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四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四 (11)

1. 一切疳第三

《顱囟經》治孩子疳氣,或釀肚脹,上筋脈,頭大項細,吃物不知足,夜中即起,腹內長鳴方。

大黃(一兩),陳橘皮(二兩,酸醋二合浸二日,曬乾),蜣螂(二十個,去翅足子,熱燒醋安之,以盃蓋地上去火毒,候冷取出,炒過)

上件為末,蜜為丸。每日空心熟水下十丸,忌如常。

葛氏《肘後》:小兒一切疳方。

上用牛筋術白皮少許,搗取一合或半合與服之。

《仙人水鑑》:小孩子頭髮焦黃赤,日漸黑瘦,宜服此,百中散方

黃葵花,白芷,延胡索(各二分),檳榔(十分,生用),鬱金(四分),干蚯蚓(一條,生用),黃鹽(六分,陶隱居云:北海黃鹽草粒粗,以作魚鮓及咸葅),干蝦蟆(末,少許),白米(一勺),牛肉脯(二分),倒懸囊(一個。灰蜘蛛是)

上搗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空心,煎骨汁下一丸與吃了。專候所往,取下蟲。此疾求除根本。

《集驗方》治小兒疳氣不可療。神效丹

綠礬(用火煅通赤,取用釅醋淬過復煅,如此三度)

上細研,用棗肉和丸如綠豆大。溫水下,日進兩三服。

《子母秘錄》治小兒疳方。

上用益母草絞汁,稍稍服。(益母草,茺蔚草也。俗名郁具金。田野間甚多)

《小兒宮氣方》治小兒一切疳疾。

蝸牛殼(七個,淨洗,不得自塵,令乾)

上向酥蜜中,瓷盒盛。卻用紙糊於飯甑內蒸之,下饋即安置,至飯熟取出細研。漸漸吃,一日令盡之。

《藥性論》殺疳蟲治疳瘦方。

上端午日取蝦蟆眉脂,以硃砂、麝香為丸如麻子大。疳瘦者空心一丸,腦疳以奶汁調灌鼻中。《顱囟經》以此藥治一切疳,吹鼻不吃。

《食療》治小兒疳方。

上瓜葉陰乾研末,酒服半錢。

《元和紀用經》,麝香丸,主小兒疳瘦,面黃發穗,骨立,減食,肌熱,驚癇,疳蟲。

麝香,蘆薈,胡黃連(末)

上等分,研勻。滴水丸黃米大。一歲三丸,三歲五丸至七丸,人參湯下,日三。無比奇效。一云胡黃連四分,餘二物各二分。療疳痢,溫瘧,無比尤驗,一名聖丸,疳藥無如此者。小兒癲癇,驚風,五疳,三蟲,服之立見功效,蛔蟲作疾,枯悴,久痢不住,熱藥調護最難得法,唯此若神。

經以四味飲、黑散、紫丸、至聖散、五加皮治不能行,蜀脂飲並此麝香丸七方,謂之育嬰七寶。紫陽道士一名保子七聖至寶方,專為一書者,此是也。

《聖惠》治小兒一切疳,腹肚脹滿,手腳枯細,眼目口鼻生瘡,身體壯熱,痢下泔澱,日漸羸瘦,面無光澤。

青黛散方

青黛,雄黃,石鹽(各細研),硃砂(細研,水飛過),白礬(燒令汁盡),薰陸香(研入。各一兩),麝香(細研),蚺蛇膽(研),細辛,黃連(去須),青礬,黃礬(各燒通赤),鹽綠,黃柏(銼),苦參(銼),桂心,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乾薑(炮製,銼),藜蘆(去蘆須。各半分),附子(炮裂,去皮臍),熊膽(研入),莨菪子(水淘去浮者,水煮,令芽出。

白話文:

**《顱囟經》**記載治療小兒疳氣的方法,此病症可能導致腹脹、筋脈浮現、頭大脖子細、食慾異常、夜間哭鬧、腹內鳴叫。

藥方包含:大黃(一兩)、陳橘皮(二兩,用酸醋浸泡兩天後曬乾)、蜣螂(二十個,去除翅膀和腳,用熱醋燙過後,用杯子蓋住去火毒,冷卻後取出炒過)。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藥丸。每天早晨空腹時,用溫開水送服十丸。禁忌事項與平常一樣。

