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四 (15)
卷第二十四 (15)
1. 一切疳第三
上件為末,拌合,用軟飯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濃煮飯飲下。
茅先生小兒疳疾,蘆薈丸方
黃連,木香,檳榔,丁香(各半兩),膩粉(一錢),蕪荑(去皮,取一分),青黛(羅過,三錢。一錢半入藥,一錢半為衣),麝香(少許)
上為末,研勻,用豬膽五個、川巴豆二十粒,同豬膽盞盛於飯面上蒸三、五次取出,只用豬膽油,不用巴豆。將油拌前藥為丸○此大,每服十丸、十四丸,用蔥飯煎飲下。
茅先生治小兒疳方。
上用豬膽一個,以黃連末實一半,用巴豆一粒,須是全不損者安其中。又以黃連末實之及滿,著飯甑內蒸熟;取出黃連,去巴豆及豬膽汁,為細丸。每服五十丸,陳米飯飲吞下。
《嬰孺》,青黛散,治小兒五種疳。若在內,則眼澀,腹脹,痢色無常定,或如疳澱;日漸羸瘦,此內疳之疾也。若鼻下赤爛,自揉其鼻,頭上有瘡,瘡不著痂,漸流利,繞耳生瘡,有時目赤,頭髮漸稀,頭皮光緊,漸漸嬴瘦,頭大項細,此名頭疳也。
若唇口被蝕,齒齦作五色,或盡峭黑;舌下白瘡,上齶有孔子,口中見臭氣,齒齦被蝕,口唇敗爛,此名口疳也,若疳蝕脊膂,十指皆癢,自咬甲,頭髮焦乾,兩膂虛空,脊梁如鋸,有時腹脹,有時下痢,此脊疳也。若下部開脹,痢下膿血,有時赤爛,癢不可忍,痢無其度,臭不可堪,此名急疳之候也。
此五種疳候,同治一方。使用各別,須審形候,依疳治之,大驗。
青黛(二兩),麝香,雄黃,硃砂,石鹽,蚺蛇膽,鹽綠,細辛,黃礬(燒汁盡),薰陸香,黃連,黃柏,苦參,杏仁(去皮尖,炒),桂心,乾薑(各一兩),藜蘆(燒灰),莨菪子(炒),附子(炮,半兩)
上十九味,為散令勻,垍含收之,量病傳藥。若疳在內,以井華水調下,三服止,且將息。不減,再服一杏仁許;三歲半錢。量大小以意加減。若口中有瘡,用酥少許每夜安唇內,須臾自至瘡所。若鼻中瘡及鼻赤爛,以酥和綠豆大兩丸納鼻中,日三、二度。若頭上瘡,以散敷之。
下部外赤爛,以散敷之。若脊膂空虛,准前與服,仍以酥和散摩脊膂上。亦治野雞痔病,綿裹納之;外有頭者,掐破,以散敷之。又治有瘡無名、諸癬疥,用豬脂和塗之。大人口中有瘡,綿裹含之。小兒白禿瘡,以泔清洗去痂,拭乾,先塗油,後敷散,瘥。忌漿水熱面、豬、魚、雞、齏、蒜、滑膩、一切動風物。
《嬰孺》治小兒疳,或頻壯熱,眼赤澀,多揩眼揉鼻及頭生瘡,毛髮自落。或視物不明,手足心熱,時出蛔蟲;或身生肥瘡及作痢;或青黃赤白不定,口及下部生瘡,乃至齒落生無辜,兄弟姊妹相傳而死者。神驗方。
黃連,苦參粉,龍膽(各一分),木香,丁香,青葙子,犀角(併為末。各半分),硃砂(研),青黛,麝香,發(燒灰,各一銖),緋絹(方一寸。燒灰),石硫黃,雄黃,礬石(燒灰),胭脂(研),蚺蛇膽(各一銖,和前藥都研)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軟飯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濃稠的米湯送服。
茅先生治療小兒疳疾的蘆薈丸配方:
