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九 (14)
卷第二十九 (14)
1. 冷熱痢第五
(亦名赤白痢)
《巢氏病源》小兒冷熱痢候:小兒先因飲食,有冷氣在腸胃之間,而復為熱氣所傷,而腸胃宿虛,故受於熱。冷熱相交,而變下利,乍黃乍白,或水或谷,是為冷熱痢也。
《聖惠》:夫小兒赤白痢者,由乳食不節,腸胃虛弱,冷熱之氣入於腸間,變為痢也。然而赤白者,是熱乘於血,血滲入腸內則赤也。若冷氣搏於腸,津液凝滯則白也。冷熱相交,赤白相雜。重者狀如濃涕,而血雜之;輕者白膿上有赤脈薄血,狀如魚腦,亦謂之魚腦痢也。
《石壁經》三十六種內赤白痢候歌:
鼻梁白色唇如玉,此患本來非臟毒。只是當時愛吃泥,(一云:吃茶。)致使病成親手觸。(此兩句在《鳳體經》即云:初因臟腑冷熱多,致使脾胃不消穀。)臉白目胞垂青線,莫作常疾一般看。只看伊家手足心,點點深紅若斑爛。
此病先當生胃氣,次去其積,亦分水穀,定渴即止。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赤白痢歌:
赤白因積形如玉,鼻頭白色非常毒。下藥冷熱不依方,致使大腸多結促。臉白眼胞如青線,若作常疾觀不足。定請看醫手足心,點點斑紅如血衄。
此候冷熱不調,手腳心有點子,紅赤色,宜宣連丸(方見蠱痢門中。)
《惠濟》小兒赤白痢候歌:
痢冷為青熱帶紅,料因有積更兼風。初時患渴常身熱,飲食全妨痢愈膿。開胃但交調上膈,腹疼須與急交攻。重重熱渴無多日,為他脈息大浮洪。
《顱囟經》治孩子赤白痢方。
阿膠,赤石脂,枳殼(麩炒),龍骨,訶子(炮半熟,去核。各半兩),白朮(一分)
上為末。一歲、二歲空心米飲下半錢。
《本草》治小兒赤白痢方:
上用乳腐,細切如豆麵,拌醋漿水煮二十餘沸,小兒患服之彌佳。
《外臺》:《救急》療赤白痢,無問新舊,入口即斷方。
香豉心(豉心謂合豉,其中心者,熟而且好,不是去皮取心,勿浪用之)
上一味爆令乾香,搗為末。大者,一大升豉心為四服,服別以酒一大升。小兒,一小升豉心還依劑為四服,和之即止下。兒更小,量氣力與之。
《外臺》:《近效》赤白痢日數行,無問老小方。
上用甘草二兩,炙,切,以漿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
《外臺》:崔氏治大人、小兒痢,無問冷熱、赤白、久新並疳溫。劉秘監積年患痢,每服此即愈方。
阿膠(二兩,一兩炙入藥,一兩消作清),乾薑(二兩),吳黃連(一兩),入黃無食子(二枚,久痢腸滑甚者,量加至三、四枚)
上四味搗,篩為末,以醋溶膠清,頓和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五日再漸加至三十丸。老小者以意斟酌。忌如常法。一云:冷痢以酒下,熱痢以粥飲下。
《外臺》:《廣濟》療小兒赤白痢,腹痛方。
赤白石脂,龍骨,地榆,黃連(各四分),厚朴(炙),人參(各三分),當歸,乾薑(各二分)
白話文:
冷熱痢(又名赤白痢)
病因及症狀
嬰幼兒的冷熱痢,通常是因為飲食不當,導致寒氣積聚在腸胃,又受到熱氣侵擾,加上腸胃本身就虛弱,更容易受到熱邪影響。寒熱交雜,就會引起腹瀉,大便時黃時白,有時是水狀,有時還帶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這就是冷熱痢。
嬰幼兒的赤白痢,是因為飲食不節制,導致腸胃虛弱,寒熱之氣進入腸道,轉變成痢疾。赤白痢的「赤」,是因為熱邪侵入血液,血滲到腸道所致;而「白」,則是寒氣滯留在腸道,使得津液凝結。寒熱交雜,大便就會呈現赤白相雜的狀況。嚴重的會像濃稠的鼻涕,還混雜著血液;輕微的則是在白色膿液上,帶有紅色血絲或薄血,看起來像魚腦,所以也稱作魚腦痢。
診斷
患有冷熱赤白痢的小孩,鼻樑會呈現白色,嘴唇像玉一樣的顏色。這種病不是內臟中毒引起的,而是因為當時吃了泥土(或說:吃了茶),自己接觸病菌所導致。另外,臉色蒼白,眼瞼下有青色的線條,不要當成一般的疾病看待。要觀察他們的手腳心,是否有深紅色像斑點一樣的痕跡。
這種病,首先要恢復腸胃功能,其次要消除積食,還要區分是水瀉還是穀物瀉,止渴後就停止用藥。
患有赤白痢的小孩,臉色蒼白,眼瞼下有青色的線條,不要當成一般的疾病看待。要仔細觀察他們的手腳心,是否有紅色斑點。
這種病是因為寒熱失調,手腳心會出現紅色的斑點,適合服用宣連丸(藥方在蠱痢篇中)。
患有赤白痢的小孩,痢疾如果是寒性,大便會偏青色,如果是熱性,則會帶紅色。這種病多半是因為有積食,又受到風邪侵襲。初期會有口渴、發熱的症狀,影響食慾,使得痢疾越來越嚴重。治療上,首先要開胃,調節胸膈之氣,如果腹痛則要立即止痛。嚴重時會持續口渴、發熱,且脈搏會出現浮大洪盛的情況。
治療藥方
《顱囟經》:治療嬰幼兒赤白痢的藥方:阿膠、赤石脂、麩炒枳殼、龍骨、炮製半熟去核的訶子各半兩,白朮一分,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一兩歲的嬰幼兒,在空腹時用米湯服用半錢。
《本草》:治療嬰幼兒赤白痢的藥方:將乳腐細切成豆麵大小,加入醋漿水煮滾二十多次,給患病的小孩服用,效果很好。
《外臺秘要》:
- 《救急方》:治療新舊赤白痢,入口見效的藥方:用香豉心(指豉中間飽滿的部分,不是去掉外皮取芯,不要亂用),將其爆炒至乾燥有香味,搗成粉末。成人用一大升的豉心分四次服用,每次用一升酒送服。嬰幼兒用一小升豉心分四次服用,服用後即可止瀉。如果嬰兒更小,則要根據情況酌量給予。
- 《近效方》:治療赤白痢,不論老少,且腹瀉次數多的藥方:用炙甘草二兩,切開,加入四升漿水煮至剩下一升,去渣,一次性頓服。
- 崔氏方:治療大人小孩痢疾,不論寒熱、赤白、新舊,或久病、疳溫等,對劉秘監多年痢疾都有效:阿膠(二兩,一兩炙過入藥,一兩溶化成清液),乾薑(二兩),吳黃連(一兩),加入無食子(二枚,久痢腸滑嚴重者,可增加至三、四枚)。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醋融化阿膠清液,將藥粉和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酒送服十丸,五日後逐漸增加至三十丸。老弱病患可根據情況酌量服用。服用方法按照常規方法即可。另有一說:寒性痢疾用酒送服,熱性痢疾用粥送服。
- 《廣濟方》:治療嬰幼兒赤白痢、腹痛的藥方:赤白石脂、龍骨、地榆、黃連各四分,炙厚朴、人參各三分,當歸、乾薑各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