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四 (1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四 (14)

1. 一切疳第三

青黛(半兩),熊膽,蘆薈,蟾頭灰,蝸牛(炒令黃,為末),水銀(以少棗肉研,令星盡。各一分),黑狗膽(一枚),鯉魚膽(五枚),麝香(半分)

上件藥以青黛等細研,次下諸膽、研令勻,入煉了蜜和丸如黃米大。每服以冷水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一切疳,田父丸方田父,大蝦蟆也。)

田父(一枚,塗酥炙),蛇蛻皮(一條),母丁香(二七枚),夜明砂(微炒),麝香(細研。各一分),乾漆(搗碎,炒令煙出),硃砂(細研。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先取半兩,用醋一中盞熬成膏,後入余藥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一切疳,青黛丸方

青黛(一分),腦麝,膩粉,蟾酥(各一錢)

上件藥並都研令細,用水浸蒸餅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一切疳,心腹虛脹,愛食泥土,四肢壯熱。闢宮丸方

闢宮(一枚,去頭腳尾,麵裹煨熟),麝香(半錢,細研),熊膽(研入),黃連(去須。各一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蟾酥和丸如黍米大。每服研豬肝汁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靈苑》,千金丸方,治小兒一切疳,久令兒肥壯無疾。

川楝子肉,川芎(等分)

上二味同為末,以豬膽汁杵和為丸如麻子大。量兒大小加減丸數。每以飯飲吞下,一日二服。常服三丸至五丸。《張氏家傳》丸如綠豆大,分五分。用硃砂、青黛、白定粉、光墨、密陀僧,名為五色丸。非時進米飲下。《孔氏家傳》治疳熱下蟲方同,用臘月干豬膽膏為丸,如干,湯化動,丸綠豆大,十丸、十五丸肉湯下。疳蟲如發,便看即見,稍遲便化。

太醫局,蘆薈丸,治疳氣羸瘦,面色痿黃,腹脅脹滿,頭髮作穗,揉鼻咬甲,好吃泥土;痢色無定,寒熱往來,目澀口臭,齒齦爛黑。常服長肌、退黃、殺疳蟲、進乳食。

干蝦蟆,大皂角(以上二味。淨分,同燒灰存性,為末。每末一兩入下項藥),青黛(一分,研),蘆薈(研),麝香(研),硃砂(飛,研。各一錢)

上合研勻,用湯浸蒸餅和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歲服二十丸,不計時候,溫米飲下。更量大小加減。

《譚氏殊聖方》:聤耳頭瘡面腫光,撏眉咬甲色痿黃。嗞啀尿白時赤痢,炙燒食療未相當。夜明砂共炙蟾末,蘆薈神功等麝香。如此勿令遲救療,四味元來藥最良。

烏光丹(一名明蟾丸)

夜明砂(干,半兩),蟾末(五分,但是蟾頭。炙令焦黃,勿燒為灰),麝香,蘆薈(各一錢)

上為末,蒸餅皮為丸如綠豆大。溫水下三丸。

茅先生小兒疳及諸病,保童丸方

皂角灰,川烏頭(炮),硫黃(別細研),陳橘皮(去瓤。各一兩),白姜(半兩),川巴豆(六十粒,去皮心膜,不去油,浸湯一宿,別研)

白話文:

一切疳第三

第一方:

將青黛(半兩)、熊膽、蘆薈、蟾蜍頭燒成的灰、炒黃磨成粉的蝸牛、用水銀(用少許棗肉研磨,直到看不見水銀的顆粒)各一份,黑狗膽一枚,鯉魚膽五枚,麝香(半分)混合。

先將青黛等藥材磨成細粉,再加入膽汁類藥材研磨均勻,最後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黃米粒。每次用冷水服用五顆,可根據孩童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第二方:

將烤過的田雞(塗上酥油烤)、蛇蛻下來的皮一條、母丁香十四顆、微炒過的夜明砂、磨成細粉的麝香各一份,搗碎炒至冒煙的乾漆,磨成細粉的硃砂(半兩)混合。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先取一半藥粉,用一小杯醋熬成膏狀,再加入剩下的藥粉調和成丸,大小如黍米粒。每次用稀粥送服三顆,可根據孩童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第三方:

將青黛(一份),腦麝、膩粉、蟾酥各一錢混合。

將以上藥材都磨成細粉,用水浸泡過的蒸餅和成丸,大小如綠豆粒。每次用溫水送服三顆,可根據孩童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第四方:

將烤熟的壁虎(去掉頭、腳、尾巴,用麵包裹後煨熟)一枚,磨成細粉的麝香(半錢),研磨後的熊膽,去掉鬚根的黃連各一錢混合。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蟾酥調和成丸,大小如黍米粒。每次用豬肝汁送服五顆,可根據孩童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第五方:

將川楝子肉和川芎等量混合磨成粉末。

用豬膽汁搗和成丸,大小如麻子。可根據孩童大小酌情增減服用數量。每次用米湯吞服,一天兩次。一般每次服用三至五顆。另一種做法是將藥丸做成綠豆大小,分成五份,用硃砂、青黛、白定粉、光墨、密陀僧上色,稱作「五色丸」。在非用餐時間用米湯送服。另一種做法是將藥丸做成綠豆大小,用臘月風乾的豬膽膏調和成丸,如果藥丸太乾,就用湯化開再服用。每次服用十到十五顆,用肉湯送服。如果疳蟲像頭髮絲一樣出現,就要趕緊治療,晚了就化掉了。

第六方:

將乾蟾蜍和大皂角等量分別燒成灰,磨成粉末。每一兩灰末加入以下藥材:磨成粉的青黛一份,磨成粉的蘆薈,磨成粉的麝香,研磨過的硃砂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用米湯浸泡過的蒸餅調和成丸,大小如麻子。三歲孩童每次服用二十顆,不限時間,用溫米湯送服。可根據孩童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第七方:

「治療耳道流膿、頭瘡、面部腫脹、眉毛稀疏、咬指甲、面色萎黃、小便混濁或赤紅、腹瀉不止,這些症狀用炙烤的食物治療都沒效果。可以用夜明砂和炙烤過的蟾蜍粉末,搭配蘆薈和麝香,效果極好。必須及時治療,這四味藥是最好的。」

第八方(烏光丹,又名明蟾丸):

將乾燥的夜明砂(半兩),蟾蜍粉(五分,但必須是蟾蜍頭部烤焦的,不是燒成灰),麝香,蘆薈各一錢混合。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蒸餅皮調和成丸,大小如綠豆。用溫水送服三顆。

第九方:

將皂角灰,炮製過的川烏頭,單獨磨成粉的硫磺,去掉瓤的陳皮各一兩,白薑半兩,川巴豆六十粒(去皮、去心膜,保留油脂,浸泡在湯中一晚後單獨研磨)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