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十二 (1)
卷第十二 (1)
1. 卷第十二
(五癇異治)凡五門
2. 風癇第一
《巢氏病源》:小兒風癇者,由乳養失理,血氣不和,風邪所中。或衣厚汗出,腠理開張,(《聖惠》於此又云:當風解脫。)風因而入。如得之時,先屈指如數乃發,掣縮是也,當與豚心湯。又,病先身熱,瘛瘲,驚啼喚而後發(《聖惠》以喚字為笑字。)癇。脈浮者為陽癇,內在六腑,外在肌膚,猶得易治。
白話文:
《巢氏病源》:小兒風癇症,是由於乳養失理,血氣不和,風邪所致。或者衣著過厚,汗出過多,腠理開張,風邪趁機侵入。如在發病時,先屈指如數目,然後才發作,抽搐是這樣的,應當服用豬心湯。另外,先身熱,口齒不清,驚啼號叫而後發作的,是癇症。脈搏浮動的為陽癇,在六腑內,在肌膚外,還容易治療。
病先身冷,不驚瘛不啼喚,乃成病。(《聖惠》亦以喚字為笑字。)發時脈沉者為陰癇,內在五臟,外在骨髓,極者難治。病發時身軟,時醒者謂之癇;身強直,反張如屍,不時醒者謂之痙。診其心脈滿大,癇瘛筋攣。肝脈小急,亦癇瘛筋攣。尺寸脈俱浮,直上直下,此為督脈,必腰背強直,不得俯仰。
白話文:
生病前身體寒冷,害怕抽搐,不哭也不叫,於是成了病。(《聖惠》也用「喚」字作為「笑」字。)發病時脈搏減弱的是陰癇,存在於內臟,在外則存在於骨髓,病到極點難以治療。發病時身體柔軟,有時清醒的稱為癇;身體僵硬挺直,反身張開像屍體一樣,沒有清醒的時候的稱為痙。診斷時覺得心脈飽滿,癇瘛筋攣。肝脈小急,也癇瘛抽筋。寸口脈和尺脈都浮起,一直向上一直向下,這屬於督脈,一定是腰背僵直,不能俯仰。
小兒風癇,三部脈緊急,其癇可治。小兒脈多似雀闘。(《聖惠》云:雀啄。)要以三部脈為主,若緊者必風癇。凡諸癇發,手足掣縮,慎勿持捉之,捉之則令曲戾不隨也。
《千金》治少小風癇,積聚,腹痛,夭矯,二十五癇。大黃湯方
白話文:
小兒患有風癇時,三部脈搏急促,風癇是可以治好的。小兒的脈搏大多類似麻雀啄食。(《聖惠方》中說:像麻雀啄食。)一定要以三部脈搏為主,如果是緊脈,必然是風癇。凡是風癇發作時,手足抽搐痙攣,一定要注意不要抓住或捏住患兒,如果抓捏,就會使患兒的肢體更加彎曲扭曲,無法舒展。
大黃,人參,細辛,乾薑,當歸,甘皮(各三銖。甘皮,《嬰孺方》用甘草)
白話文:
大黃、人參、細辛、乾薑、當歸、甘草(各三克。甘草,《嬰孺方》使用)
上六味㕮咀,以水一升,煮取四合,服如棗許,日三。
《千金》治小兒風癇,胸中有痰。白羊鮮湯
白話文:
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用一升水煎煮,取四合的藥液,每次服用量約等於一顆棗子大小,一天服用三次。
《千金方》中用於治療小兒風癇,胸中有痰的症狀。[白羊鮮湯]
白羊鮮(三銖),蚱蟬(二枚),大黃(四銖),甘草(炙),鉤藤皮,細辛(各二銖),牛黃(如豆大四枚,別研),蛇蛻皮(一寸)
白話文:
白羊鮮(三克),蚱蟬(二隻),大黃(四克),甘草(炙),鉤藤皮,細辛(各二克),牛黃(如豆大四粒,單獨研磨),蛇蛻皮(一寸)
上八味㕮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二合,分五服,日三。若服已盡,而癇不斷者,可更加大黃、鉤藤各一銖,以水漬藥半日,然後煮之。(此方與《聖惠》分兩稍異。)
《圖經》:《篋中方》治小兒風癇。
白話文:
將上記八種藥材切碎,加水二升半,煮到只有一升二合,分五次服用,每天服用三次。如果服完藥後,癲癇病還是沒有斷根,可以再增加大黃和鉤藤各一銖,用清水浸泡藥材半日,然後煮沸服用。(此方與《聖惠》的藥物用量略有不同。)
上取蠍五枚,以二大石榴割頭去子作甕子,納蠍其中,以頭蓋之。紙筋和黃泥封裹,以微火炙乾;漸加火燒令通赤,良久去火;待冷去泥,取中焦黑者細研。乳汁調半錢匕,灌之便定。兒稍大,則以防風湯調末服之。
《外臺》:《廣濟》療大人、小兒風癇,卒倒嘔沫,無省覺方。
白話文:
取五隻蠍子,用兩個大石榴切開,取出石榴籽,作為容器,將蠍子放入其中,並用石榴蓋子蓋上。用紙筋和黃泥封好,用小火烘乾;逐漸加大火勢,讓石榴燒得通紅,燒很久後熄火;等冷卻後取下泥封,取出生藥中燒焦變黑的蠍子,研磨成細末。用母乳調和半錢的藥末,灌服給孩子,孩子就會安定下來。孩子稍大一些,可以用防風湯調和藥末服用。
麻黃(去節),大黃,牡蠣(熬),黃芩(各四兩),寒水石,白石脂,石膏(研),赤石脂,紫石英,滑石(研。各八兩),人參,桂心(各二兩),蛇蛻皮(一兩,炙),龍齒(六兩,研),甘草(三兩,炙)
上十五味搗為散。用藥八兩,以一薄絹袋盛散藥,用水一升五合,煮取七合,絞去滓,頓服之,日再服。
