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四 (17)
卷第二十四 (17)
1. 一切疳第三
快利為度。常服可以不染瘴疾。凡瘴疾皆因脾胃實熱所致,常以涼藥解。膈上壅熱,並以此藥通利彌善。此丸本治嵐瘴及溫瘧大效。李校理敦裕嘗為傳,刻石於大庾嶺,蒙效者不可勝數。予伯氏任閩中,嘗擁兵捕山寇,過漳浦,軍人皆感瘧。用此治之,應時患愈。予在江南時,值歲發溫瘧,以此藥濟人,其效如神。
皆以得快利為度。又記:凡久瘧服藥訖,乃灸氣海百壯,又灸中管三十壯尤善。《張氏家傳》云:刑部李學士治疳御瘴方,得之於馬都丞,分兩稍別,木香、附子各二兩,大黃、人參、厚朴各一兩,桂、檳榔、豆蔻、陳皮各三兩,余皆半兩,牽牛子一升。
《聚寶方》,朝黃連丸,小兒常服疳藥方
胡黃連(半兩),宣連,白蕪荑仁,木香(各二兩)
上四味為末,獖豬膽和於盞內,坐飯甑中蒸兩度,丸如粟米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西京丁左藏,黃瓜丸,治小兒疳疾。
熟黃瓜(一個,去瓤留蓋,納好黃連,蓋卻;又蒸熟,去黃連),白蕪荑仁,麥櫱,夜明砂,龍膽草(各一分),巴豆(炒,去皮膜,五錢),神麯(豬膽浸一宿,慢火炙),麝香(各半兩)
上為細末,用蒸黃瓜丸如綠豆大。常服三丸,飯飲下。
西京丁左藏,紫霜丸,治小兒五疳、八痢,及一切疳。
木香,赤石脂,龍骨,枳殼(去瓤,麩炒),附子,白姜(炮),黃連,肉豆蔻,密陀僧(各半兩),巴豆(一十五個、去皮膜,漿水半盞,煮盡水,去油,細研用),麝香(半錢)
上為末,蒸餅心和丸如麻子大。一歲一丸,三歲五丸。每服三丸湯使,如後常服溫水吞下。鼻癢、腦疳,橘皮湯下;吐瀉、食疳,生薑湯下;羸瘦、脾疳,煎棗湯下;疳氣肚脹,橘皮湯下;筋疳多瀉,鹽湯下;肝疳眼澀、生瘡,黃連湯下;骨蒸熱,覆地食泥土,臘茶清下。
西京丁左藏,蝦蟆丸,肥孩兒,常服得效方。
干蝦蟆(大者一個,泔浸三宿,去腸肚、頭爪,淨洗,酥炙、令黃香),陳皮(去白,一分),胡黃連(一兩),鬱金,蕪荑仁(各半兩)
上為末,於陶器內用獖豬膽汁和,令稀稠得所,放飯上蒸熟為度;取出半日,丸如綠豆大。常服五、七丸,陳米飲下。
西京丁左藏,龍膽丸,治小兒疳,兼肥孩兒方。
龍膽草(二兩),青黛(一兩),麝香(一分)
上同研勻,饅頭底水浸爛如糊,和丸如綠豆大。常服殺蛔進食,長肌膚,大有神效。食後每服米飲下三丸至五丸。
《惠眼觀證》,烏梅散,治疳病經取腹中疼痛方。
烏梅,延胡索(各一分)
上二味為末。每服一大錢,水八分一盞,甘草一寸捶碎,煎至四分,去滓溫服。
《劉氏家傳》小兒疳,蘆薈丸方
蘆薈(研),黃連(去毛),白朮,使君子(肉),蕪荑仁(不見火。各一分),巴豆(半兩,連殼銀器內煅存性,取一分)
白話文:
一切疳第三
藥效以排便順暢為標準。經常服用可以預防瘴氣疾病。凡是瘴氣疾病都是因為脾胃實熱引起的,通常用寒涼藥物來解。如果胸膈有鬱熱,用此藥來疏通就很好。這個藥丸本來治療瘴氣和溫瘧效果很好。李校理敦裕曾經將此方流傳下來,刻在在大庾嶺,受益的人數不勝數。我的伯父在閩中任職時,曾經帶兵捕抓山賊,經過漳浦,軍人都得了瘧疾。用此方治療,很快就痊癒了。我在江南時,遇到當年爆發溫瘧,用這個藥救濟百姓,效果非常神奇。
總之以排便順暢為標準。另外還記載:凡是久病瘧疾的,服藥後,再艾灸氣海穴一百壯,再艾灸中脘穴三十壯,效果更好。《張氏家傳》記載:刑部李學士治療疳病、預防瘴氣的藥方,是從馬都丞那裡得到的,藥材分量稍有不同。木香、附子各二兩,大黃、人參、厚朴各一兩,桂枝、檳榔、豆蔻、陳皮各三兩,其餘藥材各半兩,牽牛子一升。
