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十二 (2)
卷第十二 (2)
1. 驚癇第二
《巢氏病源》小兒驚癇候:驚癇者,起於驚怖大啼,精神傷動,氣脈不定,因驚而發作成癇也。初覺兒欲驚,急持抱之,驚自止。故養小兒常慎驚,勿聞大聲。每持抱之間常當安徐,勿令驚怖。又,雷鳴時常塞兒耳,並作余細聲以亂之。驚癇當按圖灸之、摩膏,不可大下。何者?驚癇心氣不足,下之內虛則甚難治。
白話文:
《巢氏病源》記載小兒驚癇的病候:驚癇是因驚嚇後大哭大叫引起,精神受傷驚動,氣脈不穩,因受驚而發作痙攣。剛開始發現孩子想要發作時,立即抱住他,驚嚇就會停止。因此,在照顧小兒時,要小心不要讓他受到驚嚇,不要讓孩子聽到大聲響。每次抱孩子時,都要輕柔緩慢,不要讓他驚慌害怕。另外,打雷時,要隨時塞住孩子的耳朵,並製造其他細微的聲音來分散他的注意力。驚癇應該根據圖示進行艾灸和按摩,不可大劑量服用瀉藥。為什麼呢?因為驚癇是心氣不足引起的,瀉下會使體內虛弱,更難治療。
凡諸癇正發,手足掣縮,慎不可捉之,捉之則令曲戾不隨也。
《本草》治小兒驚癇方。
上以豬齒燒灰,飲服半錢匕,並治蛇咬。
《本草》治小兒驚癇方。
上以蛇黃,少水煮,研,服汁。
白話文:
凡是各種癲癇發作時,手腳抽搐,千萬不要去抓住患者,這樣會讓患者的手腳更加扭曲不順。
《本草》治療小兒驚風癲癇的方法。
用豬牙燒成灰,每次喝下半錢的量,也能治療蛇咬傷。
《本草》治療小兒驚風癲癇的方法。
用蛇黃,加少量水煮沸,研磨後服用其汁液。
《顱囟經》治小兒、孩子二十四種驚癇,壯熱,抽掣腳手,嘔吐,夜啼,眼腫。安驚癇。虎睛丸方
白話文:
《顱囟經》專管兒童、孩子二十四種驚癇,發高燒,抽動手腳,嘔吐,夜哭,眼睛腫脹。治療驚癇。虎睛丸的方法
虎睛(一枚。《聖惠》用一對),梔子仁,茯苓(各二分),牛黃(少許。《聖惠》用半兩),人參(一分。《聖惠》用一兩),鉤藤,大黃(各四分),犀角(末,一分。《聖惠》用二兩),黃芩(一分。《聖惠》用二兩),蛇蛻(七寸。《聖惠》用一分,燒灰)
白話文:
虎眼(一枚。聖濟總錄用一對),梔子仁、茯苓(各二分),牛黃(少許。聖濟總錄用半兩),人參(一分。聖濟總錄用一兩),鉤藤、大黃(各四分),犀牛角(磨成粉,一分。聖濟總錄用二兩),黃芩(一分。聖濟總錄用二兩),蛇蛻(七寸。聖濟總錄用一分,燒成灰)
上為末,以蜜丸黍大。空心熟水下,隨年丸。輕者一服,重者三服,奶汁下亦得。《聖惠》熟水下。奶母忌一切生冷、油膩、毒物。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用蜂蜜把藥粉做成像黍米大小的藥丸。空著肚子,用溫開水送服這些藥丸,藥丸的數量可以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病情較輕的人服用一丸藥,病情較重的人服用三丸藥,也可以用母乳送服藥丸。根據《聖惠方》的記載,用溫開水送服藥丸比較好。哺乳期的母親要避免食用任何生冷、油膩和有毒的食物。
《廣利方》治孩子驚癇,不知迷悶,嚼舌仰目。
上以牛黃一大豆,研,和蜜水服之。
《廣利方》治孩子驚癇,不知迷悶,嚼舌仰目者方。
上以犀角末半錢匕,水三大合,服之,立效。
《葛氏肘後》療小兒驚癇,瘲掣方。
上以大蟲眼睛豆許,火炙,和水服,大良。
《嬰孺方》用虎睛中水治一切癇。
《葛氏肘後》又方
白話文:
《廣利方》治療小孩驚癇,不知人事,咬舌頭,眼睛上翻。
使用一顆大豆大小的牛黃,研磨後,與蜂蜜水混合服用。
《廣利方》治療小孩驚癇,不知人事,咬舌頭,眼睛上翻的藥方。
使用半錢匕的犀角粉末,加入三合水,服用,立即見效。
《葛氏肘後》治療小兒驚癇,抽搐的藥方。
使用大蟲的眼睛,約豆子大小,火烤後,與水混合服用,效果非常好。
《嬰孺方》使用虎眼中的水治療所有類型的癇症。
《葛氏肘後》另一個藥方。
上取熊膽一兩,豆大,和乳汁及竹瀝汁服,並良。得去心中涎,至良。高家用效驗。
白話文:
取一兩熊膽,將它搗成豆子大小,和鮮奶以及竹瀝汁一起服用,效果相同。服後可以去除心中的痰涎,效果非常好。高家經常使用,效果顯著。
《雞頭》:風引除熱,主癲癇湯。深師云:治大人風引,少小驚癇瘛瘲,日數十發,醫所不療,除熱方。
白話文:
《雞頭》:能治風,還能去除熱,可加入癲癇藥湯中服用。雞頭的功效,根據名醫的說法,能治療大人的風,小孩的驚風、抽搐、瘛瘲,一天發作數十次,醫生都無法治好,就可以使用去除熱的方子。
大黃,乾薑,龍骨(各四兩),桂枝(三兩,去皮。《千金方》用五兩),甘草(炙),牡蠣(各二兩,熬。《千金》各用五兩。《外臺》各三兩),凝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石膏,紫石英(各六兩。《外臺》此六味各八兩)
白話文:
大黃、乾薑、龍骨(各 160 公克),桂枝(120 公克,去皮。《千金方》用 200 公克),生甘草(炙)、牡蠣(各 80 公克,熬。《千金方》各用 200 公克。《外臺祕要》各 120 公克),凝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石膏、紫石英(各 240 公克。《外臺祕要》此六味各 320 公克)
上十二味杵,粗篩,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華水三升煮三沸,去滓,溫服一升。《巢源》:腳氣宜風引湯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搗碎,用粗篩子篩過,裝入布袋中。取三指捏,加三升井花水煮沸三次,去渣,溫服一升。《巢源》:腳氣宜風引湯
《千金》紫石煮散與此方治瘡藥味皆同。《外臺》崔氏紫石湯治療藥味亦同,有分兩不同者各注於下。注云:永嘉二年,大小兒頻行風癇之病,得發,倒不能言;或發熱,半身掣縮;或五六日、或七八日死。張思維合此散,所療皆愈。此方本仲景《傷寒論》方。
《千金》,鎮心丸,治小兒驚癇百病,鎮心氣方。
白話文:
《千金方》中的「紫石煮散」和此方治療瘡瘍的藥味相同。《外臺祕要》中崔氏的「紫石湯」治療藥味也相同,劑量不同者分別註解於下。註解說:永嘉二年,大小兒頻頻患風癇之病,得了這種病,倒地不能說話;或者發熱,半身抽搐;或者五六天,或者七八天就死了。張思維配製此藥散,所治療的病人全都痊癒了。此方源於仲景的《傷寒論》。
銀屑(十一銖),水銀(二十銖),牛黃(六銖),大黃(六分),茯苓(三分),茯神,遠志(去心),防己,白蘞,雄黃(別研),人參,芍藥(各二分),防葵,鐵精,紫石英,真珠(各四分)
白話文:
銀屑(11克),水銀(20克),牛黃(6克),大黃(3.6克),茯苓(1.8克),茯神,遠志(去除芯),防己,白蘞,雄黃(另研磨),人參,芍藥(各1.2克),防葵,鐵精,紫石英,真珠(各2.4克)
上十六味,先以水銀和銀屑如泥,別治諸藥和丸。三歲兒,如麻子大二丸。隨兒大小增減。一方,無牛黃一味。
《食醫心鑑》治小兒驚癇方。
上以青羊肝一具,細起薄切,以水洗,漉出瀝乾。以五味醬醋食之。
《食醫心鑑》治小兒驚癇,發動無時方。
上以豬乳汁三合,以綿纏浸,令兒吮之,惟多尤佳。
《食醫心鑑》治小兒壯熱,嘔吐不住,驚癇方。
白話文:
以上十六種藥材,先將水銀和銀屑混合如泥,再將其他藥材研磨後混合製成藥丸。三歲的小孩,每次服用兩粒如麻子大小的藥丸,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另有一方去掉了牛黃這一味藥。
《食醫心鑑》治療小兒驚癇的方子。
取一整副羊肝,切成薄片,用水洗淨後瀝乾。用五味醬油醋調味食用。
《食醫心鑑》治療小兒隨時可能發作的驚癇方子。
取三合豬奶,用棉布包裹浸濕,讓小孩吸吮,越多越好。
《食醫心鑑》治療小兒高燒不退、不停嘔吐及驚癇的方子。
上以葛粉二大錢,水二合,調令勻,瀉向鏭鐸中,傾側令遍,重湯中煮,令熟。以糜飲相和食之。
白話文:
用葛根粉二錢,水二杯,調勻,倒入鍋中,傾斜鍋子讓葛根粉均勻受熱,用滾水煮,煮熟。用粥或飲品調和食用。
《仙人水鑑》,天南星丸,治男子、女人上膈痰壅,頭目昏眩,喉嚨腫痛;小兒驚癇,朝熱,一切涎積等患方。
白話文:
《仙人水鑑》,天南星丸,用於治療男女上焦痰阻,頭暈目眩,喉嚨腫痛;小兒驚風,清晨發熱,一切涎積等疾病的藥方。
天南星(四兩,湯洗,去皮臍),齊州半夏(二兩,同上)
白話文:
天南星(四兩,用熱水洗淨,去除皮和肚臍),齊州半夏(二兩,同上)
上兩味焙乾,以生薄荷葉五斤已來,搗取自然汁一大碗,入藥浸、焙,直候藥汁盡。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十五丸,生薑薄荷湯吞下。小兒丸如黍米大,每服七丸至十丸。驚風,金銀薄荷湯吞下;心臟壅熱,荊芥薄荷湯吞下。食後臨臥服。
白話文:
將前兩種藥材烘焙乾燥後,用新鮮薄荷葉五斤以上,搗碎取自然汁一大碗,將藥材浸泡在汁液中,然後烘烤,直到藥汁完全被吸收。搗碎、過篩成細粉,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用生薑薄荷湯送服。兒童的丸劑應如黍米般大小,每次服用七到十丸。若為驚風,用金銀花薄荷湯送服;若為心臟壅熱,用荊芥薄荷湯送服。於飯後睡覺前服用。
《仙人水鑑》孩子百日內驚癇神驗方。
黃梨汁和黃梨花,偏治驚癇力更加,牙硝入之一大分,亦須更著少鉛華。(鉛華,黃丹也。)
《外臺》:深師療大人風引,少小驚癇掣瘲,日數十發,醫所不能療,除熱方。
