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二 (34)
卷第二十二 (34)
1. 宿食不消第七
褊銀丸
白朮,桔梗,陳橘皮(各一分),銀箔(三片,水銀一錢。同結成砂子),犀角(末,一錢,研),巴豆(二粒。去皮。棗一個,裹燒熟)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捻令褊。薄荷水研下一丸。
《嬰孺》治少小腹大,短氣有進退,食不安,谷為之不化方。
黃芩,大黃,甘草(炙),麥門冬(去心),芒硝(各二分),石膏(一兩),桂心(八銖)
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分為三服。一歲以上為五服。
《嬰孺》治少小癖實,壯熱,食不消化,中惡忤氣。牛黃鱉甲丸方
鱉甲,麥曲(炒),麥門冬(去心),柴胡(去蘆頭),大黃,乾薑,芎(各一兩),牛黃(二分),厚朴(炙),茯苓,桂心(各半兩),芍藥(五分)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一服二丸,日進三服。
《嬰孺》治小兒食不消,腹滿不利。雞子湯方
雞子(五個,去白),亂髮(一雞子大,梳去垢惡)
上取雞子汁淋發上,及熱,數按之令汁出,取服。量兒大小與之。無毒,得下妙。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乳食不消,腮腫,舌腫,驚躁,渴瀉,驚熱、驚疳。玉珍散方
滑石(白者佳),石膏(煅。各半兩),甘草(炙),蚌粉(水淘,澄去砂石,卻連盞在火上煅通紅,刮下,用水飛過,細研,秤),白附子,白殭蠶(直者,去絲炒。以上各一分)
上為末,入腦、麝各少許。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五、七歲一錢,麥門冬熟水調下。如渴、瀉,烏梅湯調下;驚疳,燈心湯調下;小兒氣怯者,腦、麝須極少許。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乳食不消,發渴,心躁。銀涎散方
上用粉霜不拘多少,入乳缽研令極細。每服嬰孩一字,四、五歲以下半錢,煎蓮花湯下,冬月用蓮肉煎湯下。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乳食不消,瀉不止。白龍丸方
白龍骨,白石脂(各一分)
上為末,滴水丸如○大。每服三丸,紫蘇、木瓜湯吞下,一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劉氏家傳》小兒心腹脹滿,疳氣,傷食,臆肚,瀉痢不轉方。
青州棗(一個),巴豆(一粒,去心)
上巴豆安棗內,慢火炙令焦黑,乳缽細研,入麝少許,用少飯丸如麻子大。一歲一丸。如傷食,用熱米飲下;如瀉,用冷熟水下。忌生冷、油膩、熱物。
《張氏家傳》,麝香安中丸,治小兒飲食不化,寬中止吐方。
甘松葉(二兩,去土),益智,丁香皮,香附子(各三兩),術(一兩),南木香(半兩),麝香(一錢)
上七味除麝別研外,余藥同為細末,白麵糊為丸。更用生蜜、熟油少許一處和。劑量大小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薑湯下,不計時候。
《張氏家傳》邢和璞真人常服,安神道氣,消酒食,益脾胃,老人小孩皆可服。昭陵每食後嚼數片,身體安健。嘗賜呂申公。劉斯立名延年草。裕陵亦賜韓魏公。
白話文:
宿食不消第七
褊銀丸
將白朮、桔梗、陳皮各一份,銀箔三片(用水銀一錢與之結合成砂子),犀角末一錢,巴豆二粒(去皮,用一個棗子包著燒熟),全部研磨成粉末,再用蜂蜜做成如小豆般大小的藥丸,搓揉成扁平狀。用薄荷水送服一丸。
此方出自《嬰孺》,用來治療幼兒腹部脹大、呼吸短促且時好時壞、食慾不佳、穀物難以消化等症狀。