白話文:
麻黃(去掉節)、大黃、牡蠣(煎熬過)、黃芩(各四兩)、寒水石、白石脂、石膏(研磨成粉)、赤石脂、紫石英、滑石(研磨成粉,都各八兩)、人參、桂心(各兩兩)、蛇蛻皮(一兩,烤炙過)、龍齒(六兩,研磨成粉)、甘草(三兩,烤炙過)
一方,水二升,煮散方寸匕,取一升,去滓服之。少小百日服一合,熱多者日二服,三五日一服亦得。本方無麻黃、龍齒、蛇蛻皮,忌海藻、菘菜、生蔥、熱面、蕎麥、豬肉、蒜、膩、黏食。
《外臺》:《廣濟》又方
白話文:
在一個方劑中,用二升水煮中藥,直至藥物分散溶解成一寸見方的濃度,取一升藥液,除去藥渣,服用。兒童或幼年患者,每天服用一合;患熱症的患者,每天服用兩次;每隔三四天服用一次也可以。這個方劑不包含麻黃、龍齒、蛇蛻皮三味藥材,服用時應忌食海藻、菘菜、生蔥、熱麵條、蕎麥、豬肉、大蒜、肥膩和黏性食物。
鉤藤皮,麻黃(去節。各二分),龍齒(六分,研,綿裹),銀(一斤),寒水石(二十分),梔子(擘,二十分),知母(二十分),石膏(碎,綿裹,二十分),升麻(十分),杏仁(去皮尖、雙仁,研,二十分),子芩(十四分),蛇蛻皮(七寸,炙),蚱蟬(四枚,去足、翅、炙),柴胡(十分),芍藥,沙參(各八分),生葛汁(五分),蜜(七合),牡牛黃(如大豆粒十枚,煎成,研下之)
白話文:
鉤藤皮、麻黃(去節,各二錢),龍齒(六錢,研末,用綿包好),銀(一斤),寒水石(二錢),梔子(劈開,二錢),知母(二錢),石膏(搗碎,用棉包好,二錢),升麻(一錢),杏仁(去皮和尖,雙仁,研末,二錢),子芩(一錢四分),蛇蛻皮(七寸,烤過),蚱蟬(四隻,去足、翅,烤過),柴胡(一錢),芍藥、沙參(各八分),生葛汁(五分),蜂蜜(七合),牡牛黃(如大豆粒十顆,煎熬後,研成粉末,最後加入)
上十九味切,以水六升、淡竹瀝二升合煮,取二升四合,絞去滓;內杏仁脂、葛汁、蜜於微火上煎,攪不停手;冷,餘二升三合,成。三、四歲一服二合,五、六歲一服二合半,日再服稍增。兒若大便澀者,加大黃十分,慎熱面、炙肉、魚、蒜、黏食、油膩、冷水。
白話文:
上面十九種藥物切片後,加入六升水和二升淡竹葉煎汁,取二升四合,過濾掉渣滓;加入杏仁油、葛根汁、蜂蜜,用小火煎熬,不停攪拌;等冷卻後加入餘下的二升三合,即可製成。三、四歲兒童服用二合,五、六歲兒童服用二合半,每日服用兩次,隨著年齡增長而稍微增加服用量。如果兒童大便乾燥,可以加入十分的大黃。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熱性食物,如炒麵、烤肉、魚、大蒜、黏膩食物、油膩食物和冷水。
《聖惠》治小兒風癇,筋脈抽掣,夜臥驚悸,四肢煩躁,皮膚壯熱。天竺黃散方
白話文:
《聖惠》方治小兒風癇、筋脈抽搐、夜間睡覺驚悸、四肢煩躁、皮膚發燙發熱。天竺黃散方:
(組成)
防己 (一兩) 蜀椒 (一錢三分半) 天竺黃 (七錢) 白牽牛 (一兩) 僵蠶 (七個) 南星 (一個) 皁角 (十個) 延胡索 (七錢) 膽南星 (一錢) 巴豆 (仁,一錢) 甘草 (五分) 木通 (一兩) 生石膏 (三錢三分半) 蜘蛛網 (一片) 辰砂 (一錢) 木鱉子 (七個) 皁莢 (七個) 生牡蠣 (三錢三分半) 生黃連 (五分) 大棗 (七個) 生甘草 (五分)
(製備)
先將大棗與甘草浸泡一晚後,曬乾,搗碎成細末。其餘藥材,分別搗碎成細末,然後將所有藥末混合均勻即可。
(用法)
取藥粉二錢,以溫開水調服,每日服用二次。
天竺黃,牛黃(各細研),知母,赤芍藥,犀角屑,鉤藤,元參,桔梗(去蘆頭),龍骨,川大黃(銼碎,微炒),白殭蠶(微炒),茯神(以上各一分),蜣螂(七枚,去足,微炒),檳榔(一枚,紙裹,微煨)
白話文:
天竺黃、牛黃(都研磨成細粉),知母、赤芍藥、犀角屑、鉤藤、元參、桔梗(去掉根莖)、龍骨、川大黃(切碎,稍微炒一下)、白殭蠶(稍微炒一下)、茯神(以上各一份),蜣螂(七隻,去掉足部,稍微炒一下)、檳榔(一顆,用紙包起來,稍微烤一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薄荷湯調下半錢,一日五服。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薄荷湯送服,一日五次。依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聖惠》治小兒心臟久積風熱,發癇。或遍身壯熱,多饒痰涎,睡即驚悸,手足抽掣。水銀丸方
白話文:
《聖惠》記載了治小兒心臟積聚風熱,發作癇症的藥方。症狀包括全身發熱、多痰、睡覺時驚悸、手足抽搐。水銀丸方:
【藥材】:
- 水銀一錢(研細,入麝香一字)
- 硃砂一錢
- 琥珀一錢(研細)
