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三 (16)
卷第二十三 (16)
1. 風疳第五
皂角(大者一莖,燒存性),糯米(一合,炒黑色),草頭馬,黃皮(三錢,炒黑色)
上為末,每用不拘多少,以井華水調貼。如未安,須用水精丹取,後用調氣觀音、人參散等藥補,仍再貼,兼與疳藥相間服。(三方並在後。)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蟲積、食積,胎積、驚積,惡物食傷。水精丹方
滑石(生,為末,二錢),天南星(生,為末,一錢),水銀粉(秤,半錢),蕪荑(取仁,一百片),巴豆(五十粒,去殼,不去油)
上先研巴豆令極細,次下蕪荑仁復研,方入眾藥,研令極勻,扠爛飯為丸如○大。每服三丸、五丸,以歲數加減,米湯泡生蔥吞下。服時須令嬰孩、小兒心空,不可吃乳食,稍飢方可進藥。如膈下有食,方得轉瀉。切忌生硬、果實、肉食等物。近夜臥服尤佳。
漢東王先生《家寶》補虛,調胃氣,進乳食,止吐瀉,久不進食。神妙觀音散方
白扁豆,石蓮肉(炒,去心),人參(焙。各一分),茯苓(一錢半,焙),甘草(炙),香白芷,綿黃耆(捶碎,用蜜水拌,炙),木香(炒各十錢),神麯(二錢)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四、五歲一錢。用水一藥注或半銀盞,棗子半片,煎十數沸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補虛,調胃氣,進乳食,止吐瀉。人參散方
人參,茯苓,蓮肉(去心,炒。各一分),黃耆(半兩,捶碎,蜜水拌,炙),甘草(二錢,炙)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四、五歲一錢。以水一藥注,或半銀盞,入棗子半片,煎十數沸服。
白話文:
風疳第五
把大皂角一根燒成炭,糯米一合炒成黑色,加上草頭馬和黃皮三錢(炒成黑色),一起磨成粉末。每次使用時,取適量用井水調成糊狀敷在患處。如果情況沒有好轉,就需要用水精丹,之後再用調氣觀音散、人參散等藥物來補養身體,同時繼續外敷藥膏,並配合服用疳藥(以上三種藥方都在後面)。
漢東王先生《家寶》:水精丹方(此方用於治療嬰幼兒的蟲積、食積、胎積、驚嚇積滯,以及因誤食不潔食物造成的傷害。)
滑石(生的,磨成粉末,二錢)、生天南星(磨成粉末,一錢)、水銀粉(秤半錢)、蕪荑仁(取仁,一百片)、巴豆(五十粒,去殼,但不要去除油脂)。
先將巴豆研磨到極細,再加入蕪荑仁繼續研磨,然後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研磨均勻。把爛飯捏成丸子,大小如圓珠。每次服用三到五顆,根據年齡大小酌量增減,用米湯泡著生蔥一起吞服。服藥時,必須讓嬰幼兒空腹,不可餵食乳類或食物,稍微感到飢餓時再吃藥。如果腹部有積食,服用此藥後會開始腹瀉。切記不能吃生硬、水果、肉類等食物。在晚上睡覺前服用效果更佳。
漢東王先生《家寶》:神妙觀音散方(此方用於補虛、調理胃氣、促進乳食、止吐止瀉、治療長期不進食。)
白扁豆、石蓮肉(炒過,去心)、人參(烘烤過,各一分)、茯苓(一錢半,烘烤過)、炙甘草、香白芷、綿黃耆(搗碎,用蜜水拌過後再炙烤)、木香(炒過,各十錢)、神麯(二錢)。
把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嬰兒吃一字匙的量,二、三歲的孩子吃半錢,四、五歲的孩子吃一錢。用水一藥注或半個小銀杯,加入半片紅棗,煎煮十幾次後服用。
漢東王先生《家寶》:人參散方(此方用於補虛、調理胃氣、促進乳食、止吐止瀉。)
人參、茯苓、蓮子肉(去心,炒過,各一分)、黃耆(半兩,搗碎,用蜜水拌過後再炙烤)、炙甘草(二錢)。
把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嬰兒吃一字匙的量,二、三歲的孩子吃半錢,四、五歲的孩子吃一錢。用水一藥注或半個小銀杯,加入半片紅棗,煎煮十幾次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