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八 (20)
卷第二十八 (20)
1. 利久不止第十一
上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未食,溫分三服。
《嬰孺》治小兒利,已服湯,利去實,實去後而不住,,龍骨湯方
龍骨(五分),甘草(炙),乾薑,當歸,黃連,赤石脂,附子(炮裂,去皮臍),前胡(各三分)
上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為五服,旦服至午,令盡。
《嬰孺》治小兒冷熱痢,經時不止,體羸不堪,余治瘥而又發。黃連煎方
上用黃連好者二兩,水七升,蜜八合,煎取一升三合,絞去滓。百日兒半合,二百日、一歲一合。
《嬰孺》治小兒下痢,經時不斷,羸瘦,脾胃冷弱,食不消化。雞骨丸方
雞骨(一具,宿雌雞胸前及肋骨,全用一具),黃連(六分),厚朴(三分),曲(炒),甘草(炙),白朮(各四分),麥檗(炒黃),烏梅肉(各二分),人參,赤石脂,黃芩,白龍骨(各五分),桔梗(二分)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白飲下二十五丸,日二服。量兒大小與之。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久瀉脾虛,不進飲食,食訖仍前瀉下,米穀不化。溫白丸方
白朮(一分,用米泔浸少時,切炒),丁香(半錢,炒),半夏(一錢半,湯泡洗七遍)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此○大。每服半歲三丸,三五歲五七丸,淡生薑湯吞下,早晚各進一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久瀉,脾困不思乳食,恐作脾風。惺惺散方
天麻,全蠍(炒,各半錢),木香(炮),糯米,人參,茯苓(各微炒),白扁豆(炒),山藥(焙),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用水一藥注或半銀盞,棗子半斤,煎十數沸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久瀉,久患脾虛,發搐變作慢驚風,或作慢脾風等。竹瀝膏方
白朮(一分,蜜炒),大附子(去皮臍,炮了秤一錢),全蠍(七個,每個用七葉薄荷裹,湯泡麻黃,令軟纏定,慢火炙黃色),犀角(鎊末,秤一錢),厚朴(用甘草水煮,焙乾,一分)
上為末,竹瀝為膏,旋丸。嬰孩每服一黑豆大,二三歲一皂子大,四五歲龍眼核大。以意加減,薄荷湯化下。
張渙,香礬丹方,治泄瀉久不瘥。
木香,白礬(慢火枯成粉。各一兩),訶黎勒皮(微炮),酸石榴皮(炒黑。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粥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定利丹方,治痢久不瘥。
密陀僧,白礬,定粉,黃丹(各一兩)
以上四味,以新瓦器盛,紙筋和泥固濟,文武火燒令通赤,候冷取出又入:
龍骨,黃連(各一兩。為細末)
上件同研勻,粟米飯搗成膏如黍米大,每服五粒至七粒。血痢,黃連湯下;白痢,用阿膠湯下;相雜,米飲下。量大小加減。
張渙,紅脂丹方,治赤白痢久不瘥。
白話文:
針對久瀉不止的治療方法
方法一:
將四升水煮至剩下一升二合,在飯前,將藥液溫熱分三次服用。
方法二: (適用於嬰幼兒腹瀉,腹瀉停止後又復發)
配方:龍骨五分,炙甘草、乾薑、當歸、黃連、赤石脂、炮製過的附子(去皮臍)、前胡各三分。
將四升水煮至剩下一升二合,分為五次服用,從早上服用到中午服完。
方法三: (適用於嬰幼兒冷熱痢,久治不癒,身體虛弱,治療後又復發)
配方:優質黃連二兩,加入七升水,八合蜂蜜,煎煮至剩下一升三合,過濾去除藥渣。百日嬰兒服用半合,二百日或一歲的嬰兒服用一合。
方法四: (適用於嬰幼兒腹瀉,久瀉不止,身體虛弱消瘦,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配方:一隻雌雞的胸前和肋骨(完整使用),黃連六分,厚朴三分,炒過的曲、炙甘草、白朮各四分,炒黃的麥芽、烏梅肉各二分,人參、赤石脂、黃芩、白龍骨各五分,桔梗二分。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用白開水送服二十五丸,每日兩次。根據嬰幼兒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方法五: (漢東王先生的家傳秘方,適用於嬰幼兒久瀉,脾虛,食慾不振,吃完就拉,消化不良)
配方:白朮一分(用洗米水浸泡後炒過),丁香半錢(炒過),半夏一錢半(用湯水浸泡清洗七次)。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薑自然汁煮糊製成如棋子大小的藥丸。半歲嬰兒每次服用三丸,三至五歲嬰兒每次服用五至七丸,用淡生薑湯送服,早晚各服一次。
方法六: (漢東王先生的家傳秘方,適用於嬰幼兒久瀉,脾胃虛弱,不思乳食,可能發展為脾風)
配方:天麻、炒過的蠍子各半錢,炮製過的木香、糯米、人參、茯苓(略炒過)、炒過的白扁豆、焙過的山藥、炙甘草各一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嬰兒每次服用一字,二三歲兒童每次服用半錢。用水或半銀杯水煮沸,加入半斤棗子,煎煮十數沸後服用。
方法七: (漢東王先生的家傳秘方,適用於嬰幼兒久瀉,久患脾虛,出現抽搐轉為慢驚風,或慢脾風等)
配方:蜜炒過的白朮一分,炮製過的附子(去皮臍)一錢,用七片薄荷葉包裹每個七隻的蠍子,用湯浸泡麻黃使其軟化後纏繞,用小火炙烤至黃色,犀角末一錢,用甘草水煮過焙乾的厚朴一分。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竹瀝製成膏狀,再製成藥丸。嬰兒每次服用如黑豆大小的藥丸,二三歲兒童服用如皂角子大小的藥丸,四五歲兒童服用如龍眼核大小的藥丸。根據情況調整用量,用薄荷湯送服。
方法八: (張渙的香礬丹,適用於久瀉不癒)
配方:木香、慢火煅燒成粉的白礬各一兩,略炮製的訶子皮,炒黑的酸石榴皮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製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粥送服。根據嬰幼兒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方法九: (張渙的定利丹,適用於久痢不癒)
配方:密陀僧、白礬、定粉、黃丹各一兩。
將以上四味藥材放入新瓦器中,用紙筋和泥封固,用文火和武火燒至通紅,冷卻後取出,再加入:龍骨、黃連各一兩(研磨成細粉)。
將上述藥材混合研磨均勻,用小米飯搗成膏狀,製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至七粒。血痢,用黃連湯送服;白痢,用阿膠湯送服;混合痢疾,用米湯送服。根據大小調整用量。
方法十: (張渙的紅脂丹,適用於紅白痢久治不癒) (此處未給出配方,故無法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