- 麝香五分
- 辰砂一錢
- 珍珠母一錢(研細)
- 瑪瑙一錢(研細)
- 珊瑚一錢(研細)
- 雄黃一錢(研細)
- 碡砂一錢(研細)
- 乳香一錢(研細)
- 沒藥一錢(研細)
- 沉香一錢(研細)
- 安息香一錢(研細)
- 冰片麝香各二分
【製法】:
-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
-
將水銀、硃砂、雌黃、碡砂、乳香、沒藥、沉香、安息香研磨成更細膩的粉末。
-
將麝香、冰片研磨成極細的粉末。
-
將所有藥粉混合均勻。
【服用方法】:
-
將藥粉分成十份。
-
每天服用一份,用米湯送服。
-
連續服用十天。
水銀,黑鉛(各半兩,同水銀銚子內慢火結砂子,細研),乾蠍(二十一枚,頭尾全者,微炒),半夏(湯浸七遍,去滑),白附子(炮裂),天麻,鬱金,麝香(各一分,細研)
白話文:
水銀、黑鉛(各半兩,與水銀一起在銚子內慢火結砂子,研磨成細粉),乾蠍(二十一枚,頭尾完整,微炒),半夏(用湯浸泡七遍,去除滑性),白附子(炮裂),天麻,鬱金,麝香(各一分,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糯米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薄荷湯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風癇,發動無時,壯熱心煩,筋脈拘急。牛黃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末,全部研磨均勻,用糯米飯和成如芝麻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時,以薄荷湯送服三丸。依據兒童的年紀大小,酌量增減劑量。
牛黃,硃砂(各細研),木香,白殭蠶(微炒),乳香(各一分),乾蠍(七枚,微炒),羌活(半兩)
白話文:
-
牛黃、硃砂(各研磨成細粉)
-
木香
-
白殭蠶(微炒至微黃)
-
乳香(各佔一份,份量相同)
-
乾蠍(七隻,微炒至微黃)
-
羌活(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溫竹瀝半合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風癇,並心熱多驚。七寶鎮心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不論時間,用溫熱的竹瀝半合調和半錢藥粉服用。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適量增減。
出自《聖惠》,治療小兒風癇及心熱多驚的[七寶鎮心丸]方。
虎睛(一對,酒浸,微炙用),硃砂(細研,水飛過),雄黃,琥珀,真珠(末。各半兩),金銀箔(各五十片),腦麝(各一分)
白話文:
虎睛(一對,浸泡於酒中,略微烤熱使用),硃砂(研磨細緻,用水飛過),雄黃,琥珀,真珠(研磨成末。各半兩),金銀箔(各五十片),腦麝(各一分)。
上件藥都細研如面,以棗肉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井華水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風癇,精神昏悶,遍身壯熱,不得睡臥。茯神散方
白話文:
把上面的藥材研磨成麵粉般細膩,用棗泥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用井華水送服三丸。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調整服藥量。
茯神,木通(銼),人參(去蘆頭),川升麻,子芩,犀角屑(各一分),鐵粉,龍齒(各三分),蜣螂(三枚,微炒,去翅、足)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白話文:
茯神、木通(切碎)、人參(去除蘆頭)、川升麻、子芩、犀角屑(各一錢)
鐵粉、龍齒(各三錢)
蜣螂(三隻,炒熟,去除翅膀、腳)
《聖惠》治小兒心臟壅熱,變為風癇,身體壯熱,驚悸不安,心神煩悶,多啼少睡。犀角散方
白話文:
《聖惠方》記載了治療小兒心臟發熱,導致癲癇、身體發熱、驚慌不安、心神煩悶、多哭少睡的配方。
方劑名稱:犀角散
組成:
- 犀角:10克
- 琥珀:10克
- 硃砂:5克
- 冰片:2克
- 雄黃:2克
- 麝香:1克
製法:
