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九 (13)
卷第二十九 (13)
1. 熱痢第四
上以水三升煎及一升,下膠化盡,溫服一雞子大,日進三服。
《嬰孺》治小兒熱痢方。
黃連,赤石脂,龍骨,黃柏(各一兩),人參,甘草,牡蠣(煅。各半兩)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一歲五丸,日進三服。大人梧桐子大,一服二十丸。
《嬰孺》治小兒熱痢不止,梔子丸方
黃梔子仁(三分),大棗(炙),礬石(燒。各四分),黃連(五分)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五丸。日三,稍加之。
《嬰孺》治小兒若痢熱不食,傷飽不乳,及百病並傷寒。下,大黃湯方
大黃,甘草(炙。各一兩),麥門冬(去心,一雞子大)
上水二升煮一升,量兒歲與之服。
《聖惠》治小兒卒下痢,腹中挾熱。赤石脂湯方
赤石脂(一兩),黃連,石膏,甘草,龍骨,前胡,茯苓,肉桂(各一分),芍藥(二分),知母(四分),棗(四個)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溫服二合,日四、五服,神效。勿冷服。
《三十六種》治赤痢,訶子散方
訶子(炮),肉豆蔻(炮),甘草(炙)
上等分為末。每服半錢,飯飲下。
《三十六種》治赤痢,乾薑湯方
乾薑(炮,一分),大棗,山梔子(各四個。並燒存性)
上為末,粥飲調下半錢。
《四十八候》治赤痢開胃散方
白朮,茯苓,人參(各半錢),石蓮子(去皮殼、心,十個)
上為末,藿香湯下半錢。
《四十八候》治脾毒痢方。
陳黑米(一合),石榴皮(半錢),乳香(一塊),阿魏(少許),訶子(一錢),龍骨(末,三錢匕)
上嚼杏仁汁為丸麻子大,陳米飲下十丸。
長沙醫者鄭愈傳,犀角散,治小兒冷熱不調,四肢煩熱,啼叫不休,可思飲食,或時熱痢方。
犀角(屑,瓦上焙,一分),大黃(紙裹煨),甘草(炙。各半兩),朴硝(淨者一兩)
上件為末。每服半錢或一字,薄荷湯下。如候急驚不退,濃磨犀角水同煎湯下。
白話文:
熱痢第四
先用水三升煎煮至剩下一升,等藥汁中的膠質完全溶解後,溫熱服用如雞蛋黃般大小的量,一天服用三次。
《嬰孺》治療小兒熱痢的藥方
黃連、赤石脂、龍骨、黃柏各一兩,人參、甘草、煅燒過的牡蠣各半兩。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如小豆般大小的藥丸。一歲的孩童服用五顆,一天服用三次。成人則服用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一次服用二十顆。
《嬰孺》治療小兒熱痢不止的梔子丸藥方
黃梔子仁三分、炙烤過的大棗、燒過的礬石各四分、黃連五分。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如小豆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顆,一天服用三次,可稍微增加劑量。
《嬰孺》治療小兒因熱痢而食慾不振、因吃太飽而拒絕喝奶,以及各種疾病和傷寒引起的下痢的大黃湯藥方
大黃、炙甘草各一兩,麥門冬(去心)如雞蛋大小的量。將以上藥材用水二升煮至剩下一升,根據孩童的年齡給予適量的服用。
《聖惠》治療小兒突然下痢且腹中發熱的赤石脂湯藥方
赤石脂一兩,黃連、石膏、甘草、龍骨、前胡、茯苓、肉桂各一分,芍藥二分,知母四分,紅棗四個。將以上藥材用水三升煮至剩下一升二合,溫熱服用二合,一天服用四、五次,效果顯著。切記不要冷服。
《三十六種》治療赤痢的訶子散藥方
炮製過的訶子、炮製過的肉豆蔻、炙甘草。將以上藥材等份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米飯湯送服。
《三十六種》治療赤痢的乾薑湯藥方
炮製過的乾薑一分,大棗、燒過的梔子各四個。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粥湯調服半錢。
《四十八候》治療赤痢的開胃散藥方
白朮、茯苓、人參各半錢,去皮殼和心的石蓮子十個。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藿香湯送服半錢。
《四十八候》治療脾毒痢的藥方
陳黑米一合,石榴皮半錢,乳香一小塊,阿魏少許,訶子一錢,龍骨粉末三錢匕。將以上藥材用杏仁汁揉成如麻子般大小的藥丸,用陳米湯送服十顆。
長沙的醫生鄭愈傳授的犀角散,治療小兒冷熱不調、四肢煩熱、啼哭不止、想吃東西,或是有時發生熱痢的病症。
將犀角磨成粉末,在瓦片上烘烤一分,紙包煨過的大黃、炙甘草各半兩,淨朴硝一兩。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字,用薄荷湯送服。如果病情緊急驚厥不退,就將犀角濃磨成水,與藥湯一起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