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三 (1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三 (17)

1. 驚疳第六

(亦名心疳)

《聖惠》:夫小兒驚疳者,由心臟實熱之所致也。凡小兒襁褓之內,血氣未調,臟腑細微,骨木輕軟,因其乳哺不時,致生壅滯。內有積熱,不得宣通,心神多驚,睡臥不穩,胸膈煩悶,口舌生瘡,頰赤面黃,發枯皮燥、多渴吃水不止,乳食漸微,久而不全,體瘦壯熱,故名驚疳也。

《仙人水鑑》治小兒驚疳,,硃砂丸,。五歲至十五歲,並宜服之。

硃砂(三錢,研),青黛(一兩,研),黃連,鬱金(為末),夜明砂(炒焦黑。各半兩),麝香,熊膽(用冷水一雞子多,浸一宿。各一錢)

上同研如粉,次入浸熊膽,水和為丸如綠豆大。空心、臨臥,金銀薄荷湯下三丸至五丸。忌生冷、油膩,神效。

《聖惠》治小兒驚疳,體熱黃瘦。真珠散方

真珠(末,半兩),金銀箔(各細研,五十片),沒石子(一枚),犀角(屑),羚羊角(屑),天竺黃,硃砂,雄黃,牛黃,麝香(並細研),甘草(炙微赤,銼),川大黃,當歸(各銼,微炒),胡黃連(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茵陳湯調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增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驚疳,心神煩躁,體熱瘦瘁,眠臥不安。龍腦丸方

龍腦,牛黃,雄黃,蘆薈,熊膽,青黛(各細研,一錢),麝香,膩粉,蟾酥(各研,半分),天竺黃,硃砂(各細研),雀兒飯甕,胡黃連(各一分),蝸牛(三、七枚,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同研令勻以水浸,蒸餅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薄荷湯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熱過驚疳。青黛丸方

青黛(半兩,細研),乾蠍(五枚,微炒),白附子(炮裂),天竺黃,蘆薈,牛黃,麝香(各細研),胡黃連,地龍(微炒。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夜明砂半兩,糯米中炒熟為度,去米入湯,細研夜明砂為糊,入諸藥末同研令勻,丸如綠豆大。三歲以下淡生薑湯下三丸,以上加五丸,不得多服。

《聖惠》治小兒驚疳久不瘥。蘆薈丸方

蘆薈(半兩,細研),龍腦(二分,細研),麝香,熊膽(各細研),黃連(去須),蛇蛻皮(灰),蜣螂(去翅足,微炒),蟬殼,地龍(各微炒),蝸牛(炒令微黃),田父(炙令黃。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更量兒大小增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驚疳,心熱搐搦,胸膈多涎不食。龍腦丸方

腦麝(各細研,一錢),蟾酥,膩粉(研入半錢),金箔(十四片,細研),天竺黃(細研),干竭(微炒),犀角(屑),胡黃連,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各半兩),牛黃,雄黃,熊膽,蘆薈,硃砂,青黛(各細研),真珠(末,研入),天漿子(微炒),田父(炙微黃),土蜂窠(各一分)

白話文:

驚疳(也稱心疳)

《聖惠方》說:小兒驚疳,是因為心臟有實熱引起的。小孩子還在襁褓中時,氣血還沒調和好,內臟器官很嬌嫩,骨頭和肌肉也比較脆弱,如果餵奶時間不固定,容易造成消化不良,體內積熱,無法順暢排出,導致心神容易受到驚嚇,睡覺不安穩,胸口悶悶的,嘴巴和舌頭容易長瘡,臉頰發紅,面色發黃,頭髮枯燥,皮膚乾燥,而且很口渴,一直要喝水,吃奶和食物也越來越少,時間久了就會營養不良,身體消瘦,還會發熱,所以叫做驚疳。

《仙人水鑑》提到治療小兒驚疳的硃砂丸。五歲到十五歲的兒童都適合服用。

藥方組成:硃砂(三錢,磨成粉)、青黛(一兩,磨成粉)、黃連、鬱金(磨成粉)、夜明砂(炒到焦黑,各半兩)、麝香、熊膽(用冷水浸泡一晚,用量約一顆雞蛋的量。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一起磨成粉,然後加入浸泡過熊膽的水,調和成丸子,大小像綠豆一樣。在空腹或睡前,用金銀花薄荷湯送服三到五顆。忌食生冷和油膩食物,效果很好。

《聖惠方》提到治療小兒驚疳,身體發熱、消瘦的真珠散。

藥方組成:珍珠(磨成粉,半兩)、金銀箔(磨細,各五十片)、沒石子(一顆)、犀角(屑)、羚羊角(屑)、天竺黃、硃砂、雄黃、牛黃、麝香(都磨細)、甘草(烤到微紅,切碎)、川大黃、當歸(切碎,稍微炒過)、胡黃連(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細粉。每次服用用茵陳湯調服半錢,一天三次。根據小孩的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聖惠方》提到治療小兒驚疳,心神煩躁、身體發熱消瘦、睡眠不安的龍腦丸。

藥方組成:龍腦、牛黃、雄黃、蘆薈、熊膽、青黛(都磨細,各一錢)、麝香、膩粉、蟾酥(都磨細,各半分)、天竺黃、硃砂(都磨細)、雀兒飯甕、胡黃連(各一分)、蝸牛(三到七個,稍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後,用水浸泡過的蒸餅做成丸子,大小像綠豆一樣。不計時間,用薄荷湯送服三顆。根據小孩的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聖惠方》提到治療小兒發熱後引起的驚疳的青黛丸。

藥方組成:青黛(半兩,磨細)、乾蠍(五個,稍微炒過)、白附子(炮裂)、天竺黃、蘆薈、牛黃、麝香(都磨細)、胡黃連、地龍(稍微炒過,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半兩夜明砂,加入糯米中炒熟,去掉糯米,用湯將夜明砂磨成糊狀,加入所有藥末混合均勻,做成丸子,大小像綠豆一樣。三歲以下的用淡生薑湯送服三顆,三歲以上的加到五顆,不要過量服用。

《聖惠方》提到治療小兒驚疳久治不癒的蘆薈丸。

藥方組成:蘆薈(半兩,磨細)、龍腦(二分,磨細)、麝香、熊膽(都磨細)、黃連(去掉須)、蛇蛻皮(燒成灰)、蜣螂(去掉翅膀和腳,稍微炒過)、蟬殼、地龍(稍微炒過)、蝸牛(炒到微黃)、田父(烤到黃色,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子,大小像綠豆一樣。每次用粥水送服五顆。根據小孩的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聖惠方》提到治療小兒驚疳,心熱抽搐、胸口多痰不吃東西的龍腦丸。

藥方組成:腦麝(都磨細,各一錢)、蟾酥、膩粉(磨細加入半錢)、金箔(十四片,磨細)、天竺黃(磨細)、干竭(稍微炒過)、犀角(屑)、胡黃連、甜葶藶(隔著紙炒到紫色,各半兩)、牛黃、雄黃、熊膽、蘆薈、硃砂、青黛(都磨細)、珍珠(磨成粉加入)、天漿子(稍微炒過)、田父(烤到微黃)、土蜂窩(各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