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四 (31)
卷第二十四 (31)
1. 五疳出蟲第四
上件一處都拌勻,以豬膽汁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以新汲水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豬肚丹,治小兒疳瘦益汗,多倦少力,大便有蟲,曾經大效方。
川黃連(揀淨),木香,胡黃連(各一兩),肉豆蔻,白蕪荑,蘆薈,羌活,鱉甲(酥炙,去裙襴。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用獖豬肚一個,洗刮令淨。先以好香白芷二兩納肚中,蒸極熟;去白芷不用,卻入諸藥,縫合;再蒸如泥,取出。同豬肚搗二、三百下,成膏,如黍粟大。每服十粒,米飲下,不拘時候。量兒大小加減。
西京丁左藏,黃連丸,治小兒五疳出蟲方。
巴豆(去心膜,出油,細研。),黃連(末),熊膽(焙,研。如是新者,盞內坐於瓶上,慢火熬干如糊,和藥。各一分)
上件勻,或滴水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米飲下。
《莊氏家傳》小兒取疳蟲方
檳榔(二個,為末),蕪荑,鶴蝨(炒),狼牙(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飯飲調下。三歲者臥時沙糖下二錢,妙。
《孔氏家傳》殺疳蟲藥方。
上用苦參炒帶煙出,為末。米飲下。
《王氏手集》,五疳出蟲神聖五疳丸方
獨腳仙(二個),紅娘子(七個,榆株者),青黛(半兩),眉酥,雄黃(各半錢),胡黃連,麝香,熊膽,蘆薈(各一錢)
上件為細末,用豬膽一個,藥入在內,飯上蒸過,丸如芥子大。每服一丸,倒流水少許,用箸頭化破,男左女右鼻內灌之。良久,頭面上蟲出如蟣蝨為效。
《王氏手集》治小兒疳瘦有蟲,諸藥不效者方。
蛤蚧(一個,頭腳全者,湯浸去皮骨、取肉,以手拔碎),使君子(二十個,去殼,湯浸去皮,用竹刀子切、焙乾)
上二味一處以石碾為末。用獖豬子肝連下切,可重三四兩許,批作三四重,逐重將藥末摻在肝上,以新箬葉包裹,麻皮纏縛。研倉米飲三二合,慢火煮令熟,取出放溫,去箬葉,切與小兒吃,作三次與食。未會吃物,將肝碎,焙乾碾為末,米飲調與服。或作小丸子,亦得。當取下蟲來。大忌犯鐵器。
《吉氏家傳》治疳積,,殺蟲吐逆歸命丸方
生犀(一分),牛黃,豬膽,雄黃,狗膽,鯽魚膽,牛膽(各半兩,四膽皆陰乾用)
上七味都末。取水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加減,煎棗湯下。
《吉氏家傳》,治疳積有蟲勝金散方
丁香,生犀(各半兩),川楝子,蕪荑,蘆薈(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半錢,陳米飲下。
《吉氏家傳》治五般疳氣出蟲方。
乾地黃,蜣螂(炙),蛇皮(炙),胡黃連,蟬蛻(等分)
上末。入麝香少許,醋丸如綠豆大。七歲以下四丸,二歲二丸。忌毒物。
《吉氏家傳》治熱疳出蟲方。
夜明砂,蝸牛子,麝香(各少許)
上研夜明砂及麝,以蝸牛子為丸綠豆大。每服三丸,粥飲下。良久,桃柳枝並乳香湯浴,用青皂衣裹定孩兒;一食間,遍身蟲出。後用補藥黃柏,蜜炙炒黃為末。半錢粥飲下。
白話文:
[五疳出蟲第四]
第一個方子: 將上述所有藥材混合均勻,用豬膽汁調和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新打上來的井水送服。根據小兒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第二個方子(張渙的豬肚丹): 此方治療小兒因疳病導致的消瘦、多汗、疲倦乏力、大便有蟲等症狀,效果顯著。 選用乾淨的黃連、木香、胡黃連各一兩,肉豆蔻、白蕪荑、蘆薈、羌活、鱉甲(用酥油炙烤過,去除邊緣)各半兩。將這些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取一個雄豬的豬肚,洗淨刮乾淨。