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八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八 (5)

1. 一切泄瀉第一

芍藥,當歸,官桂,人參,白朮,茯苓(各半兩),粟米(炒,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大錢,水六分盞,煎至三分,去滓溫服。

《王氏手集》,溫胃固腸丸方

肉豆蔻,縮砂仁,丁香,龍骨,訶子皮(炙),赤石脂

上各等分,白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飯飲下,量兒小大。

《王氏手集》治小兒臟冷,滑泄不止,腸鳴腹痛。比聖丸方

青州棗(二十五個,去核,黃丹二錢,勻分在棗肉內燒,煙絕用),訶子皮,草豆蔻仁(麵裹,燒麥熟為度,去面。各半兩),肉豆蔻,木香

上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小黃米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王氏手集》,豆蔻調中湯,治臟腑不調方。

白礬,縮砂仁,五倍子(各一錢),黑附子(半兩,去皮臍)

上為細末,用墨水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兒小,五、七丸,食前米飲下。

《趙氏家傳》治瀉痢,二色丸方

黑丸子

巴豆(七粒,和皮),杏仁(二七粒,和皮。二物燒存性,同研勻細,燈上溶蠟為膏)

紅丸子

巴豆(七粒,去心膜,研出油),硃砂(一錢,研。二物同研勻,燈上溶蠟為膏)

上二色丸,各令蠟與藥等分用,旋丸如綠豆大。每服紅黑各一丸,瀉新水下。赤痢,甘草湯;白痢,乾薑湯;赤白痢,則各之。

《吉氏家傳》治一切瀉痢方。

厚朴(用蜜炙),白芷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蜜湯下,酒亦得。更量大小。

《吉氏家傳》補小兒虛瀉,調中散方

人參(一兩),白朮(半兩),犀角(屑),桂,藿香,甘草(炙。各一分)

上末。每服半錢,棗湯調下。

《吉氏家傳》治秋泄瀉,玉柱丸方

烏頭(一個),舶上茴香(一兩,微炒),肉豆蔻(一個,炮)

上件為末,軟飯丸如○此大。水瀉,井水下;疳瀉,米飲下;驚瀉,木香湯下;大腸冷滑,乾薑湯下五丸,速要瘥,加二丸。

《吉氏家傳》,銀白散,治小兒脾胃氣弱泄瀉,不思飲食方。

人參,茯苓,甘草(炙),藿香葉,白扁豆(炒,微生),白朮(麵炒)

上等分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紫蘇飯飲下。

《朱氏家傳》治脾胃不和,瀉痢。木香散方

木香,白朮(各一分),藿香,益智(各半兩),肉豆蔻(三個,麵裹煨熟)

上為末。每服半錢或一字,量兒大小,用木瓜紫蘇湯下。

長沙醫者相漹傳,桑葉散,治小兒泄瀉,虛滑頻數不止方

人參,白茯苓,藿香葉,乾葛(以上各等分。焙)

上為末。每服半錢,濃煎,桑葉湯調下。若大人患瀉,加至一大錢,亦用桑葉煎湯調下。至甚者不過三服。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薑黃散,治小兒泄瀉可思食方。

陳皮(一兩),訶黎勒皮,甘草(炙),青橘皮(去白。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或煎亦得。

白話文:

一切泄瀉第一

芍藥、當歸、肉桂、人參、白朮、茯苓(各半兩),炒過的粟米(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一大錢,用水約六分杯煎煮至三分杯,去除藥渣後溫服。

出自《王氏手集》,溫胃固腸丸方

肉豆蔻、縮砂仁、丁香、龍骨、烤過的訶子皮、赤石脂

將以上藥材等分磨成粉末,用白麵糊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用飯或水送服,用量依照孩童年紀大小調整。

出自《王氏手集》,治療小孩因臟腑虛寒引起的腹瀉不止、腸鳴腹痛。比聖丸方

青州棗(二十五個,去核,黃丹二錢,均勻分放在棗肉內燒,燒到沒有煙為止),訶子皮、草豆蔻仁(用麵包裹,燒到麥子熟透的程度,去除麵粉,各半兩),肉豆蔻、木香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醋煮過,再用麵糊做成如小黃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

出自《王氏手集》,豆蔻調中湯,治療臟腑不調的藥方

白礬、縮砂仁、五倍子(各一錢),黑附子(半兩,去除外皮和頂端)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墨水調和麵糊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丸。小孩用量減半,五到七丸,在飯前用米湯送服。

出自《趙氏家傳》,治療腹瀉的二色丸方

黑丸子

巴豆(七粒,連皮),杏仁(二十七粒,連皮)。將這兩樣藥材燒到呈現藥性,一起磨成細粉,用燈火融化的蠟做成膏狀。

紅丸子

巴豆(七粒,去除內膜,磨出油),硃砂(一錢,研磨)。將這兩樣藥材一起磨勻,用燈火融化的蠟做成膏狀。

將以上兩種顏色的藥丸,各自讓蠟與藥粉等比例混合,搓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紅黑藥丸各一顆,用於治療新發的腹瀉。若是赤痢(拉血便),用甘草湯送服;白痢(拉白便),用乾薑湯送服;赤白痢(既有血便也有白便),則分別選用對應的湯送服。

出自《吉氏家傳》,治療各種腹瀉的藥方

厚朴(用蜂蜜炙烤過)、白芷

將以上藥材等分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蜂蜜水送服,也可以用酒送服。用量可根據病患體型大小調整。

出自《吉氏家傳》,補益兒童虛弱腹瀉的藥方,調中散方

人參(一兩),白朮(半兩),犀角(屑),肉桂、藿香、甘草(炙,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棗湯調服。

出自《吉氏家傳》,治療秋季腹瀉的藥方,玉柱丸方

烏頭(一個),進口茴香(一兩,稍微炒過),肉豆蔻(一個,炮製過)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軟飯做成如圓形小豆子大小的藥丸。水瀉(拉水便),用井水送服;疳瀉(營養不良性腹瀉),用米湯送服;驚瀉(受驚嚇引起的腹瀉),用木香湯送服;大腸虛寒導致的腹瀉,用乾薑湯送服五丸,若要快速見效可加服兩丸。

出自《吉氏家傳》,銀白散,治療兒童脾胃虛弱導致的腹瀉、食慾不振

人參、茯苓、甘草(炙)、藿香葉、炒過且略帶生澀的白扁豆、麵粉炒過的白朮

將以上藥材等分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到一錢,用紫蘇飯湯送服。

出自《朱氏家傳》,治療脾胃不和引起的腹瀉

木香、白朮(各一分),藿香、益智(各半兩),肉豆蔻(三個,用麵包裹煨熟)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字,用量依照孩童年紀大小調整,用木瓜紫蘇湯送服。

出自長沙的醫生相漹流傳下來的,桑葉散,治療兒童腹瀉、虛弱滑脫、次數頻繁不止

人參、白茯苓、藿香葉、乾葛(以上各等分,烘乾)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濃煎的桑葉湯調服。如果是成年人腹瀉,用量可加至一大錢,同樣用桑葉煎湯調服。情況嚴重者,服用不超過三次。

出自長沙的醫生丁時發流傳下來的,薑黃散,治療兒童腹瀉且有食慾的藥方

陳皮(一兩),訶黎勒皮、甘草(炙)、青橘皮(去除白色部分,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調服,也可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