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四 (2)

1. 無辜疳第一

若久不瘥,手足如筒,龜胸鋸脊,壯大青筋,肉乾骨露,項細喉出,喘促不常,溫潮間作,寒競無時,口含清涎,乳食向減,漸成疳勞惡瘦之候。《函關》別論解顱鶴膝、六腑停風、哺露丁奚、五臟失血,言胎而受焉。或見身體如紫光,目黃睛散,喘促心陷,兩脅腠滿刺痛,氣短,皮生紫瘡。

牙根黑爛,舌如白梅,乾噦塞逆,乳食直瀉,滿面槁色,唇如枯骨,耳焦乾黑,皆為惡候,不可治療。未有此證,並分輕重得疾之源,用藥調理。

《朱氏家傳》無辜病八片綿歌:

孩子無辜氣,多因母作為。若人能慎護,安得見尫羸?驚薄成風疾,暄寒作氣痿。須交除病乳,莫更著重衣。吃食無令早,能言不怕遲。論中八不許,胸起力頻微。頭皮光哲哲,毛髮薄離離。肝擁侵雙眼,脾黃入四肢。渾身生癮疹,遍體是瘡痍,瀉痢無休歇,憎寒少定時。繡球全不顧,竹馬豈能騎。

白暈眸中現,清涎口畔垂。鬥牙須咬甲,舉手要揩眉。夜夜餐瓜果,朝朝食土泥,胃傷腸肚脹,肺盛喘何疑!飲食無休歇、耽眠似醉迷。

《葛氏肘後》療小兒無辜疳痢方。

龍骨,當歸,黃連,人參(各二兩),甘草(一兩,炙)

上五物,搗、下篩,蜜和丸如梧子大。一服兩丸,白飲下之,日再。五歲以上服五丸。若不能吞丸,即研飲與之。此方是張大夫傳,效。

《外臺》崔氏無辜閃闢、或發乾,瘰癧,頭髮黃聳分去,或乍痢乍瘥。諸狀既多,不可備說。大黃煎丸方

大黃(九兩,錦紋新實者。若微朽,即不堪用。削去蒼皮,乃秤)

上一味,搗篩為散,以上好米醋三升和之。置銅碗內,於大鐺中浮湯上,炭火煮之。火不用猛,又以竹木篦攪藥,候堪丸乃停。於小瓷器中密貯。兒年三歲一服七丸如梧子,日再服。常以下青赤膿為度。若不下膿、或下膿少者,稍稍加丸。下膿若多,丸又須減。病重者,或至七八劑方盡根。

本大人、小兒不等,以意量之。此藥唯下膿及宿結、不令兒痢。禁牛、馬、驢、雞、豬、魚、兔、肉、生冷、黏滑、油膩、小豆、蕎麥。乳母亦同此忌。

《外臺》劉氏療孩子頭干,肚中有無辜者,,益腦散方

地榆(六分),蝸牛(十二分,熬),青黛(三合),麝香,人糞(燒灰),蘭香根(燒灰),蚺蛇膽(各一分),龍腦香(兩豆許)

上八味搗散。以飲下半錢匕。量兒大小與服之。忌如常法。

《外臺》:《備急》療小兒無辜疳痢方。

當歸,龍骨,黃連,人參,沒石子,甘草(炙。各一兩)

上六味搗散蜜丸。服三丸,日再,以瘥為度。大小增減量之。

《外臺》救急療小兒瘦,頭干,無辜兼痢方。

上用馬齒莧搗、絞汁,服三合,以瘥止。

《子母秘錄》治小兒無辜、痢赤白,兼成疳方。

白話文:

如果這種病拖很久不好,會看到孩子的手腳像竹筒一樣細,胸骨突出像龜殼,背脊像鋸齒般彎曲,身上青筋明顯,肌肉乾癟,骨頭突出,脖子細長,喉嚨明顯,呼吸急促不規律,時而發熱,時而發冷,嘴裡含著清口水,奶量或食量減少,逐漸變成疳勞(營養不良)消瘦的樣子。《函關》另外解釋說,這種病像是解顱鶴膝(頭骨分離,膝關節像鶴的腿一樣細)、六腑停滯、哺露丁奚(原因不明的疾病)、五臟失血等,認為是從胎兒時期就開始受影響。有時還會看到身體呈現紫光,眼睛發黃,瞳孔散大,呼吸急促,胸口下陷,兩邊肋骨刺痛,氣短,皮膚上長出紫色瘡。

