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九 (1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九 (18)

1. 冷熱痢第五

《靈苑》治諸疾及小兒赤白痢,玉液丹方

白礬,黃丹,硝石(各一兩),砒霜(一分)

上四味並袞研如粉,入固濟瓶子內,蓋口。以五斤火煅令通赤為度,取出細研,以粳米飯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二丸至三丸,小兒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丸。如瀉血,用黃耆湯下。血痢,用冷水下。白痢,用乾薑湯下。寸白蟲,用蕪荑湯下。水瀉,米飲下。赤白帶,茱萸湯下。心痛,用醋湯下。腰膝疼痛,用鹿角湯下。氣痛,用橘皮湯下。

太醫局,不二丸,治大人、小兒一切瀉痢,無問冷熱,赤白連綿不瘥,愈而復發,腹中疼痛者,宜服之。

砒霜(研,入瓷合,以赤石脂固縫,鹽泥固濟,燒通赤,候冷取出,一兩六錢),白膠香(末,四錢),巴豆(去皮、心膜,出油,七十個),木鱉子(燒焦,十個),黃蠟(一兩三錢),黃丹(炒,二兩半),硃砂(飛,研,半兩),乳香(研,六錢半),杏仁(去皮尖,炒,研,七十個)

上合研勻,熔蠟和丸如黃米大,每錢作一百二十丸。每服一丸,小兒半丸。水瀉,新汲水下。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赤白痢,甘草乾薑湯下。並放冷服之,臨臥服。忌熱物一兩時辰。

《譚氏殊聖》小兒水瀉,赤白痢方。

罌粟殼(用白蜜於新瓦殼上焙令黃色),肉豆蔻(用麵裹,火內炮,令面黃色為度,不用面。各一兩)

上二味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米飲調下。

《嬰孺》治百日兒患魚腦雜赤白痢,腹痛多啼。干藍湯方

干藍(切,五合),升麻,芍藥(各四分),鹽豉(一合半),薤白(四莖)

上以水三升煮六合,分三服。

《嬰孺》治小兒下痢並冷熱,黃耆湯方

黃耆,芎,乾薑,人參,黃芩,當歸,甘草(炙。各二分),桂心(一分)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為二服。納牛黃五大豆許,末入之。

《嬰孺》治小兒赤白痢,經時不已。犀角丸方

犀角(炙令焦),赤石脂(各五分),黃連,白頭翁(各六分),茜草,枳殼,櫸皮(各三分),女萎,黃芩,龍骨(各四分),黃柏,甘草(炙),干藍(各二分)

上為末,蜜丸。二、三歲服小豆大二十五丸,日再。量兒大小與服之。

《嬰孺》治二百日兒赤白痢,日夜五十行,此方大良。

乾薑,白朮(各五分),茯苓,甘草(炙。各四分),附子(炮,三分)

上切,以水四升煮一升,為四服。此方徐王效方也,更檢痢保中。亦有芒硝半合,牡丹三兩去心,上以水六升煮至三升,去滓納芒硝為三服,此是《刪繁方》。(《葛氏肘後》、《徐王效方》治熱痢方同。《外臺》治冷熱痢亦同,卻附子只用二分。)

錢乙白附子香連丸,治腸胃氣虛,暴傷乳哺,冷熱相雜,瀉痢赤白,裡急後重,腹痛扭撮,晝夜頻並,乳食減少。

白話文:

《靈苑》治療各種疾病及小兒紅痢白痢的玉液丹方

白礬、黃丹、硝石(各一兩)、砒霜(一分),將這四味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放入密封的瓶子裡,蓋好瓶口。用五斤火煅燒,直到瓶子通紅為止。取出後再仔細研磨成粉末,用粳米飯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

每次服用二到三顆,小孩子則做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顆。如果拉血,用黃耆湯送服;如果是血痢,用冷水送服;如果是白痢,用乾薑湯送服;如果是寸白蟲引起的腹瀉,用蕪荑湯送服;如果是水瀉,用米湯送服;如果是赤白帶下,用茱萸湯送服;如果是心痛,用醋湯送服;如果是腰膝疼痛,用鹿角湯送服;如果是氣痛,用橘皮湯送服。

太醫局的藥方,每次服用不超過兩顆藥丸,可以治療大人小孩一切腹瀉痢疾,無論是冷性或熱性,紅痢或白痢,連續不斷或時好時壞,腹部疼痛的,都適合服用。

另一種治瀉痢的藥方

砒霜(研磨成粉,放入瓷盒中,用赤石脂封住縫隙,再用鹽泥封固,燒到通紅,等冷卻後取出,用一兩六錢),白膠香(磨成粉,四錢),巴豆(去掉皮和心膜,榨出油,七十個),木鱉子(燒焦,十個),黃蠟(一兩三錢),黃丹(炒過,二兩半),硃砂(飛過,磨成粉,半兩),乳香(磨成粉,六錢半),杏仁(去掉皮和尖,炒過,磨成粉,七十個)。

將以上藥材混合研磨均勻,用融化的黃蠟和成如黃米大小的藥丸,每錢藥材做成一百二十顆藥丸。每次服用一顆,小孩子服用半顆。如果是水瀉,用新打的水送服;如果是赤痢,用甘草湯送服;如果是白痢,用乾薑湯送服;如果是赤白痢,用甘草乾薑湯送服。這些藥都放冷了服用,睡前服用。服用後一兩個時辰內,忌食熱性食物。

《譚氏殊聖》治療小兒水瀉、赤白痢的藥方

罌粟殼(用白蜜塗在新瓦上焙烤至黃色),肉豆蔻(用麵粉包裹,在火中烤,烤到麵粉黃色為止,然後去除麵粉。各一兩)。

將這兩種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服。

《嬰孺》治療百日嬰兒患有魚腦狀紅痢白痢,腹痛哭鬧的乾藍湯方

乾藍(切碎,五合),升麻、芍藥(各四分),鹽豉(一合半),薤白(四莖)。

將以上藥材用水三升煮成六合,分三次服用。

《嬰孺》治療小兒腹瀉,無論冷性熱性的黃耆湯方

黃耆、芎、乾薑、人參、黃芩、當歸、甘草(炙過。各二分),桂心(一分)。

將以上藥材用水三升煮成一升二合,分兩次服用。加入牛黃五個大豆大小的份量,磨成粉末加入湯中。

《嬰孺》治療小兒紅痢白痢,長時間不好的犀角丸方

犀角(烤焦),赤石脂(各五分),黃連、白頭翁(各六分),茜草、枳殼、櫸皮(各三分),女萎、黃芩、龍骨(各四分),黃柏、甘草(炙過)、乾藍(各二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藥丸。兩三歲的小孩服用如小豆大小的二十五顆藥丸,每天兩次。根據小孩的大小調整藥量。

《嬰孺》治療兩百日嬰兒患有紅痢白痢,一天腹瀉五十次的藥方,效果很好。

乾薑、白朮(各五分),茯苓、甘草(炙過。各四分),附子(炮製過,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四升煮成一升,分四次服用。這個藥方是徐王的有效藥方。另外,在痢疾保養中,也有芒硝半合,牡丹三兩(去除內心),用水六升煮至三升,去除藥渣後加入芒硝,分三次服用,這是《刪繁方》。《葛氏肘後》、《徐王效方》治療熱痢的藥方相同。《外臺》治療冷熱痢的藥方也相同,只是附子只用兩分。

錢乙的白附子香連丸,治療腸胃氣虛,因暴食或餵養不當,引起的冷熱夾雜、紅痢白痢,裡急後重,腹痛絞痛,白天晚上頻繁發作,食慾減少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