《聚寶方》:朝黃連丸,是給小兒常服的治療疳病的藥方。
胡黃連(半兩),宣黃連,白蕪荑仁,木香(各二兩)。
以上四味藥材磨成粉末,用公豬膽汁在碗內調和,放在蒸飯的蒸籠裡蒸兩次,做成如小米粒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
西京丁左藏的黃瓜丸,治療小兒疳疾。
熟黃瓜(一個,挖空瓜瓤,留下瓜皮,放入好的黃連,蓋上;再次蒸熟,取出黃連),白蕪荑仁,麥芽,夜明砂,龍膽草(各一分),巴豆(炒過,去除皮膜,五錢),神麯(用豬膽汁浸泡一宿,用小火烤),麝香(各半兩)。
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蒸熟的黃瓜混合,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經常服用三丸,用飯湯送服。
西京丁左藏的紫霜丸,治療小兒五疳、八痢,以及一切疳病。
木香,赤石脂,龍骨,枳殼(去除瓤,用麩皮炒),附子,白姜(炮製過),黃連,肉豆蔻,密陀僧(各半兩),巴豆(十五個,去除皮膜,用半碗漿水煮到水乾,去除油脂,磨成細末),麝香(半錢)。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蒸熟的饅頭中心部分調和,做成如麻籽大小的藥丸。一歲吃一丸,三歲吃五丸。每次服用三丸,用湯藥送服,之後可經常服用,用溫水吞下。鼻癢、腦疳,用橘皮湯送服;嘔吐、腹瀉、食積疳病,用生薑湯送服;身體消瘦、脾疳,用煎棗湯送服;疳氣、肚子脹氣,用橘皮湯送服;筋疳、多腹瀉,用鹽湯送服;肝疳、眼睛澀、生瘡,用黃連湯送服;骨蒸發熱,用覆地時吃泥土的臘茶清送服。
西京丁左藏的蝦蟆丸,使孩子肥胖,經常服用有效的藥方。
乾蝦蟆(大的,一個,用洗米水浸泡三宿,去除腸肚、頭爪,洗乾淨,用酥油烤,烤到黃色發香),陳皮(去除白色的部分,一分),胡黃連(一兩),鬱金,蕪荑仁(各半兩)。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放在陶器內用公豬膽汁調和,調到稀稠適度,放在飯上蒸熟。取出放半天,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經常服用五、七丸,用陳米湯送服。
西京丁左藏的龍膽丸,治療小兒疳病,兼具使孩子肥胖的效果。
龍膽草(二兩),青黛(一兩),麝香(一分)。
以上藥材一起磨勻,用饅頭底部浸泡爛成糊狀的水調和,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經常服用可以殺死蛔蟲、促進食慾,增長肌肉,效果顯著。飯後每次用米湯送服三到五丸。
《惠眼觀證》的烏梅散,治療疳病引起的腹中疼痛。
烏梅,延胡索(各一分)。
以上兩味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大錢,用水八分一盞,甘草一寸捶碎,煎至四分,去除藥渣後溫服。
《劉氏家傳》的小兒疳病,蘆薈丸藥方。
蘆薈(磨成粉),黃連(去除毛刺),白朮,使君子(肉),蕪荑仁(不要用火燒。各一分),巴豆(半兩,連殼用銀器燒至藥性保留,取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