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四 (1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四 (19)

1. 一切疳第三

虎睛(一對、焙),牛黃,硃砂,麝香(各一分),桔梗(半兩,煨)

上為末,煉蜜丸。生薑湯下三丸至五丸。

治小兒脾疳,瀉血、肚大、氣喘方。

丁香,白朮,龍腦,乾蠍,胡黃連,夜明砂(炒。各一分)

上為末,軟飯丸米粒大。蕪荑湯下。

第三候:鼻下赤爛,愛揉眼,無血痢,是肺疳。乃因吃者乘熱物或病奶,所損心肺;加之咳嗽,更以服涼冷藥過多,便上熱下冷,漸漸昏沉,日夜煩哭方:

龍腦,硃砂(各一分),鉤藤,玄參(各一兩),胡黃連(半兩,炮),麝香(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黃米大。米飲下三丸至五丸。

治小兒五疳、八痢,及發焦黃、肚脹、手足瘦細,肚上筋脈起,揩眼,鼻涕垂至口,咬指甲。或下部生瘡及大小便不通。宜服此藥療之方。

蘆薈,夜明砂(炒),蛇蛻皮(灰),黃牛角(屑。各一分),蟾酥(少許)

上為末,更入麝香少許,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用米飲下。服藥間仍先用桃柳湯洗浴孩兒了,將青皂衣蓋之。更用藥一丸至二丸,安在孩兒臍中。便著醋麵糊與青皂帛貼之,候蟲出為度。如無蟲,但汗出為妙。服藥三日後,宜減一丸。

第四候:皮虛皺,面無顏色,身上燥癢,心煩,宜用藥療之。

治小兒五疳,面色黃瘦,身體壯熱,吃乳食不能消化;眼目澀痛及胸膈痰涎,愛食酸鹹,常多瀉痢。宜服此方。

胡黃連,母丁香,黃連(微炒,去毛),蘆薈,熊膽(研。各半兩),麝香(一分,細研),蟾頭(一枚,塗酥炙焦黃)

上為末,用牛膽和丸綠豆大。如患心臟疳,煎蕪荑甘草湯下三丸。食疳瀉血或赤白痢,新汲水下三丸。吐逆不止及水瀉,生薑湯下。眼疳,羊子肝血與酒和,看多少,微煎,下三丸。

第五候:毛髮稀疏,鼻生瘡,是肺疳。

治小兒一切疳,肌膚消瘦,瀉痢不止,口鼻生瘡,水穀不化方。

蝦蟆(灰),白礬,烏賊魚骨(炙),密陀僧(各一分),麝香(半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豆大。溫水下三丸。(《聖惠》方同,但麝香用半兩。)

第六候:頭生瘡,毛髮稀焦,是肝疳。方:

肉豆蔻,蟾灰(全者。各一個),桔梗(炮),茯苓(煨),大黃(煨。各一兩),腦麝(各一錢)

上為末,軟飯丸麻子大。粟米飲下三丸,只可兩服。

治小兒頭項細,心腹脹滿,皮膚干皺,毛髮焦黃,鼻下赤爛,口舌生瘡,瀉痢不止,日漸羸瘦方。

大蟾(一個,去四足,劈開腹,去肛腸;入胡黃連一兩,和在內,線縫合。以濕紙三重裹,用泥固濟四面,令乾。微火出陰氣。更用炭三斤燒令通赤即住。候冷,淨去泥土,細研如粉),麝香,熊膽,蘆薈(各半兩)

上一處細研如泥,麵糊丸如麻子大。米飲下三丸,乳汁亦得。三歲以上加丸。

白話文:

一切疳第三

第一種藥方:

取虎眼睛一對(烘烤過),牛黃、硃砂、麝香各一分,桔梗半兩(煨過)。全部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用生薑湯送服,每次三到五丸。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小兒脾疳,症狀包括:拉血便、肚子脹大、呼吸急促。

第二種藥方:

取丁香、白朮、龍腦、乾蠍、胡黃連、夜明砂(炒過)各一分。全部磨成粉末,用軟飯做成米粒大小的藥丸。用蕪荑湯送服。

第三種情況(肺疳):