龍骨,大黃,乾薑(各四兩),牡蠣(熬),滑石,赤石脂,白石脂,桂心,甘草(炙。各三兩)
白話文:
《仙人水鑑》記載了一個孩子百日內治療驚癇非常有效的藥方。
使用黃梨汁和黃梨花,特別治療驚癇效果更佳,加入等量的牙硝,還需添加少量的鉛華。(鉛華即黃丹。)
《外臺秘要》引用深師的方子治療成人風引,以及小孩驚癇抽搐,每日發作數十次,醫生無法治療的情況,此方用於清除體內熱毒。
配方包括:龍骨、大黃、乾薑(各四兩),牡蠣(炒過),滑石、赤石脂、白石脂、桂心、炙甘草(各三兩)。
上九味搗,下篩,韋囊盛。大人三指撮,以井華水二升煮三沸,藥成。適寒溫,大人服一升,未滿百日兒服一合。未能飲者,綿裹箸頭納湯中,著小兒口中,以當乳汁。熱多者,日四服。無毒,以意消息之。忌海藻、菘菜、生蔥。一方無大黃、赤石脂、桂心、甘草。
《外臺》:崔氏療暴得驚癇立驗方。
白話文:
將九味藥材搗碎,用篩子過濾,再裝入布袋中。大人用三根手指捏住藥袋,用兩升井水煮三沸,藥液就煮好了。適應寒熱病症,大人服用一升,未滿百日的兒童服用一合。嬰兒不能飲用者,可用棉花包住筷子頭,浸入藥液中,再放入嬰兒口中,代替乳汁。發熱嚴重的,每天服用四次。此藥無毒,可根據需要增減劑量。服用期間忌食海藻、菘菜、生蔥。另一種配方中不加入大黃、赤石脂、桂心、甘草。
鉤藤皮,茯神,黃芩,升麻,白蘚皮,沙參(各二兩),龍齒(三兩),蚱蟬(七枚,去翅,炙,研,湯成內之),石膏(八兩),寒水石(六兩,碎研,裹),甘竹瀝(二升,湯熟內之)
白話文:
鉤藤皮、茯神、黃芩、升麻、白蘚皮、沙參(各二兩)
龍齒(三兩)
蚱蟬(七枚,去翅,炙,研,湯成內之)
石膏(八兩)
寒水石(六兩,碎研,裹)
甘竹瀝(二升,湯熟內之)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相去六、七里久。若小兒孩子患,藥各減量,取多少細細飲之,立瘥。忌醋物。
《外臺》:《廣濟》療小兒驚癇,體羸不堪,療子母五癇煎方。
白話文:
把上述十一味藥材切片,加入九升水煎煮,煎煮至剩下三升水。待藥液溫熱後,分三次服用,每次服用的間隔約六到七里路的路程。如果小孩子生病了,將藥物的用量減少,並慢慢地喝下,即可痊癒。服用期間忌食醋類食物。
鉤藤(二分),知母,子芩(各四分),甘草(炙),升麻,沙參(各三分),寒水石(六分),蚱蟬(一枚,去翅,炙),蜣螂(三枚,炙)
白話文:
-
鉤藤(10公克)
-
知母(20公克)
-
子芩(20公克)
-
甘草(烤過,15公克)
-
升麻(15公克)
-
沙參(15公克)
-
寒水石(30公克)
-
蚱蟬(1隻,去翅膀,烤過)
-
蜣螂(3隻,烤過)
上九味搗、篩。以好蜜和薄泔,著銅缽於沸湯調之,攪不停手,如飴糖。煎成,稍稍別出少許。一日兒,啖之一枚,棗核大,日夜五、六過服不妨;五六十日兒,啖之三枚;一百日兒,啖四枚;二百日兒至三百日兒,啖五枚;三歲兒,啖七枚。以意量之。
白話文:
將上好的九味藥材搗碎、篩選。用好蜂蜜和稀薄的米湯混合,放在銅缽中,放在沸騰的湯水中攪拌,不停攪拌,直到像糖漿一樣。煎煮完成之後,稍稍分出一小部分另外保存。每天服用一粒,像棗核那麼大,早晚各服五、六次皆可;服用五十到六十天後,每天服用三粒;服用一百天後,每天服用四粒;服用二百天到三百天後,每天服用五粒;服用三年後,每天服用七粒。根據自己身體狀況的改善程度來調整服用量。
《藥性論》治小兒驚癇、客忤。鎮心安神方
麝香當門子(一粒),丹砂(一塊,大小相似)
上以細研,熟水灌之下。
《藥性論》治小兒驚癇方。
上以羖羊角燒灰,酒服之少許。
《聖惠》治小兒忽得驚癇,壯熱口燥。鉤藤散方
鉤藤,白茯苓,黃芩,川升麻,白蘚皮(各三分),龍齒,元參,石膏,寒水石(各一兩)
白話文:
《藥性論》治療小兒驚癇、突然受驚。安神鎮定的處方:
麝香(一粒),朱砂(一塊,大小相仿)
以上材料細磨,用溫水送服。
《藥性論》治療小兒驚癇的處方:
將公羊角燒成灰,用酒送服少量。
《聖惠方》治療小兒突然發作驚癇,伴有高燒口乾。鉤藤散的處方:
鉤藤、白茯苓、黃芩、川升麻、白鮮皮(各三分),龍齒、元參、石膏、寒水石(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攪令勻,重煎一、兩沸,分溫二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驚癇,發作不定。蛇蛻皮散方
白話文:
先將藥材搗碎,用粗羅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一小杯水煎煮至五分之一,將藥渣去除;加入半合竹瀝,攪拌均勻,再煎一、兩沸,分兩次溫服。可以依據兒童的大小酌量增減。
蛇蛻皮(五寸,炙黃),蚱蟬(十枚),蜣螂(三枚,各去翅,足,微炙),麻黃(去根節),甘草(炙微赤,銼),當歸(銼,微炒),細辛,黃耆(銼碎。各半兩),人參(三分,去蘆頭),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牛黃二豆許,攪令勻,溫服。更量兒
白話文:
蛇蛻皮(五寸長,烤至微黃),蚱蟬(十隻),蜣螂(三隻,去除翅膀和腳,稍微烤一下),麻黃(去除根部和節),甘草(烤至微紅,切碎),當歸(切碎,稍微炒一下),細辛,黃耆(切碎。各半兩),人參(三分,去除蘆頭),川大黃(一兩,切碎,稍微炒一下)。
大小以意加減(《嬰孺方》云:兒體氣羸者,以桂心二分代大黃,治百病驚癇。初瘥後,變成諸疾、風癇悉治之。)
《聖惠》治小兒驚癇,仰目嚼舌,精神昏悶。宜服,鉤藤散方
白話文:
根據病情輕重增減藥量(《嬰孺方》中說:身體虛弱的兒童,可以用二分桂心代替大黃,治療各種驚癇。剛開始好轉後,如果變成其他疾病、風癇,都可以用此藥治療。)
鉤藤,川大黃(銼碎,微炒),子芩(各半兩),龍齒,麥門冬(去心,焙),石膏(各三分),梔子仁(一分)
白話文:
-
鉤藤:一兩
-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
子芩:半兩
-
龍齒:三分
-
麥門冬:三分(去心,焙)
-
石膏:三分
-
梔子仁: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不計時候,溫服。
《聖惠》治小兒驚癇,邪氣發即吐涎,迷悶難醒。白蘚皮散方
白蘚皮,鉤藤,龍齒(各一兩),犀角屑(三分),子芩(三分),蚱蟬(半兩,去翅、足,微炒)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用粗篩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碗煎煮至剩五分之三,濾去藥渣。根據孩童年齡大小調整劑量,不論時間,溫服。
《聖惠》治療小兒驚癇,邪氣發作時會吐涎沫,昏迷難醒。白蘚皮散的配方如下:
白蘚皮、鉤藤、龍齒(各一兩),犀角屑(三分),黃芩(三分),蚱蟬(半兩,去翅、足,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竹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驚癇,壯熱心躁,發歇不定。宜服,牛黃散子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每次取一錢的藥末,加入一小杯水和七片竹葉,煎製至水量減少至五分之二,然後過濾掉渣滓。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增減藥量,讓孩子服用。
牛黃(一分),馬牙硝,鐵粉,龍齒(各三分)
白話文:
牛黃(0.3 公克),馬牙硝,鐵粉,龍齒(各 0.9 公克)
上件藥都細研為散。每於乳食後,以熟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心肺積熱,發驚癇,煩悶吐逆,心神昏迷,痰涎壅滯。硃砂丸方
白話文:
這些藥材都要磨成細粉。每次在喝奶或吃飯後,用溫水送服半錢。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劑量。
《聖惠》中記載的治療小兒心肺積熱,出現驚厥,煩躁嘔吐,精神恍惚,痰涎堵塞的朱砂丸處方。
硃砂,牛黃,鉛霜(各細研),乾蠍,蠶蛾(並微炒。各一分),膩粉(一錢),腦麝(各細研,半分),天漿子(二七枚,內有物者,微炒)
白話文:
硃砂、牛黃、鉛霜(都研磨成細粉),乾蠍子、蠶蛾(都微火炒熟,每種各一份),膩粉(一錢),腦麝(都研磨成細粉,每種各半分),天漿子(二十七枚,其中有蟲子,要微火炒熟)。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薄荷湯化五丸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驚癇,多涎體熱。犀角丸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篩成細末,全部混合均勻,用煉蜜調合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時,以薄荷湯化開五丸服用。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聖惠》記載的治療小兒驚癇、多涎、體熱的方劑,名為「犀角丸」。