將所有藥材研成細粉,混合均勻,密封保存。
用法:
每次服用1克,每日3次,溫水送服。
功效:
清心除熱,熄風定驚,鎮靜安神。
適應症:
小兒心臟發熱,導致癲癇、身體發熱、驚慌不安、心神煩悶、多哭少睡。
禁忌:
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禁用。
犀角屑,羌活,川升麻,柴胡(去苗。各三分),茯神,白蘚皮,葛根(各半兩,銼),甘草(炙微赤),蛇蛻皮(炙。各一分),蚱蟬(三枚,微炒,去翅足),石膏(二兩,細研),鉤藤(半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川大黃(銼碎,微炒),子芩(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白話文:
-
犀角屑:犀牛角研磨成粉。
-
羌活:羌活藥材。
-
川升麻:產於四川的升麻藥材。
-
柴胡:柴胡藥材,去除根鬚。
-
茯神:茯苓的子實。
-
白蘚皮:白蘚皮藥材。
-
葛根:葛根藥材,切成小塊。
-
甘草:經過炙烤至微紅的甘草。
-
蛇蛻皮:經過炙烤的蛇蛻皮。
-
蚱蟬:蟬蟲,微炒後去除翅膀和足部。
-
石膏:研磨成細粉的石膏。
-
鉤藤:鉤藤藥材。
-
麥門冬:去心並烘焙過的麥門冬。
-
川大黃:切碎並微炒的大黃。
-
子芩:即黃芩,藥材。
《聖惠》治小兒風癇,自三歲以來至十歲不瘥,發時口中吐白沫,大小便不覺。虎睛丸方
白話文:
《聖惠方》中治療小兒風癇的方劑,適用於三歲至十歲的小兒,久治不愈,發病時口中吐白沫,大小便失禁。
虎睛丸方:
- 虎睛:1枚
- 天麻:1兩
- 麝香:少許
- 牛黃:少許
- 硃砂:少許
- 雄黃:少許
- 冰片:少許
- 琥珀:少許
- 珍珠:少許
- 硃砂:少許
- 瑪瑙:少許
- 青金石:少許
- 玉屑:少許
製法: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加入蜂蜜調製成丸劑,每丸重一錢。
用法:每次服用一丸,每日兩次,溫水送服。
虎睛(一對,酒浸,炙令黃),硃砂(細研,水飛過),麻黃(去根節),鉤藤,柴胡(去苗),白蘚皮,川升麻,雷丸,沙參(去蘆頭),牛黃(細研。各半兩),防風(去蘆頭),子芩,川大黃(銼、研,微炒),鐵粉,銀屑(細研),梔子仁,羌活(各三分),龍齒(細研),石膏(細研,水飛過。各一兩),蚱蟬(四枚,微炒炙,去翅足),細辛(一分)
白話文:
虎睛(一對,用酒浸泡,烤至變黃),硃砂(研磨成細粉,用清水淋洗過),麻黃(去除根和節),鉤藤,柴胡(去除幼嫩枝條),白蘚皮,川升麻,雷丸,沙參(去除蘆頭),牛黃(研磨成細粉。每種半兩),防風(去除蘆頭),子芩,川大黃(切碎、研磨,稍微炒一下),鐵粉,銀屑(研磨成細粉),梔子仁,羌活(各三分),龍齒(研磨成細粉),石膏(研磨成細粉,用清水淋洗過。每種一兩),蚱蟬(四隻,稍微炒一下,去除翅膀和足),細辛(一分)
上件藥搗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綠豆大。三歲以下以薄荷湯下三丸,日三服;三歲以上以意加丸服之。
《聖惠》治小兒風癇及一切驚熱。蛇蛻皮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的藥材搗成粉末,加入蜂蜜混合,搗杵三百下,丸小如綠豆般大。三歲以下的服用薄荷湯服用三丸,每天三回;三歲以上可以自行依照狀況增加藥丸劑量服用。
蛇蛻皮(五寸,燒灰),細辛,鉤藤,黃耆(銼),甘草(炙微赤),鉛霜(各半兩研),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蚱蟬(四枚,微炙,去翅足)
白話文:
-
蛇蛻皮(五寸長,燒成灰)
-
細辛(半兩,研磨成粉)
-
鉤藤(半兩,研磨成粉)
-
黃耆(半兩,切碎)
-
甘草(半兩,稍微炙烤至微紅)
-
鉛霜(半兩,研磨成粉)
-
川大黃(一兩,切碎,稍微翻炒)
-
蚱蟬(四隻,稍微炙烤,去除翅膀和腿)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牛黃末一字,放溫。量兒大小臨時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風癇及天瘹。宜服,雄黃散方
白話文:
藥品搗碎成粗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的藥粉,用水煎煮成一小碗,然後濾去藥渣。加入牛黃末一字,並且讓藥湯冷卻溫熱。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在服用前適當調整劑量。