如果孩子出現鼻子下面紅腫潰爛,喜歡揉眼睛,沒有血便,這是肺疳。原因可能是吃了過熱的食物或生病的母親的奶水,損傷了心肺;加上咳嗽,又吃了太多寒涼的藥物,導致身體上熱下寒,逐漸昏沉,日夜哭鬧。

針對這種情況的藥方:

取龍腦、硃砂各一分,鉤藤、玄參各一兩,胡黃連半兩(炮製過),麝香一錢。全部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黃米大小的藥丸。用米湯送服,每次三到五丸。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小兒五疳、八痢,以及發黃消瘦、肚子脹大、手腳細弱、肚子上青筋暴露、喜歡揉眼睛、流鼻涕到嘴邊、咬指甲,或者下身生瘡以及大小便不通等症狀。

第四種藥方:

取蘆薈、夜明砂(炒過)、蛇蛻皮(燒成灰)、黃牛角(屑)各一分,蟾酥少量。全部磨成粉末,再加入少量麝香,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用米湯送服。服藥期間,先用桃柳枝煮的水給孩子洗澡,然後用青色布衣蓋上。再取一到兩丸藥,放在孩子肚臍中,用醋麵糊和青色布貼在肚臍上,等蟲子出來為止。如果沒有蟲子,出汗也算有效。服藥三天後,藥量應減少一丸。

第四種情況(皮虛):

如果孩子皮膚乾燥鬆弛,面色蒼白,身上乾燥發癢,心煩,應當用藥治療。

針對這種情況的藥方: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小兒五疳,面色黃瘦,身體發熱,吃奶和食物難以消化;眼睛乾澀疼痛,胸膈有痰,喜歡吃酸鹹食物,經常拉肚子。

取胡黃連、母丁香、黃連(微炒,去除毛刺)、蘆薈、熊膽(研磨)各半兩,麝香一分(細研),蟾頭一枚(塗上酥油炙烤至焦黃)。全部磨成粉末,用牛膽汁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

  • 如果是心臟疳,用蕪荑甘草湯送服三丸。
  • 如果是因為吃東西導致拉血便或赤白痢,用新打的水送服三丸。
  • 如果是嘔吐不止或水瀉,用生薑湯送服。
  • 如果是眼疳,用羊肝血和酒混合,稍微煎煮一下,送服三丸。

第五種情況(肺疳):

如果孩子頭髮稀疏,鼻子生瘡,這是肺疳。

針對這種情況的藥方: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小兒一切疳病,症狀包括:肌肉消瘦,拉肚子不止,口鼻生瘡,食物難以消化。

取蝦蟆(燒成灰)、白礬、烏賊魚骨(炙烤過)、密陀僧各一分,麝香半分。全部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豆子大小的藥丸。用溫水送服三丸。(《聖惠》中的藥方相同,只是麝香的用量為半兩。)

第六種情況(肝疳):

如果孩子頭上生瘡,頭髮焦黃稀疏,這是肝疳。

針對這種情況的藥方:

取肉豆蔻、蟾蜍(整個燒成灰)各一個,桔梗(炮製過)、茯苓(煨過)、大黃(煨過)各一兩,腦麝各一錢。全部磨成粉末,用軟飯做成麻子大小的藥丸。用小米湯送服三丸,只能服用兩次。

第七種藥方: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小兒頭頸細小,肚子脹滿,皮膚乾燥鬆弛,頭髮焦黃,鼻子下面紅腫潰爛,口舌生瘡,拉肚子不止,日漸消瘦的症狀。

取大蟾蜍一隻(去除四足,剖開肚子,去除肛門和腸子;放入胡黃連一兩,縫合)。用濕紙包三層,再用泥土包裹四周,晾乾。用微火烤,等到出陰氣。再用三斤炭燒紅後停止。等冷卻後,去除泥土,細磨成粉末。加入麝香、熊膽、蘆薈各半兩,一起研磨成泥,用麵糊做成麻子大小的藥丸。用米湯送服三丸,母乳也可以。三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增加藥丸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