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八 (3)
卷第二十八 (3)
1. 一切泄瀉第一
《嬰孺》治小兒及老人一切利及成疳者方。
白龍骨,白石脂(各五分),雞糞礬(炒),黃連,胡粉(炒),茯苓,阿膠(炙。各四分)
上為末,蜜為丸,桐子大。米飲下十五丸,日進二服,加至二十丸,瘥。小兒以意加減。
《嬰孺》治小兒注下三、四日,,增減水藥皇子湯,方
龍骨,牡蠣(煅赤。各一兩),人參,乾薑,甘草(炙),赤石脂(各三分),細辛,附子(炮。各二分),黃連(五分)
上以水四升煮一升半,為三服,日進三服。兒小,量之。
《嬰孺》治小兒泄痢,黃連丸,方
黃連,茯苓,黃芩,赤石脂(各四分),枳殼(炒,一分),人參(五分),甘草(炙,二分)
上為末,蜜丸。一、二百日兒,麻子大五丸,沾乳上送。一、二歲兒,小豆大十丸,次量加之飲下。
張渙,訶子湯,方,治泄利。
訶黎勒皮,人參(去蘆頭),木香,白茯苓(各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甘草(炙。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生薑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張渙治小兒脾胃虛弱,不能飲食,已漸傷損榮衛,致令肌體羸瘦,時時下利,面色青白。丁香黃耆散,方
綿黃耆(銼),丁香,當歸(洗,焙乾),白朮,鱉甲(塗醋,炙黃,去裙襴),人參(去蘆頭。各一兩),胡黃連,甘草(炙。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薑二片、棗二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食前。
張渙遺方,人參散,治小兒胃氣虛弱,泄瀉不止。
人參,白茯苓,甘草(炙),枇杷葉(各半兩),丁香(一分),肉豆蔻(二個),藿香,厚朴(薑汁製。各一兩),青皮,當歸(洗),乾薑(炮。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水半盞,生薑一片,煎至三分,溫服。
《嬰童寶鑑》治小兒瀉,日霞丹,方
白堊,砒霜,黃丹(各末),麝香(各一錢匕)
上件和勻,糯米飲為丸,如芥子大丸。第一丸時,取一口氣於藥上,向下不用,一歲一丸,米飲下。
《惠眼觀證》,斗門散,治瀉方。
橡斗子,訶子(用肉。各六個,並三生三炮),甘草(六寸,半生半熟)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陳米飲調下。
《惠眼觀證》,溪螺散,治瀉方。
舡底下溪螺(四十九個,先以水浸出泥),乾葛粉(半兩)
上將葛粉摻在螺上,盛在碗內,卻盞子蓋之一宿,來早取螺上粉曬乾。使每服一錢,以退豬湯調下。
《寶童方》治瀉痢,香姜散
黃連(去須),生薑(各半兩)
上細切,同黃連共炒為末。每服一錢,陳米飲下。
《張氏家傳》調理小孩兒瀉痢,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大訶子肉,青皮,附子(炮,去皮),厚朴(薑製過,炒熟。各半兩)
上件焙乾為末。每服大小加減,粥飲調下,空心服。
白話文:
針對各種腹瀉的治療方法
嬰幼兒及老人腹瀉、消化不良的藥方
白龍骨、白石脂各取五分,雞糞礬炒過、黃連、胡粉炒過、茯苓、炙過的阿膠各取四分。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丸,用米湯送服,每日服用兩次,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增加到二十丸。小孩用藥量可自行斟酌調整。
嬰幼兒腹瀉三、四日的藥方,可以根據情況調整皇子湯的配方
龍骨、煅燒過的牡蠣各取一兩,人參、乾薑、炙過的甘草、赤石脂各取三分,細辛、炮製過的附子各取二分,黃連取五分。加水四升煮至剩下一升半,分三次服用,每日三次。嬰幼兒用藥量請自行斟酌調整。
嬰幼兒腹瀉痢疾的藥方,黃連丸
黃連、茯苓、黃芩、赤石脂各取四分,炒過的枳殼取一分,人參取五分,炙過的甘草取二分。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藥丸。一百到兩百天大的嬰兒,服用如麻子大小的五丸,沾在乳汁上餵食。一到兩歲的幼兒,服用如小豆大小的十丸,然後根據情況增加劑量,用開水送服。
張渙的訶子湯,治療腹瀉
訶黎勒皮、去除蘆頭的人參、木香、白茯苓各取一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的陳橘皮、炙過的甘草各取半兩。將這些藥材搗碎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加入八分滿的一小杯水,放入兩片生薑,煎至剩五分,去除藥渣後溫服。
張渙治療小兒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導致身體虛弱消瘦,時常腹瀉,面色青白的藥方,丁香黃耆散
將黃耆切碎,與丁香、洗淨焙乾的當歸、白朮、塗醋炙黃並去除裙襴的鱉甲、去除蘆頭的人參各取一兩,胡黃連、炙過的甘草各取半兩。將這些藥材搗碎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一杯水,放入兩片生薑、兩枚紅棗一同煎至剩五分,去除藥渣後在飯前溫服。
張渙的遺方,人參散,治療小兒胃氣虛弱,腹瀉不止
人參、白茯苓、炙過的甘草、枇杷葉各取半兩,丁香取一分,肉豆蔻取兩個,藿香、用薑汁製作的厚朴各取一兩,青皮、洗淨的當歸、炮製過的乾薑各取一分。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加入半杯水,放入一片生薑,煎至剩三分,溫服。
《嬰童寶鑑》治療小兒腹瀉的藥方,日霞丹
白堊、砒霜、黃丹各磨成粉末,麝香取一錢匕。將這些藥材混合均勻,用糯米湯製成如芥子大小的藥丸。第一次服用時,對著藥丸呵一口氣,之後不用再對著藥丸呵氣。一歲的小孩服用一丸,用米湯送服。
《惠眼觀證》的斗門散,治療腹瀉
橡斗子、訶子(用果肉,各取六個,其中三個生用,三個炮製過),甘草(六寸長,一半生用,一半煮過)。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陳米湯調服。
《惠眼觀證》的溪螺散,治療腹瀉
船底下的溪螺四十九個(先用水浸泡去除泥沙),乾葛粉半兩。將葛粉灑在溪螺上,放在碗中,用杯子蓋住一晚,第二天取出溪螺上的粉曬乾。每次服用一錢,用退豬湯(煮過豬肉的水)調服。
《寶童方》治療腹瀉痢疾的香姜散
黃連(去除根鬚)、生薑各取半兩。將它們切碎,與黃連一同炒至成末。每次服用一錢,用陳米湯送服。
《張氏家傳》調理小兒腹瀉痢疾的肉豆蔻散
肉豆蔻、大訶子肉、青皮、炮製並去除外皮的附子、用薑汁製過並炒熟的厚朴各取半兩。將這些藥材烘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用量可根據大小增減,用粥水調服,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