛、嘔吐噁心、完全不想吃東西,以及夏天吃了生冷瓜果導致的疾病;也可以慢慢磨掉多年或新近形成的積塊,還能治療赤白痢疾。這個藥方叫做小丁香丸。

**藥材組成:**丁香、肉豆蔻、五靈脂(與其他藥材一同研磨才可使用,各一兩)、黑豆(不去皮,磨成極細末,十兩)、巴豆(用長針穿透,在燈上燒至八九分熟,保留藥性,放入罐子裡煨,直到沒有煙,研磨成細末,用竹紙吸盡油,稱取一兩)

**製法與服用方法:**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沸水將一半的黑豆粉調成糊狀,然後加入其他藥材,放入臼中搗勻更好,搓成黃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到十顆,可以根據大人小孩的身體狀況酌情增減,用溫開水送服。如果是夏天因為寒冷導致的疾病,可以用桃枝湯送服,睡前服用十顆來消除積滯。治療赤痢,用甘草湯送服;治療白痢,用乾薑湯送服。服用後要暫時避免吃熱性食物。

《莊氏家傳》治療小兒赤白痢的藥方叫做姜橘散。

**藥材組成:**乾薑(末)、青橘皮(末)、好蠟茶(末,各等份)

**製法與服用方法:**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送服,不限制時間。

《莊氏家傳》治療小孩或大人因感受寒冷或伏熱導致的腹瀉痢疾,叫做紫金散。

**藥材組成:**黃連(一兩,切成茱萸子大小,用一兩茱萸一同炒,直到變成紫黑色,去掉茱萸不用)

**製法與服用方法:**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豬膽汁做成藥丸,大小隨意。未斷奶的小孩可以做成粟米大小,每次服用十顆到二十顆,用米湯送服。如果大人因為夏天中暑,可以用加倍的茱萸研磨成細末,用米湯送服。如果小孩腹瀉嚴重,也可以加倍茱萸。這裡的茱萸用量,是根據病情的寒熱程度來調整的。這個藥平時服用可以消除疳積,做成藥丸服用;遇到緊急情況可以直接服用散劑。

《孔氏家傳》治療因為赤白痢疾導致身體消瘦的藥方。

**藥材組成:**地榆一斤,加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掉藥渣,再次熬煮成濃稠的糖漿狀,過濾後空腹服用。

《吉氏家傳》治療水瀉、赤白痢疾的藥方叫做茴香散。

**藥材組成:**茴香、橘皮(炒)、陳紫蘇(各半錢)、良薑、甘草、石榴皮(去白,各一分)

**製法與服用方法:**以上藥材焙乾後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調服。

《吉氏家傳》治療赤白痢疾的藥方。

**藥材組成:**將楊梅煅燒成末,用白開水調服。

《吉氏家傳》治療赤白痢疾的藥方叫做香連丸。

**藥材組成:**黃連、木香、訶子皮(各一兩)、豆蔻(二個)、子芩(半兩)

**製法與服用方法:**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空腹時用醋漿湯送服。大人服用十顆,小孩服用五顆。空腹,中午再服用一次,用薑蜜湯送服。

《吉氏家傳》治療各種痢疾以及赤白疳痢等疾病的藥方。

**藥材組成:**黃連、黃柏(好的,炙過,各半兩)、桃白皮(一分)、胡粉(熬過,一兩)、母丁香(三個)

**製法與服用方法:**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小孩服用一錢,空腹時用米湯調服。

《吉氏家傳》的香連丸,治療小孩赤白痢疾、腹中氣痛、身體虛弱、不思飲食的藥方。

**藥材組成:**木香、宣連、胡黃連(各一分)

**製法與服用方法:**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水煮成稀糊狀,做成圓形的藥丸,每服七到十顆,用飯湯送服。

《朱氏家傳》治療小兒赤白痢的藥方。

**藥材組成:**杏仁(去皮尖)、巴豆(去油,各七個)、百草霜(細研)、黃丹、黃蠟(各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