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八 (1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八 (12)

1. 熱瀉第六

茅先生小兒有中熱瀉候:渾身微熱,上渴,驀地瀉下如水。此候本因兒子當風日,或日下夾去被,日曬得五臟受虛毒熱,忽然引水吃過多,致不消化如此。所治用乳香散夾三聖丸、(二方並見一切泄瀉門中。)龍涎膏與服(方見熱渴門中)即愈。

《嬰童寶鑑》小兒熱瀉,為脾胃受熱,故五穀不能實也。

《嬰孺》治三歲兒,熱實不脹滿,下不止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大黃(五分),甘草(三分,炙),當歸,柴胡,人參,黃芩(各四分)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為三服,大利便止。

張渙,清胃散,治挾熱泄利方。

川楝子,黃柏(微焙,炙),當歸(洗,焙乾),地榆(炙),黃連(去須,炒。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煎至四分,去滓溫服,乳食前。

《嬰童寶鑑》治小兒熱瀉如水,三霜丸方

砒霜(一錢匕),百草霜,巴豆霜(各二錢匕)

上件研勻,溶蠟搜、旋丸,獨帚湯下一丸。

《劉氏家傳》小兒熱瀉不止方。

木香,黃連

上等分末之,陳米飲和丸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陳米飲下。

《孔氏家傳》治小兒脾熱,瀉如黃涎,又似棗花,,涼脾方

香白芷,甘草(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小錢,水五分,煎至三分,溫服,日二服。

白話文:

茅先生的小孩有熱瀉的症狀:全身微微發熱,口渴,突然拉肚子像水一樣。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小孩吹風曬太陽,或是太陽下把被子夾走,太陽曬得五臟虛弱有熱毒,突然喝太多水,導致消化不良才會這樣。治療方法用乳香散搭配三聖丸(這兩個方子在所有的腹瀉章節都有提到),加上龍涎膏一起服用(方子在熱渴章節有提到)就會好。

《嬰童寶鑑》說,小兒熱瀉是因為脾胃受熱,所以才會消化不良。

《嬰孺》提到,治療三歲小孩,因為熱導致的拉肚子,但不腹脹的方子:

麥門冬(一兩,去心),大黃(五分),炙甘草(三分),當歸,柴胡,人參,黃芩(各四分)

以上藥材用水三升,煮到剩下一升二合,分三次服用,會大量排便,拉肚子就會停止。

張渙的清胃散,治療因為有熱導致的腹瀉的方子:

川楝子,微炒過的黃柏,洗過並烘乾的當歸,炙過的地榆,炒過的黃連(去掉鬚),各半兩

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八分煎到剩四分,去掉藥渣溫服,在喝奶或吃飯前服用。

《嬰童寶鑑》治療小孩拉肚子像水一樣的熱瀉,用三霜丸:

砒霜(一錢匕),百草霜,巴豆霜(各二錢匕)

以上藥材磨勻,用融化的蠟調和,搓成藥丸,用獨帚湯送服一丸。

《劉氏家傳》治療小孩熱瀉不止的方子:

木香,黃連

以上藥材等分磨成粉末,用陳米湯調和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陳米湯送服。

《孔氏家傳》治療小孩脾熱,拉肚子像黃色黏液,又像棗花一樣,用涼脾的方子:

香白芷,甘草(各半兩)

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小錢,用水五分煎到剩三分,溫服,一天服用兩次。

2. 洞泄第七

《巢氏病源》小兒洞泄下利候:春傷於風,夏為洞泄。小兒有春時解脫衣服,為風冷所傷,藏在肌肉,至夏因飲食居處不調,又被風冷,入於腸胃,先後重沓,為風邪所乘,則下利也。其冷氣盛,利為洞泄,洞泄不止為注下也。凡注下不止者,多變驚癇,所以然者,本挾風邪,因利臟虛,風邪乘之故也。亦變眼痛生障,下焦癖冷,熱結上焦,熱熏於肝故也。

