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二 (3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二 (33)

1. 宿食不消第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棗一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宿食不消,壯熱腹脹。代赭丸方

代赭(細研),當歸(銼,微炒),硃砂(細研,水飛過),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木香(各半兩),麝香(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二丸,更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宿食不化,發熱有時。檳榔丸方

檳榔,牽牛子(微炒),川大黃(銼碎,微炒。各半兩),乾薑(炮裂,銼),枳殼(麩炒微黃,去瓤),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日空心以溫水下五丸,晚後再服。更看兒大小,臨時增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宿食不消,多吐痰涎。人參丸方

人參(去蘆頭),丁香,乾薑(炮裂,銼),白朮,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一分),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溫水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宿食不消,心腹虛脹。丁香丸方

丁香,木香,乳香(細研),雄黃(細研),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一分),肉豆蔻(去殼),檳榔(各二顆),巴豆霜(半分),硫黃(半分,細研),硃砂(細研,水飛過。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宿食不消,心腹脹悶。五靈脂丸方

五靈脂,代赭(各一兩),巴豆霜(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霜同研令勻,用麵糊和丸如粟米大。每一歲以溫水下一丸,加至三丸即不添也。

《聖惠》治小兒宿食不消。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一枚,去殼),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服。更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太醫局,青木香丸,大人、小兒寬中利膈,行滯氣,消飲食。治胸膈噎塞,腹脅脹痛,心下堅痞,腸中水聲,嘔噦痰逆,不思飲食方:

木香(二十兩),補骨脂(炒香),蓽澄茄(各四十兩),黑牽牛(二百四十兩,炒香,別搗,取末一百二十兩),檳榔(四十兩。酸粟米裹,濕紙包,灰火中煨令紙焦,去飯)

上為細末,入牽牛末令勻,漸入清水和令得所。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茶湯、熟水任下,食後服。每酒食後可服五丸、七丸。小兒一歲服一丸。懷妊婦人不得服之。

《譚氏殊聖方》:壯熱時時又作寒,都緣食作不多安。早求洗肺為良藥,免得兒心似火煎。白朮、桔梗、橘皮散,蜜調和合去頑涎。水銀磨入生犀服,一粒神丹病永痊。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加入少量生薑和一顆紅棗,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根據孩童體型大小酌減溫服。

《聖惠》記載,此方治療孩童因宿食導致的消化不良,出現高燒、腹部脹滿的症狀。代赭丸配方如下:

代赭石(研磨成細末)、當歸(切碎,稍微炒過)、硃砂(研磨成細末,用水淘洗過)、枳殼(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內瓤)、木香(各半兩)、麝香(一分,研磨成細末)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再加入研磨好的藥粉,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以粥水送服二丸,並根據孩童體型大小酌情增減。

《聖惠》記載,此方治療孩童因宿食不化,時有發熱的症狀。檳榔丸配方如下:

檳榔、牽牛子(稍微炒過)、川大黃(切碎,稍微炒過,各半兩)、乾薑(炮裂後切碎)、枳殼(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內瓤)、甘草(炙烤至微紅,切碎,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日空腹以溫水送服五丸,晚上再服一次。並根據孩童體型大小,臨時增減服藥劑量。

《聖惠》記載,此方治療孩童因宿食不化,常吐痰涎的症狀。人參丸配方如下:

人參(去除蘆頭)、丁香、乾薑(炮裂後切碎)、白朮、陳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瓤,烘乾。各一分)、半夏(半兩,用湯洗七次,去除黏滑)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溫水送服五丸,每日三次。根據孩童體型大小,酌情增減劑量。

《聖惠》記載,此方治療孩童因宿食不化,導致心腹虛脹的症狀。丁香丸配方如下:

丁香、木香、乳香(研磨成細末)、雄黃(研磨成細末)、青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瓤,烘乾。各一分)、肉豆蔻(去除外殼)、檳榔(各兩顆)、巴豆霜(半分)、硫黃(半分,研磨成細末)、硃砂(研磨成細末,用水淘洗過。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加入研磨好的藥粉,全部混合研磨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以粥水送服三丸,根據孩童體型大小酌情增減劑量。

《聖惠》記載,此方治療孩童因宿食不化,導致心腹脹悶的症狀。五靈脂丸配方如下:

五靈脂、代赭石(各一兩)、巴豆霜(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加入巴豆霜一同研磨均勻,用麵糊調和製成如粟米大小的藥丸。每一歲服用一丸,最多加至三丸,不再增加。

《聖惠》記載,此方治療孩童因宿食不化。肉豆蔻散配方如下:

肉豆蔻(一枚,去殼)、川大黃(一分。切碎稍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粗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溫服,每日三次。並根據孩童體型大小酌情增減劑量。

太醫院的青木香丸,適用於成人和孩童,能寬暢胸膈、疏通氣滯、幫助消化。能治療胸膈堵塞、腹部脹痛、心下痞硬、腸鳴水聲、嘔吐痰多、食慾不振等症狀。配方如下:

木香(二十兩)、補骨脂(炒香)、蓽澄茄(各四十兩)、黑牽牛(二百四十兩,炒香,另外搗碎,取末一百二十兩)、檳榔(四十兩,用酸粟米包裹,再用濕紙包住,於灰火中煨烤至紙焦,去除米飯)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牽牛子末混合均勻,慢慢加入清水調和至合適的濕度。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可以用茶水或熟水送服,飯後服用。每次飲酒或吃飯後可服用五至七丸。一歲孩童服用一丸。孕婦禁用。

《譚氏殊聖方》記載:孩童時而發熱時而發冷,都是因為飲食不節制所導致。應及早採用清洗肺部的藥方,才能避免孩童內心如火般煎熬。白朮、桔梗、橘皮散,用蜂蜜調和服用能去除頑痰。加入水銀磨成的生犀服用,一粒神丹就能使疾病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