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四 (28)
卷第二十四 (28)
1. 五疳出蟲第四
(諸疳蟲附)
《聖惠》論:夫小兒五疳之疾,皆由乳哺不調,寒溫失節之所致也。若久而不瘥,則腹內有蟲,肌體黃瘦,下痢不止。宜服藥出之,則疳氣漸退。其蟲狀如絲髮,或如馬尾,多出於腹背及頭項上;若蟲色黃白芨赤者,可療;青色者,不可療也。
《顱囟經》治孩子疳痢,辨蟲顏色,定吉凶。硃砂丸方
硃砂(半石蓮大),阿魏(如硃砂大),蝙蝠血(三兩滴),眉酥(少許)
上細,和少許口脂調,先桃柳枝煎湯浴兒,後看小兒大小,以綠豆大填兒臍中貼之,用青衣蓋兒。看蟲出來,黃色輕,青黑色重。
《聖惠》治小兒五疳及驚風出蟲,定生死。乾蟾丸方
乾蟾(一枚,五月五日者良),蛇蛻皮(一條,大者),穀精草(二兩,與以上藥同入罐子內,以鹽泥固濟,曝乾,燒令通赤,放冷,研),胡黃連,瓜蒂,母丁香(以上二味同研末),牛黃,白龍腦,硃砂,雄黃,蘆薈,天竺黃,麝香(各細研。一分),青黛(半兩)
上件藥都入乳缽內,研令極細。用獖豬膽汁煎麵糊和丸,如綠豆大。一、二歲兒以溫米泔半合化下五丸。服藥後,以桃柳湯浴兒。著青衣蓋,疳蟲當出衣上及眉毛鬢邊,如細麩片子;或如摻面塵。毒黑色者難治,黃白色易醫。仍宜粥飲下二丸,日三服。甚者半月內瘥。
《聖惠》治小兒五疳瘦弱,毛髮乾焦,口鼻多癢,有蟲。宜用,麝香丸方
麝香,蘆薈,粉霜,硃砂(細研。各一分),蟾酥(一白豆許大),皂莢(三寸,燒為灰),蛇蛻皮(五寸,燒灰),蝙蝠(三枚,取血拌入藥末)
上件藥都細研,以油熔蠟和丸如小豆大。先以桃柳湯洗兒,後用藥一丸塗於臍中。上以醋面封之,良久即蟲出。黃白赤者易治,黑者難療。
《聖惠》治小兒五疳,四肢乾瘦,腹脹氣粗,頻揉鼻眼,宜服出蟲,蘆薈丸方
蘆薈,牛黃(各細研),蟬殼(各一分),膩粉,粉霜,硫黃(細研),麝香(細研。各一錢),田父(一枚,燒,煙似絕便住),青黛(半兩,細研),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蛇蛻皮(一條,燒灰)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入研了藥令勻,以粳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溫水下兩丸。良久,煎桃柳水浴兒,後以青衣蓋遍身,當有蟲出。白黃者可治,青黑色者難治之。
《聖惠》治小兒五疳,四肢黃瘦,腹脹氣粗,發乾作穗,眼鼻多癢,精神昏悶,不欲乳食。宜服出蟲,水銀丸方
水銀(三分),硫黃(二味結為砂子細研),砒霜,硃砂(細研,水飛過),蘆薈(細研。各半兩),蛤蚧(一枚,塗酥炙令微黃),烏驢蹄(灰),蟾灰,雄黃,蟬殼(微炒),天靈蓋(塗酥炙黃焦),故皮巾子,白狗糞(灰。各一分)
白話文:
[五疳出蟲第四]
(各種疳蟲附錄)
《聖惠》說:小兒罹患五疳這種病,都是因為餵奶不當,冷熱失調所造成的。如果久病不癒,肚子裡就會有蟲,導致身體黃瘦,腹瀉不止。應該服用藥物來驅蟲,這樣疳病才會逐漸好轉。蟲的樣子像絲線或馬尾,大多會出現在腹部、背部和頭頸上;如果蟲的顏色是黃白或紅色,就可以治療;如果是青色,就無法醫治。
《顱囟經》記載治療孩童疳痢,要辨別蟲的顏色來判斷吉凶。以下是硃砂丸的配方:
硃砂(像半顆石蓮子那麼大)、阿魏(和硃砂一樣大)、蝙蝠血(三滴)、眉酥(少許)。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少許口脂調勻,先用桃柳枝煎湯給小孩洗澡,然後根據小孩的大小,取綠豆大小的藥丸填入肚臍中,用青色的衣服蓋住小孩。觀察出來的蟲,黃色的病情較輕,青黑色病情較重。
《聖惠》記載治療小兒五疳及驚風出蟲,判斷生死的方法。以下是乾蟾丸的配方:
乾蟾(一隻,最好是五月五日抓的)、蛇蛻皮(一條,大條的)、穀精草(二兩,和以上藥材一同放入罐子裡,用鹽泥封好,曬乾,燒到通紅,放涼後研磨成粉)、胡黃連、瓜蒂、母丁香(以上兩味一同研磨成粉)、牛黃、白龍腦、硃砂、雄黃、蘆薈、天竺黃、麝香(以上各項都研磨成細粉,各取一份)、青黛(半兩)。
將以上藥材全部放入乳缽中,研磨到極細。用閹豬膽汁煎煮麵糊,將藥粉和麵糊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一、二歲的小孩用溫米湯半合,化開五顆藥丸服用。服藥後,用桃柳枝湯給小孩洗澡。穿上青色的衣服蓋住,疳蟲會出現在衣服上或眉毛、鬢角邊,像細小的麩皮或灰塵一樣;毒性為黑色的難以治療,黃白色的容易治療。然後宜用粥湯送服兩顆藥丸,每天服用三次。病情嚴重的,半個月內會痊癒。
《聖惠》記載治療小兒五疳導致身體瘦弱、毛髮乾枯、口鼻經常發癢、有蟲的方法。以下是麝香丸的配方:
麝香、蘆薈、粉霜、硃砂(細磨,各一份)、蟾酥(像一顆白豆那麼大)、皂莢(三寸長,燒成灰)、蛇蛻皮(五寸長,燒成灰)、蝙蝠(三隻,取血混入藥末)。
將以上藥材都研磨成細粉,用溶化的油脂和蠟調和,搓成小豆大小的藥丸。先用桃柳枝湯給小孩洗澡,然後將一顆藥丸塗在肚臍中。上面用醋麵封住,過一會兒蟲就會出來。黃白色的容易治療,黑色的難以治癒。
《聖惠》記載治療小兒五疳,四肢乾瘦、肚子脹氣粗大、頻繁揉搓鼻子眼睛的方法。應該服用驅蟲藥,以下是蘆薈丸的配方:
蘆薈、牛黃(各細磨)、蟬殼(各一份)、膩粉、粉霜、硫黃(細磨)、麝香(細磨。各一錢)、田父(一隻,燒到煙快沒的時候停止)、青黛(半兩,細磨)、巴豆(十顆,去除外皮和內心,磨碎後用紙包住,壓去油)、蛇蛻皮(一條,燒成灰)。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再加入研磨好的藥材混合均勻,用粳米飯揉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溫水送服兩顆。過一會兒,煎煮桃柳枝水給小孩洗澡,然後用青色的衣服蓋住全身,就會有蟲跑出來。白黃色的可以治療,青黑色的難以治癒。
《聖惠》記載治療小兒五疳,四肢黃瘦、肚子脹氣粗大、頭髮乾燥像穗狀、眼睛鼻子經常發癢、精神昏沉、不想吃奶的情況。應該服用驅蟲藥,以下是水銀丸的配方:
水銀(三分)、硫黃(這兩味藥結合在一起做成砂子狀,細磨)、砒霜、硃砂(細磨,用水飛過)、蘆薈(細磨。各半兩)、蛤蚧(一隻,塗上酥油烤至微黃)、烏驢蹄(灰)、蟾蜍灰、雄黃、蟬殼(稍微炒過)、天靈蓋(塗上酥油烤至黃焦)、舊的布巾子、白狗糞(灰。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