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八 (14)
卷第二十八 (14)
1. 水穀瀉第八
《聖惠》:夫小兒水穀利者,由寒溫失宜,乳哺不節,或當風解脫,血氣俱虛,為風冷所傷,留連在於肌肉,因其脾胃不和,大腸虛弱,風邪入於腸胃,腸胃既虛,不能制於水穀,故變為下利也。
《千金》,溫中大黃湯,治小兒暴冷,水穀下,或乳冷下,青結不消,或冷實吐下,乾嘔煩悶,及冷滯赤白下者良。若已服諸利湯去實,胃中虛冷,下如水,乾嘔,眼陷,煩擾,不宜利者,可除大黃。若中乳,乳母洗浴,水氣未消,飲兒為霍亂者,但用大黃也。小兒諸霍亂宜利者,便用大黃;不消利宜溫和者,則除之方。
大黃(六分),乾薑(炮),桂心,厚朴(薑製),甘草(炙。各一分),當歸,人參,茯苓,白朮(炮。各二分),桔梗(三分)
上十味㕮咀,以水二升半煮取八合。凡兒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七十日至一百日,一服二合半。二百日以來,服三合。
《千金》治卒大下利熱,唇乾口燥,嘔逆引飲,,瀉心湯方
人參,甘草(炙),黃芩,橘皮,栝蔞根(各一兩),黃連(二兩),半夏(三兩,洗去滑),乾薑(炮,一兩半)
上八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胡治云:治老小利,水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滿,乾嘔不安,無橘皮、栝萎;若寒,加附子一枚;渴,加栝萎一兩;嘔,加橘皮一兩;痛,加當歸一兩;仲景用大棗十二枚。)
《聖惠》治小兒水穀利,羸瘦面黃,不欲飲食。厚朴散方
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龍骨,黃連(去須,微炒。各半兩),丁香,當歸(銼,微炒),木香,白朮,肉豆蔻(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水穀利不止,羸瘦腹脹,不欲飲食,,調中散方
木香(半兩),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黃連(去須,微炒。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又方
當歸(銼,微炒),訶黎勒(煨,用皮。各一兩),白朮(三分)
上件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七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又方
白礬(一兩,燒令汁盡),訶黎勒(煨,用皮,半兩),醋石榴皮(三分,銼,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水穀利,日夜不止,,地榆散方
地榆(微炙,銼),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火炙令香熟。各三分),黃連(一兩,去須,微炒),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黃色)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水穀瀉第八】
《聖惠》提到:小孩出現水穀瀉的情況,通常是因為保養不當,飲食不節制,或是受風寒侵襲,導致血氣雙虛,風冷之氣滲入肌肉。脾胃功能失調,加上大腸虛弱,風邪進入腸胃,使腸胃虛弱,無法控制水穀,因此形成下瀉的情況。
《千金》中的溫中大黃湯,適用於小孩突然受冷,出現水穀瀉,或是因乳汁冷而瀉下,排泄物青色且不易消化,或冷實吐瀉,乾嘔煩悶,以及冷滯引起的赤白下瀉。如果已經服用過利湯去實,但胃中虛冷,瀉下如水,乾嘔,眼球凹陷,煩躁不安,不適合再使用利湯的,可以去掉大黃。如果小孩吃的是母乳,母親洗浴後水氣未消,小孩喝奶後會引起霍亂,這種情況只需使用大黃。對於其他各種霍亂,如果需要使用利湯,就加入大黃;如果不需利湯,就去掉大黃。
大黃、乾薑、桂心、厚朴、甘草、當歸、人參、茯苓、白朮、桔梗等藥材,將這些藥材煮成藥湯,根據小孩的年齡,調整藥量服用。
《千金》中治療突然大量瀉下,嘴脣乾燥,口渴,嘔吐,瀉心湯的配方是:人參、甘草、黃芩、橘皮、栝蔞根、黃連、半夏、乾薑等藥材,煮成藥湯,分三次服用。
《聖惠》中提到,對於小孩水穀瀉,身體瘦弱,面色黃,不想飲食的,使用厚朴散。藥材包括厚朴、龍骨、黃連、丁香、當歸、木香、白朮、肉豆蔻等,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用粥湯調服半錢,每天三到四次,根據小孩年齡調整藥量。
《聖惠》中還提供了多種治療水穀瀉的方子,包括調中散、地榆散、木香散、龍骨散、橡子散、沒石子丸、肉豆蔻丹、降仙丹等,都詳細列出了藥材和用法。
《太醫局》的胃風湯,用於大人和小孩因風冷入侵腸胃,水穀不消化,腹脹腸鳴,日夜無度的瀉下,也適用於腸胃濕毒,排泄如豆汁,或排出瘀血的情況。藥材包括人參、白茯苓、芎藭、桂皮、當歸、白芍藥、白朮等,將藥材煮成藥湯,根據年齡調整藥量服用。
《嬰孺》中治療小孩水穀瀉,不分年齡,日夜多次瀉下的方法是:使用橡斗子、幹楮葉,磨成粉末,用水煮烏梅汁調服,每天兩次,同時可以用精羊肉包裹藥物,放入下部,瀉出後再放入。
張渙的肉豆蔻丹,用於治療瀉下,水穀不消化的情況,藥材包括肉豆蔻、木香、青橘皮、黑牽牛等,將藥材磨成粉末,做成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薑米飲服下,根據年齡調整藥量。
《劉氏家傳》的沒石子丸,用於治療小孩冷滑瀉痢,水食全出的情況,藥材包括沒石子、訶梨勒、乾薑、烏梅肉、枯礬等,將藥材磨成粉末,做成藥丸,溫飯飲送下。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的降仙丹,用於治療小孩水穀不分,瀉下,以及赤白膿血痢,腹痛不可忍的情況,藥材包括硫黃、焰硝、五靈脂、白礬等,將藥材研勻,做成藥丸,根據不同症狀選擇不同的湯下,並忌生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