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二 (18)
卷第二十二 (18)
1. 癖氣第三
上用三稜汁作羹粥,以米麵為之,與奶母食。每日取一棗大與小兒吃,亦得作粥與癇熱食之。治小兒十歲以下及新生百日,無問癇熱、無辜痃癖等,皆理之。秘妙不可,具言大效。
《子母秘錄》治小兒閃癖,頭髮豎黃,瘰癧羸瘦方。
上用林檎杵末,以和醋敷上,癖移處就敷之。
劉禹錫治小兒閃癖方。
上用蝤䗋煮食之。
陳藏器治小兒閃癖,大腹痞滿方。
上用鸛腳骨及嘴,並煮汁服之;亦燒為黑灰飲服。
陳藏器治小兒閃癖方。
上用苦瓠取未破者,煮令熱解開,熨小兒閃癖。
《聖惠》治小兒腹中癖氣不散,肌肉瘦瘁,或多心煩,不能飲食,食即吐逆,或大小便秘澀,及天瘹、驚風並宜服。大紫霜丸方
代赭(細研),硃砂(細研,水飛過),犀角,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半兩),麝香,牛黃(各研細),巴豆(各一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當歸,川大黃(各銼,微炒),鱉甲(各三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上件搗,羅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麻子大。每服粥飲下二丸。驚風、天瘹,荊芥、薄荷湯下。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以利下惡物為效。
《聖惠》治小兒癖氣腹痛。前胡丸方
前胡,桔梗(各去蘆頭),赤芍藥,赤茯苓,枳殼(麩炒,去殼),川大黃(銼碎,微炒),當歸(銼,微炒),郁李仁(各半兩,湯浸去皮,微炒),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每服空心以粥飲化破五丸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腹中結聚,脅下有癖,手足煩熱。鱉甲丸方
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嬰孺》用五分),川大黃(半兩,銼碎炒。《嬰孺》用五分),柴胡(去苗),赤茯苓(各半兩,《嬰孺》各用一兩),乾薑(一分,炮裂,銼。《嬰孺》用一兩),桂心(半兩),蠐螬(十枚,乾者微炒。《嬰孺》用二十個),䗪蟲(二十枚,微炙)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二、三歲兒空腹以粥飲下三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癖氣,久不消散。防葵丸方
防葵(一兩),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人參,訶梨勒皮,桑菌,郁李仁(各半兩,湯浸去皮尖,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溫酒下五丸,日二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宿食不化,積成癖氣,兩脅妨悶,氣急,不能下食,腹大脹硬。小紫雙丸方
代赭(細研),川大黃(各一兩,銼碎,微炒),丹砂(細研,水飛過),木香,犀角(屑),杏仁(湯浸去皮尖,麥麩炒微黃),當歸(各半兩,銼,炒),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細,紙裹壓去油用)
白話文:
[癖氣第三]
治療方法:
可以用三稜的汁液製作成羹粥,用米麵製作,給奶母食用。每天取像一顆棗子大小的量給小兒吃,也可以做成粥給有癲癇發熱的小孩食用。這個方法可以治療十歲以下及剛出生百天的小兒,無論是癲癇發熱、還是不明原因的腹部腫塊等,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治療。效果非常好,是秘傳的妙方。
《子母秘錄》治療小兒腹部腫塊(閃癖),頭髮豎起變黃,淋巴結腫大,身體瘦弱的藥方:
用林檎磨成粉末,加上醋調和後敷在腫塊處,腫塊移動到哪裡就敷在哪裡。
劉禹錫治療小兒腹部腫塊(閃癖)的藥方:
用蝤蠋煮熟後食用。
陳藏器治療小兒腹部腫塊(閃癖),腹脹痞滿的藥方:
用鸛的腳骨和嘴,一起煮汁服用;也可以燒成黑灰後用水沖服。
陳藏器治療小兒腹部腫塊(閃癖)的藥方:
用未破開的苦瓠,煮熱後敷在小兒腹部腫塊處。
《聖惠》治療小兒腹中腫塊不散,肌肉消瘦,經常心煩,不能進食,一吃就吐,或者大小便秘結,以及天癩(可能是指癲癇)和驚風等症狀都適合服用的藥方: 大紫霜丸
藥材:代赭石(細磨),硃砂(細磨,用水飛過),犀角,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各半兩),麝香,牛黃(各研細),巴豆(各一分,去皮和心,研磨,用紙包壓去油),當歸,川大黃(各切碎,稍微炒一下),鱉甲(各三分,塗醋烤黃,去除裙邊)。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加入研好的藥末,再研磨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搗打三、二百下,製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粥水送服二丸。治療驚風、天癩,用荊芥、薄荷湯送服。可以根據兒童的大小調整劑量。以排泄出髒東西為有效。
《聖惠》治療小兒腹部腫塊(癖氣)引起的腹痛藥方: 前胡丸
藥材:前胡,桔梗(各去除蘆頭),赤芍藥,赤茯苓,枳殼(用麩皮炒過,去殼),川大黃(切碎,稍微炒一下),當歸(切碎,稍微炒一下),郁李仁(各半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皮,稍微炒一下),鱉甲(一兩,塗醋烤黃,去除裙邊)。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三歲兒童每次空腹用粥水送服五丸。可以根據兒童的大小調整劑量。
《聖惠》治療小兒腹中結塊,脅下有腫塊,手腳煩熱的藥方: 鱉甲丸
藥材:鱉甲(一兩,塗醋烤黃,去除裙邊。《嬰孺》用五分),川大黃(半兩,切碎炒。《嬰孺》用五分),柴胡(去除苗),赤茯苓(各半兩,《嬰孺》各用一兩),乾薑(一分,炮裂,切碎。《嬰孺》用一兩),桂心(半兩),蠐螬(十枚,乾燥的稍微炒一下。《嬰孺》用二十個),䗪蟲(二十枚,稍微烤一下)。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二、三歲兒童空腹用粥水送服三丸,每天三次。可以根據兒童的大小調整劑量。
《聖惠》治療小兒腹部腫塊(癖氣),久久不消散的藥方: 防葵丸
藥材:防葵(一兩),川大黃(三分,切碎,稍微炒一下),人參,訶子皮,桑菌,郁李仁(各半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稍微炒一下)。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溫酒送服五丸,每天兩次。可以根據兒童的大小調整劑量。
《聖惠》治療小兒食物不消化,積聚成腹部腫塊(癖氣),兩脅感到悶脹,呼吸急促,不能進食,腹部脹大堅硬的藥方: 小紫雙丸
藥材:代赭石(細磨),川大黃(各一兩,切碎,稍微炒一下),丹砂(細磨,用水飛過),木香,犀角(屑),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用麥麩炒至微黃),當歸(各半兩,切碎,炒),巴豆(一分,去皮和心,研細,用紙包壓去油)。