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九 (15)
卷第二十九 (15)
1. 冷熱痢第五
上八味搗散,以飲服半錢匕,日再服之;或蜜丸,以乳汁下三丸至七丸亦佳。此方甚妙,以意量之。
《外臺》:《必效》療小兒一歲以上,二歲以下赤白痢,久不瘥。雞子餅子
雞子(二枚,取白),胡粉(二錢,熬),蠟(一棗許)
上三味以銚中熬令消,下雞子、胡粉,候成餅。平明空腹與吃,可三頓,痢止。
《外臺》劉氏療小兒赤白痢方。
上用油麻子一抄許,炒令香,搗末,以蜜作漿調與服,大人亦療之(《子母秘錄》用麻子妙,乃是大麻子。《聖惠》亦用藿麻子調蜜和作丸,蜜水化下。)
《外臺》劉氏療小兒赤白痢方。
黃柏(炙,半兩),當歸(六分)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分溫服之佳。
《外臺》劉氏又方
莨菪子,羊肉(切薄布上)
上二味以綿裹,內下部中,不過再瘥,量之可用,甚妙。
《食醫心鑑》治小兒赤白痢及水痢方。
上用雲母粉研作粉,煮白粥調一錢,空腹食之。
《海藥》小兒赤白毒痢、蛇毒、癉、溪等毒,一切瘡腫方。
上並宜煎風延,母服。只出南中,諸無所出也。
《子母秘錄》治小兒赤白痢多時,體弱不堪方。
上用宣連濃煎,和蜜服,日六、七服。量其大小,每煎三分水,減二分,頻服。
《子母秘錄》治小兒及大人赤白痢方。
上用新槲皮一斤,去黑皮,細切,以水一斗煎取五升,去滓,更煎如膏,和酒服瘥。
《聖惠》治小兒赤白痢,腹內㽲痛,羸弱不能飲食。白朮散方
白朮,人參(去蘆頭),黃連(去須,銼,炒),當歸(銼,微炒),地榆(銼),木香,櫸株皮(銼),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赤白痢,煩渴寒熱,腹痛羸瘦,不欲飲食。地榆散方
地榆(炙,銼),阿膠(搗碎,炒令黃燥),黃連(去須,銼,炒。各三分),當歸(銼,炒),酸石榴皮(銼,微炒),黃耆(銼),烏梅肉(微炒。各半兩),龍骨(燒赤),赤石脂(燒赤。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細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赤白痢,腹脹疼痛,不欲飲食,四肢瘦弱。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煨,用皮,三分),當歸(銼,微炒),黃芩,龍骨,地榆(微炒,銼),乾薑(炮裂,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白朮,甘草(微炒赤,銼。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又方
地榆(微炙,銼),黃連(去須,微炒),木香(各半兩),當歸(銼,微炒,三分)
白話文:
治療冷熱痢疾的第五種方法
將以上八種藥材搗碎成散劑,每次服用半錢匕,一天服用兩次。也可以用蜂蜜做成藥丸,用乳汁送服三到七丸,效果也很好。這個藥方非常有效,可以根據情況酌情調整用量。
《外臺秘要》和《必效方》記載,治療一歲以上、兩歲以下的小孩,患赤白痢久治不癒的方子:雞蛋餅
雞蛋(兩枚,取蛋白),胡粉(二錢,炒過),蠟(一顆棗子大小)
將以上三種藥材放入鍋中熬至融化,然後加入雞蛋和胡粉,等它凝固成餅狀。早上空腹吃,大約吃三次,痢疾就會停止。
《外臺秘要》中劉氏的治療小孩赤白痢的藥方:
將大約一把油麻子炒香,搗成粉末,用蜂蜜調成漿狀服用,大人也可以用這個方法治療。(《子母秘錄》說麻子效果很好,指的是大麻子。《聖惠方》也用藿麻子調蜂蜜做成藥丸,用蜂蜜水送服。)
《外臺秘要》中劉氏治療小孩赤白痢的另一個藥方:
黃柏(炙過,半兩),當歸(六分)
將以上兩種藥材切碎,用水一升煮至剩六合,分溫服用。
《外臺秘要》中劉氏的另一個藥方:
莨菪子,羊肉(切薄片鋪開)
將以上兩種藥材用棉布包好,塞入肛門,通常兩次就會痊癒,根據情況調整用量,效果非常好。
《食醫心鑑》中治療小孩赤白痢和水痢的藥方:
將雲母粉研磨成粉末,用白粥調和一錢,空腹食用。
《海藥本草》記載,治療小孩赤白毒痢、蛇毒、癉(發熱的病症)、溪毒等各種毒以及一切瘡腫的藥方:
以上各種情況都應該用風延這種藥材煎煮,讓母親服用。這種藥材只產於南方,其他地方沒有。
《子母秘錄》記載,治療小孩患赤白痢很久,身體虛弱的藥方:
用宣黃連濃煎,和蜂蜜一起服用,一天服用六到七次。根據小孩的大小調整用量,每次用三分水煎,煎至剩一分,頻繁服用。
《子母秘錄》記載,治療小孩和大人赤白痢的藥方:
用新鮮槲樹皮一斤,去除黑色的表皮,切碎,用水一斗煎至剩五升,去除藥渣,再煎成膏狀,和酒一起服用即可痊癒。
《聖惠方》中治療小孩赤白痢、腹痛、身體虛弱、無法進食的白朮散藥方:
白朮,人參(去除蘆頭),黃連(去除鬚,切碎炒過),當歸(切碎,稍微炒過),地榆(切碎),木香,櫸樹皮(切碎),甘草(烤至微紅色,切碎。各半兩),厚朴(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烤至香熟,三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用粗篩過濾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杯煎至剩五分,去除藥渣,不計時辰。根據小孩的大小酌情減少用量,溫服。
《聖惠方》中治療小孩赤白痢、煩渴、發冷發熱、腹痛、身體消瘦、不想進食的地榆散藥方:
地榆(炙過,切碎),阿膠(搗碎,炒至黃色乾燥),黃連(去除鬚,切碎,炒過。各三分),當歸(切碎,炒過),酸石榴皮(切碎,稍微炒過),黃耆(切碎),烏梅肉(稍微炒過。各半兩),龍骨(燒至紅色),赤石脂(燒至紅色。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用細篩過濾成散劑。每次用粥水調服半錢,不計時辰。根據小孩的大小酌情增減用量服用。
《聖惠方》中治療小孩赤白痢、腹脹疼痛、不想進食、四肢消瘦的訶黎勒散藥方:
訶黎勒(煨過,用皮,三分),當歸(切碎,稍微炒過),黃芩,龍骨,地榆(稍微炒過,切碎),乾薑(炮裂,切碎),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瓤,烘乾),白朮,甘草(稍微炒至紅色,切碎。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用粗篩過濾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杯煎至剩五分,去除藥渣,不計時辰。根據小孩的大小酌情減少用量,溫服。
《聖惠方》中另一個藥方:
地榆(稍微炙過,切碎),黃連(去除鬚,稍微炒過),木香(各半兩),當歸(切碎,稍微炒過,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