黃連、木香、檳榔、丁香(各半兩)、膩粉(一錢)、蕪荑(去皮,取一分)、青黛(磨成粉末,三錢。其中一錢半入藥,一錢半用來包藥丸)、麝香(少許)。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研磨均勻。取五個豬膽和二十粒川巴豆,一起放在豬膽盞裡,放在飯上蒸三到五次後取出。只用豬膽油,不用巴豆。將豬膽油與之前的藥粉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到十四丸,用蔥花米湯送服。
茅先生治療小兒疳疾的配方:
取一個豬膽,將黃連粉末填入一半,放入一粒完整的巴豆在其中。再用黃連粉末填滿,放在飯甑裡蒸熟。取出黃連,去除巴豆和豬膽汁,製成細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陳米飯湯送服。
《嬰孺》記載的青黛散,治療小兒五種疳疾。如果疳疾在體內,會導致眼睛乾澀、腹部脹氣、痢疾顏色不定,或者像疳積物一樣;會日漸消瘦,這是內疳的症狀。如果鼻下紅腫潰爛,經常揉鼻子,頭上長瘡,瘡口不易結痂,逐漸流出液體,耳朵周圍也長瘡,有時眼睛發紅,頭髮逐漸稀疏,頭皮緊繃光滑,逐漸消瘦,頭大脖子細,這叫做頭疳。
如果嘴唇被侵蝕,牙齦呈現五種顏色,甚至全部變黑;舌下長白瘡,上顎有小孔,口中有臭氣,牙齦被侵蝕,嘴唇潰爛,這叫做口疳。如果疳疾侵蝕脊椎,十指都癢,會咬指甲,頭髮焦黃乾燥,兩側肩膀空虛,脊椎像鋸齒一樣,有時腹脹,有時腹瀉,這叫做脊疳。如果下體腫脹,腹瀉帶膿血,有時紅腫潰爛,癢得難以忍受,腹瀉次數頻繁,氣味難聞,這是急疳的症狀。
這五種疳疾症狀,用同一個方子治療。但使用方法各有不同,必須仔細辨別症狀,根據不同的疳疾來治療,效果顯著。
青黛(二兩),麝香,雄黃,硃砂,石鹽,蚺蛇膽,鹽綠,細辛,黃礬(燒至汁盡),薰陸香,黃連,黃柏,苦參,杏仁(去皮尖,炒),桂心,乾薑(各一兩),藜蘆(燒成灰),莨菪子(炒),附子(炮製,半兩)。
將以上十九味藥材磨成粉末,混合均勻。根據病情,用藥粉塗抹在患處或內服。如果疳疾在體內,用井水調藥送服,服用三次即可,需要靜養。如果病情沒有減輕,可以再服用像杏仁大小的藥量,三歲的小孩可以服用半錢。根據病人的大小,自行增減藥量。如果口中有瘡,每晚用少許酥油塗抹在嘴唇內,酥油會自行到達瘡口。如果鼻中有瘡或鼻子紅腫潰爛,用酥油混合綠豆大小的藥丸塞入鼻中,每天兩三次。如果頭上長瘡,用藥粉敷在患處。
如果下體外部紅腫潰爛,用藥粉敷在患處。如果脊椎空虛,按照之前的服用方法,同時用酥油混合藥粉塗抹在脊椎上。也可以治療野雞痔,用棉布包裹藥粉塞入患處;如果痔瘡有頭,將其掐破,用藥粉敷上。還可以治療無名腫瘡、各種癬疥,用豬油混合藥粉塗抹。大人嘴裡長瘡,可以用棉布包裹藥粉含在口中。小兒的白禿瘡,用米泔水清洗去除瘡痂,擦乾,先塗抹油,後敷藥粉,即可痊癒。忌食米漿熱麵、豬肉、魚肉、雞肉、鹹菜、大蒜、油膩食物以及一切容易引起風邪的食物。
《嬰孺》記載治療小兒疳疾的藥方,這些疳疾會導致發熱頻繁,眼睛紅澀,經常揉眼睛和鼻子,頭上長瘡,頭髮自然脫落。或者視力模糊,手腳心發熱,時常排出蛔蟲;或者身上長瘡或腹瀉;或者腹瀉物顏色不定,青色、黃色、紅色、白色都有,嘴和下體長瘡,甚至牙齒脫落,長出來的牙齒也沒有用,兄弟姐妹之間會互相傳染而死。此方非常靈驗。
黃連、苦參粉、龍膽(各一分)、木香、丁香、青葙子、犀角(一起磨成粉末。各半分),硃砂(研磨),青黛,麝香,頭髮(燒成灰,各一銖),緋絹(一寸見方。燒成灰),石硫黃,雄黃,礬石(燒成灰),胭脂(研磨),蚺蛇膽(各一銖,和之前的藥粉一起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