犀角屑,天麻,白附子(炮裂),天竺黃,鉛霜(並細研。各半兩),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
白話文:
犀牛角粉、天麻、炮裂白附子、天竺黃、鉛霜(都研磨細緻,各半兩),硃砂(一兩,研磨細緻,水飛過)。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以軟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煎竹葉湯下五丸。看兒大小加減丸數服之。
《聖惠》治小兒驚癇。鎮心丸方
白話文:
將所有的藥物搗碎,過篩成細末後,放入研磨好的藥物中,再次研磨,研磨均勻,再混合軟飯,做成綠豆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以煎煮過的竹葉湯服下五顆丸子。根據小孩的大小增減服用的丸子數目。
金銀箔(各細研,五十片),防葵,水銀(以少棗瓤研,令星盡),鐵粉,紫石英(細研,水飛過),真珠(末),雄黃(細研),人參(去蘆頭),白芍藥(各半兩),牛黃(細研),遠志(去心),漢防己,白蘞(各一分),川大黃(銼碎,微炒),茯神(各三分)
白話文:
金箔、銀箔(各研磨細碎,各50片),防葵,水銀(用少許棗肉研磨,直到水銀成星狀),鐵粉,紫石英(研磨細碎,用水漂浮過),珍珠(研磨成末),雄黃(研磨細碎),人參(去除蘆頭),白芍藥(各半兩),牛黃(研磨細碎),遠志(去除中心),漢防己,白蘞(各一分),川大黃(切碎,略微炒過),茯神(各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薄荷湯下三丸,日三服。看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白話文:
把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細末,加入研磨好的藥材,一起研磨均勻,用蜂蜜和丸,丸子要像綠豆般大小。每次用薄荷湯送服三丸,一日三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適當增減藥量。
《聖惠》治小兒驚癇壯熱,心神不定。犀角丸方
犀角屑,麝香(各半兩),硃砂,天竺黃,牛黃(並細研),乾蠍(微炒。各一分),天南星(半分,炮裂)
白話文:
《聖惠》治療小兒驚癇發燒,心神不寧。犀角丸的配方如下:
犀角粉末,麝香(各半兩),硃砂,天竺黃,牛黃(全部細研),乾蠍(稍微炒過。各一分),天南星(半分,炮製裂開)。
上件藥搗,羅為末,水浸,蒸餅,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薄荷湯下三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驚癇邪氣,皮肉壯熱,嘔吐心煩,不得安睡。虎睛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搗碎,羅為末,以水浸泡,蒸餅,和丸如綠豆大小。每次以薄荷湯送服三丸,每天三、四次。劑量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情況酌情加減。
虎睛(一對,細研),牛黃,天竺黃,麝香(各細研,一分),川升麻,鉤藤,甘草(炙微赤,銼),犀角屑,梔子仁(各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蚱蟬,蜣螂(各去翅足,微炒,三枚),蛇蛻皮(五寸,燒灰)
白話文:
虎睛(一對,研成細末),牛黃、天竺黃、麝香(各研成細末,各一分),川升麻、鉤藤、甘草(烤至微紅,切碎),犀角屑、梔子仁(各半兩),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蚱蟬、蜣螂(各去除翅膀和腳,微炒,各三隻),蛇蛻皮(五寸,燒成灰)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以粥飲,研三丸服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驚癇,頻發不定。至寶丸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蜜調和做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三歲的小孩,可以用粥湯送服三丸。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聖惠》治療小兒驚癇,發作頻繁不定的方子。至寶丸方。
金銀箔(各五十片,細研),川升麻,子芩,犀角屑,梔子仁,川大黃(銼碎,微炒),硃砂(細研,水飛過。各一兩),鐵粉,龍齒(並細研。各二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蜣螂(三枚,去翅足,微炒)
白話文:
金箔、銀箔(各五十片,研磨成細末),川升麻、子芩、犀角屑、梔子仁、川大黃(切碎,微炒),硃砂(研磨成細末,以水飛過。各一兩),鐵粉、龍齒(都研磨成細末。各二兩),麥門冬(一兩半,去掉麥門冬心,焙乾),蜣螂(三隻,去掉翅膀和腳,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煎竹葉湯研下五丸。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驚癇煩熱,眠臥不安。龍腦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搗碎,過篩成細末,加入研磨過的藥物,一起研磨均勻,用煉製的蜂蜜和成丸,丸子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時,用煎煮好的竹葉湯送服五丸藥丸。根據兒童的大小增減藥物服用量。
龍腦(半分,細研),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粉霜(半兩,細研),鐵粉,龍齒(各細研,二兩),人參(三分,去蘆頭)
白話文:
-
龍腦:半分,要研磨至細粉。
-
硃砂:一兩,研磨至細粉後,再用水飛過。
-
粉霜:半兩,研磨至細粉。
-
鐵粉:研磨至細粉,二兩。
-
龍齒:研磨至細粉,二兩。
-
人參:三分,去掉蘆頭。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五丸。更看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驚癇發熱,搐搦不定。鉛霜丸方
白話文:
把上列的藥物搗成粉末,加入研磨好的藥物中,一起研磨到均勻,再用蜂蜜和成如麻子般大小的丸劑。不限時間,用粥送服五丸。
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丸的數量。
鉛霜(細研),馬牙硝(各半兩),硃砂(細研,水飛過),鐵粉(細研。各一兩),麝香(半分,細研),川大黃(銼碎,微炒),人參(去蘆頭。各三分),羌活,芎藭,白茯苓,牛黃,乾蠍(微炒),龍膽(去蘆頭。各一分)
白話文:
鉛霜、馬牙硝各半兩,硃砂細研水飛過,鐵粉細研,各一兩,麝香半分細研,川大黃銼碎微炒,人參去蘆頭,羌活、芎藭、白茯苓、牛黃、乾蠍微炒,龍膽去蘆頭,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荊芥薄荷湯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驚癇。蛇黃丸方
白話文:
將上面所說的藥搗成粉末,加入研磨好的藥之後,混合均勻。再加入蜂蜜,揉成像綠豆般大的藥丸。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荊芥薄荷湯送服五丸。根據小孩的年齡和體質適當增減藥量。
蛇黃(三枚大者,細研),麝香(半分),鬱金(三分,為末),金銀箔(各細研,五十片)
白話文:
蛇黃(三枚大蛇的蛇黃,研磨成粉末)
麝香(半錢,研磨成粉末)
鬱金(三錢,研磨成粉末)
金銀箔(各五十片,研磨成粉末)
上件藥同研令勻,以粳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用磨刀水煎一、兩沸,如人體,下三丸。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驚癇,體熱羸瘦。鉤藤煎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一起研磨均勻,用粳米飯調合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用磨刀水煮開一到兩次,待水溫適中後,服用三丸。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聖惠》中治療小兒驚癇,體質虛弱發熱的方劑,即鉤藤煎方。
鉤藤,沙參(去蘆頭。各一分),子芩,甘草(炙微赤,銼),川升麻,知母(各半兩),寒水石(三分),蚱蟬(二枚,去翅、足,微炙),蜣螂(二枚,去翅、足,微炙)
