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4)

1. 驚風內瘹第七

漢東王先生《家寶》論:凡嬰孩小兒驚風內瘹、盤腸氣瘹及蟲痛三者發作一般。驚風內瘹,眼尾有細碎紅脈現者,是也。盤腸氣瘹發動,腰先曲,空啼無淚,上唇乾,額上有汗者,是也。蟲痛則吐涎,唇口紫色者,是也。如得驚風內瘹即用桃符丸,服後卻進乳香丸(方並見本門中)並大七寶散(可見霍亂、吐痢門中。

白話文:

漢東王先生在《家寶》中說:凡是嬰孩小兒出現驚風內瘹、盤腸氣瘹和蟲痛這三種疾病,發作的症狀相似。驚風內瘹是指眼尾有細碎的紅脈出現。盤腸氣瘹發作時,腰部首先彎曲,哭泣時沒有眼淚,上嘴脣乾澀,額頭上有汗。蟲痛則會吐涎液,嘴脣和口腔呈紫色。如果出現驚風內瘹,就服用桃符丸,服用後再服用乳香丸(具體方劑見本門中)。同時服用大七寶散(具體方劑可在霍亂、吐痢門中找到)。

)如得盤腸氣瘹即用鉤藤膏二、三服及魏香散二、三服(方見盤腸氣瘹門中,)亦須大七寶散二、三服。如得疳蛧蟲痛,腹肚瘹痛,即用乾漆散二、三服,並化蟲丸三、五服(方見蛔疳門中),亦間與大七寶散服之。(後云:蛔蚶痛者便是蛔疳。)

《石壁經》三十六種內驚風內瘹候歌:

白話文:

如果患上盤腸氣瘹(一種腹痛),就要服用鉤藤膏兩到三次,以及魏香散兩到三次(配方請參閱盤腸氣瘹專題)。此外,還需要服用大七寶散兩到三次。如果患上疳癪蟲痛或腹肚瘹痛,就要服用乾漆散兩到三次,以及化蟲丸三到五次(配方請參閱蛔疳專題)。另外,也可以間隔服用大七寶散。(後註:蛔蚶痛是蛔疳的別稱。)

內瘹多啼子細看,莫將蟲痛一蕧言。唇涎鼻紫為蟲痛,(一云:蟲痛吐涎唇口紫。)內瘹還須黑色觀。但覷紅筋生眼尾,便知風候本根源。(四十八候云:只看眼畔紅筋見,有血相和點點斑。)鎮心使藥方為妙,始覺良工按古賢。

其候寒熱內薄,氣血凝滯,蘊結不散,腹中痛,但調氣,去其積熱積冷,調毒退愈。

白話文:

內瘹(內臟器官的積症)的孩子常啼哭,仔細觀察,不要將蟲痛與內瘹相混淆。蟲痛的症狀是脣邊有涎水,鼻子紫黑。(另一種說法是:蟲痛會吐涎水,嘴脣和嘴裡呈現紫黑色。)內瘹則需要仔細觀察病人膚色,如果眼角生出紅筋,就知道這是風病的根本原因。(根據《四十八候》的說法:只要觀察眼角出現紅筋,並伴有血斑點,就可以判斷。)用安神鎮心的藥方治療風病纔有效,這纔是遵循古賢的良醫。

《鳳髓經》歌括一同,有注云:宜與生銀丸、越桃散。(生銀丸方見急慢驚風門,越桃散方見盤腸氣瘹門中。)

白話文:

《鳳髓經》歌總括內容,註釋說:宜與生銀丸、越桃散一起服用。(生銀丸的配方在「急慢驚風」篇中可見,越桃散的配方在「盤腸氣瘹」篇中可見。)

又三十六種內驚風、內瘹候云:此候宜下蠍梢丸,未安,即微下。(方見搐搦門中。)

白話文:

另外還有三十六種內驚風、內痙的徵候,這時候應該服用蠍梢丸,如果不見好轉,就可以少量服用。(處方請參閱搐搦門。)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驚風內瘹歌一同,後云:此候與蛔蟲候一般,唇口紫黑是蟲候,目有紅筋,手在後,胸高是內瘹也。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驚風內瘹。桃符丸

白話文:

《小兒形證論》中有四十八種驚風內瘹的症狀,其中有一種是與蛔蟲症狀非常相似,但是蛔蟲症狀通常會伴有嘴脣和嘴巴發紫黑色,而內瘹症狀會有眼睛有紅筋,雙手放在背後,胸部高聳的特徵。

銀硃,乳香(各一錢,研),大蒜(一子煨,研)

白話文:

銀硃、乳香(各一錢,研磨成粉末),大蒜(一瓣烤熟後,研磨成粉末)

上先研乳香極細,後入銀硃再研,後又同大蒜研,看軟硬得所,丸如此○大。每服半歲五丸,一歲七丸,二、三歲十丸,以意加減,薄荷湯化下。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小兒驚風內瘹痛不可忍者,,乳香丸

白話文:

先把乳香研磨得極細,然後放入硃砂再研磨,之後再與大蒜一起研磨,觀察軟硬是否適中,丸成如圖○所示的大小。每次服用,半歲的孩子吃五丸,一歲的孩子吃七丸,二、三歲的孩子吃十丸,可以酌情加減,用薄荷湯送服。

乳香(一錢),蠍梢(二七枚),沒藥(半錢),沉香(一錢半)

白話文:

  • 乳香(6克)

  • 蠍梢(54枚)

  • 沒藥(3克)

  • 沉香(9克)

上為末,煉蜜丸如黍米大。每服嬰孩三丸,一歲五丸,三歲七丸,以意加減,乳香湯吞下。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並加入蜂蜜製成如小米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嬰兒服用三丸,一歲的兒童服用五丸,三歲的兒童服用七丸,可以根據情況酌情增減。以乳香湯送服。

《聚寶方》,辰砂散,治小兒傷冷聚積驚風,日久變成內瘹時,人不識,呼為祟。

白話文:

《聚寶方》中記載的辰砂散,用於治療小兒因受寒而造成的驚風,時間久了就變成了內部疾病,人們不認識這種疾病,稱之為祟。

硇砂(半分),紅芍藥,鉛白霜(各一分半),琥珀(研),真珠(不鑽者為末。各一分)

白話文:

硇砂(半分): 一種有毒的礦物質,用於治療某些疾病。

紅芍藥(一分半): 一種草本植物,用於治療疼痛和炎症。

鉛白霜(一分半): 一種鉛化合物,用於治療皮膚狀況。

琥珀(研): 一種樹脂,用於治療疼痛和炎症。

真珠(不鑽者為末。一分): 一種礦物,用於治療心臟病和驚厥。

上五味為末。每服一字,金銀薄荷湯調下。

《張氏家傳》:小兒、嬰兒、孩兒內瘹止痛丸。

木鱉子肉,胡椒(各等分)

白話文:

將上述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撮,用金銀花和薄荷煮的湯來調服。

《張氏家傳》記載:適用於小兒、嬰兒、孩童內痛的止痛丸。

木鱉子的果肉和胡椒(兩者份量相同)。

上為細末,用黑豆末醋作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四粒,荊芥湯下。

《吉氏家傳》治小兒驚積內瘹,時發肚疼,夜啼驚叫。斬邪丹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黑豆粉和醋調和成糊狀,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至四粒,以荊芥湯送服。

乳香,沒藥,鉤藤,木香(取見火),舶上茴香(炒。各一錢)

白話文:

乳香:一種帶有芳香氣味的樹脂,可促進血液循環,舒緩疼痛。

沒藥:一種天然樹脂,有止痛和抗發炎的作用。

鉤藤:一種藤本植物的根莖,具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作用。

木香:一種芳香性藥材,可促進消化,緩解腹痛。

舶上茴香:一種進口的茴香,具有芳香健胃、行氣止痛的作用。

(取見火):將藥材放在火上烤焙,以增加其藥效。

(炒):將藥材放在鍋中炒製,以減少其寒性,增加其溫性。

(各一錢):每種藥材的用量為一錢。

總體而言,這是一組中藥方劑,具有活血化瘀、舒緩疼痛、清熱解毒、鎮靜安神和促進消化的作用。

上為末,先將乳香、沒藥二味乳缽中研細,然後勻諸藥,切大蒜白三片,研紅,和前藥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十五丸,鉤藤,茴香湯吞下,無時。

白話文:

首先將乳香、沒藥兩種藥物研磨成粉末,然後與其他藥物均勻混合,將三片大蒜切碎並研磨成紅色,與前面所述的藥物混合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 10 到 15 粒,用鉤藤、茴香湯送服,不限時間。

《朱氏家傳》治小兒驚風內瘹,腹痛不可忍。沒石子丸

木香,螺粉(燒),草烏頭(生用,去皮尖)

上件等分,為末,用醋煮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淡醋吞下。

白話文:

《朱氏家傳》中提到治療小兒驚風、內瘹及腹痛難忍的方子是沒石子丸。其成分包括木香、螺粉(需要燒過)、草烏頭(生用,去掉皮和尖)。這些材料要等量混合磨成粉末,然後用醋煮糊製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用淡醋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