《嬰孺》方
黃芩、大黃、炙甘草、麥門冬(去心)、芒硝各二份,石膏一兩,桂心八銖。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三升煎煮至一升,分成三次服用。一歲以上的幼兒可以服用五次。
此方出自《嬰孺》,用來治療幼兒體內有積滯、發高燒、食物難以消化、以及因為外感邪氣而出現不適等症狀。
牛黃鱉甲丸
鱉甲、炒麥芽、麥門冬(去心)、柴胡(去蘆頭)、大黃、乾薑、芎藭各一兩,牛黃二分,炙厚朴、茯苓、桂心各半兩,芍藥五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如小豆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兩丸,每日三次。
此方出自《嬰孺》,用來治療小兒食物不消化、腹脹、排便不順暢等症狀。
雞子湯
雞蛋五個(去蛋白),亂髮(約一個雞蛋大小,梳理去除髒污)。將雞蛋黃汁淋在頭髮上,趁熱按壓頭髮,讓汁液滲出,然後服用。根據兒童的年齡調整用量。此方無毒,效果很好。
玉珍散 (漢東王先生《家寶》)
滑石(白色為佳)、煅石膏各半兩,炙甘草、蚌粉(用水淘洗,去除砂石,連同容器在火上燒紅,刮下,用水飛過,細研,秤)、白附子、炒白殭蠶(選直的,去絲)各一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少量冰片、麝香。嬰兒每次服用少許(約一字),二、三歲兒童每次服用半錢,五、七歲兒童每次服用一錢,用麥門冬煮的水調服。如有口渴、腹瀉,用烏梅湯調服;如有驚風疳積,用燈心草煮的水調服;小兒氣虛者,冰片、麝香的用量需極少。
此方出自漢東王先生《家寶》,用來治療嬰幼兒乳食不消化、腮腺腫大、舌頭腫大、煩躁不安、口渴腹瀉、驚風發熱、疳積等症狀。
銀涎散 (漢東王先生《家寶》)
用粉霜,不拘量多少,放入乳缽中研磨至極細。嬰兒每次服用少許(約一字),四、五歲以下的兒童每次服用半錢,用煎好的蓮花湯送服,冬天可以用蓮子肉煎湯送服。
此方出自漢東王先生《家寶》,用來治療嬰幼兒乳食不消化,口渴,心煩不安等症狀。
白龍丸 (漢東王先生《家寶》)
白龍骨、白石脂各一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滴水製成如彈丸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用紫蘇、木瓜湯送服,每日三次。根據兒童的年齡調整用量。
此方出自漢東王先生《家寶》,用來治療嬰幼兒乳食不消化,腹瀉不止等症狀。
《劉氏家傳》方
青州棗一顆,巴豆一粒(去心)。將巴豆放入棗中,用慢火烤至焦黑,然後用乳缽細研,加入少量麝香,用少量米飯揉成如麻子般大小的藥丸。一歲兒童每次服用一丸。如果因食物積滯引起,用熱米湯送服;如果腹瀉,用冷開水送服。忌食生冷、油膩、熱性食物。
此方出自《劉氏家傳》,用來治療小兒腹部脹滿、疳積、食積、腹脹、瀉痢不止等症狀。
麝香安中丸 (《張氏家傳》)
甘松葉(去土)二兩,益智、丁香皮、香附子各三兩,白朮一兩,南木香半兩,麝香一錢。將以上七味藥材,除了麝香另外研磨外,其餘藥材一同研磨成細粉,用白麵糊製成藥丸,再加入少量生蜂蜜和熟油一起攪拌。藥丸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用薑湯送服,不計服用時間。
此方出自《張氏家傳》,用來治療小兒飲食不消化,寬胸止吐。
延年草 (《張氏家傳》邢和璞真人常服)
此方是邢和璞真人經常服用的,能安神、調養元氣、消除酒食積滯、健脾胃,老人小孩都可以服用。昭陵每次飯後嚼幾片,身體就安康。曾經賜給呂申公,劉斯立將其命名為延年草。裕陵也曾賜給韓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