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八 (15)
卷第二十八 (15)
1. 水穀瀉第八
《聖惠》又方
干棗(十顆,去核),胡粉(一兩)
上件藥相和,搗為一餅子,急火中燒令赤,取出,置地上,以碗合之,勿令透氣,待冷,細研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水穀利,腹痛,神效,木香散方
木香(半兩),訶梨勒(煨,用皮,三分),龍骨,黃連(去須,微炒),當歸(銼,微炒),赤芍藥(微炒。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水穀利不止,龍骨散方
白龍骨,白石脂,黃連(去須,微炒),胡粉(炒令黃。各三分),乾薑(半兩,炮裂,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又方
赤石脂(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乾薑(炮裂,銼),橡實,當歸(銼,微炒。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水穀利,日夜略不暫止。橡子散方
橡實(二兩,微炒),干柏葉(半兩,微炙)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水煮烏梅汁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又方
上以訶梨勒煨,用皮二兩,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溫水研化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太醫局,胃風湯,治大人、小兒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腹脅滿,腸鳴㽲痛,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無度,並宜服之方。
人參(去蘆頭),白茯苓(去皮),芎藭,桂皮(去粗皮),當歸(去苗),白芍藥,白朮(以上等分)
上為粗散。每服二錢,以水一大盞,入粟米百餘粒,同煎七分,去滓。稍熱服,空心食前,小兒量力減之。
《嬰孺》治小兒水穀痢,及無問老小、日夜百餘行方。
橡斗子(一升,炒),干楮葉(二兩,炙)
上為末,以水煮烏梅汁,下方寸匕,日再服。仍取少許精羊肉裹藥,內下部中,痢出更納之。
張渙,肉豆蔻丹,治泄瀉,水穀不消方。
肉豆蔻,木香(各一兩),青橘皮(半兩,炒黃),黑牽牛(一分,微炒)
上件搗羅為末,滴水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生薑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劉氏家傳》治小兒冷滑瀉痢,水食全出,,沒石子丸方
沒石子(兩枚,炮),訶梨勒(炮,用皮),乾薑(炮),烏梅肉,枯礬(以上各等分)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小綠豆大。溫飯飲送下。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降仙丹,治小兒水穀不分,泄瀉,及赤白膿血痢,腹痛不可忍方
硫黃,焰硝(各研二味,以黑瓷瓦盞,慢火煞成汁,便取出,研勻細),五靈脂(水洗去砂石,澄,焙乾,取末),白礬(煅。各二錢半)
白話文:
水穀瀉第八
《聖惠》又一方
取十顆去核的乾棗和一兩胡粉,將它們混合搗成餅狀。用猛火燒到赤紅,取出放在地上,用碗蓋住,不要讓空氣進入。等冷卻後,研磨成細粉。不論什麼時候,用粥水調服半錢。根據小孩的大小調整劑量。
《聖惠》木香散方
用木香半兩、訶子(煨過,取皮三分)、龍骨、黃連(去除鬚根,稍微炒過)、當歸(切碎,稍微炒過)、赤芍藥(稍微炒過),各一兩。將這些藥材搗碎,用粗篩過濾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杯煎到剩下一半,去除藥渣,溫服,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根據小孩的大小減少劑量。
《聖惠》龍骨散方
用白龍骨、白石脂、黃連(去除鬚根,稍微炒過)、胡粉(炒到黃色),各三分;乾薑(用火烤裂,切碎)半兩。將這些藥材搗碎,用細篩過濾成散劑。不論什麼時候,用粥水調服半錢。根據小孩的大小調整劑量。
《聖惠》又一方
用赤石脂一兩、附子(用火烤裂,去除皮和臍部)、乾薑(用火烤裂,切碎)、橡實、當歸(切碎,稍微炒過),各半兩。將這些藥材搗碎,用細篩過濾成散劑。不論什麼時候,用粥水調服半錢。根據小孩的大小調整劑量。
《聖惠》橡子散方
用橡實(稍微炒過)二兩,乾柏葉(稍微烤過)半兩。將這些藥材搗碎,用細篩過濾成散劑。不論什麼時候,用水煮烏梅汁調服半錢。根據小孩的大小調整劑量。
《聖惠》又一方
用煨過的訶子,取皮二兩,搗碎過篩成末。用煉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如麻子大小。每次用溫水研開五丸服用,一天三到四次。根據小孩的大小調整劑量。
太醫局 胃風湯方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大人小孩因為風寒侵入腸胃,導致消化不良,腹瀉,腹部脹滿,腸鳴腹痛,以及腸胃濕毒,大便像豆汁,或者排出瘀血,日夜不止的情況。
使用人參(去除蘆頭)、白茯苓(去除外皮)、芎藭、桂皮(去除粗皮)、當歸(去除苗)、白芍藥、白朮,各等份。將它們混合製成粗散。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大杯,加入一百多粒小米一起煎煮到剩七成,去除藥渣,稍微溫熱後服用,空腹飯前服用。小孩根據體力情況減少劑量。
《嬰孺》方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小孩的水穀痢,以及不論老少,一天腹瀉一百多次的情況。
將橡斗子(炒過)一升、乾楮葉(烤過)二兩,研磨成末,用水煮烏梅汁調服一小勺,一天服用兩次。另外取少量精羊肉包裹藥粉,塞入肛門內,每次腹瀉後重新塞入。
張渙 肉豆蔻丹方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腹瀉,消化不良的情況。
使用肉豆蔻、木香各一兩,青橘皮(炒黃)半兩,黑牽牛(稍微炒過)一分。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末,用水滴成丸,如黍米大小。每次服用十粒,用生薑米湯送服。根據小孩的大小調整劑量。
《劉氏家傳》沒石子丸方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小孩因為受寒而引起的滑泄痢,水和食物都無法消化,全部排出。
使用沒食子(用火炮製)、訶子(用火炮製,取皮)、乾薑(用火炮製)、烏梅肉、枯礬,各等份。將它們研磨成末,用麵糊做成丸,如小綠豆大小。用溫熱的飯湯送服。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 降仙丹方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小孩消化不良導致的腹瀉,以及赤白膿血痢,腹痛難忍的情況。
使用硫黃、焰硝(分別研磨,用黑色瓷瓦碗,慢火燒成汁,取出研磨細緻)、五靈脂(用水洗去沙石,沉澱,烘乾,取末)、白礬(煅燒),各二錢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