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七 (2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七 (21)

1. 吐利第六

(但吐利而不霍亂)

《巢氏病源》小兒吐利候:吐利者,由腸虛而胃氣逆故也。小兒有解脫,而風冷入腸胃,腸胃虛則泄利,胃氣逆則嘔吐。此大體與霍亂相似而小輕不劇,悶頓,故直云吐利,亦不呼為霍亂也。

錢乙論小兒初生三日內吐瀉壯熱,不思乳食,大便乳食不消,或白色,是傷食,當下之,後和胃。下用白餅子,(方見本門。)和胃用益黃散主之。(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錢乙論小兒初生三日以上至十日,吐瀉,身溫涼,不思乳食,大便青白色,乳食不消,此上實下虛也。更有兼見證:肺主睡露睛、喘氣,心主驚悸、飲水,脾主困倦饒睡,肝主呵欠頓悶,腎主不語畏明,當瀉。見兒兼臟,補脾益黃散主之。此二證多病秋夏也。(益黃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錢乙論夏秋吐瀉,五月二十五以後吐瀉身壯熱,此熱也,小兒臟腑十分中九分熱也。或因傷熱,乳食吐乳不消,瀉深黃色,玉露散主之。六月十五日以後吐瀉身溫,似熱,臟腑六分熱四分冷也。吐嘔乳食不消,瀉黃白色,似渴,或食乳,或不食乳,食前必服益黃散,食後多服玉露散。

七月七日以後吐瀉身溫涼,三分熱七分冷也。不能食乳,多似睡,悶亂,哽氣、長出氣,睡露睛,唇白、多噦,欲大便,不渴,食前多服益黃散,食後少服玉露散。八月十五日以後吐瀉,止冷無陽也,不能食乳,乾噦,瀉青褐水,當補脾,益黃散主之,不可下也。(玉露散方見本門,益黃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錢乙論吐瀉,爭上去:廣親此宅,四大王宮五太尉病吐瀉不止,米穀不化,眾醫用補藥,言用薑汁調服之。六月中服溫藥,一日益加喘吐不定。錢曰:當以涼藥治之,所以然者,謂傷熱在內也。用石膏湯三服,並服之。眾醫皆言:吐瀉多而米穀不化,當補脾,何以用涼藥?王信眾醫,又用丁香散三服。

錢後至曰:不可服此,三日外必腹滿身熱,飲水吐逆。三日外一如所言。所以然者,謂六月熱甚,伏入腹中而令引飲,熱傷脾胃即大吐瀉。他醫又行溫藥,即上焦亦熱,故喘而引飲,三日當死。眾醫不能治,復召錢至宮中。見有熱證,以白虎湯三服,更以白餅子下之,一日減藥二分,二日、三日又與白虎湯各二服。

四日用石膏湯一服,旋合麥門冬、黃芩、腦子、牛黃、天竺黃,茯苓、以硃砂為衣,與五丸,竹葉湯化下,熱退而安。

錢乙論虛實下藥云:馮承務子五歲,吐瀉壯熱不思食。錢氏曰:目中黑睛少而白睛多,面色㿠白,此子必多病。面色㿠白神怯也,黑睛少腎虛也,黑睛屬水,本怯而虛,故多病也。縱長成必肌膚不壯,不耐寒暑。易虛易實,脾胃亦怯,更不可縱酒欲,若不保養,不過壯年。面上常無精神光澤者,如婦人之失血也。

白話文:

吐利第六:

(但有吐有拉肚子,但不是霍亂)

《巢氏病源》提到小兒吐利的原因:吐利是因為腸胃虛弱,胃氣上逆所導致。小孩子有時會因外感風寒,導致腸胃虛弱而腹瀉,胃氣上逆則會嘔吐。這種情況和霍亂相似,但症狀較輕微,只是感到不舒服,所以只說是吐利,而不稱作霍亂。