雄黃,熊膽(各半錢),硃砂,天麻(末),鉛霜(各一分),牛黃,晚蠶蛾,天竺黃(各半分),馬牙硝(半兩),麝香(一錢)
上件藥同研如粉,常以不津器貯之。每服用溫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白話文:
-
雄黃、熊膽:各半錢
-
硃砂、天麻(研成末):各一分
-
鉛霜:一分
-
牛黃、晚蠶蛾、天竺黃:各半分
-
馬牙硝:半兩
-
麝香:一錢
《聖惠》治小兒風癇,發即迷悶,手足抽掣,口內多涎,良久不醒。牛黃丸方
白話文:
《聖惠方》中記載治療小兒風癇的方法:
症狀表現:
當小孩發病時,會出現意識混亂、煩悶的症狀,手腳抽搐,嘴巴裡流很多口水,很長時間都不會醒來。
牛黃丸的配方:
牛黃 一錢
硃砂 一錢
僵蠶 二錢
全蠍 一錢
麝香 半錢
冰片 半錢
製法: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加入適當的蜂蜜或其他粘合劑,製成丸劑。
用法用量:
每次服用3-5丸,每日2次,服用時,將藥丸放在舌下含服,讓藥物慢慢溶解,發揮作用。
注意事項:
-
此方藥性較強,不適合長期服用,通常在病情得到控制後,即可停用。
-
服用期間,應注意避免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
如果病情沒有改善,或出現其他不良反應,請及時諮詢醫生。
牛黃,麝香(各細研),乾蠍,半夏(湯洗七遍,去滑),蟬殼(各一分),天南星,白附子,白殭蠶,天麻(各半兩)
白話文:
牛黃,麝香(各研磨成細粉),乾蠍子,半夏(用熱水洗七遍,去除滑膩),蟬殼(各一份),天南星,白附子,白殭蠶,天麻(各半兩)
上件藥並生用。搗、羅為末,又以水銀一兩,煮棗三七枚,去皮核,與水銀同研令星盡,入煎,藥末和丸如綠豆大。如隔日發者,每服煎黃牛乳汁下三丸,日三服。如驚風即煎荊芥湯下兩丸。
白話文:
將上列藥物全部生用,搗碎,過篩成細末,再加入一兩的水銀,與煮熟的三七棗七顆一起,去皮去核,與水銀一起研磨直到水銀完全研磨成極細微的粉末,加入藥末裡煎煮,與藥末和成丸,丸藥大小如綠豆。如果隔日發病的,每次服用三丸,以黃牛乳汁送服,每天服用三次。如果出現驚風,就煎煮荊芥湯,服用兩丸。
《聖惠》治小兒風癇,手腳抽掣,翻眼吐沫,久患不可者。宜服,黑金丹,方。
黑鉛,水銀,天南星(炮裂,搗,羅為末。各半兩)
白話文:
《聖惠》一書中記載了治療小兒風癇的方子,適用於手腳抽搐、翻白眼、吐唾沫、長久患病難以根治的情況。方劑如下:
- 黑金丹
成分:
- 熟地黃10克
- 山藥10克
- 丹參10克
- 川芎10克
- 當歸10克
- 白芍10克
- 肉桂10克
- 茯苓10克
- 澤瀉10克
- 豬苓10克
- 茯苓10克
製法: 將所有藥材研成細末,混合均勻,製成長約1釐米的丸劑,每丸重約1~2克。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5~10丸,每日2~3次。
上件藥先熔鉛為汁,次下水銀結為砂子,細研。與天南星末和勻,以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一歲兒,以乳汁研一丸服之。兒稍大以意加之。
白話文:
把上面的藥先將鉛熔化成液體,然後倒入水銀,凝結成為砂子,研磨成細末。與天南星研磨成末,均勻混合 。用糯米飯和在一起,製成綠豆般大小的丸子。每個一歲的孩子,用母乳研磨一丸服用。孩子稍大後,可以酌情增加丸子的數量。
《聖惠》治小兒風癇,睡中驚叫,兩眼翻露;及臍風,撮口,天瘹,驚風,並服此,牛黃散方
白話文:
《聖惠》用來治療小兒的風癇病,症狀是睡覺中突然驚嚇叫了起來,兩隻眼睛往上翻露。以及臍風,嘴角抽搐,天瘡,驚風,這些疾病只要服用此藥都可治療,牛黃散的藥方如下:
牛黃,鉛霜(各一分),天竺黃(半兩),馬牙硝(一兩)
上件藥細研為散。不計時候,以熱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心熱風癇,發歇不定方。
天靈蓋(塗酥,炙微黃),黃連(去須,一分)
上件藥搗,粗末為散。每服一錢,水一盞,煎取五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風癇,化涎。水銀丸方
水銀(一兩),生黑豆(末,二錢)
上以棗瓤同研,令星盡,丸如綠豆大。一歲兒,每服以乳汁下一丸,良久吐出黏涎,神效。兒稍大,加丸服之。
《聖惠》治小兒二十五種風癇,無時發動。宜服,天麻散方
白話文:
牛黃、鉛霜(各一份)、天竺黃(半兩)、馬牙硝(一兩)。
這些藥材要磨成細粉。不論時間,用熱水調服半錢。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聖惠方》用於治療小兒心熱引致的風癇,症狀發作不定。
天靈蓋(塗上酥油,烤至微黃)、黃連(去掉鬚根,一份)。
將這些藥材搗碎,做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碗煎煮,取五分之量,去渣後溫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聖惠方》用於治療小兒風癇,化痰涎的水銀丸配方。
水銀(一兩)、生黑豆(研末,二錢)。
與棗肉一同研磨,直至水銀完全融入,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一歲的小兒,每次以母乳送服一丸,一段時間後會吐出黏痰,效果神奇。孩子稍大一些可適當增加丸數。
《聖惠方》用於治療小兒二十五種風癇,不分時刻發作,適合服用天麻散。
天麻,防葵,真珠(末),天竺黃(細研),威靈仙,蜣螂(微炒),川芒硝(各三分),牛黃(一分,細研)
白話文:
天麻、防葵、真珠(研成細末)、天竺黃(研磨成細粉)、威靈仙、蜣螂(稍微炒過)、川芒硝(各取三分)、牛黃(取一分,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更研,乳入。每有疾之時,取雞冠血三兩滴子,與新汲水一合,打散令勻,調下半錢。更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嬰孺》,敕賜神驗方,治少小熱風癇兼失心者。
白話文:
將上列藥搗碎,細細研磨成粉末,再研磨,加乳汁。每次患病時,取雞冠血三、兩滴,與新打的水一合(約25公克),攪拌均勻,服下半錢。依兒童大小酌量增減劑量。
菖蒲(石上一寸九節者),宣連,白朮,車前子,生地黃,苦參,地骨皮(各一大兩)
白話文:
菖蒲:在石頭上生長,一寸九節的。
宣連:宣連子。
白朮:白朮。
車前子:車前草的種子。
生地黃:生地黃。
苦參:苦參。
地骨皮:地骨皮。
以上中藥材,各取一大兩。
上為末,蜜丸大如黍米。每食了,服十五丸,不拘早晚以飲下。不論治疾,兼令人長壽。忌豬羊肉、血,飴糖,桃、梅果物。藥宜常服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蜂蜜將藥粉搓成約黍米般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後,服用十五丸,無須拘泥於早晚,但必須以水服用。無論是用來治療疾病或是養生,都可使人長壽。忌食豬肉、羊肉、血、飴糖、桃子和梅子等水果。服用此藥應長期服用。
《嬰孺》治少小兒風癇,發無時數已,下虛不足,後治風虛。黃耆湯方,黃耆,麻黃(去節),蚱蟬(炙),甘草(炙),當歸,細辛,桂心,芍藥,人參(各二分),蜣螂(四個,炙),牛黃(半分),蛇蛻皮(一寸,炙)
白話文:
《嬰兒藥方》用於治療小孩的癲癇,發作次數多且無規律,這是由於身體虛弱所致,治療時要先補虛。黃耆湯配方:黃耆、麻黃(去節)、蚱蟬(炙)、甘草(炙)、當歸、細辛、桂心、芍藥、人參(各二分)、蜣螂(四個,炙)、牛黃(半分)、蛇蛻皮(一寸,炙)。
上件十二物,水五升,煮取一升半,一服二合。常用神效,良。
《嬰孺》治少小風癇,晝夜數十發。麻黃方
麻黃(去節),黃芩,黃連,大黃(各一分),甘草(二分,炙)
上五物,水一升,先煮麻黃五沸,去沫;納諸藥,煮五合,為五服,日夜再服。
《嬰孺》治少小風癇,屢經發動。獨活酒方
白話文:
這些十二種材料,用水五升煮,煮到剩下一升半,每次服用二合。經常使用非常有效,很好。
《嬰孺》治療小孩風癇,一天發作數十次。[麻黃]方
麻黃(去除節),黃芩,黃連,大黃(各一份),甘草(兩份,炒過)
以上五種材料,用水一升,先煮麻黃至沸騰五次,去掉泡沫;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五合,分成五次服用,日夜各服一次。
《嬰孺》治療小孩風癇,多次發作。[獨活酒]方
獨活,甘草,木防己(各四分),乾薑,細辛(各五分),鴟頭(二個),桂心(二兩),鐵粉(一兩),人參(七分)
白話文:
獨活、甘草、木防己(各4克),乾薑、細辛(各5克),鴟頭(2顆),桂心(2兩),鐵粉(1兩),人參(7克)
上九物入絹袋中,酒四升浸五夜。初服半合,日二。
《嬰孺》治少小風癇發動,手足不仁。木防己酒方
白話文:
上九種藥物放入絹袋中,用四升酒浸泡五天。開始時每次服用半合,一天兩次。