《五關貫真珠囊》小兒洞泄候:洞泄者,凡風冷入腸,則下利洞泄,肛門脫,小兒則腫也。

《千金》治少小洞注下痢方。

上用蒺藜子二升,搗汁,溫服,以瘥為度。

《千金》又方

上用木瓜取汁,飲之。

《千金》又方

上炒倉米末,飲服之。

《千金》又方

上用酸石榴,燒灰末,服半錢匕,日三服。

《千金》又方

上用狗頭骨灰,水和服之。

《千金》又方

羊骨灰,鹿骨灰

上二味,並水和服之,隨得一事,即用之。

《千金》又方

上炒豉令焦,水淋汁服之,神驗。冷則酒淋服。

《千金》又方

上用五月五日百草末,吹下部。

《外臺》劉氏療小兒洞泄,水利不止方。

厚朴(炙),黃連(各一兩)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煎取六合,分服。雜痢,此方並治之。

《子母秘錄》治小兒洞下利方。

上用羊角中骨燒末,飲服方寸匕。

《子母秘錄》又方

上燒蝦蟆末,飲調方寸匕,服之。

《聖惠》治小兒脾胃氣不和,洞泄,下利不止,羸瘦,食少,,厚朴散方

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人參(去蘆頭),訶黎勒(煨,用皮),白朮,黃連(去須,微炒),地榆(微炙,銼。各一分),甘草(炙微赤),乾薑(炮裂,銼。各半分),肉豆蔻(一枚,去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洞泄,下利不止,漸至羸困,,密陀僧散方

密陀僧,黃丹,定粉,白礬(各一兩)

上件藥以新瓷瓶盛,用紙筋泥固濟,以文火燒令通赤,候冷取出,入龍骨末一兩,同研令細。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洞泄下利,羸困,,三聖散方

地榆(半兩,微炙,銼),厚朴(三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訶黎勒(煨,用皮,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聖惠》又方

沒石子(微煨),訶黎勒(煨,用皮。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聖惠》治小兒洞泄,下痢不瘥,乳食全少,宜服,如聖散方

黃連(三分,去須,微炒),鹿茸(去毛,塗酥,炙微黃),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洞泄第七】

《巢氏病源》關於小兒洞泄下痢的症狀說明:春天若受風寒侵襲,夏天就可能引發洞泄。如果小孩在春季時衣服穿得太少,被風冷侵入體內,藏於肌肉之中,到了夏季,由於飲食與生活作息不當,再次受到風冷影響,風冷邪氣進入腸胃,前後重疊,使得風邪乘虛而入,導致下痢。若冷氣過盛,下痢則變爲洞泄,洞泄持續不止則會成爲注下。一般而言,持續注下的小孩,多數會出現驚癇症狀,這是因爲原本體內挾帶風邪,再加上因下痢而導致臟腑虛弱,風邪乘機入侵所致。此外,也可能出現眼痛、眼睛生障、下焦寒溼、熱結於上焦、熱氣燻蒸肝臟等症狀。

《五關貫真珠囊》關於小兒洞泄的症狀說明:洞泄通常是由風冷進入腸道,引起下痢與洞泄,嚴重時可能導致肛門脫出,對於小孩來說,還可能引起腫脹。

《千金》提供治療小孩洞泄與痢疾的方劑:

  1. 使用兩升的蒺藜子,搗碎取汁,溫服,直到病情好轉爲止。
  2. 使用木瓜榨汁飲用。
  3. 炒熟的倉米磨成粉末,配水服用。
  4. 將酸石榴燒成灰燼,每日服用半錢,一日三次。
  5. 用水調和狗頭骨灰,服用。
  6. 羊骨灰與鹿骨灰,用水調和服用,可用其中一種即可。
  7. 將豉炒至焦黃,用水沖泡服用,效果神奇。若藥性偏冷,可用酒沖泡服用。
  8. 在五月五日採集百草,將其研磨成粉末,吹入下部。

《外臺》劉氏提供治療小兒洞泄、水利不止的方劑:

厚朴與黃連(各一兩),將兩種藥材切碎,以水煎煮,取六合的藥液,分次服用。對於混合型痢疾,此方同樣有效。

《子母祕錄》提供治療小兒洞泄下痢的方劑:

  1. 將羊角中的骨頭燒成粉末,每次服用方寸匕。
  2. 燒蝦蟆製成粉末,每次服用方寸匕,以水調和後服用。

《聖惠》提供治療小兒脾胃不和、洞泄、下痢不止、瘦弱、食慾不佳的方劑——厚朴散:

