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四 (23)
卷第二十四 (23)
1. 一切疳第三
茯苓,龍齒(各煨。半兩),鉛丹,胡黃連(各一分),銀箔(五片),麝香(一錢),釣藤(一兩,煨)
上為末,煉蜜丸麻子大。每十丸,米飲下。
治小兒疳渴,和氣止吐逆方。
人參,白茯苓(各一兩),木香,藿香,甘草(炙。各一分),乾葛(二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溫服。
第二十三候;肌體或熱或涼,發渴無時,是急疳。
治小兒驚熱後生疳。宜服,天竺黃丸方
天竹黃(研),青黛,白附子,黃連(炒),地龍(炒),麝香(研),夜明砂(淨洗,炒用),龍膽(各一分),乾蠍(五個,炒)
上為末,拌和勻,用糯米粥丸如麻子大。淡薑湯下三丸。切忌雞肉。
第二十四侯:齒齦黑,唇懶開;赤則心疳積熱。
治小兒心臟積熱生疳。桃花丸方
寒水石(一兩,用炭火燒熱,研如面細),硃砂(半錢,細研,合和如桃花色)
上為末,水浸蒸餅丸如粟米大。冷水下三、五丸,服旬日,自然安妙。
《莊氏家傳》治小兒疳。蘆薈丸方
蘆薈,大蝦蟆(一個,用酥塗,炙令黃),青黛,鶴蝨,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用豬膽為丸如麻子大。米飲下五丸,三歲以上十丸。如要治風疳,更入羌活。
《莊氏家傳》,蘆薈丸,治小兒疳及驚熱方。
蘆薈(一兩),使君子(用仁),青黛(各半兩),胡黃連(一兩半)
上為細末,入麝香一錢,研勻。獖豬膽為丸黃米大。每服一、二十丸,溫熟水下。
《莊氏家傳》治小兒疳藥方。
胡黃連,丁香,蘆薈(各半兩),牛黃(半錢),麝香(半字),熊膽(一分)
上件六味,滴水為丸。每服五丸,冷水下。
《莊氏家傳》治小兒夏至後立秋前,宜服殺疳退黃瘦、肥孩兒,使君子丸方
使君子,宣連,胡黃連,木香,丁香,天竺黃,肉豆蔻(各二分。先搗為末,後研),雄黃,青黛,麝香,牛黃(各一分),蝦蟆(一個,去肚中物,酒浸一宿,炙黃焦,為末),龍腦(少許)
上件為末,用狗膽湯浸一宿,取汁相和,麵糊為丸如黍米大。米飲下,隨小兒大小加減服。
《莊氏家傳》治小兒有疳,頭大項細,潮熱及驚;四肢羸瘦,鼻下赤爛,口舌生瘡,瀉利不調。或時嘔吐,腳細肚大,毛髮焦黃,一切驚疳,宜服此藥方。
大蟾(一枚,去腳、肚、腸、四足,淨洗,入胡黃連一兩在內用線縫合,濕紙三五重裹,然後泥固,候乾,用炭火三斤,燒令通赤,為末。入諸藥合和),雄黃(末),麝香(各一分),牛黃,生龍膽(各半分),蘆薈(二錢)
上件都細研為末,合一處研細,又卻取糯米粥為丸如黃米粒大。每服五七丸,溫米飲下。
《莊氏家傳》治小兒疳氣方。
蘆薈,天竺黃,牛黃,熊膽,胡黃連,輕粉,青黛,雄黃(各一錢)
白話文:
一切疳第三
第一個藥方:
取茯苓和龍齒(都用微火烤過,各半兩)、鉛丹、胡黃連(各一分)、銀箔(五片)、麝香(一錢)、釣藤(一兩,烤過)。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像麻子一樣大。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小兒因疳病引起的口渴,並能調理氣機,止住嘔吐。
第二個藥方:
取人參、白茯苓(各一兩)、木香、藿香、炙甘草(各一分)、乾葛(二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去渣,溫熱服用。
第二十三種病症的描述:
身體忽冷忽熱,隨時感到口渴,這是急疳的表現。
第三個藥方:
這個藥方是治療小兒驚嚇發熱後產生的疳病,適合服用天竺黃丸。取天竺黃(研磨成粉)、青黛、白附子、炒黃連、炒地龍、研磨的麝香、洗淨炒過的夜明砂、龍膽(各一分)、炒過的乾蠍(五個)。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糯米粥做成丸子,像麻子一樣大。每次用淡薑湯送服三丸。切忌食用雞肉。
第二十四種病症的描述:
牙齦發黑,嘴唇難以張開;如果牙齦發紅,則表示心臟有疳熱積聚。
第四個藥方:
這個藥方是治療小兒心臟積熱引起的疳病,可以用桃花丸。取寒水石(一兩,用炭火燒熱,研磨成細粉)、硃砂(半錢,研磨成細粉,與寒水石粉末混合,使其呈現桃花顏色)。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水浸泡蒸熟的麵餅,做成丸子,像小米一樣大。用冷水送服三到五丸,連續服用十天左右,自然會有很好的效果。
第五個藥方:
這是《莊氏家傳》中治療小兒疳病的蘆薈丸。取蘆薈、大蝦蟆(一個,用酥油塗抹後烤至黃色)、青黛、鶴虱、黃連(各等份)。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豬膽汁做成丸子,像麻子一樣大。用米湯送服五丸,三歲以上的兒童服用十丸。如果需要治療風疳,可以加入羌活。
第六個藥方:
這是《莊氏家傳》的蘆薈丸,用於治療小兒疳病和驚嚇發熱。取蘆薈(一兩)、使君子(用使君子的仁)、青黛(各半兩)、胡黃連(一兩半)。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加入一錢麝香,混合均勻。用公豬的膽汁做成丸子,像黃米一樣大。每次服用一到二十丸,用溫開水送服。
第七個藥方:
這是《莊氏家傳》治療小兒疳病的藥方。取胡黃連、丁香、蘆薈(各半兩)、牛黃(半錢)、麝香(少許)、熊膽(一分)。將以上六味藥材加水做成丸子。每次服用五丸,用冷水送服。
第八個藥方:
這是《莊氏家傳》中治療小兒在夏至後到立秋前,適合服用,可以殺死疳蟲,退黃疸、治療瘦弱或肥胖的孩童的使君子丸。取使君子、宣連、胡黃連、木香、丁香、天竺黃、肉豆蔻(各二分,先搗成粉末,後研磨)、雄黃、青黛、麝香、牛黃(各一分)、蝦蟆(一個,去除肚子裡的內臟,用酒浸泡一夜,烤至黃色焦脆,磨成粉末)、龍腦(少許)。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狗膽汁浸泡一夜,取出汁液混合,用麵糊做成丸子,像黍米一樣大。用米湯送服,根據小兒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服用劑量。
第九個藥方:
這是《莊氏家傳》治療小兒患有疳病,出現頭大脖子細、潮熱和驚嚇、四肢瘦弱、鼻下潰爛、口舌生瘡、腹瀉失調,有時嘔吐、腳細肚子大、毛髮枯黃等各種驚疳症狀的藥方。取大蟾蜍(一隻,去除腳、肚子、腸子、四肢,清洗乾淨,將一兩胡黃連塞入其中,用線縫合,用濕紙包裹三到五層,然後用泥封固,待乾燥後,用三斤炭火燒至通紅,磨成粉末。再加入以下藥材混合)雄黃(粉末)、麝香(各一分)、牛黃、生龍膽(各半分)、蘆薈(二錢)。將以上藥材都研磨成細粉,混合在一起研磨細緻,然後用糯米粥做成丸子,像黃米粒一樣大。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溫熱的米湯送服。
第十個藥方:
這是《莊氏家傳》治療小兒疳氣的藥方。取蘆薈、天竺黃、牛黃、熊膽、胡黃連、輕粉、青黛、雄黃(各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