錢乙認為,剛出生三天內的小孩,如果出現吐瀉、發高燒、不肯喝奶、大便有未消化奶塊或呈白色,這是因為傷食,應該先用藥幫助排泄,再調理脾胃。排泄可使用白餅子(藥方見本門),調理脾胃則用益黃散(藥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錢乙又說,出生三天以上到十天的小孩,若有吐瀉、身體發涼、不肯喝奶、大便呈青白色且有未消化奶塊,這是屬於上實下虛的情況。可能還會伴隨其他症狀:肺臟出問題會導致睡覺時眼睛半開、喘氣;心臟出問題會有驚悸、想喝水;脾臟出問題會感到困倦、嗜睡;肝臟出問題會打呵欠、精神不振;腎臟出問題則不說話、怕光。這些情況都應該用藥幫助排泄。如果同時出現多種臟腑問題,則要用益黃散來補脾。這兩種情況多發生在秋夏季。

錢乙提到,夏秋季節的吐瀉:五月二十五日以後的吐瀉伴隨發高燒,這是因為體內有熱,小孩的臟腑十分之中有九分是熱的。可能是因為受熱,導致吐奶且未消化,腹瀉顏色深黃,應使用玉露散。六月十五日以後的吐瀉,身體稍微發熱,體內臟腑有六分熱四分寒,會吐奶且未消化,腹瀉呈黃白色,可能想喝水,也可能不想喝奶,在吃奶前應先服用益黃散,吃奶後多服用玉露散。

七月七日以後的吐瀉,身體發涼,體內三分熱七分寒,不肯喝奶,多半想睡覺,感到煩悶,呼吸不順,長嘆氣,睡覺時眼睛半開,嘴唇發白,容易打嗝,想大便但不口渴。吃奶前多服用益黃散,吃奶後少量服用玉露散。八月十五日以後的吐瀉,身體發冷沒有陽氣,不肯喝奶,乾嘔,腹瀉呈青褐色水,應該補脾,使用益黃散,不可以用瀉藥。(玉露散的藥方見本門,益黃散的藥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錢乙談論吐瀉時,有向上爭奪的現象:以前某位廣親王府,有四大王宮和五位太尉都生病,出現吐瀉不止、米飯不消化,很多醫生都用補藥,建議用薑汁調服。六月中服用溫熱藥物後,病情反而加重,出現喘氣和嘔吐。錢乙說:應該用涼藥來治療,因為他們體內有熱。於是給他們服用石膏湯,效果顯著。其他醫生都說:吐瀉嚴重且食物不消化,應該補脾,為什麼要用涼藥?王爺聽從其他醫生的話,又服用丁香散。

錢乙之後來到,說:不能再服用此藥,三天後一定會腹脹發熱,想喝水卻又吐出來。三天後果然如錢乙所說。原因是,六月天氣炎熱,熱邪進入體內導致想喝水,熱邪損傷脾胃就會引起嚴重吐瀉。其他醫生又用溫熱藥,結果導致上焦也發熱,所以會喘氣且想喝水,三天內會死亡。其他醫生沒辦法,又請錢乙到府上。錢乙診斷後認為有熱證,於是給他們服用白虎湯,並用白餅子幫助排泄,一天減藥兩分,第二天、第三天又分別服用兩次白虎湯。

第四天服用一次石膏湯,並加入麥門冬、黃芩、腦子、牛黃、天竺黃、茯苓,用硃砂裹成藥丸,搭配竹葉湯服用。結果,熱退了,病就好了。

錢乙談論虛實用藥的原則:馮承務的兒子五歲,出現吐瀉、高燒、不肯吃飯。錢乙說:觀察到他眼睛的黑眼珠很少,白眼珠很多,而且臉色蒼白,這個小孩一定體弱多病。臉色蒼白代表精神不佳,黑眼珠少代表腎氣虛弱,腎屬水,本身就虛弱,所以容易生病。即使長大成人,也一定會身體虛弱,不耐寒暑。容易虛弱也容易實證,脾胃也虛弱,更不能過度飲酒和貪戀女色,如果不注意保養,壽命可能不長。臉色經常沒有精神光澤的人,就像婦女失血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