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九 (5)
卷第二十九 (5)
1. 一切痢第二
上件研細,用巴豆半兩黃明者,去殼、心膜研如面,和前藥令極勻,黃蠟三分熔和後,用重湯內煮三兩丸,搜成丸,用金箔裹著旋丸,小麥大五粒至七粒,取積漿水送下。化痰,薑湯下。瀉痢,米飲下。小兒,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粒。
《莊氏家傳》治瀉痢,神驗木香丸方
黃連(一兩,去須,銼如大豆大,吳茱萸一兩同炒,令焦黃色,去茱萸),肉豆蔻(二個),木香(一分)
上為末,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用麵糊亦得。)水瀉、赤痢用米飲下二十丸。白痢,厚朴湯下。小兒,丸如許○大,服十丸。
《莊氏家傳》,如聖丸,治大人、小兒冷熱瀉痢,腹痛,米穀不消,膿血赤白並療之方。
乾薑(炮),槐花(炒。各一兩),宣連(半兩,去毛)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大人,三十丸。小兒,七、八丸。看歲數加減。如常瀉,溫水下。赤多,米飲下。
《莊氏家傳》治小兒痢,阿膠丸方
阿膠,茯苓,黃連
上各等分為細末,以飯為丸,曝乾。空腹,米飲下三十或五十丸。
《孔氏家傳》小兒痢方。
陳橘皮(炒),黃連,烏梅肉
上等分為末,陳粟米為丸。米飲下五十丸。
《王氏手集》,當歸黃連丸,治身體壯熱,煩渴下痢,赤白相雜,後重腹痛,晝夜無度,小便澀少方。
芍藥,當歸,黃連,黃柏
上等分為細末,麵糊為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米飲下,食後。
《吉氏家傳》治一切痢,青金散方
定粉(二兩),黃丹,白礬(煅),龍骨(各半兩),白朮(一分),訶子皮(二十個)
上件末,干棗一升去核為一處,作糰子於罐子中,用火先文後武燒青色為度,研細。米飲下一錢。血多,入黃連少許。小兒半錢。又一方入莨菪子、豬膽丸尤妙。
《吉氏家傳》治諸般痢方。
訶子皮,密陀僧(各一兩),巴豆(二十粒,去皮、油)
上件末,以醋二升半熬一伏時,乘熱於垍合內,凝定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空心米飲下。休息痢,米飲下。赤痢,甘草水下。白痢,乾薑湯下。
《吉氏家傳》治一切痢,青金散方
黃丹,莨菪子,胡粉(炒。各半錢),棗子(十個)
上一處搗作團,燒令通赤取出,冷,研細。空心米飲下半錢。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痢方。
龍骨,黃丹,定粉,豬指甲子(各等分)
上四味瓶罐泥封口,大火煅紅,細研。服半錢一字,米飲調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痢方。
訶子(三個),龍骨,烏魚骨,黃丹(醋炒。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痢,針頭丸方
巴豆,杏仁(去皮尖。各四十九個)
上用鐵線串,燈焰上燒,不存性,研細,用黃蠟二錢燈上熔汁,入藥和為劑,如粟米大。每服七丸,小兒三、五丸,新汲水吞下。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加入去殼、去心膜的巴豆(半兩,要選黃色的),一起攪拌均勻。再將黃蠟(三分)融化後加入,放入鍋中隔水煮,做成每顆重三兩的藥丸,用金箔包裹。每次服用像小麥粒大小的五到七顆,用積漿水送服。化痰用薑湯送服,治療瀉痢用米湯送服。小孩子服用則做成像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顆。
《莊氏家傳》治瀉痢,神效木香丸
黃連(一兩,去除鬚根,切成豆子大小,與吳茱萸一兩一起炒至焦黃色,去除吳茱萸),肉豆蔻(兩個),木香(一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蒸熟的餅或麵糊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水瀉或赤痢用米湯送服二十丸。白痢用厚朴湯送服。小孩子則做成更小的藥丸,服用十丸。
《莊氏家傳》如聖丸,治療大人、小孩冷熱瀉痢、腹痛、消化不良、膿血赤白痢
乾薑(炮製過的)、槐花(炒過的,各一兩),黃連(半兩,去毛)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像綠豆大小的藥丸。大人服用三十丸,小孩子服用七、八丸,依年齡增減。若為一般腹瀉,用溫水送服;若為赤痢嚴重,則用米湯送服。
《莊氏家傳》治療小兒痢疾,阿膠丸
阿膠、茯苓、黃連
將以上藥材等量磨成細粉,用米飯做成藥丸,曬乾。空腹用米湯送服三十到五十丸。
《孔氏家傳》小兒痢疾方
陳皮(炒過的)、黃連、烏梅肉
將以上藥材等量磨成粉末,用陳粟米做成藥丸。用米湯送服五十丸。
《王氏手集》,當歸黃連丸,治療身體發熱、口渴、痢疾、赤白相雜、裡急後重、腹痛、小便不順
芍藥、當歸、黃連、黃柏
將以上藥材等量磨成細粉,用麵糊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到二十丸,用溫米湯送服,飯後服用。
《吉氏家傳》治療各種痢疾,青金散
定粉(二兩)、黃丹、煅過的白礬、龍骨(各半兩)、白朮(一分)、訶子皮(二十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與去核的紅棗一升混合,做成團狀,放入罐子中,先用小火後用大火燒至青色,再磨成細粉。用米湯送服一錢。若血多,可加入少量黃連。小孩子服用半錢。另一種配方加入莨菪子、豬膽丸效果更好。
《吉氏家傳》治療各種痢疾
訶子皮、密陀僧(各一兩),巴豆(二十粒,去皮、去油)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醋(二升半)熬煮一個時辰,趁熱倒入容器中使其凝固,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用米湯送服三丸。若為休息痢,則用米湯送服。赤痢用甘草水送服,白痢用乾薑湯送服。
《吉氏家傳》治療各種痢疾,青金散
黃丹、莨菪子、炒過的胡粉(各半錢),紅棗(十個)
將以上藥材搗成團,燒至通紅,取出放涼後磨成細粉。空腹用米湯送服半錢。
長沙醫生丁時發傳授的小兒痢疾方
龍骨、黃丹、定粉、豬指甲子(各等分)
將以上四味藥放入瓶罐中用泥封口,大火煅燒至紅,磨成細粉。服用半錢或一字,用米湯調服。
長沙醫生鄭愈傳授的小兒痢疾方
訶子(三個)、龍骨、烏魚骨、醋炒過的黃丹(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調服。
長沙醫生鄭愈傳授的小兒痢疾,針頭丸
巴豆、杏仁(去皮尖,各四十九個)
用鐵絲串起,在燈焰上燒至不留原性,磨成細粉,用融化的黃蠟(二錢)混合成糊狀,做成小米粒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丸,小孩子服用三到五丸,用新汲水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