牙齦黑爛,舌頭像白梅花一樣,乾嘔難受,乳食直接拉出來,臉色憔悴,嘴唇像枯骨,耳朵乾枯發黑,這些都是病情惡化的徵兆,難以治療。在還沒出現這些嚴重症狀前,要分辨出病情的輕重和病因,用藥調理。

《朱氏家傳》用八段歌訣來描述無辜病:

孩子生病的原因,很多是因為母親的行為。如果人們能小心呵護,怎麼會看到孩子瘦弱不堪呢?受到驚嚇容易變成風疾,忽冷忽熱會導致身體虛弱。一定要停止餵奶來去除病因,不要給孩子穿太多衣服。不要太早讓孩子吃東西,說話晚一點也沒關係。要記得這八個不允許,胸部起伏很弱,頭皮光滑,頭髮稀疏。肝臟有問題會影響眼睛,脾臟有問題會影響四肢。全身長滿疹子,到處都是瘡,腹瀉不止,發冷的時間不固定。孩子沒精神玩耍,也不想騎竹馬。

眼睛出現白色的暈圈,嘴角流著清口水,喜歡咬指甲,舉手要揉眼睛。晚上吃瓜果,早上吃土,導致胃腸受損,肚子脹氣,肺氣過盛而喘息不止!飲食沒有節制,常常昏睡不醒。

《葛氏肘後》治療小兒無辜疳痢的藥方:

龍骨、當歸、黃連、人參(各二兩)、甘草(一兩,炙過)。

將以上五種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兩丸,用白開水送服,每天兩次。五歲以上的小孩可以服用五丸。如果不能吞藥丸,可以磨成粉沖水服用。這個藥方是張大夫傳下來的,很有效。

《外臺》記載崔氏治療無辜病,此病可能伴隨乾瘦、瘰癧(淋巴結腫大),頭髮枯黃豎立,或者時而拉肚子時而好轉。症狀很多,無法一一描述。還有大黃煎丸的藥方:

大黃(九兩,要選用新鮮紋路清晰的。如果稍微腐爛,就不能用,要削去表皮再秤重)

將大黃搗碎過篩成粉末,用上好的米醋三升調和。放在銅碗裡,再把銅碗放入大鍋的水中,用炭火煮。火不要太大,用竹製的攪拌器攪拌藥粉,等到可以搓成藥丸的時候停止。放在小的瓷器中密封保存。三歲的孩子每次服用七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天服用兩次。以排出青赤色的膿為標準。如果沒有排出膿,或者排出的膿很少,就稍微增加藥丸的量。如果排出的膿很多,就要減少藥丸的量。病情嚴重的,可能要吃到七、八劑藥才能痊癒。

這個藥方大人小孩用量不同,要根據情況調整。這個藥的功效主要是排出膿和宿便,不會導致孩子腹瀉。忌食牛、馬、驢、雞、豬、魚、兔肉,以及生冷、黏滑、油膩、小豆、蕎麥等食物。哺乳期的母親也要忌口。

《外臺》記載劉氏治療孩子頭部乾瘦,肚子裡有蟲引起的無辜病,用的益腦散藥方:

地榆(六分)、蝸牛(十二分,熬過)、青黛(三合)、麝香、人糞(燒成灰)、蘭香根(燒成灰)、蚺蛇膽(各一分)、龍腦香(兩豆許)

將以上八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開水送服半錢匕。用量根據孩子的大小調整。忌口與平常一樣。

《外臺》:《備急》治療小兒無辜疳痢的藥方:

當歸、龍骨、黃連、人參、沒石子、甘草(炙過。各一兩)

將以上六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藥丸。每次服用三丸,每天兩次,以病好為度。用量根據孩子的大小增減。

《外臺》救急治療小兒消瘦、頭部乾瘦、無辜病兼痢疾的藥方:

用馬齒莧搗爛、擠汁,服用三合,以病好為止。

《子母秘錄》治療小兒無辜病、痢疾(紅白色),兼成疳症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