先將二兩好的香白芷放入豬肚中,蒸煮至極爛;取出白芷不用,再將其他藥材放入豬肚中,縫合好。再次蒸煮至軟爛如泥狀,取出,與豬肚一起搗爛二、三百下,製成膏狀,如黍米大小。每次服用十粒,用米湯送服,不拘時間。根據小兒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第三個方子(西京丁左藏的黃連丸): 此方治療小兒五疳病,驅除體內寄生蟲。 將巴豆(去除心膜,榨出油,細研)、黃連末、熊膽(烘焙、研磨。如果是新鮮的熊膽,可以放在杯子裡,置於瓶上,用文火慢慢熬製成糊狀,再與其他藥材混合。)各一分,混合均勻。可以滴水搓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粒,用米湯送服。
第四個方子(《莊氏家傳》的小兒取疳蟲方): 將檳榔兩個(研磨成末)、蕪荑、鶴虱(炒過)、狼牙(各一兩)研磨成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飯湯調和送服。三歲的孩童睡覺前用二錢藥粉,加少許砂糖服用,效果更佳。
第五個方子(《孔氏家傳》殺疳蟲藥方): 將苦參炒至帶煙,研磨成末。用米湯送服。
第六個方子(《王氏手集》的五疳出蟲神聖五疳丸): 選用獨腳仙兩個、紅娘子七個(選擇榆樹上的)、青黛半兩、眉酥、雄黃各半錢、胡黃連、麝香、熊膽、蘆薈各一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取一個豬膽,將藥末放入其中,放在米飯上蒸過,製成如芥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少許倒流水,用筷子頭將藥丸化開,男孩滴入左鼻孔,女孩滴入右鼻孔。過一會兒,頭面會出現像蝨子一樣的蟲子,就表示有效。
第七個方子(《王氏手集》治療小兒疳瘦有蟲,其他藥無效的方子): 取蛤蚧一個(頭腳完整,用熱水浸泡去除皮骨,取肉,用手撕碎),使君子二十個(去殼,用熱水浸泡去除皮,用竹刀切開,烘乾)。將這兩種藥材一起用石碾研磨成末。取雄豬的豬肝,連著下方切開,約三四兩重,切成三四層,每一層都撒上藥末,用新鮮的箬葉包裹,用麻皮纏好。用倉米煮成的米湯三兩合,用慢火煮熟,取出放溫,去除箬葉,切碎給小兒食用,分三次餵食。如果嬰兒還不會吃東西,就將豬肝弄碎,烘乾研磨成末,用米湯調和餵食。或者做成小藥丸也可以。這樣會排出體內的蟲子。過程中忌用鐵器。
第八個方子(《吉氏家傳》治療疳積,殺蟲吐逆的歸命丸): 選用犀牛角屑(一分)、牛黃、豬膽、雄黃、狗膽、鯽魚膽、牛膽(各半兩,四種膽都陰乾使用)。將上述七種藥材都研磨成末。用水煮麵糊,揉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根據情況增減,用煎過的棗湯送服。
第九個方子(《吉氏家傳》治療疳積有蟲的勝金散): 選用丁香、犀牛角屑(各半兩)、川楝子、蕪荑、蘆薈(各一錢)研磨成末。每次服用半錢,用陳米湯送服。
第十個方子(《吉氏家傳》治療五種疳氣出蟲的方子): 選用乾地黃、蜣螂(烤過)、蛇皮(烤過)、胡黃連、蟬蛻(等量)。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末。加入少許麝香,用醋調和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七歲以下的兒童每次服用四丸,二歲的兒童服用二丸。忌食有毒的食物。
第十一個方子(《吉氏家傳》治療熱疳出蟲的方子): 選用夜明砂、蝸牛子、麝香(各少許)。將夜明砂和麝香研磨成末,用蝸牛子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用粥湯送服。過一段時間,用桃柳枝和乳香水給孩子洗澡,用青色的布衣裹好。約一頓飯的時間,全身會排出蟲子。之後用補藥黃柏,用蜂蜜炙烤至黃色,研磨成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粥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