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四 (9)

1. 一切疳第三

《嬰童寶鑑》諸疳通論:夫小兒疳證,互諭多端,言詞煩迷,愈失大旨。但小兒發立焦黃,肌體瘦劣,腹肚疼痛,愛吃泥土,瀉痢無常,盜汗不止,腹大即喘,腳細難行,洞下脫肛,時時壯熱,面覆地臥,心喜啼呼,腹中蟲生,糞中有米,便如泔澱,嘔吐無時,有似瘦勞。更加寒顫,如此之狀即是疳也。

凡一十二種各異其名:在心為驚疳;在肝為風疳;在肺為氣疳;在脾為肉疳;在腎為急疳。此五臟之五疳外,更十二般疳而重言別論。乾疳雖能乳食,見者皆餐,最便酸鹹之物。急疳瀉痢脫肛,其糞五色,雖食不生肌肉,睡多汗出,此急疳之候也。風疳手足顫瘲,雙目微牽,或笑或嗔,爪甲青色,狀如神祟,此風疳之候也。

肉疳眼澀而痛,食物不消,體羸黃瘦,四肢無力,腹脹氣喘,此肉疳之候也。脊疳蟲攻,脊膂指背皆癢,頭髮焦立,皮肉枯燥,兩脅脹滿,一日數利,脊如鋸齒,此脊疳之候也。口疳唇皮齒黑,舌上生瘡,兩齦潰爛,並蟲自出,此口疳之候也。腦疳鼻下赤爛,以手自揉,身熱體干,目赤如朱,此腦疳之候也。

食疳夜間潮熱,或即憎寒,手足俱冷,能乳即瘦,有如盜汗,此食疳之候也。奶疳因病後得之,乳母壅毒衝上,或是吃乳母之𨢎奶也。初只氣促,雖能乳食,漸加羸瘦,瀉久不止,三焦壅熱,五臟困乏,此奶疳之候也。蛔疳合面而臥,氣急面黃,時哭聲高,又似心痛;或即發作有時,只在月初(謂月朔蟲頭舉也。)脾疳常吃泥土、生米及鹽,心意不悅,身體黃,口內多涎,瀉痢有蟲,此脾疳之候也。

氣疳或吃熱乳,或因重病,漸成此患;忽然咳嗽,初得更服冷藥,使日夕渾身壯熱,腳冷如冰,氣促而喘,漸漸目昏,此氣疳之候也。

《惠眼觀證》:疳病形候,本因餐瓜果油膩,恣食甘甜黏滑之物,故生疳氣。但見肌肉瘦弱,肚高腳細,臟腑或閉或泄,或澀或瀉,或滯或痢,則先調氣,兩日後,量大小下鮓湯丸通利(方見急慢驚風門中。

)如許得脈細實,則重下鮓湯丸取下惡物,次日塌氣(方見腫滿門中)、勻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醒脾(方見利門中)、平胃(方見噦逆門中)調理,後常服烏犀角丸(方見肥疳門中)夾蘆薈丸(方未見。)參苓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吃一月日,長肥即安。若久患累經醫治,傳變成骨蒸疳勞,口生瘡,上焦虛熱往來,荏苒歲月,即成丁奚、哺露。

此由脾氣大瘕虛怯,先宜塌氣,二日氣行,即下醒脾,貴得氣實而進少食,卻與勻氣夾柴胡丸與服(方見骨蒸門中),退骨蒸熱。如或熱退,即下蘆薈治勞。此病但多用勻氣調理,丁奚、哺露二候一同。但丁奚尤可便用鮓湯丸利之,取下疳蟲。若哺露腸腹多青筋,及吃物不變。

白話文:

小兒疳病是一種多種多樣的疾病,症狀繁雜,容易讓人搞不清重點。但總體來說,小兒出現面色發黃、身體消瘦、腹痛、喜歡吃泥土、腹瀉或便秘不定、盜汗不止、肚子脹大並伴隨喘氣、腿細無力、脫肛、時常發熱、喜歡趴著睡、愛哭鬧、腹內生蟲、糞便中有像米粒的東西、大便像米湯一樣、時常嘔吐,看起來像得了消瘦的勞病,如果再加上發冷,這些都是疳病的症狀。

疳病大致可以分為十二種類型,各有不同的名稱和症狀。在心臟的叫驚疳,在肝臟的叫風疳,在肺臟的叫氣疳,在脾臟的叫肉疳,在腎臟的叫急疳。除了這五臟的五疳外,還有另外十二種疳病。乾疳的患者雖然能吃奶和食物,而且食量很大,特別喜歡吃酸鹹的東西。急疳的患者會腹瀉、脫肛,糞便顏色雜亂,雖然有吃東西,但還是不長肉,而且經常睡覺出汗。風疳的患者手腳會抽搐,眼睛會微微斜視,有時笑有時怒,指甲發青,看起來像被邪祟纏身。

肉疳的患者眼睛乾澀疼痛,吃東西不消化,身體瘦弱發黃,四肢無力,肚子脹氣喘息。脊疳是由蟲子引起的,背部和脊椎會發癢,頭髮枯黃豎立,皮膚乾燥,兩脅脹滿,一天腹瀉多次,脊椎像鋸齒一樣。口疳的患者嘴唇發黑,牙齒變黑,舌頭生瘡,牙齦潰爛,而且會從口腔跑出蟲子。腦疳的患者鼻孔下方會紅腫潰爛,會用手去揉,身體發熱乾燥,眼睛紅得像朱砂。

食疳的患者會在夜間發熱,或者突然發冷,手腳冰涼,吃了奶還是會變瘦,而且會盜汗。奶疳是生病之後得的,可能是因為哺乳的母親體內有毒素,或者吃了母親不乾淨的奶。初期只是呼吸急促,雖然能吃奶和食物,但會逐漸變得消瘦,腹瀉不止,三焦積熱,五臟衰弱。蛔疳的患者喜歡趴著睡,呼吸急促,面色發黃,時常大哭,看起來像心痛一樣,有時會固定在月初發作(因為傳說月初是蟲子抬頭的時候)。脾疳的患者會經常吃泥土、生米和鹽,心情不好,身體發黃,口水多,腹瀉的時候會拉出蟲子。

氣疳可能是因為吃了太熱的奶,或者生重病後造成的。患者會突然咳嗽,如果初期吃了寒涼的藥,會導致每天都發熱,腳像冰一樣冷,呼吸急促,漸漸眼睛會看不清。

疳病主要是因為吃了瓜果油膩、過甜過黏的食物造成的。主要症狀是肌肉消瘦、肚子大、腿細,臟腑功能紊亂,有時便秘有時腹瀉,或大便不暢,或腹瀉不止。治療時要先調理氣機,兩天後根據情況使用瀉藥通便。如果脈象細實,要再次使用瀉藥排出體內污物。第二天再用藥來降氣、調理脾胃、醒脾、平和胃氣,之後經常服用烏犀角丸和夾蘆薈丸,再加上參苓散,吃一個月左右,身體就會長胖恢復健康。如果患病時間太長,經過多次治療都沒有好,就會轉變成骨蒸疳勞,口內生瘡,上焦虛熱往來,時間久了就會變成丁奚和哺露。

這是由於脾氣虛弱造成的,所以先要降氣,兩天之後氣機運行,再用藥醒脾。最重要的是要讓氣機強盛,然後逐漸增加食量,再用藥調理脾胃,加上柴胡丸一起服用,退去骨蒸熱。如果熱退了,就用蘆薈治療勞損。這種病主要用調理脾胃的藥物來治療,丁奚和哺露的治療方法基本相同。但丁奚特別適用瀉藥來排出疳蟲,而哺露的患者肚子上會有很多青筋,而且吃東西不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