白話文:
鉤藤、沙參(除去鬚根,各一分),黃芩、甘草(烤至微紅,切碎),川升麻、知母(各半兩),寒水石(三分),蚱蟬(兩隻,除去翅膀、腳,略微烤一下),蜣螂(兩隻,除去翅膀、腳,略微烤一下)。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蜜五兩,以慢火煎,煉為膏。每以熟水調一杏仁大服,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驚癇,頻頻發動,經久不瘥,肌體瘦弱。蚱蟬煎方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五兩蜂蜜,用慢火煎熬,煉成膏狀。每次用溫水調至杏仁大小服用,每天服用三次。根據孩子的體型大小適當加減藥量。
蚱蟬(三枚,去翅足,微炙),麻黃(去根節),鉤藤(各一分),柴胡(去苗),白芍藥,犀角屑,知母,沙參(去蘆頭),甘草(炙微赤,銼),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作膏。各半兩),蛇蛻皮(五寸,燒灰),生薑汁(一合),牛黃(一分,細研),生地黃汁(一兩),石膏,子芩,蜜龍齒(各一兩)
白話文:
蚱蟬(三枚,去除翅膀和足部,稍微烤一下),麻黃(去除根部和節點),鉤藤(各取一份),柴胡(去除根苗),白芍藥,犀角粉,知母,沙參(去除蘆頭),甘草(烤至微紅,切碎),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端和雙仁,研磨成膏狀。各取半兩),蛇蛻皮(五寸長,燒成灰),生薑汁(一合),牛黃(一份,研磨成細粉),生地黃汁(一兩),石膏,子芩,蜜龍齒(各取一兩)
上件藥除薑汁、地黃汁、蜜、杏仁、牛黃外,並細銼。先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入竹瀝一小盞,又煎五七沸,納杏仁、蜜、薑汁、地黃汁;以慢火煎,攪不停手,約十餘沸,放冷,於瓷閤中盛;入牛黃,攪令勻。每一合,分為三服。更量兒大小加減。
《聖惠》治小兒發驚癇,體瘦煩熱。犀角煎方
白話文:
除了生薑汁、生地黃汁、蜂蜜、杏仁、牛黃外,其餘藥材全部研磨成細末。先用水二大碗煎煮至一碗,去除藥渣;加入竹瀝一小碗,再煎五到七次,加入杏仁、蜂蜜、薑汁、生地黃汁;用小火煎煮,不停攪拌,約十幾次沸騰,放涼,盛裝在瓷杯中;加入牛黃,攪拌均勻。每杯藥汁分為三劑服用。視兒童的年齡大小酌情加減藥量。
犀角屑,知母,川升麻(各一兩),子芩,人參(去蘆頭),鉤藤(各三分),蚱蟬(二枚,去翅足,微炒),蛇蛻皮(三寸,微炙),甘草(炙微赤,銼),柴胡(去苗。各半兩)
白話文:
犀牛角屑、知母、川升麻(各一兩),淡竹葉、人參(去蘆頭)、鉤藤(各三分),蟬(兩隻,去掉翅膀和腿,微炒),蛇蛻皮(三寸,微炙),甘草(炙成微紅色,切碎),柴胡(去苗。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水二盞入銀鍋中,以文火煎取六分,去滓;入蜜二合,竹瀝一小盞,再煎如錫。每服抄半錢,以溫水調化服之。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草藥搗碎後,研成細末,加入二杯水放入銀鍋中,用文火煮到只剩下六分之一,去掉藥渣;加入二合蜂蜜、一小杯竹瀝,繼續燉煮成膏狀。每次服用半錢,用溫水調勻後服用。根據孩子的年齡、體重斟酌劑量增減。
《聖惠》治小兒驚癇,四肢抽掣及身體反張,目睛上視,色青,大叫聲不轉者。宜服,寒水石散方
白話文:
《聖惠方》中記載了治療小兒驚癇的中藥方劑:
寒水石散方:
藥材與比例:
- 硃砂三錢
- 寒水石五錢
- 僵蠶一錢
- 全蠍五錢
- 牡蠣五錢
- 琥珀半錢
- 石膏五錢
- 麝香一分
- 丁香五錢
製方與用法:
-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裝入容器中密封保存。
-
服用時,取適量藥粉,與溫水或米湯調和,讓小兒服用。
-
一般情況下,每日服用一次,連續服用三到五天。
寒水石,紫石英,石膏,貝齒(各半兩),龍齒(一兩)
上件藥搗碎,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驚癇極妙方。
鐵粉,石膏,牡蠣粉(各一分),黃丹(半兩)
上件藥細研為散,以井華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驚癇,連發不醒,體羸反張,不堪服藥。麻黃拭體方
白話文:
寒水石、紫石英、石膏、貝齒(各十五克),龍齒(三十克)。
上述藥材搗碎,用兩大碗水煎煮至剩一大碗,去渣。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調整藥量服用。
出自《聖惠方》,治療小兒驚癇效果極佳。
鐵粉、石膏、牡蠣粉(各三克),黃丹(十五克)。
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用井華水調和服用半錢。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調整藥量服用。
出自《聖惠方》,治療小兒驚癇,症狀為連續發作不醒,身體虛弱反弓,無法正常服藥的情況,可用麻黃擦拭身體。
麻黃(去根節),葛根,雷丸(各三兩),金(一兩),石膏(五兩,末),蛇蛻皮(一條)
白話文:
-
麻黃(去除根和節):30克。
-
葛根:30克。
-
雷丸:30克。
-
金銀花:10克。
-
石膏(研成粉末):50克。
-
蛇蛻皮:1個。
上件藥細銼,用水七升,煎取一升,去滓。以軟帛浸,拭兒身上,即效。
《聖惠》治小兒二十四種驚癇,壯熱,抽掣手足,嘔吐,夜啼,睡臥不安。虎睛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細碎,用七升水煎煮至剩一升,濾去藥渣。用柔軟的布浸濕,擦拭小孩的身體,立即有效。
《聖惠》治療小兒二十四種驚癇,高燒,手足抽搐,嘔吐,夜間哭鬧,睡眠不安的虎睛丸方。
虎睛(一對,微炙,細研),牛黃(細研),川大黃(銼碎,微炒),白茯苓(各一分),人參(半兩,去蘆頭),蛇蛻皮(五寸,微炙)
白話文:
-
虎眼睛(一對,稍微烤過,研成粉末),
-
牛黃(研成粉末),
-
川大黃(切碎,稍微炒過),
-
白茯苓(每種各一份),
-
人參(半兩,去掉蘆頭),
-
蛇蛻皮(五寸,稍微烤過)。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一、二歲兒每服以乳汁化破二丸服,三、四歲兒薄荷湯化破五丸服。更看兒大小以意加減服。
《聖惠》治小兒二十四種諸驚癇,眼口牽掣,嚼舌反拗。牛黃散方
白話文:
把上列藥物研磨成粉末,加入煉過的蜂蜜和成綠豆大小的丸劑,一至兩歲的小孩每次以乳汁將兩顆藥丸化開服用,三至四歲的小孩用薄荷湯將五顆藥丸化開服用。依小孩體型大小再適當加減服量。
牛黃(一分,細研),石膏(細研),鉤藤(各一兩半),甘草(炙微赤,銼),白蘞(各一兩),蛇蛻皮(半分,炙令黃色)
白話文:
牛黃(一錢,研成細末),石膏(研成細末),鉤藤(各一兩半),甘草(炙至微紅,切碎),白蘞(各一兩),蛇蛻皮(半錢,炙至黃色)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牛黃一字。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碧雪,治大人、小兒心熱驚狂,諸癇熱病皆主之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使用一錢,加一小碗水煎煮至剩五分之二,去掉殘渣,加入一點牛黃。不論時間,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調整劑量,溫服。
《聖惠》中的「碧雪」方,用於治療成人和孩童的心熱、驚狂,以及各種癲癇熱病。
川升麻(二兩),黃芩,鉤藤,犀角屑,青黛(各一兩),虎睛(一對,取),天竺黃(半兩),腦麝(各一分),川朴硝(一斤),竹瀝(三合)
白話文:
川升麻(二兩),黃芩、鉤藤、犀角屑、青黛(各一兩),虎睛(一對,取 مغز),天竺黃(半兩),腦麝(各一錢),川朴硝(一斤),竹瀝(三合)。
上件藥虎睛、天竺黃、腦麝、青黛等別細研,入余藥並細銼。用水一斗,煎至三升,濾去滓;澄清,下朴硝,微火更煎,以柳木篦攪令勻,勿住手,候消散,下竹瀝並研了藥,更攪令勻。候稍凝,即於新瓦盆中盛,經宿即凝,搗、羅為散。每服以金銀湯調下二錢,食後並夜臨臥時服。老少以意服之。
白話文:
上列藥物虎睛、天竺黃、腦麝、青黛等,要分別研成細末,放入其他藥物並分別細銼。用水一斗,煎至三升,濾去渣滓;澄清後,加入朴硝,用小火繼續煎煮,並用柳木篦攪拌均勻,不要停手,等到融化分散後,加入竹瀝和研磨好的藥物,繼續攪拌均勻。等到稍有凝結,就盛入新的瓦盆中,經過一夜就會凝固,然後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以金銀湯調和後服用,飯後和晚上睡覺前服用。老人和小孩可依情況服用。
《聖惠》治小兒百日以來至三、四歲肝心風熱,發驚癇掣瘲,身體如火。犀角散方
