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七 (23)
卷第二十七 (23)
1. 吐利第六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冷熱不和,吐利不止。白朮散,方
白朮,木香,丁香,陳皮(焙。各一分),麥門冬(三分,去心,焙)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吐利兼胸脅脹滿,草豆蔻散,方
草豆蔻(去皮),木香,五味子,人參,白茯苓,陳皮(湯浸去白。各一分),訶梨勒皮,甘草(炙,銼。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博濟方》治小兒未及周晬,吐瀉不止,因乳母氣血勞神,或熱奶傷胃,致有痰涎。中和散,方
雄黃(好者少許),大黃,五靈脂(各等分)
上件三味同研為細末。每服一字,磨刀水調下。
《譚氏殊聖》治小兒吐瀉方。
白滑石,硫黃(各等分)
上細研,淘糯米泔調下一字。新生小兒未滿月及百日舌上生瘡,口中白膏厚如池紙,用坯子燕脂少許,兒病用女乳汁,女病用兒乳汁同調,塗舌上一宿,立效。
《譚氏殊聖》治小兒吐瀉不止,乳香丸,方
乳香,硃砂(各一錢),半夏(半兩,湯浸七遍,切破,用生薑汁炒令黃色)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二丸,如五歲以上五、六丸,米飲下。
茅先生:小兒吐瀉,丁香散,方
丁香(二七粒),肉豆蔻(一個),木香(一錢)
以上三味研損,用醋麵裹,熱灰煨,令面赤色取出,不用面,入後藥:
藿香,桂心(各半錢)
上此二味和前三味拌合為末。每服一字半錢,用陳米飯煮飲調下。
《嬰孺》,皇子湯,治少小痢下、吐逆,壯熱數日不止,不得乳哺,或但羸困欲死方。
甘草(炙),牡蠣(煅末),芍藥,桂心(各三兩)
上為粗末。一歲兒水一升,內四方寸匕,煮三合頓服,日再。小兒以意加減。此能除熱止痢,上下神驗。
《嬰孺》治少小驚,兼少小下痢,及吐十日以上。以意量之與服,二十日以上依此方合服。苦七、八日以上倍加藥,過此以意消息增減。神妙方。
大黃(三錢),鉤藤(六合),黃耆(二分),細辛(半分),蛇蛻皮(三寸,炙),蚱蟬(二個,炙),甘草(一分,炙)
上切,以水一升半煮五合,絞去滓,研牛黃五大豆許,入湯中。一服一棗許,日三夜一,亦同。灸兩耳前三炷,必瘥。無牛黃,以真麝香代之。
《嬰孺》治少小寒中吐利及客忤。溫白丸,方
附子(炮),桔梗(各二兩),人參(一兩),乾薑(二分)
上為末,煉蜜丸。二十日兒麻子大一丸,五十日兒胡豆大一丸,百日兒小豆大一丸,不知加之。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粗略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煎煮至剩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稍微加熱後服用。根據小孩的體型大小自行斟酌增減藥量。
《聖惠方》治療小兒因寒熱不調導致的持續嘔吐和腹瀉。白朮散,配方如下:
白朮、木香、丁香、陳皮(烘焙過。各一分)、麥門冬(三分,去心,烘焙過)。
將上述藥材搗碎,粗略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一中盞水煎煮至剩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稍微加熱後服用。根據小孩的體型大小自行斟酌增減藥量。
《聖惠方》治療小兒嘔吐腹瀉,同時伴有胸脅脹滿。草豆蔻散,配方如下:
草豆蔻(去皮)、木香、五味子、人參、白茯苓、陳皮(用熱水浸泡後去白。各一分)、訶梨勒皮、甘草(炙過,切碎。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搗碎,粗略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煎煮至剩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稍微加熱後服用。根據小孩的體型大小自行斟酌增減藥量。
《博濟方》治療小兒未滿週歲,因哺乳母親氣血勞損,或因熱奶傷胃,導致痰涎不止,引起的持續嘔吐和腹瀉。中和散,配方如下:
雄黃(少量,品質好的)、大黃、五靈脂(各等份)。
將上述三種藥材一同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字,用磨刀水調和後服用。
《譚氏殊聖方》治療小兒嘔吐腹瀉。配方如下:
白滑石、硫黃(各等份)。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淘米水調和服用一字。新生兒未滿月或百日,舌頭上生瘡,口中出現白色厚膩如紙漿的物質,可用少許胭脂,如果是小孩生病,就用母親的乳汁調和,如果是母親生病,就用小孩的乳汁調和,塗在舌頭上過夜,效果顯著。
《譚氏殊聖方》治療小兒持續嘔吐腹瀉。乳香丸,配方如下:
乳香、硃砂(各一錢)、半夏(半兩,用熱水浸泡七次,切開,用生薑汁炒至黃色)。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丸,五歲以上兒童服用五六丸,用米湯送服。
茅先生的方子:治療小兒嘔吐腹瀉,丁香散,配方如下:
丁香(二十七粒)、肉豆蔻(一個)、木香(一錢)。
將上述三味藥材研磨後,用醋麵包裹,在熱灰中煨烤,使麵皮呈紅色後取出,不用麵皮。加入以下藥材:
藿香、桂心(各半錢)。
將這兩味藥材與之前的三味藥材混合研磨成末。每次服用一字半錢,用陳米飯煮的湯調和後服用。
《嬰孺方》,皇子湯,治療幼兒痢疾、嘔吐,高燒數日不止,無法進食母乳,或身體虛弱瀕臨死亡。配方如下:
甘草(炙過)、牡蠣(煅燒成末)、芍藥、桂心(各三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粗末。一歲兒童每次用一升水,加入四方寸匕的藥末,煮至剩下三合,一次性服用,每日兩次。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自行斟酌增減藥量。此方能退熱止痢,效果顯著。
《嬰孺方》治療幼兒驚嚇,同時伴有幼兒腹瀉,以及嘔吐持續十日以上。根據情況適量服用,二十日以上的病症可以按此方劑合併服用。病程超過七八日,可以加倍藥量,超過這個時間,要根據情況增減藥量。此方為神效方。
大黃(三錢)、鉤藤(六合)、黃耆(二分)、細辛(半分)、蛇蛻皮(三寸,炙過)、蚱蟬(二個,炙過)、甘草(一分,炙過)。
將上述藥材切碎,用一升半水煮至剩下五合,過濾去渣,將牛黃研磨成如五個大豆大小,加入藥湯中。每次服用如一個棗子大小的量,每日三次,夜晚一次,效果相同。在兩耳前各灸三炷,必定痊癒。如果沒有牛黃,可用真麝香代替。
《嬰孺方》治療幼兒因寒邪入侵導致的嘔吐腹瀉以及受到驚嚇。溫白丸,配方如下:
附子(炮製過)、桔梗(各二兩)、人參(一兩)、乾薑(二分)。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二十天大的嬰兒服用如麻子大小的一丸,五十天大的嬰兒服用如胡豆大小的一丸,一百天大的嬰兒服用如小豆大小的一丸,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適當增加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