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七 (1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七 (17)

1. 霍亂吐利第四

《保生信效》治霍亂吐瀉轉筋方。

硫黃,焰硝,晉礬,滑石(並細研),白麵(以上各一兩)

上將面與藥再勻研,滴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熟水下。小兒量與,仍別作一等小丸。

《三十六種》治霍亂吐瀉。木香散,方

木香(細銼),人參,藿香(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五分煎至三分服。

《三十六種》又方,桃仁膏

桃仁,杏仁,巴豆(各一粒),硃砂(少許)

上同研飯為丸如米大。每服一丸,以飲吞下。

《劉氏家傳》:小兒霍亂吐瀉方。

草豆蔻,檳榔,甘草(各等分)

上末之,姜煎一錢,空心服。

《王氏手集》,大姜煎丸,治脾胃伏寒,吐利不止,霍亂煩悶,身體疼痛,發熱嗜臥,手足厥逆方。

乾薑(二兩),人參,白朮,甘草(各一兩),黑附子(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一兩作八十丸,每服一丸。白湯六分盞化破,再煎至四分,連滓溫服。

《吉氏家傳》治霍亂吐瀉,丁香散,方

丁香(一錢),藿香(半兩),枇杷葉(七片,湯洗泡去毛,炙為末)

上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飯飲調下。只兩服住。

《吉氏家傳》治霍亂吐瀉不止方。

乾薑(炮),人參,白朮(各四錢),厚朴(二分,薑汁浸,炙)

上細銼,分作四服。每服水二盞,煎至六分,以意加減。

《吉氏家傳》,地黃散,治小兒脾胃氣衰弱,霍亂吐瀉,嘔逆不食,煩躁迷悶方。

乾地黃,厚朴(薑汁拌炒),乾葛,人參,茯苓,藿香葉,黃耆(蜜炙),白朮(麩炒。各一分),丁香,訶子(炮,用肉。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用蒼朮煮飯飲調下,並進四、五服。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霍亂吐瀉方:孩兒霍亂胃虛鳴,手冷如冰面色青,冷熱未和多吐利,名方順氣便惺惺。

順氣散

人參,藿香,丁香(各一分),茯苓,乾葛,甘草(炙),天台烏藥(各半兩),紅橘皮(一兩)

上件為末。每服半錢,用水六分入棗一個,姜一片、同煎三分溫服。

白話文:

《保生信效》治療霍亂吐瀉、抽筋的藥方。

硫磺、硝石、明礬、滑石(都研磨成細粉),白麵粉(以上各一兩)。

將麵粉與藥粉混合均勻研磨,滴入少量水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溫開水送服。小孩用藥量酌減,另外製作較小的藥丸。

《三十六種》治療霍亂吐瀉的藥方。木香散

木香(切細)、人參、藿香(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五分煎到剩三分時服用。

《三十六種》又一藥方,桃仁膏

桃仁、杏仁、巴豆(各一粒),朱砂(少許)。

將以上藥材一同研磨,加入米飯做成米粒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溫水吞服。

《劉氏家傳》:治療小孩霍亂吐瀉的藥方。

草豆蔻、檳榔、甘草(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生薑煎煮一錢的藥粉,空腹服用。

《王氏手集》大薑煎丸,治療脾胃虛寒、吐瀉不止、霍亂煩悶、身體疼痛、發熱嗜睡、手腳冰冷的藥方。

乾薑(二兩),人參、白朮、甘草(各一兩),黑附子(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一兩藥粉做成八十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溫開水六分盞化開藥丸,再煎至四分,連藥渣一起溫服。

《吉氏家傳》治療霍亂吐瀉的藥方,丁香散

丁香(一錢),藿香(半兩),枇杷葉(七片,用熱水洗過去除毛,炙烤後磨成粉末)。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字或半錢,用米飯湯調服。通常服用兩次就能止住。

《吉氏家傳》治療霍亂吐瀉不止的藥方。

炮製過的乾薑、人參、白朮(各四錢),厚朴(二分,用薑汁浸泡後炙烤)。

將以上藥材切細,分成四次服用。每次用水二盞煎到剩六分,藥量可根據情況酌情加減。

《吉氏家傳》,地黃散,治療小孩脾胃氣虛弱、霍亂吐瀉、嘔吐不食、煩躁不安的藥方。

乾地黃、厚朴(用薑汁拌炒)、乾葛、人參、茯苓、藿香葉、黃耆(用蜂蜜炙烤)、白朮(用麩皮炒。各一分),丁香、訶子(炮製過,用果肉。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用蒼朮煮飯的湯調服,連續服用四、五次。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授的霍亂吐瀉藥方:小孩霍亂因胃虛發出聲響,手腳冰冷面色發青,因寒熱不調導致吐瀉,這個藥方能順氣,使病情好轉。

順氣散

人參、藿香、丁香(各一分),茯苓、乾葛、炙甘草、天台烏藥(各半兩),紅橘皮(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水六分,加入一顆紅棗、一片生薑一起煎煮至剩三分,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