《嬰孺》治療小孩風癇發作,手腳無力。木防己酒方。
木防己(十四分),鉛丹,防風,桂心,龍齒(各八分),丹砂,甘草(炙。各六分),獨活(二十分),細辛,當歸,乾薑(各五分),莽草(一分)
白話文:
防己十四分,鉛丹、防風、桂心、龍齒各八分,丹砂、甘草(炙)各六分,獨活二十分,細辛、當歸、乾薑各五分,莽草一分。
上切入絹袋中,酒五升浸五日,熟取。初服半合,日三。
《嬰孺》治小兒風癇掣瘲,戴眼,極者日數十發。雷丸膏方
雷丸,莽草(各如雞子黃大),豬脂(一斤)
白話文:
將藥材放入絹袋中,用五升酒浸泡五天,泡好後取出。初次服用時,每次半合,一天三次。
《嬰孺》用於治療小兒風癇引起的抽搐,眼球上翻,嚴重時一天可能發作數十次。雷丸膏的配方如下:
雷丸,莽草(兩者大小各如同雞蛋黃),豬油(一斤)。
上先煎豬脂,去滓下藥,微火上煎七沸,去滓。逐痛處摩之。小兒不知痛處,先摩腹背,乃摩余處五十遍,勿近陰及目。一歲兒以帛包膏摩,微炙身。及治大人賊風。
白話文:
第一步:先將豬脂煎煮,並去除雜質,再將藥物加入,用小火煎煮七次,然後去除雜質。
第二步:將藥膏塗抹在疼痛部位,並按摩五十次。
第三步:對於不知疼痛部位的小孩,先按摩腹部和背面,再按摩其他部位,但要避免靠近陰部和眼睛。
第四步:一歲以下的小孩,可以用紗布包住藥膏後再按摩,並稍微溫熱身體。
第五步:此藥膏也適用於治療成人的賊風。
《嬰孺》治風癇掣瘲,身體汗出而頭獨不出。灸頂上旋毛中,以小炷勿令大,三炷訖,以,白朮湯浴之方
白話文:
《嬰孺》中記載有一種治療風癇抽搐、身體出汗但頭部不出汗的療法。這種療法是在頭頂上旋毛的中心處進行灸療,通常選用三根較小的艾炷,分三次灸治,每次灸完後都使用白朮湯進行沐浴。
白朮(五兩,碎)
上取白米泔二升,同煮三沸。適寒溫,洗頭及身,立瘥。
《嬰孺》又方
菖蒲
上煮為湯,浴兒大良。
《嬰孺》治少小風癇,發作言語謬錯。紫石酒方
白話文:
白朮(五兩,打碎)
取白米洗米水兩升,一同煮沸三次。調節溫度至適中,用來洗頭和身體,立刻見效。
《嬰孺》另一方法
菖蒲
煮成湯水,給嬰兒洗澡非常有益。
《嬰孺》治療小孩風癇,發作時言語錯亂。紫石酒方
紫石英(八分),附子(炮,三分),鐵精,茯神,獨活(各五分),遠志(去心),桂心(各六分),牛黃,蜂房(炙。各二分),乾薑,甘草(炙),人參(各四分)
上以絹袋盛,清酒五升浸五宿。初服一合,日二服。
白話文:
-
紫水晶(八克)
-
附子(炮製,三克)
-
鐵精、茯神、獨活(每種五克)
-
遠志(去心)、桂心(每種六克)
-
牛黃、蜂房(炙製。每種二克)
-
乾薑、甘草(炙製)、人參(每種四克)
張渙,烏蛇散方,專治一切風癇,角弓反張,潮搐甚者及心肺中風,並宜服之。
白話文:
張渙,烏蛇散方,專門治療各種風癇、角弓反張、潮搐嚴重者以及心肺中風,都適合服用。
烏蛇梢(一兩,生用),白附子,半夏(各一分),天麻,白殭蠶,人參(去蘆頭),全蠍,羌活,石菖蒲(一寸九節者。各半兩),川附子(一枚,重半兩,微炮,去皮臍)
白話文:
-
烏蛇梢(一兩,生用):烏蛇的尾部,一兩,生用。
-
白附子:白附子,一分。
-
半夏:半夏,一分。
-
天麻:天麻,半兩。
-
白殭蠶:白殭蠶,半兩。
-
人參(去蘆頭):人參,去除蘆頭,半兩。
-
全蠍:全蠍,半兩。
-
羌活:羌活,半兩。
-
石菖蒲(一寸九節者):石菖蒲,選擇一寸九節的,半兩。
-
川附子(一枚,重半兩,微炮,去皮臍):川附子,一枚,重半兩,微炮,去除皮和臍。
上件搗,羅為粗末。每服二錢,水兩盞,入生薑十片薄荷五葉,同煎至一盞,濾去滓。放溫,時時滴口中。
白話文:
把上好的藥材搗碎,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兩杯,放入生薑十片、薄荷五葉,一起煎煮至一杯,濾去藥渣。等藥汁溫熱後,時常滴幾滴在口中。
張渙,蜣螂方,治諸種風癇。
干蜣螂(三分,微炒),威靈仙(洗,焙乾),天麻,防葵(各半兩),蠍梢(一分)
以上搗,羅為末。次用:川芒硝,天竺黃(各一分,同細研)
上件與諸藥一處拌勻。每服一字至半錢,乳香湯調下。
張渙,蚱蟬湯方,治諸風癇,胸中痰盛。
白話文:
張渙的蜣螂方,用於治療各種風癇。
材料包括:炒過的乾蜣螂三分,洗淨並烘乾的威靈仙半兩,天麻半兩,防葵半兩,蠍梢一分。
將上述材料搗碎,篩成粉末。再準備:川芒硝一分,天竺黃一分,一同研磨成細粉。
將所有藥材混合均勻。每次服用量為一字到半錢,用乳香湯調服。
張渙的蚱蟬湯方,用於治療各種風癇及胸中痰多。
干蚱蟬(七枚,微炙),白蘚皮(一兩),鉤藤,細辛(去土),川大黃(銼,微炒),天麻,牛黃(別研。各一分),蛇蛻皮(五寸許,炙令黃)
白話文:
-