白話文:
《聖惠》中治療小兒出生後一百天到三、四歲,因肝心中有風熱,發作驚厥、抽搐,身體像著火一樣的方子——犀角散方。
組成:犀角五錢(研為末),青黛五錢(研為末),琥珀五錢(研為末),辰砂三錢(研為末),麝香一錢(研為末),硃砂三錢(研為末),生甘草三錢(研為末),杏仁五十粒(去皮尖),木通五錢,當歸二錢,茯苓三錢,白芍二錢,枳殼三錢,麥芽三錢,生薑三片,半夏二錢,薄荷二錢,生石膏五錢。
用法:上藥碾作散,每服二錢,溫水調服。
功效:清熱熄風,鎮驚安神。
犀角屑,鉤藤,黃芩,川升麻(各一兩),龍齒(二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用水一小盞,入竹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一歲至四歲壯熱,大驚發癇。石膏散方
白話文:
犀角屑、鉤藤、黃芩、川升麻(各三十克)、龍齒(六十克)、麥門冬(四十五克,去心,烘焙)。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粗粉。每次取三克,加水約一小碗,放入七片竹葉,煮至剩一半,濾去渣滓。根據孩童年齡大小調整劑量,溫服。
出自《聖惠方》,用於治療一歲至四歲孩童高燒、大驚、抽搐症狀。
石膏(細研),子芩,知母,川大黃(銼碎,微炒),葛根(銼),龍齒(各一兩),蚱蟬(二枚,微炙),柴胡(一兩半,去苗),川升麻,麻黃(去根節),鉤藤(各三分),梔子仁,赤芍藥(各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石膏(研磨成細粉),黃芩,知母,川大黃(切碎,微炒),葛根(切碎),龍齒(各一兩),蚱蟬(兩隻,微炙),柴胡(一兩半,去掉細小的枝葉),川升麻,麻黃(去掉根和節),鉤藤(各三分),梔子仁,赤芍藥(各半兩),甘草(一分,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一合,更煎一、兩沸。量兒大小加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四、五歲忽患驚癇。鉤藤散方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搗碎,用粗羅篩成藥粉。每次取一錢的藥粉,加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五分之一,去除渣滓;加入一合竹瀝,再煎煮一、兩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服用量,溫服。
鉤藤,石膏(細研,水飛過),梔子仁(各半兩),犀角屑,牛黃(細研),防風,人參(各去蘆頭),獨活(各一分),虎睛(一對),蚱蟬(一枚。各微)
白話文:
鉤藤、石膏(研細、水飛過)、梔子仁(各半兩)、犀角屑、牛黃(研細)、防風、人參(去掉蘆頭)、獨活(各一分)、虎睛(一對)、蚱蟬(一枚,各少許)。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和滓。分為二服,如人行二、三里進一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上件藥搗成細末,製成散劑。每次服一錢,加水一中茶杯,煎至五分之一,連藥渣一起服用。分成兩次服用,像散步走二、三里路後再服用。另外可依孩子的體格大小酌量增減。
《聖惠》治中風目眩,羸瘦,小兒驚癇及五勞,手足無力。宜吃,蒸羊頭肉方
白羊頭(一枚,洗如法)
上蒸令極熟,細切,以五味汁食之;或作膾,入五辛醬醋食之,亦得。
《博濟方》治小兒驚癇及大人卒中惡風,涎潮昏重,口眼喎斜,四肢痑拽,口噤不省。大效延壽丹
白話文:
《聖惠》治療中風引起的視力眩暈,身體虛弱消瘦,小兒驚厥以及五種勞損,手腳無力的情況。建議食用,蒸羊頭肉的方法如下:
選用清洗乾淨的白羊頭一個,
將其蒸至非常熟透,然後切成細片,可用五味汁調味後食用;或者將其切成薄片,加入五辛醬和醋一起食用,也可以。
《博濟方》治療小兒驚厥及成人突然遭受風邪侵襲,出現唾液增多、意識模糊加重、口眼歪斜、四肢抽搐、牙關緊閉不省人事的情況。使用大效延壽丹有很好的療效。
辰錦砂,膩粉,鐵焰粉,白附子(各二兩),蛇黃(用醋浸少時,以大火煅過),大附子(炮。各九兩),天南星(生,淨洗),羌活,巴豆(槌碎,用新水浸,逐日換水,七日後,以紙裹,壓出油用),牛膝(去苗,酒浸,焙),蠍梢(各三兩),生金,生銀(各別研,一分),麝香,真牛黃(各別研,一兩一分)
白話文:
-
辰砂:二兩
-
膩粉:二兩
-
鐵焰粉:二兩
-
白附子:二兩
-
蛇黃:九兩(用醋浸泡一小段時間,用大火煅燒過)
-
大附子:九兩(炮製過)
-
天南星:三兩(生、淨洗)
-
羌活:三兩
-
巴豆:三兩(槌碎,用新水浸泡,每天換水,七天後,用紙包起來,壓出油使用)
-
牛膝:三兩(去苗,酒浸,焙乾)
-
蠍梢:三兩
-
生金:一兩一分(研磨成粉)
-
生銀:一兩一分(研磨成粉)
-
麝香:一兩一分(研磨成粉)
-
真牛黃:一兩一分(研磨成粉)
上件十五味同研,和為細末,以蜜和粟米飲搜和為丸,如雞頭大。每中惡風、痑緩及五般癇疾,薄荷酒磨下一丸,老人半丸。小兒驚癇,十歲以上,一丸分四服;四歲以下,一丸分五服;新生孩兒,一丸分七服,並用蜜水磨下。如中風者,髮直,面如桃花色,口眼俱閉,喉中作聲,汗出如油及汗出不流,多要下泄;或瀉血者並是惡候,更不用服。唯口噤眼開者,藥下立瘥。
如纏喉風壅塞,氣息不通將絕者,急化一丸,生薑薄荷酒下,必效。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五味藥材研製成細末,用蜂蜜和粟米粉調和製成丸藥,每個丸藥的大小如雞頭一般。凡是中風、痑緩及五種癇疾,服用時將薄荷研磨成酒,以酒來服用一丸,老人服用半丸。小兒驚癇,十歲以上服用一丸分四次服用;四歲以下服用一丸分五次服用;新生兒服用一丸分七次服用,均以蜂蜜水送服。若中風者,頭髮直立,臉色如桃花,口眼緊閉,喉嚨發出聲音,汗出如油或汗出不流,大便次數增多,或腹瀉出血,這些都是凶兆,不需要再服用藥物。只有口閉眼開者,服藥後可立即痊癒。
太醫局,紫雪,療腳氣毒遍內外,煩熱不解,口中生瘡,狂易叫走;瘴疫,毒癘,卒死,溫瘧,五屍,五疰,心腹諸疾,㽲刺切痛及解諸熱藥毒發,邪熱卒黃等,並解蠱毒魅,野道熱毒。又治小兒驚癇百病。
白話文:
太醫局,紫雪藥,能夠治療腳氣之毒遍佈全身,煩熱難耐,口中生瘡,發狂胡鬧;瘴疫、毒癘、猝死、溫瘧、五屍、五疰,心腹各種疾病,刺痛難忍,以及各種解熱藥毒發作,邪熱突然發黃等,並能解蠱毒、魅毒,野道熱毒。又可以治療小兒驚癇百病。
黃金(一百兩。《千金翼》用十六兩),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各三斤,搗碎。《千金翼》無滑石)
以上用水一斛煮至四斗,去滓。入下項:
白話文:
黃金(一百兩,《千金翼》使用十六兩),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各三斤,搗碎,《千金翼》沒有使用滑石)。
以上材料用水一斛煮至剩四斗,去除殘渣。加入以下材料:
元參(洗,焙,搗碎),升麻(各一斤),羚羊角(屑),犀角屑,青木香,沉香(並搗碎。各五兩),丁香(一兩,搗碎。《千金翼》用四兩),甘草(炙,銼,八兩)
以上八味入前藥汁,再煮取一斗五升,去滓。入下項:
白話文:
元參(清洗、烘烤、搗碎),升麻(各一斤),羚羊角(磨碎),犀牛角(磨碎),青木香,沉香(均搗碎。各五兩),丁香(一兩,搗碎。千金翼方中使用四兩),甘草(炙烤、切碎,八兩)
硝石(四升,芒硝亦得,每升重七兩七錢半),朴硝(精者十斤。《千金翼》用四升)
白話文:
硝石(四升。芒硝也可以替代,每升重七兩七錢半),朴硝(精煉的十斤。《千金翼》用四升)。
以上二味入前藥汁中,微火煎,柳木篦攪不住手,候有七升,投在木盆中,半日欲凝。入下項:
硃砂(飛研,三兩),麝香當門子(一兩二錢半。《千金翼》用麝粉半兩餘,斤兩不注者皆同)
白話文:
將上述兩種藥材加入先前的藥液中,用小火煎煮,並持續用柳木梳不斷攪拌,等到藥量剩下七升時,倒入木盆中,半天後藥液將要凝固。接著加入以下藥材:
硃砂(經過飛研處理,三兩),麝香(當門子,一兩二錢半。《千金翼》中使用麝香粉半兩多,未標明具體重量的均按此標準)
以上二味入前藥汁中,攪調令勻。寒之二日,上件藥成霜雪,紫色。每服一錢或二錢,用冷水調下。大人、小兒臨時以意加減,食後服。
白話文:
將上面兩種藥材放入前方藥物的藥汁中,充分攪拌均勻。兩天後,藥物會變成霜雪狀,呈現紫色。每次服用 1 到 2 錢,用冷水調服。大人小孩可視情況酌情增減藥量,飯後服用。
《養生必用》,桃奴丸,治心氣虛,有熱,恍惚不常,言語錯亂,屍疰客忤,魘夢不祥,小兒驚癇並宜服方。
白話文:
《養生必用》,桃奴丸,治療心氣虛弱,有熱,精神恍惚,言語錯亂,邪氣侵犯,魘夢不祥,小兒驚癇均適用於此方。
桃梟(七枚,別為末,桃不成實,經冬在枝上不落者是也),桃仁(十四枚,去皮尖,炒,別研),安息香(一兩,以無灰酒斟酌多少,研,飛去砂石,銀器中入上二味,慢火熬成膏),生玳瑁(鎊過,杵為末、要細,一兩),琥珀(三分,別研),雄黃(用桃葉煮,水研飛,取三分),辰砂(研飛,半兩),黑犀(石上以水磨,澄去水,取末,半兩),牛黃,腦麝(各一分,別研)
