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二 (2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二 (20)

1. 癖氣第三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癖氣堅硬,瘦瘁,不欲食。芫花丸方

芫花(醋拌,炒令乾),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川大黃(銼碎,微炒),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半兩),京三稜(微煨,銼),雄黃(細研。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粟米大。三歲兒每服空心以生薑湯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增減服之。

《博濟方》治小兒諸癖,每至午後時作寒熱,微有咳嗽,脅肋癖硬。燒青丸

輕粉(二錢),元精石,粉霜,硇砂(各一分),白麵(三錢)

上件五味同細研,滴水和為餅子,以文武火燒熟為度,再研,滴水和為丸如黃米大。每服七丸,漿水下。三歲以下服五丸。

《嬰孺》,知母丸,治少小、大人脅下有疾,心下癖症,頭中苦痛,微眩,面黃,小便赤色,往來寒熱,手足厥冷,不能飲食,夏秋轉甚,令人淋瀝。或苦手足煩躁,或瘧病之後,余疹不除,朝瘥夕增,乍寒乍熱,心胸下有疹結,及連瘧後疾不止。或是溫疫,或欲作瘧,頭項苦強,或胸膈間痰熱癖飲。

小兒痞疹,脅下症堅,及傷寒後七、八日結熱,痰積不除,久則寒熱頭痛,逆害食飲,胃中煩躁,夜臥苦煩,朝瘥夕甚,有如溫瘧,此是熱結不去。此方能除熱消飲,治寒熱,和胃氣,利小便。胸膈間痰熱留飲,面黃,小兒壯熱,諸癖症並主之,又不令吐下方。

知母,大黃(各三兩),黃芩,杏仁(炒),常山(各二分),蜀漆,甘草(各一兩),麻黃(二兩,去節),牡蠣(六分,煅赤)

上為末,蜜丸相子大。飲下五丸,日進三服。加至二十丸,老小半之。小兒以意加減。

《嬰孺》,防葵丸,治老小痃癖,不食,羸瘦神驗方。

防葵,當歸,旋覆花,橘皮,訶梨勒皮,吳茱萸,桂心,桔梗(各四分),杏仁(六十個,炒),大附子(一個,炮),大黃(十二分),鱉甲(六分)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日再服。

《嬰孺》治小兒痃癖方。

質汗(出西蕃,如凝血。蕃人煎甘草、松淚、檉乳、地黃並熱血成之)

上取半匕,以水半盞,研如稀糊,更研硃砂調令勻。若五歲以下,空心只作一服。服之得利,惡物出,如不利,隨糞出瘥,三、五日大愈。量兒大小與之。

《嬰孺》治小兒閃癖,身體壯熱,頻服冷藥,冷氣漫心成癖。下焦又冷,腸結,大便難方。

茯苓,芎,鱉甲(炙),枳殼(炙),芍藥(各二分),柴胡(四分)

上切,以水一大升三合,煎至三合。空心為二服,去五、六里再服。忌莧子。

《嬰孺》治小兒羸瘦,腹中有癖,兩脅堅滿,時痛,食不生肌。雞骨鱉甲丸方

白話文:

癖氣第三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子,大小像綠豆一樣。每次用粥送服五顆,一天三次。根據兒童的大小酌情增減劑量。

《聖惠》治療小兒因癖氣導致腹部硬塊、消瘦、不愛吃飯的方子。芫花丸

芫花(用醋拌過後炒乾)、鱉甲(塗上醋烤至黃色,去掉邊緣部分)、川大黃(切碎,稍微炒一下)、桃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各半兩),京三稜(稍微煨一下,切碎),雄黃(仔細研磨成粉,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子,大小像小米一樣。三歲的兒童每次空腹用生薑湯送服三顆。根據兒童的大小酌情增減劑量。

《博濟方》治療小兒各種癖氣,每到午後發作寒熱,稍微咳嗽,肋骨下有硬塊的方子。燒青丸

輕粉(二錢),元精石、粉霜、硇砂(各一分),白麵(三錢)。

將以上五種藥材一起仔細研磨成粉,滴入水調和成餅狀,用文火和武火燒熟,再研磨成粉,滴入水調和成丸子,大小像黃米一樣。每次服用七顆,用米湯送服。三歲以下的兒童服用五顆。

《嬰孺》知母丸,治療小孩和大人脅下有疾病,心下有癖症,頭痛,稍微頭暈,面色發黃,小便發紅,時而發冷時而發熱,手腳冰冷,不能進食,夏秋季加重,讓人感到疲憊。或者出現手腳煩躁,或者瘧疾之後,殘留的症狀沒有消除,早上好轉晚上加重,時冷時熱,心胸下有結塊,以及瘧疾後疾病不止。也可能是溫疫,或者將要發作瘧疾,頭頸僵硬,或者胸膈間有痰熱癖飲。

小兒出現痞塊疹子,脅下有硬塊,以及傷寒後七八天發熱不退,痰積無法消除,時間久了會出現寒熱頭痛,影響飲食,胃中煩躁,晚上睡覺煩躁,早上好轉晚上加重,像溫瘧一樣,這是熱結不去。這個方子可以除熱消飲,治療寒熱,調和胃氣,利小便。胸膈間有痰熱積飲,面色發黃,小兒發高燒,各種癖症都可用,而且不會導致嘔吐。

知母、大黃(各三兩),黃芩、杏仁(炒)、常山(各二分),蜀漆、甘草(各一兩),麻黃(二兩,去掉節),牡蠣(六分,煅燒至紅色)。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調和成丸子,大小像棋子。用酒水送服五顆,一天服用三次。可以增加到二十顆,老人和小孩減半。小兒根據情況增減劑量。

《嬰孺》防葵丸,治療老人和小孩因痃癖導致不吃飯、消瘦的特效方。

防葵、當歸、旋覆花、橘皮、訶梨勒皮、吳茱萸、桂心、桔梗(各四分),杏仁(六十個,炒),大附子(一個,炮製過),大黃(十二分),鱉甲(六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調和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顆,一天服用兩次。

《嬰孺》治療小兒痃癖的方子。

質汗(產自西蕃,像凝固的血。當地人將甘草、松脂、檉柳汁、地黃和熱血一起煎熬製成)。

取半勺,用半盞水研磨成稀糊狀,再加入硃砂調勻。五歲以下的兒童,空腹只服用一次。服用後如果排便,排出惡物,如果沒有排便,就會隨糞便排出,三五天會痊癒。根據兒童的大小給予適當劑量。

《嬰孺》治療小兒閃癖,身體發高燒,頻繁服用寒涼藥物,導致寒氣侵入心臟形成癖症。下焦也寒冷,腸道堵塞,大便困難的方子。

茯苓、芎、鱉甲(炙烤過)、枳殼(炙烤過)、芍藥(各二分),柴胡(四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一大升三合的水煎煮至三合。空腹分兩次服用,走五六里路後再服用。忌食莧菜。

《嬰孺》治療小兒消瘦,腹中有癖,兩脅脹滿,時常疼痛,吃東西卻不長肉的方子。雞骨鱉甲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