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至香氣熟透)、人參(去蘆頭)、訶黎勒(煨,用皮)、白朮、黃連(去須,微炒)、地榆(微炙,銼)、甘草(炙至微紅)、乾薑(炮裂,銼)、肉豆蔻(去殼)各適量。將上述藥材搗碎,細篩爲散。每次服用以粥飲調下半錢,一日三至四次,根據小孩年齡調整劑量。

《聖惠》提供治療小兒洞泄、下痢不止、逐漸虛弱的方劑——密陀僧散:

密陀僧、黃丹、定粉、白礬各一兩。將上述藥材放入新瓷瓶中,用紙筋泥密封,以文火燒至通紅,待冷卻後取出,加入龍骨末一兩,共同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以粥飲調下半錢,一日三四次,根據小孩年齡調整劑量。

《聖惠》提供治療小兒洞泄、下痢、虛弱的方劑——三聖散:

地榆(半兩,微炙,銼)、厚朴(三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至香氣熟透)、訶黎勒(煨,用皮,半兩)。將上述藥材搗碎,細篩爲散。每次服用以粥飲調下半錢,一日三至四次,根據小孩年齡調整劑量。

《聖惠》提供治療小兒洞泄、下痢不止、乳食減少的方劑:

沒石子(微煨)、訶黎勒(煨,用皮)各半兩。將上述藥材搗碎,細篩爲散。每次服用以粥飲調下半錢,一日三至四次,根據小孩年齡調整劑量。

《聖惠》提供治療小兒洞泄、下痢未愈、乳食極少的方劑——如聖散:

黃連(三分,去須,微炒)、鹿茸(去毛,塗酥,炙至微黃)、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至香氣熟透)各半兩。將上述藥材搗碎,細篩爲散。每次服用以粥飲調下半錢,一日三至四次,根據小孩年齡調整劑量。

《聖惠》提供治療小兒洞泄、下痢不止的方劑:

楮葉(半兩)、訶黎勒(煨,用皮,一分)、橡實(七枚,微炒)。將上述藥材搗碎,細篩爲散。每次服用以粥飲調下半錢,一日三至四次,根據小孩年齡調整劑量。

《聖惠》提供治療小兒洞泄、下痢不止的方劑——黃連丸:

黃連(一兩,去須,銼,微炒)、女萎(半兩,微炒)。將上述藥材搗碎,篩爲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以熱水化下三丸,一日三至四次,根據小孩年齡調整劑量。

《聖惠》提供治療小兒洞泄的方劑:

使用牛角燒成灰,細研爲散。每次服用以粥飲調下半錢,一日三至四次,根據小孩年齡調整劑量。

《嬰孺》提供治療小兒注利、腸澼下重的方劑——附子丸:

附子、乾薑(各炮)、前胡(炒)、芎(炒)各四分。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末,以蜜丸如大豆大。每次服用兩丸,以飲下,日三夜一。成人也可服用。

《嬰孺》提供治療小兒洞利、晝夜不止的方劑:

黃芩、乾薑、人參各三分。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末,以蜜丸如大豆大。每次服用三丸,以飲下,日進三服。

張渙的厚朴散,用於治療洞泄注下:

厚朴、生薑汁(制)、訶黎勒(炮,取皮)、肉豆蔻各一兩,白朮、乾薑各半兩(炮)。將上述藥材搗碎,羅爲細末。每次服用一錢,以水八分一盞,加入少量生薑、粟米,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萬全方》提供治療小兒冷熱不調、時有洞泄、下痢不止的方劑——龍骨丸:

龍骨、黃連、白石脂、白礬(燒令汁盡)、乾薑(炮)、木香各半兩。將上述藥材搗羅爲末,以醋煮麪糊爲丸如麻子大。每次服用以粥飲下五丸,一日三至四次,根據小孩年齡調整劑量。

《劉氏家傳》提供治療小兒水瀉注下的方劑:

黃連、石蓮(等分,炒黃色)。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末,每次服用半錢。水瀉時,以新汲水調下;白瀉時,以粟米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