**葛氏《肘後方》**記載治療小兒各種疳症的方法。

使用少量牛筋上的白皮,搗碎後取出一合或半合服用。

**《仙人水鑑》**記載治療小兒頭髮焦黃發紅、日漸消瘦的藥方,名為百中散。

藥方包含:黃葵花、白芷、延胡索(各二分)、檳榔(十分,生用)、鬱金(四分)、乾蚯蚓(一條,生用)、黃鹽(六分,陶隱居說:北海黃鹽草粒粗,可用來製作魚鮓和鹹菜)、乾蝦蟆(少量,研磨成粉末)、白米(一勺)、牛肉脯(二分)、倒懸囊(一個,也就是蜘蛛網)。

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早晨空腹時,用骨頭湯送服一丸。仔細觀察排泄物,取出蟲子。這樣可以從根本上治療疳疾。

**《集驗方》**記載治療小兒難以治癒的疳氣的特效丹藥。

藥方使用綠礬(用火燒紅後,用濃醋淬過,再燒紅,如此重複三次)。

將綠礬研磨成細末,用棗肉和勻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用溫水送服,每天服用兩到三次。

**《子母秘錄》**記載治療小兒疳症的方法。

用益母草絞汁,少量多次地服用。(益母草,又稱茺蔚草,俗名郁具金。田野間很多。)

**《小兒宮氣方》**記載治療小兒各種疳疾的方法。

使用七個蝸牛殼(洗淨,不得沾灰塵,使其乾燥)。

將蝸牛殼放入塗有酥油和蜂蜜的瓷盒中。用紙糊住盒子,放入蒸籠中蒸熟,和米飯一起取出後研磨成細末。逐漸食用,一天內全部吃完。

**《藥性論》**記載殺疳蟲、治療疳瘦的方法。

在端午節時,取蝦蟆眉毛上的油脂,與硃砂、麝香一起研磨成丸,如麻子大小。治療疳瘦的,早晨空腹服用一丸;治療腦疳的,用奶汁調和灌入鼻中。《顱囟經》也用此藥治療各種疳症,如果嬰兒不吃,就吹入鼻中。

**《食療》**記載治療小兒疳症的方法。

將瓜葉陰乾後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半錢。

**《元和紀用經》**記載的麝香丸,主要治療小兒疳瘦、面色蠟黃、頭髮稀疏、骨瘦如柴、食慾不振、發熱、驚癇、疳蟲。

藥方包含:麝香、蘆薈、胡黃連(研磨成粉末)。

將以上藥材等量研磨均勻,滴水做成黃米大小的藥丸。一歲小孩服用三丸,三歲小孩服用五丸到七丸,用人參湯送服,每天三次。此藥效果極佳。另一種說法是胡黃連四分,其餘兩種各二分。此藥對於治療疳痢、瘧疾也有特效,被稱為聖丸,是治療疳症的最佳藥物。對於小兒癲癇、驚風、五疳、三蟲等症,服用後效果顯著。對於蛔蟲引起的疾病、身體枯萎、久瀉不止,用熱藥治療難以奏效時,此藥效果如同神助。

經書中將四味飲、黑散、紫丸、至聖散、五加皮等藥方與此麝香丸並列,共七方,稱為「育嬰七寶」。紫陽道士又將此七種藥方寫成一本書,名為「保子七聖至寶方」。

**《聖惠方》**記載治療小兒各種疳症,症狀包括:腹部脹滿、手腳乾瘦、眼睛、口鼻生瘡、身體發熱、痢疾如米泔水、日漸消瘦、面無光澤。

藥方名為青黛散,包含:青黛、雄黃、石鹽(分別研磨成細末),硃砂(研磨成細末,用水飛過),白礬(燒至汁盡),薰陸香(研磨後加入。以上各一兩),麝香(研磨成細末),蚺蛇膽(研磨),細辛,黃連(去除鬚),青礬,黃礬(分別燒至通紅),鹽綠,黃柏(銼碎),苦參(銼碎),桂心,杏仁(用湯浸泡,去除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乾薑(炮製後銼碎),藜蘆(去除蘆鬚。以上各半分),附子(炮製裂開,去除皮臍),熊膽(研磨後加入),莨菪子(用水淘洗去除漂浮物,用水煮至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