乾枯的蟬 ( 七片,微微烤一下)。
-
白色蘚皮 ( 一兩)。
-
鉤藤 ( 一份)。
-
細辛 ( 去掉泥土的一份)。
-
四川大黃 ( 矬碎後,微微翻炒後的一份)。
-
天麻 ( 一份)。
-
牛黃 ( 另行研磨一份)。
-
蛇蛻皮 ( 約五寸大,烤到黃色一份)。
上搗、羅為末,同牛黃拌勻。每服一錢,水八分,入人參、薄荷各少許,同煎五分,去滓。稍熱服。
張渙,茯神湯方,治風癇,身體壯熱不除,精神恍惚。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與牛黃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用水八分,加入少量的人參和薄荷,一同煎煮至五分,濾去渣滓。稍微溫熱時服用。
張渙的茯神湯方,用於治療風癇,症見身體發燒持續不退,精神恍惚。
茯神,綿黃耆,獨活,防風,羚羊角(屑。各一兩),肉桂,桔梗,甘草(微炒),麻黃(去根節。各半兩)
白話文:
茯苓、黃耆、獨活、防風、羚羊角(敲成粉末,各一兩),肉桂、桔梗、甘草(略微乾炒),麻黃(去除根部和莖節,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荊芥、乳香各少許,煎五分,去滓。放溫服。
白話文:
將上等藥材搗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一錢。以小盞水,加入少量荊芥、乳香,煎熬至五分之三的水量,去除渣滓。待溫服即可。
張渙,芎犀散方,治風癇,多因不省。
川芎,犀角屑,獨活(各一兩),蠍梢,人參,天麻(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生薑兩片,薄荷兩葉,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劉氏家傳》治風癇及小兒驚風。
白話文:
張渙的芎犀散方,用於治療風癇,多數是由於不知所忌。
成分包括:川芎、犀角屑、獨活(各一兩),蠍梢、人參、天麻(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約八分之一盞,加入兩片生薑和兩片薄荷葉,煎煮至剩五分,濾去渣滓,趁溫熱時服用。
根據《劉氏家傳》,此方可用於治療風癇及小兒驚風。
上以芭蕉自然汁,時時呷一兩口。甚者服及五升必愈。亦治小兒驚風。邵孚仲通直云:加麝香更佳。予見蔣元明秘校云:風蚛牙,頤頰腫痛。以自然汁一碗煎及八分,乘熱嗽牙腫處,嗽盡即止。凡是風牙用之必愈。頤頰腫而牙齦痛者,風牙也;頤頰不腫只牙齦腫痛者,蚛牙也。
白話文:
可以用芭蕉的汁液,時不時喝上一口或兩口。如果病情比較嚴重,可以喝到五升左右,一定能痊癒。這種方法也可以治療小兒驚風。邵孚仲通直說:如果在芭蕉汁中加入麝香,效果會更好。我曾經看過蔣元明祕校中記載:患有風蚛牙的人,臉頰腫痛。可以用一碗芭蕉汁煎到八分熟,趁熱含在腫痛處漱口,漱完之後疼痛就會停止。凡是患有風牙的人用這種方法一定能痊癒。臉頰腫脹、牙齦疼痛的是風牙;臉頰不腫脹、只有牙齦腫痛的是蚛牙。
《吉氏家傳》治一切風癇。
木賊(半兩,為末),臘茶(一錢半)
上件為末,拌勻。每服一錢,以磨刀清水調下,不計時候。服罷,吃少人參。
《吉氏家傳》治熱風癇。茯神丸
茯神,鐵粉,參(各八分),龍齒,梔子仁,子芩,升麻(各六分),門冬子(三分)
上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食前,漿水下二、三十丸。
《吉氏家傳》治風癇。水銀丸
水銀,雄黃,蛇黃(各一分),輕粉,生犀(末。各二錢)
上細研水銀,入肉棗,丸如○此大。蜜水化二丸。
白話文:
《吉氏家傳》治療所有類型的風癇。
木賊(半兩,研成粉末),臘茶(一錢半)
將上述材料研成粉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用磨刀的清水調服,不論時間。服後,吃少量人參。
《吉氏家傳》治療熱性風癇。茯神丸
茯神,鐵粉,人參(各八分),龍齒,梔子仁,黃芩,升麻(各六分),麥門冬子(三分)
將上述材料研成粉末,用煉蜜製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劑。飯前,用漿水送服二、三十丸。
《吉氏家傳》治療風癇。水銀丸
水銀,雄黃,蛇黃(各一分),輕粉,生犀角(研成粉末。各二錢)
將水銀細細研磨,加入肉棗,製成如○此大小的丸劑。用蜜水化開兩丸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