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四 (2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四 (20)

1. 一切疳第三

第七候:牙變黃赤不定,是腎疳。宜服此藥。

治小兒腎疳,並疝氣偏墜寒熱方。

沒藥(炮),甘草(各一分),硫黃,木香(炮),胡黃連(各一分)

上為末,用蒸棗肉丸如麻子大。蓯蓉湯下三丸,可兩服。

治小兒五疳瘦羸。定命牛黃丸方

牛黃,硃砂,雄黃,麝香,丁香,腦子(各一錢),瓜蒂(三個),蟾酥(半分)

上為末,用溫水浸,蟾酥和丸如楑米大。每服先用溫水化兩丸,滴入兩鼻中,令嚏三五聲。再以溫水下三五丸,日可三服,神妙。《聖惠》亦有此方,但瓜蒂用三十枚、丁香一分,余藥皆同。

第八候:頭髮焦乾,鼻下瘡生,是肺疳。

理小兒五疳、八痢,腹脹羸瘦,頭髮焦乾,口鼻生瘡方。

黃連,白蕪荑(與黃連同炒焦),夜明砂(用水淘五次,焙。各一兩)

上為末,獖豬膽汁和丸如綠豆大。三丸至五丸,不計時候,麥門冬熟水下。久患疳氣,服藥無效,或腹脹氣促不能飲食,米欲下,取出疳蟲即瘥。

第九候:咬指甲,毛髮作穗,四肢沉重,是心疳。

治五疳、八痢,心藏熱方。

蘆薈(半兩,研),輕粉,青黛,香墨,飛羅面(各一錢),使君子(一個),蝸牛(五個,和肉炒焦,細研),麝香(半錢)

上為末,研細,滴水為丸芥子大。生地黃汁化下一丸至二丸,薄荷湯亦得。

治小兒疳渴,常服五疳不生方。

大蝦蟆(兩個,長流水內刮去肚腸之法,酒三升,瓶內煮令爛,去骨,研如粉),黃連(四兩,別為末),麝香(一錢),硃砂(一錢半)

上先將蝦蟆膏與黃連末同研,後更與麝香、硃砂等研勻,作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陳米飲下。如患疳,用黃蠟茶調下。如難丸,入些酒麵糊不妨。

第十候:肚上筋生,齒齦蟲食脾,骨槽疳。

治小兒脾疳手足浮腫方。

桑白皮(炮),漢防己,人參,茯苓,胡黃連,麝香(各一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食前,米飲下五丸。與第一候第一方同。

治小兒疳蝕動唇齒及瘡生方。

蟾頭(一個大者。燒灰),麝香(半錢)

上研勻如粉,摻於瘡上,立效。

治小兒一切疳毒有瘡方。

苦楝皮(五斤,銼),七姑葉(半兩,銼),甘草,白礬(各二兩),蔥白(十莖)

上粗搗令勻,用水五斗煮五、七沸,旋旋添洗瘡處。如久患,兩服立效。

第十一候:吐逆腹脹是胃疳,又名奶疳。

治小兒因吃著患熱病,奶次腹痛;並及驚風、毒奶,便乃下痢吐逆。又名奶疳。

桃仁(去皮尖,炒),胡黃連(各半兩),沉香,硃砂(別研。各一分),金箔(五片)

上為末,軟飯丸麻子大。米飲下五丸,奶汁下亦得。

治小兒胃疳及進食方。

胡黃連,蘆薈(各一分),肉豆蔻(一個),檳榔,乾蟾(炙。各半個),夜明砂(半分,炒),硃砂,麝香(各半錢)

白話文:

第七種情況:牙齒變成黃紅色,顏色不固定,這是腎疳。應該服用以下藥方。

治療小兒腎疳,以及疝氣、陰囊下墜、忽冷忽熱的藥方:

沒藥(炮製過)、甘草(各一份)、硫磺、木香(炮製過)、胡黃連(各一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蒸熟的棗肉捏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用蓯蓉湯送服三顆藥丸,可以服用兩次。

