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三 (19)
卷第二十三 (19)
1. 驚疳第六
牛黃,雄黃,天竺黃,硃砂(各細研),犀角(屑),蟬殼,乾蠍(並微炒。各半分),蝸牛(三、七枚,炒令黃),天漿子(三、七枚)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薄荷湯下五丸。看兒大小臨時增減。
《聖惠》治小兒驚疳,身體壯熱,發歇不定,腹中壅悶。宜服,膩粉丸方
膩粉,麝香(細研。各一分),蟾酥(半錢),牛黃,硃砂(各細研,一分),巴豆(二十枚,用油一小盞,於銚子內煎,候熱,即一個個拋入油內,爆者拈入水內,總了控出,去黑皮及油用)
上件藥並須精好,都研令勻,用水浸,蒸餅和丸如黃米大。每服以粥飲下一丸,日二服,相利為效。
《聖惠》治小兒驚疳,退上焦熱。胡黃連丸方
胡黃連(末,一分),天竺黃(半兩),蘆薈,熊膽,膩粉(各半錢),腦麝,牛黃,雄黃,硃砂(各一錢)
上件藥都細研如粉,用軟飯和為丸如粟粒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
《聖惠》治小兒驚疳兼諸疾,常服,萬壽丸方
人參(去蘆頭),白茯苓,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犀角(屑),硃砂(細研,水飛過。各半兩),木香(三分),川大黃,當歸(並銼,微炒),牛黃,麝香(並細研。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燒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溫水下五丸,日三服。
《聖惠》治小兒驚疳,腹中有癖氣,夜啼不止。牛黃丸方
牛黃(細研),人參(去蘆頭),柏子仁,茯神,赤芍藥,羌活(各一分),柴胡(去苗),川大黃(銼,微炒),蛇蛻皮(燒灰),大麻仁,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檳榔(各半兩),蚱蟬(二七枚,去翅足,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一歲於乳食前以粥飲下一丸。
太醫局,熊膽丸,殺疳退驚,治壯熱昏憒,嘔吐痰涎,頰赤面黃,鼻乾目澀,有時盜汗;或即虛驚,荏苒不除,乳食不進方。
熊膽(研),胡黃連(末。各二錢),細墨(燒淬,半錢),麝香(一分,研),使君子(麵裹炮羸,杵末),天漿子(麩炒。各七個),寒食麵(三錢),螺兒青黛(一錢,研)
上件一處同研勻,用白麵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米飲下,不計時候服。
《譚氏殊聖》治小兒驚疳,黃龍丸方
胡黃連(一兩),麝香,牛黃,硃砂(各一錢)
上為末,用豬膽為丸如麻子大。用薄荷湯下三丸至五丸。多淚亦可服。
錢乙大,胡黃連丸,治一切驚疳,腹脹蟲動,好吃泥土、生米,不思飲食,多睡,嗞啀臟腑,或秘或瀉,肌膚黃瘦,毛焦發黃,飲水,五心煩熱。能殺蟲,消進飲食,治瘡癬,常服不瀉痢方。
胡黃連,黃連,苦楝子(各一兩),白蕪荑(去扇,半兩。秋初三分),蘆薈(別研),乾蟾頭(燒存性,別研。各一兩),麝香(一錢,別研),青黛(一兩半,別研)
白話文:
[驚疳第六]
牛黃丸
將牛黃、雄黃、天竺黃、硃砂(都磨成細粉),犀角屑、蟬殼、乾蠍(稍微炒過)各取一半份,蝸牛(取三到七個,炒到黃色),天漿子(三到七個)。
把上面的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像綠豆。每次服用用薄荷湯送服五丸,根據小孩的年紀大小適當增減劑量。
《聖惠方》: 治療小孩驚疳,身體發熱,時好時壞,腹部脹悶。可以服用膩粉丸。
膩粉丸
膩粉、麝香(都磨成細粉)各取一份,蟾酥取半錢,牛黃、硃砂(都磨成細粉)各取一份,巴豆(二十顆,用一小杯油在鍋中煎煮,油熱後把巴豆一顆顆放入油中,爆開的就撈出放入水中,全部撈出後去掉黑皮和油)。
上面的藥材都要選用最好的,都磨成細粉,用水浸泡,用蒸熟的餅調和成丸,大小像黃米。每次用粥送服一丸,一天服用兩次,以腹瀉為見效的標準。
《聖惠方》: 治療小孩驚疳,退上焦的熱。可以服用胡黃連丸。
胡黃連丸
胡黃連粉取一份,天竺黃取半兩,蘆薈、熊膽、膩粉各取半錢,腦麝、牛黃、雄黃、硃砂各取一錢。
把上面的藥材都磨成細粉,用軟飯調和成丸,大小像小米。每次用粥送服五丸,一天服用三次。
《聖惠方》: 治療小孩驚疳,同時治療其他疾病,長期服用可以服用萬壽丸。
萬壽丸
人參(去掉蘆頭)、白茯苓、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掉白色的內瓤,烘乾),犀角屑、硃砂(磨成細粉,用水飛過)各取半兩,木香取三分,川大黃、當歸(都切碎,稍微炒過),牛黃、麝香(都磨成細粉)各取一分。
把上面的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把磨好的藥粉混合均勻,用燒熟的米飯調和成丸,大小像黍米。每次用溫水送服五丸,一天服用三次。
《聖惠方》: 治療小孩驚疳,腹中有氣滯,晚上哭鬧不停。可以服用牛黃丸。
牛黃丸
牛黃(磨成細粉)、人參(去掉蘆頭)、柏子仁、茯神、赤芍藥、羌活各取一分,柴胡(去掉苗)、川大黃(切碎,稍微炒過)、蛇蛻皮(燒成灰)、大麻仁、鱉甲(塗上醋,烤到黃色,去掉邊緣)、檳榔各取半兩,蚱蟬(取十四個,去掉翅膀和腳,稍微炒過)。
把上面的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像綠豆。小孩每歲在吃飯前用粥送服一丸。
太醫局,熊膽丸
可以殺疳退驚,治療高熱昏迷、嘔吐痰涎、臉頰發紅、面色發黃、鼻子乾燥、眼睛澀痛,有時盜汗;或者出現虛驚,久久不能痊癒,不肯吃奶和吃飯。
熊膽(磨成粉)、胡黃連粉各取二錢,細墨(燒過後用液體淬過)取半錢,麝香(磨成粉)取一分,使君子(用麵包裹後炮製,搗成粉),天漿子(用麩皮炒過)各取七個,寒食麵取三錢,螺兒青黛(磨成粉)取一錢。
把上面的藥材混合一起磨勻,用白麵糊調和成丸,大小像黍米。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米湯送服,不限定時間。
《譚氏殊聖方》:黃龍丸
治療小孩驚疳。
胡黃連取一兩,麝香、牛黃、硃砂各取一錢。
把上面的藥材磨成細粉,用豬膽調和成丸,大小像麻子。用薄荷湯送服三到五丸。流眼淚也可以服用。
錢乙大,胡黃連丸
治療各種驚疳,腹脹有蟲蠕動,喜歡吃泥土、生米,不思飲食,嗜睡,腸鳴,時而便秘時而腹瀉,肌膚黃瘦,頭髮枯黃,口渴,五心煩熱。能夠殺蟲,增進食慾,治療瘡癬,長期服用不會引起腹瀉。
胡黃連、黃連、苦楝子各取一兩,白蕪荑(去掉外殼,秋初取三分),蘆薈(另外磨粉)、乾蟾頭(燒成灰,另外磨粉)各取一兩,麝香(另外磨粉)取一錢,青黛(另外磨粉)取一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