白話文:
桃梟(需要七枚,把桃梟磨成粉,如果桃樹不結果實,整棵樹的桃子都不會掉落,這種桃梟就是桃梟):七枚
桃仁(需要十四枚,去除外皮後,烘烤炒熟,並單獨研磨):十四枚
安息香(準備一兩重量,使用沒有灰燼的酒,將安息香仔細研磨後,將其中的砂石去除,之後將前兩種研磨好的材料加入到銀製的器皿中,以慢火的溫度將其熬煮成膏狀):一兩
生玳瑁(需要經過研磨,然後用杵搗成粉末,需要很細緻,準備一兩重量):一兩
琥珀(準備三分重量,並將其磨成粉末):三分
雄黃(裝進桃葉中以水煮,之後以水研磨後去除雜質,取三分重量):三分
辰砂(先研磨成粉末,然後再過篩,準備半兩重量):半兩
黑犀角(將黑犀角在石頭上以水磨的方式磨成粉末,將水靜置讓粉末沈澱後,將粉末收集起來,準備半兩重量):半兩
牛黃、腦麝(各準備一分重量,兩者都先研磨成粉末):各一分
上細末,和前膏,丸如雞頭,陰乾,密器封,安靜室。人參湯研服一丸,食後臨臥。
白話文:
將這些中藥材研磨成細末,與前一個處方中的膏藥混合,做成雞頭大小的丸劑,陰乾後用密閉的容器封存,放在安靜的房間。服用時,將人參湯研磨成粉末,在飯後臨睡前服用一丸。
《養生必用》,雞舌香丸,治憂恙、逆沖、痞結等氣,胸管窒塞、噎悶,臟腑積聚,欲作癥瘕;酒食毒,痰癖,嘔逆,有妨食飲。兼治小兒驚癇,客忤,泄利等方。
白話文:
《養生必用》中的雞舌香丸,可以治療憂鬱、逆沖、痞結等氣,胸腔阻塞不通、噎悶,臟腑積聚,想要形成癥瘕;酒食中毒,痰癖,嘔逆,妨礙飲食。此外,還可以治療小兒驚癇、客忤、泄利等症狀。
雞舌香(用母丁香),墨(略燒),麝香,牛黃(並別研),犀角(末),鐵鏵粉(各一分半),棗(五枚,燒,存性),荊三稜(末,一錢),烏梅(肉,焙乾,一分),巴豆(大者十五枚,去皮心、膜,漿水煮三五十沸,再入麩炒,令赤色,別研)
白話文:
雞舌香(用母丁香)、墨(略微燒一下)、麝香、牛黃(分別研磨)、犀角(末)、鐵鏵粉(各一分半)、棗(五枚,燒過,保留其藥性)、荊三稜(研磨成末,一錢)、烏梅(果肉,焙乾後,一分)、巴豆(大顆的十五枚,去除外皮、內膜,用漿水煮三五十沸,再放入麩皮中炒,炒至呈紅色,另行研磨)
上為末,煮糊和丸如黃米大。每服三、五丸,煎人參湯下,漸漸加至七丸至十丸,食後服。
茅先生小兒鎮心驚癇雄朱散方
白話文:
上面的材料研磨成粉末,用糊狀物混合製成如同黃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五粒,用人參湯送服,可逐漸增加到七粒至十粒,飯後服用。
硃砂,雄黃,真珠(末),硼砂,水銀,鉛(各半兩,先將鉛在銚子內煮溶,便放水銀潑轉成砂子,瀉出放冷即用之),全蠍,白附子(各三錢),腦麝(隨意入)
白話文:
硃砂、雄黃、真珠(研成粉末)、硼砂、水銀、鉛(各半兩,先將鉛在鍋內煮溶,然後倒入水銀,攪拌成砂狀,倒出放涼後即可使用)、全蠍、白附子(各三錢)、腦麝(依據個人需要加入)
上前件藥各研,一處為末。每服一字、半錢,用荊芥、薄荷煎湯,入蜜少許,同調下。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半的藥末,用荊芥、薄荷煎成的湯藥,加入少許蜂蜜,一起調勻服用。
《嬰孺》治驚癇發熱,如無癇但似熱,即與服之方。
升麻,子芩,犀角,大黃(各六分)
上,水二升半,煮一升二合,候溫,漸漸與服。微利三、兩行。切忌面、豬、魚、醋物。
《嬰孺》又方
月候血
上取和青黛,新汲水調。一服一大錢,入口即瘥。童兒增減,如神。
《嬰孺》又方
上以熊膽,水調服少許,妙。
《嬰孺》又方
上麻油少少吃之,亦妙。
《嬰孺》又方
上以鐵粉,水調,常服之。
《嬰孺》又方
乾薑,凝水石
白話文:
《嬰孺》治療小兒驚風發熱,如果沒有癇症但表現出發熱,可以使用此方。
升麻、黃芩、犀角、大黃(各六克)
以上藥材,用水二杯半煎煮至剩下一杯二分,待溫後,慢慢給病人服用。可能會有輕微的瀉下,二到三次。嚴禁食用麵食、豬肉、魚肉和酸性食物。
《嬰孺》另一方
月經不調
取青黛調和,用新打的井水調勻。每次服用約一錢,入口即見效。根據孩童的情況適量增減,效果神奇。
《嬰孺》另一方
取熊膽,用水調勻後少量服用,效果極佳。
《嬰孺》另一方
少量食用麻油,也非常有效。
《嬰孺》另一方
取鐵粉,用水調勻後經常服用。
《嬰孺》另一方
乾薑、凝水石
上敷頭,大佳。醫云:此病是氣不通,常與薏苡仁、紫蘇粥食,大良。
《嬰孺》治熱風常發驚癇,每發或吐沫方。
白話文:
用藥在頭上敷,效果非常明顯。醫生說:這種病是氣血不通造成的,經常和薏苡仁、紫蘇一起熬粥來吃,會明顯好轉。
鉤藤,防葵,羚羊角(屑),人參,茯苓,遠志(去心),漢防己(各八分),麥門冬(去心),龍齒(研。各十二分),鐵精(六分,研),杏仁(十分,去皮尖,炒,別研入)
白話文:
鉤藤、防葵、羚羊角(磨成屑)、人參、茯苓、遠志(去除籽)、漢防己(各八分)、麥門冬(去除籽)、龍齒(研磨。皆十二分)、鐵精(研磨。六分)、杏仁(十分,去除皮尖,炒熟,另外研磨加入)。
上為末,蜜丸大豆大。空心飲下三十丸,漸加至五六十丸,常服大佳。忌豬、牛肉及醋。小兒量多少服。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如黃豆大小的藥丸。空腹時服用三十丸,逐漸增加到五六十丸,經常服用效果很好。忌諱吃豬肉、牛肉和醋。小孩服用的劑量依年齡而定。
《嬰孺》治少小驚癇,脹滿,掣縮,吐哯。百病湯方
黃耆,黃芩,鉤藤(各一分),蚱蟬(炙,三分),甘草(二分,炙),蛇蛻皮(一寸,炙),牛黃(三銖)
上,水一升半煮六合。百日兒與半合,二歲三合,取利為度。有汗則以粉粉之。
《嬰孺》治少小驚癇,掣縮不止。十二味牛黃豚血湯方
白話文:
《嬰孺》治療小孩驚癇、脹滿、抽搐、嘔吐。百病湯的配方如下:
黃耆、黃芩、鉤藤(各一份),蚱蜢(烤過,三份),甘草(兩份,烤過),蛇蛻皮(一寸,烤過),牛黃(三銖)
以上藥材,用水一升半煮至六合。一百天大的嬰兒服用半合,兩歲的小孩服用三合,以排便為標準。若有出汗,則用粉撲在身上。
《嬰孺》治療小孩驚癇、抽搐不止。十二味牛黃豚血湯的配方如下:
豚血(五合,炙),牛黃,當歸,大黃,人參(各四分),蜣螂,蚱蟬(各二十個,炙),芎藭,黃芩(各八分),葛根(十二分),鼠屎(四兩),蛇蛻皮(五寸),蜂房(八分)
白話文:
-
豬血(五合,烤焦)
-
牛黃
-
當歸
-
大黃
-
人參(各四分)
-
蜣螂
-
蚱蟬(各二十個,烤焦)
-
芎藭
-
黃芩(各八分)
-
葛根(十二分)
-
鼠屎(四兩)
-
蛇退下的皮膚(五寸)
-
蜂蠟(八分)
上十三味,入酒五升,煮取四升,去滓。服二合,日三夜二。此論一歲兒耳。三歲兒服三合,神效。
《嬰孺》治少小驚癇,壯熱中風,四肢掣瘲,吐舌出沫。當歸湯方
當歸(二分),豚卵(二雙,切細)
上二物以醇酒三升,煮取一升,為二服。兒小即用一卵(一大,棗二十個大者)
《嬰孺》治少小驚癇經年,小勞輒發。牛黃酒方
白話文:
上述十三種藥材,放入五升酒中,煮至剩四升,去掉渣滓。每次服用兩合,白天三次夜晚兩次。這是對於一歲大的孩童而言。三歲大的孩童則每次服用三合,效果神奇。
《嬰孺》治療小孩因驚嚇引起的癇症,高燒伴隨中風,四肢抽搐,吐舌流沫。[當歸湯]方
當歸(二分),豚卵(兩對,切碎)
上述兩種材料用三升純酒煮至剩一升,分兩次服用。如果是較小的孩子則使用一個豚卵(若卵較大,可用二十個大棗代替)。
《嬰孺》治療小孩長期因驚嚇引起的癇症,稍有勞累便會發作。[牛黃酒]方
牛黃,鍾乳(研。各八分),麻黃(去節),秦艽,人參(各六分),桂心(七分),龍角,白朮,甘草,當歸,細辛(各五分),杏仁(四分),蜀椒(三分,汗),蜣螂(九枚,炙)
白話文:
牛黃、鐘乳石(研成細末,各八分),麻黃(去節),秦艽、人參(各六分),桂心(七分),龍角、白朮、甘草、當歸、細辛(各五分),杏仁(四分),蜀椒(三分,炒至出汗),蜣螂(九枚,炙熱)
上十四味切,入絹袋中,酒五升浸之。隨時月數,服半合,日三。
《嬰孺》治少小痰實結癖,或腹內堅強,驚癇百病。牛黃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四種藥材切片,放入絹袋中,用五升酒浸泡。根據月亮的週期來服用,每次服半合,一天三次。
《嬰孺》用於治療小孩痰多實結、腹部硬塊,或是驚風癇症等多種疾病。這是牛黃丸的配方。
牛黃,元參,乾薑(各二分),苦參,丹參,桔梗,甘草(炙),人參(各四分),甘遂(炒),沙參(炙。各五分),䗪蟲(十四個),大黃(十二分),蜀椒(四分,汗),巴豆(一百粒,去皮心,炒,別研入),葶藶(一合半,炒)
上為末,蜜丸如小豆大。一服二丸,飲下。
《嬰孺》治少小癖實,驚癇百病。牛黃丸方
白話文:
牛黃、元參、乾薑(各一錢),苦參、丹參、桔梗、甘草(炒)、人參(各二錢),甘遂(炒)、沙參(炒,各二錢五分),䗪蟲(七錢),大黃(六錢),蜀椒(二錢,汗),巴豆(五錢,去皮心,炒,另研入),葶藶(七錢五分,炒)
牛黃,芒硝,真珠(末),甘遂(炒),雄黃(各四分),麝香(一分),蜀椒(三銖,炒汗),蜈蚣(一條,去足),蚱蟬(十四個,炙),巴豆(五分,去皮心,炒,別研入)
白話文:
牛黃、芒硝、真珠粉、炒甘遂、雄黃各四分,麝香一分,炒過的蜀椒三銖,蜈蚣一條(去足),炙過的蚱蟬十四個,巴豆五分(去皮心,炒熟後研磨入藥)。
上為末,入巴豆勻,次下真珠末,煎蜜三合令如飴,白蠟一兩水煎和熟,下諸藥,杵和得所。有病者,一服如麻子大二丸飲下,日一服,快下為度。
白話文:
將前面的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巴豆粉均勻混合,然後倒入真珠粉,用蜂蜜煎煮至像飴糖狀,再加入一兩白蠟,加水煮至融化後,與其他藥物混合均勻。如果有病人症狀,一天服用一服,每次服用兩粒麻子大小的藥丸,服用後能迅速排便即可。
《嬰孺》治少小驚癇除熱,常服,蛇蛻皮丸,方。
蛇蛻皮(炙),細辛,黃芩,蜣螂(炙,用自死者),牛黃(各一分),大黃(五分)
上以為末,蜜丸小豆大。服三丸;不知,稍增之。日三。
《嬰孺》治少小傷寒,溫病,驚癇,以入,八味人參浴湯方
人參,牡蠣,雷丸(各半升),沙參,苦參,元參,丹參(各一升),大黃(三升)
白話文:
《嬰孺》治療小孩驚癇和清除體內熱氣,常用藥方為「蛇蛻皮丸」。
蛇蛻皮(烘烤過),細辛,黃芩,蜣螂(烘烤過,使用自然死亡的),牛黃(各一份),大黃(五份)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小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粒;若無效,可逐漸增加劑量。每日三次。
《嬰孺》治療小孩傷寒、溫病及驚癇,使用「八味人參浴湯」方。
人參,牡蠣,雷丸(各半升),沙參,苦參,玄參,丹參(各一升),大黃(三升)
上以水三斗,作東向灶,以葦薪煮三沸,停後煮小沸留之,度一斗許,去滓。先以三指染藥汁,注兒口二七已。大染手,濕吻、額、腹、背以後,如炊物溫之;再浴,度盡七升止。一日一浴,甚者三浴。三日無令兒見風,浴時避目及陰也。
白話文:
將3鬥水,放在朝東的竈上,用葦草當燃料,煮沸3次,然後轉小火繼續煮,直到水量剩1鬥左右,去除雜質。
先用三根手指沾取藥汁,往嬰兒口裡滴2次或7次。
用藥汁塗抹手,然後用濕毛巾擦拭嬰兒的嘴脣、額頭、腹部和背部,就像在蒸煮食物一樣,讓嬰兒感到溫暖。
再用藥水洗澡,直到水用完為止。
每天洗一次澡,病情嚴重的可以洗三次澡。
三天內不要讓嬰兒見風,洗澡時也要避開嬰兒的眼睛和陰部。
《嬰孺》又方
露蜂房(一個)
上以五升水煎令濃赤。浴兒,三、四日一遍。
《嬰孺》治少小驚癇掣瘲,一日一夜百餘發。葛散子方
葛(炒),雄黃,甘草(炙。各六分),當歸(三兩,好者)
白話文:
《嬰孺》另一個處方:
用露蜂巢(一份)
以上述材料加五升水煎煮至湯色濃紅。為嬰兒沐浴,每三、四天一次。
《嬰孺》治療兒童驚厥、癲癇頻繁發作,一天一夜內發作上百次的葛散子處方:
葛根(炒過),雄黃,甘草(炒過。各六分),當歸(三兩,選品質好的)
上為末,取一小豆乳汁和,令咽之,日夜三、四服。若不可服,用當歸半兩、小豚卵一具並切,酒一升二合,煮八合。服半合至一合。量兒大小,日夜三、四服,大妙。
張渙,截驚癇安神湯方
白話文:
先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一點點的豆漿調和,讓孩子服用,每天服用三次到四次。如果孩子不願意服用,可以用當歸二錢,小豬睪丸一個切碎,加上一升二合的酒,煮到只剩八合。讓孩子服用半合到一合,依據孩子的體型大小,每天服用三次到四次,效果很好。
白茯苓(二兩),甘草,犀角(末。各一分),人參(去蘆頭),遠志(去心),菖蒲(一寸九節者),白蘚皮(各一兩),石膏(半兩)
白話文:
-
白茯苓(二兩)
-
甘草(一份)
-
犀角(末,一份)
-
人參(去蘆頭,一份)
-
遠志(去心,一份)
-
菖蒲(一寸九節者,一份)
-
白蘚皮(一份)
-
石膏(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去心麥冬少許,煎五分,去滓。放溫,時時與服。
張渙,天竺黃散方,治驚癇啼叫。
天竺黃(一兩,研),牡蠣粉,白芍藥,犀角屑,白附子,天麻,乾蠍,人參(去蘆頭。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生薑、薄荷各少許,煎四分,去滓。溫服。
張渙,鎮心膏,治驚癇及發癇挾熱者,尤宜服之。
遠志(一兩,去心),漢防己,人參(去蘆頭),川大黃(微炮),茯神(各半兩)
白話文:
以上材料搗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碗,加入少許去心的麥冬,煎至五分滿,濾去渣滓。待溫後,適時服用。
張渙,《天竺黃散》方,治療驚癇啼叫。
天竺黃(一兩,研磨),牡蠣粉,白芍藥,犀角屑,白附子,天麻,乾蠍,人參(去蘆頭,各半兩)
以上材料搗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八分滿,加入少許生薑、薄荷,煎至四分滿,濾去渣滓。溫服。
張渙,《鎮心膏》方,治療驚癇及發作時伴有熱象者,尤其適宜服用。
遠志(一兩,去心),漢防己,人參(去蘆頭),川大黃(微炒),茯神(各半兩)
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好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龍腦(一錢,細研),水磨雄黃(一分,細研,水飛),金箔(三十片),銀箔(二十片。各細研)
白話文:
將以上藥物搗碎成細末。然後使用:上好硃砂(一兩,研磨細膩,用水漂浮),龍腦(一錢,研磨細膩),水磨雄黃(一分,研磨細膩,用水漂浮),金箔(三十片),銀箔(二十片。均研磨細膩)。
上件一處拌勻,煉蜜成膏。每服一皂皂大,煎薄荷湯化下,乳後。
張渙,犀角丹方,治驚癇悶亂。
犀角屑,天南星(微炒。各一兩),乾蠍(半兩)
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硃砂(半兩,細研,水飛),牛黃(一分,研),麝香(一錢,研)
上件都一處拌勻,水浸、蒸餅,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粒,煎人參湯下。
張渙,蛇蛻丹方,治驚癇涎盛。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用蜂蜜煉製成膏狀。每次服用一皂角大小,用薄荷湯化開服用,飯後食用。
張渙的「犀角丹」配方,用於治療驚厥、癲癇和煩躁不安。
犀角碎屑,天南星(稍微炒過,各一兩),乾蠍(半兩)
以上藥材搗碎篩成細粉。再加入:硃砂(半兩,細研並用水漂洗),牛黃(一分,研磨),麝香(一錢,研磨)
將所有材料混合均勻,用水浸泡、蒸餅,製成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五粒,用人參湯送服。
張渙的「蛇蛻丹」配方,用於治療驚厥、癲癇伴有大量唾液分泌。
蛇蛻皮(五寸,燒灰),麝香,牛黃,膩粉,天竺黃(各細研),鉤藤(取末。各一分),虎睛(一對,炙,研),蜣螂(三枚,去翅、足,微炒,取末)
白話文:
蛇蛻皮(取五寸,燒成灰),麝香,牛黃,膩粉,天竺黃(以上各味,研磨成細粉末),鉤藤(取其末。各取一份),虎睛(取一對,炙烤,研磨成粉末),蜣螂(取三枚,去掉翅膀和腳,微炒,取其末)
上件都拌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七粒至十粒,用麥門冬去心煎湯下。
《嬰童寶鑑》治小兒驚癇,搐搦、眼上、身熱。蛜𧌴散方
白話文:
將所有藥材混合均勻,用蜂蜜調合成如黍米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七到十粒,用去除中心部分的麥門冬煎湯送服。
《嬰童寶鑑》中治療小兒驚癇、抽搐、眼睛上翻、身體發熱的蛜𧌴散方。
蛜𧌴,白附子,硃砂(各一錢,末),巴豆(四十四粒,研,不去油),膩粉(半錢),棘岡子(三枚,去殼),麝香(一字)
白話文:
地龍、白附子、硃砂(各一錢,研成粉末),巴豆(四十四粒,研磨,不用去除油分),滑石粉(半錢),青風藤種子(三枚,去除外殼),麝香(一字)
上件細研勻如面。每服一字,再研薄荷湯調下。量大小用藥。
《嬰童寶鑑》治小兒驚癇,手足瘛瘲,身熱眼上。紫汞膏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研磨至粉末狀,如同麵粉般細緻。每次服用時取一字量,再用研磨過的薄荷葉泡水調服。根據患者的年齡大小調整藥量。
《嬰童寶鑑》中記載此方用於治療小兒驚癇,手足抽搐,身體發熱,眼睛上翻等症狀。紫汞膏。
汞(一錢重,棗肉五個,研汞成泥,然後入諸藥),硃砂(末,二錢),蠍尾(肉七枚,去心、膜),黑附子(尖,一個),生薑(一塊,去皮),生天南星(心中末,一錢),膩粉(五錢匕)
白話文:
-
水銀(一錢的重量,五個紅棗的果肉,將水銀研磨成泥,然後與其他藥物混合)。
-
硃砂(研成細末,二錢)。
-
蠍子的尾部(七個,去除內臟和外膜)。
-
黑附子(尖端,一個)。
-
生薑(一塊,去除表皮)。
-
生天南星(中間部分研成細末,一錢)。
-
膩粉(五錢的計量單位)。
上件都研為膏。每服雞頭大,薄荷湯化開服。量大小用,微取下涎,立效。
《萬全方》治小兒諸癇驚惕,掣瘲及中客忤。宜服牛黃丸
白話文:
這些藥材全部研磨成膏狀。每次服用時取如雞頭般大小的一塊,用薄荷湯化開後服用。根據年齡大小調整用量,微微促使口水流出即可立即見效。
出自《萬全方》,用於治療小兒各種癇症、驚惕、抽搐以及中邪。適合服用牛黃丸。