治療小兒五種疳病導致的消瘦虛弱。定命牛黃丸藥方:

牛黃、硃砂、雄黃、麝香、丁香、冰片(各一錢)、瓜蒂(三個)、蟾酥(半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溫水浸泡,再將蟾酥和入藥粉中捏成如楑米大小的藥丸。每次先用溫水化開兩顆藥丸,滴入兩個鼻孔中,讓小孩打三五個噴嚏。然後再用溫水送服三到五顆藥丸,每天可以服用三次,效果神奇。《聖惠方》也有這個藥方,只是瓜蒂用三十個、丁香用一份,其他藥材都相同。

第八種情況:頭髮焦黃乾燥,鼻孔下方生瘡,這是肺疳。

治療小兒五種疳病、八種痢疾,腹脹消瘦,頭髮焦黃乾燥,口鼻生瘡的藥方:

黃連、白蕪荑(與黃連一同炒焦)、夜明砂(用水淘洗五次,焙乾。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閹豬的膽汁和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顆,不限時間,用麥門冬煮熟的水送服。如果患疳病很久,吃藥沒效,或者腹脹氣喘,無法進食,米飯快要入口時,取出疳蟲就會痊癒。

第九種情況:咬指甲,頭髮像穗子一樣分叉,四肢沉重,這是心疳。

治療五種疳病、八種痢疾,心臟有熱的藥方:

蘆薈(半兩,磨成粉)、輕粉、青黛、香墨、飛羅麵粉(各一錢)、使君子(一個)、蝸牛(五個,連肉炒焦,磨成細粉)、麝香(半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滴水捏成如芥菜籽大小的藥丸。用地黃汁化開送服一到兩顆,用薄荷湯也可以。

治療小兒因疳病導致的口渴,經常服用可預防五種疳病的藥方:

大蝦蟆(兩個,用流水刮去內臟,用三升酒在瓶中煮爛,去骨,磨成粉)、黃連(四兩,另外磨成粉)、麝香(一錢)、硃砂(一錢半)

先將蝦蟆膏與黃連粉一起磨勻,然後加入麝香、硃砂等一起磨勻,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顆,用陳米湯送服。如果患有疳病,用黃蠟茶調服。如果難以捏成藥丸,加入一些酒麵糊也可以。

第十種情況:肚子上出現青筋,牙齦被蟲啃食,導致脾臟損傷,這就是骨槽疳。

治療小兒脾疳導致的手腳浮腫的藥方:

桑白皮(炮製過)、漢防己、人參、茯苓、胡黃連、麝香(各一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捏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飯前用米湯送服五顆。和第一種情況的第一個藥方相同。

治療小兒因疳病侵蝕嘴唇、牙齒,導致生瘡的藥方:

蟾蜍頭(一個大的,燒成灰)、麝香(半錢)

將以上藥材磨勻成粉,塗在瘡上,效果立即顯現。

治療小兒各種疳病引起的瘡的藥方:

苦楝皮(五斤,切碎)、七姑葉(半兩,切碎)、甘草、白礬(各二兩)、蔥白(十根)

將以上藥材搗碎混合均勻,用水五斗煮沸五到七次,慢慢用藥湯清洗瘡處。如果患病很久,清洗兩次就會見效。

第十一種情況:嘔吐腹脹是胃疳,也叫奶疳。

治療小兒因生病發熱導致吃奶後腹痛;以及驚風、毒奶,出現腹瀉、嘔吐的藥方。也叫奶疳。

桃仁(去皮尖,炒)、胡黃連(各半兩)、沉香、硃砂(另外研磨。各一分)、金箔(五片)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軟飯捏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用米湯送服五顆,用奶水送服也可以。

治療小兒胃疳以及促進食慾的藥方:

胡黃連、蘆薈(各一份)、肉豆蔻(一個)、檳榔、乾蟾(炙過。各半個)、夜明砂(半分,炒過)、硃砂、麝香(各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