牛黃(細研),熊膽,人參,細辛,赤芍藥,當歸(微炒),栝蔞根,防風(去苗。各半兩),川大黃(一兩,微炒),蚱蟬(七枚,去翅足,炒),巴豆(三十枚,去皮,心,研如泥),蛇蛻皮(五寸,炙黃色),麝香(一分,研),甘草(三分,炙)
白話文:
牛黃(細研)、熊膽、人參、細辛、赤芍藥、當歸(微炒)、栝蔞根、防風(去苗。各半兩)、川大黃(一兩,微炒)、蚱蟬(七枚,去翅足,炒)、巴豆(三十枚,去皮、心、研如泥)、蛇蛻皮(五寸,炙黃色)、麝香(一分,研)、甘草(三分,炙)。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研勻,煉蜜和杵,丸如麻子大。初生一月至百日兒,每服一丸;一歲至三歲服兩丸;四歲至五歲服三丸,並用薄荷湯下,快利為度。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搗碎成粉末,加入巴豆研磨均勻,然後加入蜂蜜調和,做成麻子大小的丸藥。新生兒滿月至百日齡,每次服用一丸;一歲至三歲服用兩丸;四歲至五歲服用三丸,都用薄荷湯送服,以通利大便為度。
《萬全方》治小兒驚癇,壯熱,心神不定。犀角丸方
犀角屑(半兩),硃砂,天竺黃,麝香,牛黃(各細研),乾蠍(微炒),天南星(炮),人參(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水浸、蒸餅,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以薄荷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劉氏家傳》治小兒驚癇方
白話文:
《萬全方》治療小兒驚癇、高燒、心神不寧的犀角丸配方:
犀角碎屑(半兩)、朱砂、天竺黃、麝香、牛黃(各自細研)、乾蠍(稍微炒過)、天南星(炮製)、人參(以上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水浸泡、蒸餅混合,製作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粒,用薄荷湯送服。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劉氏家傳》治療小兒驚癇的方子。
青州白丸子(半兩),陰陽硫黃(系生、熟者各用綠豆大),蠍(兩個全者,不得用火焙,要曬乾。一法,用蠍梢)
白話文:
-
青州白丸子:半兩
-
陰陽硫黃:生、熟各用綠豆大小
-
蠍子:兩個完整,不得用火焙烤,須晾乾。另一種做法,用蠍子梢
上同為細末。每一歲至五歲半錢,六歲至十歲一平錢,用無灰好酒下。忌動風物,小兒奶母亦忌口。若驚發作,用無灰酒下一大錢,病深者不過十服。
白話文:
以上都為細小的劑量。每一歲至五歲半錢,六歲至十歲一平錢,用無灰好酒下。忌諱食用會引發風疾的食物,小兒的奶孃也要忌口。如果驚悸症發作,用無灰酒下一大錢,病情嚴重的不過十次服藥就能好。
《王氏手集》,辰砂乳香丸,亦名鎮驚安神丸方。治驚癇,胎風壯熱,瘛瘲,弄舌搖頭,眠睡不穩,目睛上視,口眼牽引,痰實咳嗽,咬齒譫語。
白話文:
《王氏手集》中記載的辰砂乳香丸,又名鎮驚安神丸,用於治療驚癇、胎風壯熱、瘛瘲、弄舌搖頭、眠睡不穩、目睛上視、口眼牽引、痰實咳嗽、咬齒譫語等症狀。
半夏(炮),乳香,硃砂(各研)
上各等分,為細末,麵糊為丸。每服十丸,乳食後,溫薄荷湯下。量兒大小增減。
《孔氏家傳》治小兒諸風驚癇及諸痢。青金丹方
白話文:
半夏(炒),乳香,朱砂(各自研磨)
以上各成分等量,混合成細粉末,用面糊製成丸劑。每次服用十丸,飯後或哺乳後,用溫薄荷湯送服。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劑量。
出自《孔氏家傳》,用於治療小兒各種風症、驚厥及各種痢疾。此為青金丹的配方。
青黛(三分),雄黃(研),胡黃連(各二分),硃砂,蘆薈(各研),膩粉,熊膽(溫水化),白附子(各一分),麝香(半分),蟾酥,水銀(各一皂子大),鉛霜,龍腦(各一字)
白話文:
青黛三分,雄黃研磨,胡黃連各二分,硃砂、蘆薈研磨,膩粉、熊膽溫水化開,白附子各一分,麝香半分,蟾酥、水銀各一皂子大,鉛霜、龍腦各一字。
上同入乳缽,再研令勻,用獖豬膽一枚,取汁熬過,浸,蒸餅少許,為丸黃米大,曝乾。一歲可服二丸,量兒大小,增減服之。諸風驚癇,先以溫水化,滴鼻中令嚏。戴目者當自下,瘛瘲亦定,更用薄荷湯下。諸疳,粥飲下。變蒸寒熱,薄荷湯下。諸瀉痢,粥米飲下。疳蛔咬心,苦楝子煎湯下。
白話文:
將上述成分一起放入乳缽中,研磨均勻。再取一頭母豬的膽汁,熬製後浸泡藥丸。用少量蒸餅,將藥丸搓成黃米大小,曬乾後即可。一歲的兒童可服用二丸,可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增減服用量。如果是治療風驚癇,應先用溫水將藥丸化開,滴入鼻子中,使兒童打噴嚏。如果兒童患有眼疾,應將藥丸滴入眼睛中。如果是治療瘛瘲,可配合薄荷湯一起服用。如果是治療疳積,可用粥飲送服。如果是治療變蒸寒熱,可用薄荷湯送服。如果是治療瀉痢,可用粥米飲送服。如果是治療疳蛔咬心,可用苦楝子煎湯送服。
赤爛口齒,疳蟲口瘡等,乳汁研,塗病處。疳眼雀目,白羊子肝一枚,竹刀子批開,納藥肝中,以麻縷纏,米泔煮,令熟,空腹服。乳母常忌毒魚、大蒜、雞、鴨、豬肉。治疳最佳。
白話文:
赤爛口齒,疳蟲口瘡等,用母乳研磨,塗抹在患處。疳眼雀目,取一個白羊子的肝臟,用竹刀子剖開,把藥物放入肝臟裡,用麻線纏綁起來,用米泔水煮熟,空腹服用。乳母應避免食用毒魚、大蒜、雞、鴨、豬肉等,以利於治癒疳病。
《趙氏家傳》治小兒因吐瀉後虛風,眼澀多睡,潮搐驚癇及丈夫、婦人一切虛風,頭旋眼黑,噁心吐逆,筋脈緊緩,手足麻木,身體疼痛,精神不爽。蛜𧌴丸方
白話文:
《趙氏家傳》中記載的蛜螬丸,用於治療小兒因嘔吐腹瀉後引起的虛風,表現為眼睛乾澀、嗜睡、潮熱抽搐、驚風癇症,以及丈夫、婦人的一切虛風,表現為頭暈眼黑、噁心嘔吐、筋脈緊繃或鬆弛、手足麻木、身體疼痛、精神不振等症狀。
蛜螬丸的配方如下:
主藥:蛜螬60克
佐藥:蟬蛻15克、白僵蠶15克、僵蠶15克、全蠍15克、蜈蚣15克、石菖蒲15克、遠志15克、茯神15克、甘草10克
製法:將以上藥材全部研成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3克。
服用方法:每日2次,每次服用1丸,用米湯或溫開水送服。
注意事項:
-
小兒服用時,劑量應酌情減半。
-
孕婦禁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寒涼的食物。
全蠍(微炒),白殭蠶,雄黃(研),白附子(炮),天麻(銼碎),硃砂,麝香(各細研),天南星(濕紙裹,炮,秤用),半夏(湯浸五、七次,去黑臍,生薑三分,取汁煮,令盡焙乾。各一分),烏蛇梢(尾穿一百足錢者佳,於項後粗處取七寸,酒浸七日,去皮、骨,慢火炙黃)
白話文:
全蠍(稍微炒一下),白色的殭蠶,雄黃(研磨成粉末),白色的附子(炮製過),天麻(切碎),硃砂,麝香(都研磨成細粉),天南星(用濕紙包起來,炮製後稱重使用),半夏(用湯浸泡五次或七次,去除黑色的肚臍,配以三分的生薑,取汁煮透,然後焙乾。每種都需要一份),烏蛇的尾巴(尾巴穿過一百個銅錢的比較好,在脖子後面的粗處取七寸,用酒浸泡七天,去除皮、骨,用慢火烤成黃色)。
上十味再同研細,生薑汁煮,稀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歲以下七丸,五歲以下十丸,五歲以上十五丸,荊芥湯下,不計時候。大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荊芥湯茶下。如急用,即以二十丸研碎,荊芥、生薑濃煎湯化下。
白話文:
將上述十種藥材研磨成細粉,再用生薑汁煮煮成糊膏,捏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三歲以下的孩童每次服用七丸,五歲以下的孩童每次服用十丸,五歲以上的孩童每次服用十五丸,都以荊芥湯送服,不必拘泥於服用時間。成人的藥丸則捏成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以荊芥湯或茶送服。如果急需用藥,可將二十丸藥丸研磨成碎末,再以荊芥和生薑濃煎的湯汁送服。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驚風癇病,眼目翻視,牙關噤急,口內無氣,唇赤,用,奪命散方
白話文:
長沙有一位名叫鄭愈的醫生,他有治療驚風癇病的獨到妙方。當患者出現眼目翻視,牙關緊閉,呼吸困難,嘴脣發紅時,他會使用「奪命散」方來治療。
蜈蚣(赤者一條),輕粉,硃砂,麝香,白附子,牛黃(以上各一分),水銀(用棗肉少許研,不見星,秤一錢),蟾酥(半錢),天南星(一個,去心),真珠(末,一字),巴豆霜(三個,去油)
上為末,棗肉和丸。每服三丸,薄荷湯下。口噤不開,研,灌入鼻中。心煩壯熱,荊芥湯下。加減服。
白話文:
蜈蚣(一條赤色的),輕粉,硃砂,麝香,白附子,牛黃(以上各一分),水銀(用少量棗肉研磨,直至看不到水銀顆粒,稱重一錢),蟾酥(半錢),天南星(一個,去除中心部分),真珠(研磨成末,一字),巴豆霜(三個,去除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